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教育教学践行工匠精神育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践行工匠精神育人

作者:刘政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1期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具有明确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匠精神;新時代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58-03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更多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作为“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育和职业精神的养成缺乏足够的关心与重视。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看成了掌握技术的“机器”,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工匠精神,很难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因此,高职院校在科学制定和统筹安排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将对学生职业素质、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通过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工匠精神、能够真正体现其人生价值的高技能人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打造思政选修课程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育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拓展教育领域和空间,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养成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由理论灌输向能力和素质培养转换,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而言,就是以三门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为核心,打造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思政选修课,最终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内容互补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具体而言,思政选修课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将专业课程元素融入思政教学之中,着力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由思政课部进

行设计,与相关专业协同建设一门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课程在选题上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能有效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吸引力与时效性,努力培养学生“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一)思政选修课的建设背景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2017年李总理在全国两会中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这让人们看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态度,“工匠精神”一时成为热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人们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要充分认识到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需要,发展是职业教育内涵的需要,更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重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与行业(产业)特点相关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楷模是劳动者的榜样,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修养,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的品质,良好职业素养是对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要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使劳模精神、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更进入学生心中。

(二)思政选修课的建设思路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课程的建设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将思政课综合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挖掘整合学院各专业的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专业和行业特色进行个性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包括成立课程建设团队;进行专业调研,制定任务实施方案;选定教学参考书,制定课程大纲;集体教研,整合资源,设计教学模式;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程试讲及内容修缮;录制课程视频;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验收等工作环节。围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内涵,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追求与时代价值,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借鉴,培育工匠精神的挑战与途径,

工匠精神与爱岗敬业,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工匠精神与中国智造,引领青年培育工匠精神、共建共享中国梦等内容展开专题教学。

授课教师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行业专家及模范人物的广泛参与,引入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育人环境。将掌握专业技能与培育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并贯穿于学院人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养成,使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根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帮助学生发展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突显职业特色,践行工匠精神育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内容,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课程建设团队在理念上与时俱进,秉承工匠精神,扎实打造思政选修课。

第一,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课程聚集顶尖师资力量,组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多元建设团队,将工匠精神的特质与职业特色相结合,开展专题式教学。每个专题授课教师均为专业骨干教师,业内领军人物,同时聘请专业名师、行业专家、模范人物参与教学。每位教师都满腔热情从教,潜心教书育人,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之心,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职业态度,通过不断地追求职业教育的专业品位和专业价值,以体现教师的情怀、操守和内心品行,以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第二,挖掘整合特色思政资源。课程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将思政课综合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专业和行业特色进行个性教育。挖掘整合学院各专业的思政教育资源,以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与信息化专业为突破口和试金石,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院系、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具体而言,就是主讲教师与专业教师密切配合,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研讨,打破教材體系,找到思政课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选取典型案例、数据进行论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讲授“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专题内容,聘请了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老师,将他对创新与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与实训中的独到理解与同学们进行分享。用众多实例告诉学生,创新和工匠精神如同鹰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理应贯穿“双创”的始终,工匠精神能够使人们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的细节和风险,养成踏实、勤劳、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加脚踏实地地走在创新创业的征途上。因此通过挖掘整合特色思政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