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成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集成解决方案
篇一:大数据整合集成解决方案
数据集成,主要是指基于企业分散的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再集中、再统一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有新的、不同的数据产生,就不断有数据集成的步聚执行。
企业有了五年、八年的信息化发展,凌乱、重复、歧义的数据接踵而至,数据集成的空间与需求日渐迫切,企业需要一个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r)系统来统一企业的产品信息、客户信息;企业需要一个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系统来提高领导层的决策意识,加快市场战略调整行动;企业需要一个数据中心(Data Center)系统来集中交换、分发、调度、管理企业基础数据。
数据集成的必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不断被推至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
要实现企业数据集成的应用,不光要考虑企业急需集成的数据范围,还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数据集成的架构、能力和技术等方面内容。
从数据集成应用的系统部署、业务范围、实施成熟性看主要可分三种架构。
一种是单个系统数据集成架构、一种是企业统一数据集成架构、一种是机构之间数据集成架构。
企业统一数据集成架构,组织结构较复杂的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尤为偏爱这种数据集成的架构,因此类单位具有业务结构相对独立、数据权力尤为敏感、数据接口复杂繁多等
特征,更需要多个部门一起协商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来解决部门之间频繁的数据交换的需求。
如金融机构、电信企业,公安、税务等政府机构,业务独立、层级管理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内部数据交互的复杂性。
概括来说此类应用属于多对多的架构、数据交换频繁、要有独立的数据交换存储池、数据接口与数据类型繁多等特点。
对于企业管理性、决策性较强的信息系统如主数据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数据中心,摆脱了没有企业数据中心前的一对多交叉的困扰,避免了业务系统对应多种管理系统时需要数据重复传送篇二: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
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
一、T1数据整合概念
数据整合的概念在业界比较混乱,比如系统整合、应用整合、主机整合、存储整合、数据库整合、数据大集中等等。
这些不同的概念是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计算机系统整合的内涵和外延,是在计算机系统整合这一大的概念范畴下,存在着多种整合形式和技术手段,例如国内大型银行和电信业已经开展的全国性数据大集中,应属于数据整合的一种技术方式。
其实,整合是一个外来词汇,整合的英文单词是"Consolidation",有合并、巩固、加强之意。
它本义是指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建设,并不意味着推倒
重来或完全更新。
从整合手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系统整合,其一为物理整合,即将多设备整合而为一部或较少几部更大型的设备,实现统一管理和快速反应;其二为逻辑整合,即通过系统管理软件等手段对物理上分散的设备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虚拟化的集中管理。
其三是应用整合,主要有服务器整合、存储整合、数据库整合和数据整合等形式。
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数据整合产品和服务体系。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客户的信息资源,并提高客户的应用投资回报率(ROI)。
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包含T1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基础件产品、客户化二次开发支持和数据整合设计实施服务。
适合已有多种应用系统的政府和企业单位使用。
我们提供的《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各种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传递、转换、净化、集成等功能实现。
它从用户的业务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对现有的数据资源和处理流程进行综合分析,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标准,通过数据层面的整理提炼,将分散在各个“信息孤岛”中的有效信息资源,构筑在我们的T1 SIRM-AppWare(统计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基础件)系统中,从而形成完善的数据中心系统,全面支持数据共享、统一管理和分析决策。
用户可以在整合的数据中心信息架构上开发运营新一
代的基础业务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分析决策系统,并可以根据实际资金情况和应用能力,逐步使用SIRM-AppWare系统,并配合而次开发更新老旧版本的信息系统或开发空白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稳步发展和不断成长的IT战略目标。
总而言之,《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是一个充分依据并保护用户现有数据应用基础的,基于最实用的数据技术与最直观数据设计,以最低的成本及最可靠的服务能力实现的数据整合解决方案。
二、T1数据整合必要性
1、数据和信息系统分散
我国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开发了众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由于建设时期不同,开发部门不同、使用设备不同、技术发展阶段不同和能力水平的不同等,数据存储管理极为分散,造成了过量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使得数据资源难于查询访问,管理层无法获得有效的决策数据支持。
往往管理者要了解所辖不同部门的信息,需要进入众多不同的系统,而且数据不能直接比较分析。
2、信息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一些信息系统集成度低、互联性差、信息管理分散,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有些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网和互联网,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
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可用度高的信息资源体系。
3、支持管理决策能力较低
数据的共享度达不到单位对信息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的要求。
简单的应用多,交叉重复也多,能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应用少,能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应用更少。
数据中蕴藏着巨大信息资源,但是没有通过有效工具充分挖掘利用,信息资源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对于大量的数据不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不能采用一种通用的标准和规范,无法获得共享通用的数据源,于是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症结,因此如何彻底的消除信息孤岛,有效的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随着计算机业务数量的增加,管理人员的操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许多日趋复杂的中间业务处理环节依然或多或少地依靠手工处理进行流转;信息加工分析手段差,无法直接从各级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并加以综合利用,无法对外部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反馈,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无法提炼升华为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提供给管理决策部门;已有的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互不兼容,无法在大范围内应用等。
由于的信息孤岛具有多维度性,因此信息孤岛的消除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所以数据整合技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以及与实际业务的紧密相关性,如若再次缺乏前瞻性的设
计规划和整合处理,势必会在消除一部分信息孤岛的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更大的信息孤岛。
三、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总体框架
数据整合前的运行模式图示:
数据整合后的运行模式图示:
新增信息系统和新增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SIRM-AppWare(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基础件)系统实现;原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也可以逐渐并入SIRM-AppWare系统;无须改造升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跨平台的标准数据协议,将必要的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实现多业务处理以及管理决策层的数据共享。
四、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特点
1、需求为本
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始终坚信,数据整合的根本需求来源于客户业务和管理的需要(业务驱动),而不是来源于网络带宽增加,数据库增大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增强等技术发展(技术驱动),所以T1数据整合解决方案首先关注业务需求,其次关注管理能力,第三解决技术基础。
2、服务为先
规范的实施、优良的服务保障、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支持。
3、更加规范、标准和灵活
根据系统内置的统一信息标准(业务框架系统)进行,实现数据共享。
根据系统内置的统一门户管理(业务框架系统)进行,实现用户、权力和安全统一管理。
根据多协议数据标准实现,支持XLS、TXT、HTML或XML数据格式,支持客户化的二次开发。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数据中心集中和分布的方式可以灵活的选取。
4、高性能价格比
整合成本太高一直是数据整合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们采用的数据整合方案具有完善的功能和优良的服务,同时具有实惠的价位和低廉的成本,并方便用户开拓新的应用系统,避免新的信息孤岛的产生。
保护用户投资,原有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和业务规范的系统可以继续保留使用。
系统提供的直观多维数据操作和分析工具功能,可以有效地支持用户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全面提升数据整合的价值。
5、易用性
SIRM AppWare是按照易用、适用和多用理念设计开发的产品化应用平台。
所采用的数据整合思路和技术也是目前最为可靠直观,最容易被广大用户理解的策略模式,避免触发复杂技术来来的风险问题。
6、安全性
在各个应用层次采用有效的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和用户控制技术,全面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篇三:数据中心系统总集成解决方案
XXX数据中心系统总集成
解
决
方
案
XXX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AIX系统安装及配置 ................................................ ................................................... .. (1)
安装前准备 ................................................ ...................................................
(1)
安装步骤 ................................................ ................................................... .. (1)
二、AIX系统部署Oracle RAC ............................................... ................................................... .. (9)
环境准备 ................................................ ................................................... .. (9)
操作系统的补丁要求 ................................................ ....................................................
10
安装CRS的准备工作 ................................................ ....................................................
10
在每个节点上检查网络配
置 ................................................ (10)
在每个节点上建立组和用户 ................................................ (11)
修改oracle、grid和root的用户限制 ................................................ (11)
在每个节点上配置oracle、grid用户的信任关系 (12)
在每一个节点上改变裸设备的属主(r*表示我们使用到的裸设备) (13)
为每个节点设置Oracle、Grid用户的环境变量...............................................
14
确保每台节点的时钟同步 ................................................ . (14)
配置网络参数 ................................................ ................................................... (15)
给予能力 ................................................ ................................................... .. (16)
开始安装GI ................................................ ................................................... .. (17)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 . (21)
安装数据库软件 ................................................ ................................................... (21)
创建数据库 ................................................ ................................................... .. (25)
三、VMWARE 虚拟机安装及配置 ................................................ (29)
ESX i安装 ................................................ ................................................... (29)
vSphere Client安装 ................................................ ................................................... .. (35)
WindowsXX安装 ................................................ ................................................... .. (42)
VC安装 ................................................ ................................................... (61)
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安装 ................................................ (71)
VMWARE 集群配置 ................................................ ...................................................
(77)
四、备份系统安装及配置 ................................................ ................................................... . (86)
备份服务器安装 ................................................ ................................................... (86)
VSA(虚拟机备份模块)安装 ................................................ .. (91)
VMWARE备份配置 ................................................ ................................................... .. (94)
RAC模块安装 ................................................ ................................................... .. (99)
RAC模块配置 ................................................
(104)
存储策略的创建及配置................................................. . (108)
计划策略的创建和配置................................................. . (111)
附表一CommVault管理信息 ................................................ . (113)
附表二计划策略配置说明................................................. (113)
附表三存储策略配置说明................................................. (114)
五、IPSEC-VPN实施................................................. ................................................... (114)
设备管
................................................... . (114)
出厂默认管理 ................................................ . (114)
内网管理 ................................................ ................................................... (115)
添加管理主机 ................................................ . (116)
添加管理员账号 ................................................ (117)
配置备份 ................................................ ................................................... (117)
防火墙相关配置 ................................................ ................................................... . (118)
设备部署 ................................................ ................................................... (118)
设置接口模式 ................................................ . (118)
设置接口IP ................................................ ................................................... .. (118)
配置静态路由 ................................................ . (119)
定义地址列表 ................................................
(120)
添加防火墙安全规则 ................................................ . (120)
IPSEC_VPN配置 ................................................ . (123)
分支端IPSEC_VPN配置 ................................................ (126)
六、SSL VPN实施 ................................................ ................................................... . (133)
七、WAF实施 ................................................ ................................................... . (143)
设备管理 ................................................
(143)
出厂默认管理 ................................................ . (143)
用户内网管理方式 ................................................ .. (144)
修改管理员密码 ................................................ (144)
备份配置 ................................................ ................................................... (144)
系统升级 ................................................ ................................................... (145)
规则库升级 ................................................
(145)
WAF相关配置 ................................................ ................................................... .. (146)
部署方式 ................................................ ................................................... (146)
网络配置 ................................................ ................................................... (146)
添加域名DNS ............................................... ................................................... .. 149
透明检测配置 ................................................ . (149)
远程管理 ................................................ ................................................... (153)
WAF安全监控 ................................................ (154)
系统日志查看 ................................................ . (154)
八、安全审计实施 ................................................ ................................................... .. (155)
部署位置 ................................................ ................................................... . (155)
设备管理 ................................................
(155)
登录管理界面 ................................................ . (155)
许可导入 ................................................ ................................................... (156)
增加设备IP管理地址 ................................................ (157)
用户和角色 ................................................ ................................................... .. (157)
具体配置 ................................................ ................................................... . (159)
登录管理界
(159)
审计 ................................................ ................................................... .. (159)
策略 ................................................ ................................................... .. (160)
创建报表 ................................................ ................................................... (162)
九、防毒墙实施 ................................................ ................................................... (163)
设备管理 ................................................ ...................................................
(163)
内网管理 ................................................ ................................................... (164)
导入设备许可 ................................................ . (164)
添加管理员账号 ................................................ (165)
设备登录安全策略设置 ................................................ (166)
防毒墙相关配置 ................................................ ................................................... . (166)
设备部署 ................................................ ...................................................
IP地址设置 ................................................ ................................................... .. (166)
添加默认网关 ................................................ . (167)
设置防毒墙运行模式 ................................................ . (168)
启用端口监控功能 ................................................ .. (168)
添加服务策略 ................................................ . (169)
日志设置 ................................................ ...................................................
生成报表 ................................................ ................................................... (170)
十、入侵防御IPS实施 ................................................ ................................................... . (172)
部署位置 ................................................ ................................................... ................... 172 IPS设备配置................................................. ................................................... ............. 172 管理服务器安装 ................................................ ................................................... . (177)
安装java .............................................. ...................................................
........... 177 Mysql安装 ................................................ ................................................... ...... 179 安装IPS管理系统 ................................................ (187)
设备相关重要操作说明................................................. . (196)
登录控制台管理界面 ................................................ ........................................ 196 配置管理员登陆 ................................................ (200)
一、AIX系统安装及配置
安装前准备
刀片服务器的准备
1) 启动一个 Telnet or SSH session 进入IBM 刀片中心服务器的 management module.
2) 启动一个 Serial over LAN (SOL) session.
3) 启动the System Management Services (SMS)
utility. IVM的准备
当在Blade Server上安装vio server时,会自动创建一个管理分区给IVM。
安装步骤
1. 在当前刀片中心的光驱内插入Virtual I/O Server CD or DVD
2. 把media tray 切换至你要安装Virtual I/O Server的刀片服务器上 ? 从 the management module的web 界面上,选择 Blade Tasks > Remote Control.>Select Start Remote Control.
? 选择目前的 media tray 所有者, 改变至你要安装Virtual I/O Server的那把刀片服务器,同样你也可以通过刀片中心上的控制面板进行切换media tray
3. 在SMS菜单里,如何选择CD or DVD作为启动的项 ? 选择Select Boot Options, 然后按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