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营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营销
从泰勒(Taylor)到福特(Ford),从戴明(Deming)、克劳士比(Crosby)到汉默(Hammer)、钱皮(Champy),乃至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20世纪的管理学大师在不同的程度与方式上,同样运用了知识来营运事业、创造价值。
而竞争更加激烈的21世纪,企业需要超越以往、更加强大的动力。
在脚踏实地完成以往一切合乎逻辑判断、属于理性范畴、以价值、品质、技术为基础的工作之后,企业、企业人必须致力于创新、不断勇创新高。
“红黄蓝绿青橙紫,万紫千红总是春”。
企业每天都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个性各异的客户。
市场中,由于每个人所掌握的基础信息量的大小、看事物的角度、先天个性和文化背景的迥异决定了同样的事物,投射在不同的心灵里有不同的面貌与风格。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正是最好的注解。
如何解读市场瞬息万变的潮流,了解、把握、引导客户的消费呢?
要想成为营销高手必须先成为人性高手,人脉就是企业的命脉。
营销工作必须准确了解、及时洞察客户心声,认知客户更种明显与潜在的情感需求,判断客户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找到客户情绪热键,从而引导消费、创造利润。
客户所有的购买决策总是为了追求快乐,或者为了逃避痛苦。
快乐与痛苦是我们与生俱来、不可抑制的原始情绪(一般性的激动)。
情绪如何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与行为,从而推动营销呢?
一、情绪影响顾客的判断
1、痛苦创造需求
营销就是指在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和合适的场合(Right Place),以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和合适的方式(Right Channel or Way),向合适的顾客(Right Customer)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Right Produce或者Right Product or Service),使顾客的个性化需求(Right Want or Wish)得到满足,价值得到提高的活动过程。
上图是客户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模型。
在生活中,当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隐藏式的时候,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明确,消费者往往对问题并不十分介意。
当问题开始向隐藏性需求转化时,消费者感到了一些有些不便,有了不满与抱怨。
随着问题严重程度的不断加深,不满与抱怨得到了消费者渐渐明显、强烈的需求及对解决方案的关注,需求明显、急于解决。
由此可以看出:客户的问题越严重,得到关注就越多,客户愿意为之支付的代价就越高。
然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指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
成功的营销就像“上医”一样,要先于客户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然后将客户的“需要”转化为“想要”,通过产品、服务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让客户在问题没有严重化、扩大化之前就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
2、快乐刺激欲望
假设在顾客面前有距离同样是10公尺的A、B两家店,卖的也是差不多的商品,但在顾客的心中,却会觉得A店距离比较近,B店比较远。
为什么同样的路途却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距离?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店的“魅力”让顾客产生“感动”。
一样的咖啡,为什么星巴克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人们购买商品时,获得物品。
人们购买服务时,则是购买“一组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
人们购买体验时,“他是在花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
”
在产品与服务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客户越来越期望着在各种商品体验中得到正面、有情感、而且值得回忆的感觉。
快乐的感觉将让客户流留忘返,客户的购买是他们自我实现的过程,他们看重整个过程中的愉悦感受。
请聆听客户的心声:
注意我!请承认并欣赏我的个性、我的需要和我的自我表现欲望。
我会作出反应的,那就是购买你的产品,更加详细地向你讲述我自己,以便你更好地为我服务。
二、情绪塑造顾客的推理
心理学研究指出: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别人,对社会事件的推理。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们介绍说,在这个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被随机分成了三组。
研究人员让其中一组人看了一段喜剧录像,而另外两组人看的录像分别是关于建筑、癌症和死亡的节目。
紧接着,研究人员让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时行了评价,然后向他们呈现了一些情侣的照片,并请他们想象在某公众场合遇到这些情侣,同时根据从相片得到的印象,评价这些情侣是否幸福、是否般配,互相是否信任,是否合作等等。
结果显示,参加实验的人的情绪状态在他们的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处于良好情绪状态的人(看完喜剧的人)对照片中情侣的关系评价也更为积极,而情绪低落的人(看了癌症与死亡节目的人)则更容易认为情侣不般配,互相不信任不合作,也不幸福。
情绪对人们的推理的影响如此之大。
人们常常在自认为客观的判断中加入大量的主观演绎。
即使是在最公正的法庭上,律师也常常会煽动陪审团的情绪,使他们产生愤怒、感动、同情等等不同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裁决。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客户购买决策的依据,往往是他们自以为重要、真实、正确无误的认识,而不是来自具体的、理性的思考或斤斤计较的结果。
重要的是客户认为产品、服务体验怎么样,而不是产品、服务真的怎么样。
三、情绪塑造顾客的行为
人们总是根据状态来做出购买行为或决定的。
一个很微妙的差距在于:我们的实际状态并不等于渴望状态。
当客户很“需要”拥有某种产品、服务时,也许并不真“想”拥有该产品、服务,而是沿用了此类产品、服务替代品。
多元化的市场,为客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典型的例子:夏天最热的时候,你走在街上,觉得很口渴,你需要水。
于是你找最近的购物点。
你买了什么呢?可乐、果汁、茶饮料、维生素功能饮料、牛奶、咖啡……
注意到了吗?你“需要”水,但是你“想”要买饮料。
认知与行为的偏差在于我们对需求的察觉。
一家长期服务于某企业的咨询顾问公司,忽然得到了企业不再续约的消息,觉得十分奇怪:回顾合作的这一年多,和对方企业的关系好像也十分好,其中帮企业完成的几个项目也都在盈利,没什么问题啊。
探究下去,真实的结果是什么?
是因为没有注意到客户代表-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情绪:每年都让你们这家咨询顾问公司一帆风顺地做下去,我这个经理的重要性岂不是没有表现出来?我也需要被尊重被重视。
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冲击客户情绪,当客户的情绪波动时,销售就会很正常。
情绪影响客户推理、情绪塑造客户的判断、情绪塑造客户的行为,情绪对营销的冲击是有力无不容忽视的。
感性营销告诉我们:要想成为营销高手必须先成为人性高手,人脉就是企业的命脉。
营销工作必须准确了解、及时洞察客户心声,认知客户更种明显与潜在的情感需求,判断客户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找到客户情绪热键,从而引导消费、创造利润。
情绪产生的巨大能量,冲击客户做出不同的购买决策。
企业不断冲击客户情绪,将成为企业前进的强大动力。
它将促进销售,完善服务,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与忠诚,从而不断创造和留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