大学读书报告四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现在出发-大学生的七项修炼》读后感

自小听过无数的励志故事听老师讲过各式各样励志名言,也曾被那些事迹所感动激励过,但总是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而那些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如耳边之风,过一段时间便不再记起。陈老师的这本书同是励志同是教育当代大学生,但并没有讲述太多的光鲜例子,反倒联系作者本身长期观察到的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给青年人诚挚地提出了七个成长建议。也许有人会说,他的书太过平淡,但是我看来,这平淡恰老师朋友给我们的谆谆教诲,絮叨却又条条在理引人深省。

这本书的核心,说的是梦想。小时候有很多梦想,科学家,医生,记者,老师……可是一路长大,按着父母所指给自己的既定的轨道行走,渐渐的却不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追寻什么,梦想这两个字说的越来越多却总觉得离自己越来越远。当别人问起梦想,只能敷衍的笑笑低下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迷茫侵蚀着我的大脑,做着别人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想要怎样会怎么样,觉得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没有什么意义,好像人生是已经被安排好了的只能按照一条路走到底。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高考,考入一个好大学就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这是从小就被家长大人们所教导的事情,可真的踏入大学的时候却感到有些失落,感觉大学生活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动地上课,我认为学生的第一职责就是学习,却忽略了大学生半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不应该还是像高中那样,应该多与别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进了大学以后,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这种迷茫就更加清晰更加严重,感觉无论做什么都失了干劲。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愿意追逐梦想还是有着自己的小小梦想,因为看到梦想这两个字,心里还是会有波澜被感动,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做不知该该怎么重拾自己的梦想。如今看了这本书,心里却有些波澜。书中就写到“年轻人应该渴望成功。人,都应该有梦,人,都应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想来已经被我遗忘了很久,现在是时候重新拾起了。

梦想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大学时光是人生活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直接的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当我拥有这段时光的时候,就意味着我具有知识的培育和知识的营养,具有开始自己美好人生征程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所达成的高度,直接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就是你对社会和人生价值认知的一个标志。永远怀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真的就是你让生活变得有价值的条件之一。

崇高的理想会给人不懈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会经历时间的变化放弃或者遗失了理想。想成功的人一定要保持住理想,让理想一直存在,一定要把理想好好地保存在你的心里,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实现理想。刚走进大学校园,怀着那份好奇与憧憬,面对的却是大学生活的迷茫,这个时候总会有许多人迷失方向。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做的是,找准前进的方向,心怀梦想。当我们有强大的内心时,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持之以恒的行动,那么就一定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他们说,面向太阳就会是希望;他们说,勇敢成长就是种锋芒。我们要始终

相信,梦想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们向前不会彷徨,拥有梦想的人一定势不可挡。作为一项修炼,我们都要永远心怀梦想,有梦想才不会迷茫。

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从现在出发立即行动。我之所以缺乏动力,正是缺乏了理想。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你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而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将征服理想。人们之所以陷在现实的困惑中,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失去了梦想的牵引,也就失去了梦想带给我们的所有美好和期许。

在实现梦想之前,最少不了的东西,就是挫折。而面对挫折时,心态很重要。要是遇到了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我想就很难吹开遮掩梦想的迷雾了。《人生海海》中唱道:“就算是整个世界,把我抛弃,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所以我说,就让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有什么了不起。”面对挫折,就应该像这样,不要自己把挫折看得很严重,就像摔了一跤,拍拍灰尘,就可以继续前行。心里的能量越多,越不会痛。就算面前是铜墙铁壁,也要勇敢的撞一撞。有失败才会有成功,失败是经验,至少也让自己去掉了一个错误选项,去掉的错误答案越多,离正确答案才越近。“我如果有梦,有没有错,错过才会更加明白,明白坚持是什么。”坚持,不断激励自己,才能让遥远的地方不那么遥远。

当今社会,沟通也成为一项强有力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沟通这项能力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而那些任何时候都默默无闻的人,注定只能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无法迈出。要是能做到有效沟通,你便会在左右逢源,结识更多的朋友,有更广阔的路。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遇事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或者找到有利的方案,这样才能找到便捷的方法,达到双赢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古往今来,有效沟通至双赢的例子数不胜数。邹忌讽齐王纳谏,温总理泰然面对剑桥扔鞋事件,历史的传奇以及今日的盛举都告诉我们,沟通在任何地方都必不可少。

行动是成功的要素。如果我告诉你,人人都可以成功,但确实有人没有成功,那么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少行动,行动是决定成功的因素。成功关键的决定要素是你的行动,也就是说,不行动,你一不会成功。有愿望、希望成功的人是非常多的,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成功的人并不多,所以除了拥有成功的意愿之外,就是能够为实现成功的意愿,愿意身体力行去行动,只有真实的行动,最终才会取得成功。

从现在开始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吧,做个追梦的人吧。

第二篇: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威·伊·比·贝弗里奇写的,他1980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于1947年起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学教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科学家。这本书结合了本世纪和上世纪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经验和见解,有结合了作者本人的经验教训,立论鲜明,编排醒目,语言也饶有风趣。

第一章写准备工作。由于必须跟上知识的发展,研究人员的准备工作是永无止境的。作者总结了以下五点:1、批判地审阅有关文献;2、详尽搜集现场资料,或进行同等的观察调查,必要时辅之以实验室标本检验;3、整理并相互联系所得资料,规定课题,并将课题分成若干具体问题;4、对各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测,并提出尽多的假说;5、设计实验时,应首先检验最关键问题上可能性最大的假说。从中我收获很多,古人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高中时的情景,在高中,常常一些语文老师要求学生预习,仅仅是口头布置一下“先回家看下篇课文”,要不就是“回家把下篇课文的生词找出来注音”,但常常是全班只有几个学生看了一下书,几个学生注了音,高中课程多,作业多,学生哪有那么多时间?这样的预习布置了不如不布置。但我强迫自己去做,每次都去做,时间一长,语文成绩就上来了。

第二章写实验。实验方法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的。本章开头引用雷内.杜博斯的名言:“实验有两个目的,彼此往往互不相干:观察迄今未知或未加释明的新事实;以及判断为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大量可观察到的事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用到实验,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

第三章写机遇。首先作者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然后说当机遇出现时认出它,解释清楚,以从中受益。当然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应该知道,有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机遇和能力共存,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增。

第四章写假设。假设是科学思考的艺术——所谓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在各研究领域中,决定做出什么假设。

第五章写想象力与好奇心。第五章讲了想象力与好奇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所以科学家通常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去寻求其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大量资料背后的那些原理。这种强烈的愿望可被视为成人型的或升华了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激发思考。研究人员要对自己的课题有好奇心,来用于寻求对那些尚未理解现象的解释。另外,进行讨论常常有助于创造性思考,每天进行非正式的讨论,很有好处。

第六章写直觉。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直觉。看见一个人,你是不是喜欢,遇见一件事,你是不是赞成,一开始你是会有一个直觉的,你要相信这个最初的直觉,它往往是正确的。比如说,我们做题往往不会做时你的直觉会告诉你那个正确。你要记住,直觉是你的天性和全部经验在瞬间发出的声音,而观念多半是接受社会成见和他人意见的结果。所以,理应直觉优先,尽量不从观念出发看人处事。

第七章写推理。作者在阐述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之前,首先十分精辟地讨论了推理的局限性和危险。这说明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和规律,但科学决不仅仅是推理的结果。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推理,推理是由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那么推理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概括的说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联系到具体的实践中来,正确运用推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学数学时用到最多。此外,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的知识,正确的表达和论述思想,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第八章写观察。作者用实例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例如,巴斯德很想知道有的地方为什么不断发生炭疽病,而且总是发生在同样的田野里,有时相隔数年之久。一天巴斯德在地里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土壤与周围颜色不同,遂请教农民,才知一年前这里埋了几只死于炭疽病的羊。巴斯德从不止步于设想,他立刻进行了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这种炭疽病的病菌。这个例子很好地表明了直接亲身观察的价值。如果巴斯德坐在安乐椅中思索,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