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其它地图的基础。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除非地表是悬崖,才能等高线出现重叠现像;如地表线平坦开阔,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等高线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及主要是地图的三要素。方便使用者使用。

常见地形有山地、陡崖、山脊、平原、高原和丘陵。

枣庄地区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见识少,对各种地形没有概念,尤其是山地、盆地、高原。大多数人把丘陵叫做“山”。更别说高原、盆地。有的只是从电视、书本中间获得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放各种地形的录像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看书本,对课本中的文字描述有所了解,把课本中的不同地形部位的素描图和地形图有所比较;再就是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大部分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还不是太清楚,我就让学生搞一个小活动:

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手面上滴水,一定会顺手指缝流;所以,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食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活动结束后,师生再总结地形图上几种等高线形状特征:

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峰一般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符号表示,都是在等高线闭合处海拔较高处;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要看四周等高线数值是均高于此处,那么此处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也就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就像是位于两个驼峰中间部位,因此称为鞍部。

缓坡与陡坡及陡崖:所谓的陡坡陡缓是相对而言的。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

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

6、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较为密集的地

方,坡度一定比稀疏处陡,陡崖是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好几圈等高线都由此处经过,并且此处还有个像尺子样的符号,则表示此处为陡崖。

师生共同板书:

1山峰:等高线圈闭合(山顶)山的最高处(数值由里向外递减。反之盆地)

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穿越法:内高外低)

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穿越法:内低外高)

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像马鞍的部位,两侧等高线相向”

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最后,再练习检查

紧接着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教师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还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