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一定会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的使用。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土量较大,结构比较厚实,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上要求较高,在对内外温度以及最小断面具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之外,对其混凝土本身平面尺寸也提出了较大的限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所受到的温度力比较大,如果不能采取有限的温度控制措施,极易出现裂缝,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这将成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大体积施工中所采用的工艺控制
虽然原材料上的控制,温度预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艺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内容,具体包括混凝土的养护工艺、振实成型、混凝土浇筑、搅拌工艺以及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料方面都会对质量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混凝土的浇筑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具体施工之前需要对浇筑次序进行详细的计算,并计算好浇筑前后的时间差,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预先利用冷却管来对温度进行控制,并可以适当的提高浇筑的厚度,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同时在施工中需要对振捣棒的振动频率进行加强,对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握裹进行增加,保证混凝土和钢筋之间产生足够的约束力,并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此外,还要对是施工现场实现有效的组织的管理,对各个工种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应该安排一定的施工设计人员,依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浇筑配比进行调整和协调,在保证原材料的供应、水泥和骨料、控制砂等材料的含量以及配比度等基础上,对混凝土的收缩量和空隙率进行合理掌握,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2.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通病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2.1施工冷缝。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
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
2.2 泌水现象。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
2.3早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会产生两种温度裂缝。
2.3.1 表面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3.2 贯穿性裂缝
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时易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方法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3.2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土开裂温度时,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3.3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必要时用湿润草帘遮盖泵管。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搭设大棚进行保温养护,大棚保温养护时间根据测温控制,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时(约4~5d),撤掉大棚保温养护,改为浇水养护。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保湿保温养护措施:先铺一层塑料布,上面铺二层草帘子,根据温差来决定草帘子的增加量。
3.4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并插入下层10㎝,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
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浇筑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3.5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做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插点有序,振捣时间要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宜在混凝土表面乏浆,不出现气泡为止。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3.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厘米,养护28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20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及距表面10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2厘米。
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