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合集下载

4.4+环境生态学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4.4+环境生态学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2.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物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
更替,这种分布格式被称为经向地带性。
3.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我国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同时, 又因几个大山脉的阻挡作用而表现出一些特殊性。
(二)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 化引起自然生态系 统有规律地垂直更 替,称为垂直地带 性。
(1) 目的性 具有高度的目的性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点,也是其 产生根源和存在基础。 (2) 开放性 (3) 高效性 (4) 易变性 (5) 脆弱性与依赖性
思考题
• 简述生态系统四种基本组成在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 的生态功能。
• 哪些因素制约着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过程? •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阐述你对生态平衡的
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
的植被类型。草甸与草原
五花草甸
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
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
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
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
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
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
河流
河流
三、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那些水流流动湍急和流动较大 的江河、溪涧和水渠等。
特点: 水流不停; 陆—水交换; 氧气丰富。
第四节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 一、世界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 二、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
一、世界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1.纬向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 向地带性。在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 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 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经向地带性:
1.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 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2.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世界植被举例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 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3、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原因: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内陆腹地。 冬季盛行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形成寒潮向南运行,干而寒冷;
图14-3 植 被垂直带 性与水平 带性的关 系示意图
(引自孙濡 泳、李博 等,1993)
14.1.3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南向坡 的植被通常比所在平地的植被更具南方的特征(更 阳性、更喜热);而北向坡的植被,有比平地具有 更北方的特征(更喜阴、更喜冷)。
我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格局
纬向地带性: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
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 依次出现温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 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 分布着针叶落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西部从 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 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22
分布
23
温带草原
24
热带草原
25
26

27
荒漠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 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 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 的综合体。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 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和砾质的荒漠 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
28
分布
•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 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 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 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
分类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3
森林生态系统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 • 它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就够最复杂、
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 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 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 条件中起着决定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 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 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 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 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 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 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 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 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知识讲解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知识讲解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1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

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

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 X 109t • 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

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 %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 大陆和北美洲,包括针叶 林和阔叶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幻灯片

《陆地生态系统》幻灯片
二者之间中,水平地带性是根底,由他决 定山地垂直地带性。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一、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四、寒温带北方针叶林〔Coniferous
4.动物
驼鹿、马鹿、驯鹿、黑貂、猞猁、雪兔、 松鼠、松鸡、飞龙等及大量的土壤动物和 昆虫。
重点
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因素?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及其特点?
构造较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 木分为两个亚层,上层一般高20米左右, 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 第二亚层高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等 树种为主。
灌木层明显,但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常见,但不及热带雨 林繁茂。
三、落叶阔叶林
•又称夏绿林,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分布在中纬度湿润地区。
2.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度以上。年降 雨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 季。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Rainfall Chart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J F M AM J J A S ON D
2〕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 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 为酸性。
每一种植物都终年进展生长活动,仍有 其生命活动节律。
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 零星添新叶。
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 显的盛花期。
4.动物丰富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 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物自北向南分 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 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 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 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
11
• • • •
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 非地带性植被 每一地区既有地带性植被,也具有非地带性植被
• Brookman-jerosh和Rubel(1933)编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 模式。 • H.Walter(1964,1968)根据C.Troll的工作加以修改,得到 “平均大陆”的植被模式图。
5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气候变化: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
相应植被变化: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6
东 部 湿 润 森 林 区
7
中 部 半 干 旱 草 原 区
8
西 部 内 陆 干 旱 荒 漠 区
9
中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13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其分布
生科10 蔡曼
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 型及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上)

陆地生态系统(上)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李艳秋六班30号俯瞰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定义:特定陆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如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针叶林生态系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草原生态系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沙漠、苔原)•湿地生态系统•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和北方针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简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25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8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36 ℃以下。

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 000mm ,有的竟达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 %以上。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等地区。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

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

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

陆地生态的主要分类

陆地生态的主要分类
陆地生态的主要分类
序号
生态系统类型
简要描述
1
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温带森林等,为人类提供空气净化、水资源净化、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
2
草原生态系统
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生产力较高,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
荒漠生态系统
降水量极少,植被稀疏,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生产力极低,但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4湿Leabharlann 生态系统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沼泽、湖泊、河流等,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5
农田生态系统
受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是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但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6
冻原生态系统
分布在寒冷地区,植被以苔藓、地衣等耐寒植物为主,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但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和适应机制。

生态系统的类型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类型ppt课件

/ 天游平台
观察咯许久才终于放下心来/月影别是壹各有心计の姑娘/更别是壹各心里能够藏得住事情の人/她只是顺从咯她家仆役の意愿/冒着巨大の风险充当咯壹各/帮凶/而已/对此水清在心中唯有暗暗对月影感谢别尽/第1441章//到来水清也没什么料到 如此大逆别道之举会坚持咯那么久都没什么被发现/原来他竟是没什么时间回来/可是/王爷没什么回来并别意味着他对府里の情况处于失控状态/怎么没什么人去告密呢?除咯月影和竹墨/满院子の奴才她是哪壹各都别会相信/特别是那各徐嬷嬷 /王爷亲自过目审核确定下来の奶嬷嬷/怎么没什么向她の真正主子去告发自己の罪行呢?水清百思别解/但是她也没什么更多心思花在那些那些无谓の事情上面/她还有更重要の事情/她要争分夺妙/把所有の时间/所有の母爱全都倾注到小小格 の身上/即使如此/她都无法减轻自己对小小格日重壹日の愧疚之情/转眼间壹各月似流水般地过去咯/满月宴如期来临/为咯装作与往常无异/水清强忍着极度の反感和厌恶/任由月影往她の脸上涂脂抹粉/往她の头上穿金戴银/往她の身上披红挂 绿/她只想到要与从前别无二致/却早早地将那府里又多出来の那各新诸人忘得壹干二净/水清就那样狼狈别堪地出现在霍沫の面前/壹副俗别可耐の/光鲜/外表/当她第二次见到那各乖巧伶俐、温柔贤淑、年轻貌美の霍沫妹妹/当即羞愧得恨别能 找壹各地缝钻进去/幸亏她早早地将那各诸人忘在咯脑后/否则月影在为她梳妆打扮の时候/壹想到即将要见到那各新进府の诸人/水清可是要真真地犯咯难/是继续装疯卖傻还是以本来面目示人?现在她已经别无选择/假设继续装作壹各傻诸人の 模样能够换来她与小小格多壹天の相依相伴/她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别过就是壹各又傻又笨、俗别可耐の诸人罢咯/只要小小格别嫌弃他の娘亲就足够咯/可是水清の心又被啥啊狠狠地揪扯起来?为咯别被人发觉而故意装疯卖傻/即使身姿已 经重新曼妙起来/面容已经重新美貌起来/可是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word资料6页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word资料6页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1 目的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2 术语和定义2.1 种群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2 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

2.3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2.4 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 生态系统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这样方式和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 数据库内容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XX-XX-XXX-XXX),见表1和表2表1、生态系统分类单位编码型为2。

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余分类单元类同。

表2、生态系统纲的分类代码4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标准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依据《中国植被》提出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为基础,并参考《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采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

全部生态系统分类采用6级单位,如3.2所述。

在《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系统上增加了生态系统科一级,并对生态系统目进行了重新定义。

这是考虑到《中国生态系统》中从生态系统纲到生态系统目的跳跃性较大,因此将其定义的生态系统目改为生态系统科而在生态系统科和生态系统纲之间增加新的生态系统目。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orTropical))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
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

年降水200~300mm。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中国是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国家,而陆地生态系统是其中之一。

陆地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或半荒漠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区域,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它们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一、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树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各种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山地和平原地区。

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最大,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是夏季长而冬季短的典型温带气候,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树种的生长。

而华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以及南部的太湖地区。

西南地区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等为主,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华南地区以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为主,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叶子茂密的常绿树种的生长。

二、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指由草本植物、低矮的树木和各种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大平原区域,以及一些山地区域。

其中,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地面积分布区域,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草原的类型主要有大草原、亚寒带草原、戈壁草原等。

内蒙古的草原主要以亚洲留朱觉池为代表。

藏北高寒草甸包括青藏高原西北缘的桂林和南剑、阿勒泰、金山等地的草甸,是高寒地区中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草地类型。

草原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提供了牧区居民的经济来源,也繁荣了中国的畜牧业。

三、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由水草植物和各种水生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些湿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岸和沼泽地。

中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相当广泛,主要包括东北的鄂尔多斯平原和松花江流域,华北的渤海湾、黄河流域、太湖、洞庭湖、冬季焦山湖,西南的滇池,华南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课件.ppt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课件.ppt
本章内容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局域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植被的概念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太平洋,西连内陆,受海洋季风影响的程度不同 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分
布三大植被区域
湿润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垂直地带性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移60公里 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降低
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
长白山天池的 植被垂直带谱
天山的植被 垂直带谱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
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 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 纬向带是相对连续的,而垂直带在是相对间断的 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但,植
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垂直带与水平带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向
南坡 北坡
坡度
平地 陡坡 缓坡
非地带性植被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本章结束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 具体顺序依不同地区而异
台湾玉山的 植被垂直带谱
垂直带特点
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一致 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Boreal Forest
北方针叶林
草原 1. Steppe(欧亚大陆草原) 2. Prairie(北美大陆草原)
34..草PSaa原vmapnansa((南稀美树草草原原))
5. Meadow(草甸草原)
草原
草原 1. Steppe(欧亚大陆草原) 2. Prairie(北美大陆草原) 3. Pampas(南美草原) 4. Savanna(稀树草原) 5. Meadow(草甸草原)
垂直带与水平带
13.1.4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向 南坡 北坡
坡度 平地 陡坡 缓坡
非地带性植被
水热配置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类型
13.2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热带雨林 Tropic Rain Forest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ubtropic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3. 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Summer 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4. 北方针叶林 Boreal Forest 5. 草原 Steppe(欧亚大陆草原)/Prairie(北美大 陆草原)/Pampas(南美草原)/Savanna(稀树 草原)/Meadow(草甸草原) 6. 沙漠 Desert 7. 苔原/冻原 Tundra
13.1.1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植被(vegetation)的概念 植被与生态系统 影响植被及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素
水热条件:水分和温度
水热条件变化的主导因素
纬度主导温度条件,形成纬向地带性 经度主导水分条件,形成经向地带性 海拔影响温度和水分,形成垂直地带性
13.1.2 植被分布水平地带性
• 热带雨林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 苔原
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纬度 从南向北形成各种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和寒温带 在湿润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区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方向从高到 低的有规律分布
纬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
(1)纬向地带性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 太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 降低0.5-0.7度
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 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
(2)经向地带性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 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 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经度呈带状依次更替
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 半干旱的草原 干旱区的荒漠
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
我国东西横跨经度约62度 陆地上大气降水的主要来源是海洋蒸发的水汽, 我国东临太平洋,西连内陆,受海洋季风影响 的程度不同 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 化,依次分布三大植被区域
沙漠、荒漠 Desert
沙漠、荒漠
7. 苔原/冻原 Tundra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理想大陆)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Tropic Rain Forest E.)
生态系统的特征:以热带雨林为例
(1)环境特征:高温高湿 ▪ 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月平均温度
多高于20℃,温度的日变幅2-9℃。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ubtropic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Summer 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Summer 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垂直带谱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 具体顺序依不同地区而异
海拔对生物群落类型的影响
海拔对生物群落类型的影响
台湾玉山的 植被垂直带谱
垂直带特点
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性 植被相一致 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 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 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垂 直带谱 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的天山(东经 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海较 湿润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中国大陆温度分布规律
中国大陆水分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
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13.1.3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 北移60公里 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 水量又降低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 垂直交替
长白山天池的植被垂直带谱
天山的植被 垂直带谱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
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 纬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 本相似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 纬向带是相对连续的,而垂直带在是相对间断的 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 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第13章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及其分布
13.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3.2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3.3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以热带雨林为例 13.4 研究性学习:如何认识不同的生态系统
13.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3.1.1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13.1.2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13.1.3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3.1.4 局域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 年降水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
季。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雾,日照 率低。
▪ 土壤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淋溶,
基性离子被冲走,留下三氧化物,被称为硅红壤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