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键词”类作文之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关键词”类作文之训练
“关键词”类作文之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
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
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关键词的解读:
本题与2017年课标1卷作文类型保持一致。
材料围绕奋斗的关键词提供了传统
与当下的两种不同的理解。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背景强调的是出身,不同的出身,奋斗的方式与意义也有所区别;
学历,往往指的就是文凭,学历的高低、学校的档次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历程与方式;
资源,强调的是在奋斗过程中所能调动的资源,有好的资源,往往也就意味着事半功倍;
机遇,在传统观念下,好的机遇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大大缩短奋斗的时间;
经验,指的是已有的方式与做法。
综合而言,传统奋斗的方式与效果往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而令奋斗的意义与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了某些不公,影响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与自我改变的可能。
这是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所反映的实质,考生对此须有清醒的认识。
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知识,与学历不同,强调的是学识,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
创新,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体现着奋斗的活力与思维;
实干,强调脚踏实地,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
个性,与众不同的个人特性,保持个性、承认个性,让奋斗多了更多的可能,三
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理想,涉及奋斗的目的与意义,理想不同,奋斗的价值也不同。
综合而言,传统意义的奋斗与外部因素关系密切,而当下(新时代)更强调奋斗
的多样性、公平性,时代的改变,赋予了奋斗更多的意义与可能。
拥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那么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
通过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奋斗也有境界高低,这与理想有关。
因此,考生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价值导向,对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关键词的实质要有准确认识,不能鼓吹传统的客观因素而贬低当下的奋斗意义与价值,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
二是要注意对比,题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所谓变化,也就意味着考生要从传统和当下的关键词中找到对比点,思考变化背后所涉及的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改变。
三是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例如由重视学历到强调知识,由重视经验到提倡创新,由重视背景、资源、机遇到强调实干精神,同时,我们应该为了什
么而奋斗,这涉及到理想价值问题。
考生在选取关键词后,要注意形成有机的联
系,而不能毫无关联。
小结:关键词、关键句的作文是2017年高考作文类型,此类型作文要写好首先
是解读关键词句的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关键词的内涵准确立意。
而要真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关键词句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关键词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关键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关键词产生的背景。
忌望文生义,主
观臆断。
二、关于命题“要求部分”的理解及学生存在的问题:
⑴选择关键词的问题:
1. 不交叉选择:只选“传统”或“当下”一方面。
要知道不交叉选择就没有奋
斗的前后“变化”,何谈对此变化的认识?
2.随意调整每个关键词对应的时代,比如把传统意义上的机遇作为当下的关键
词,混淆了时代特征和区别。
比如忽视关键词的时代限制,直接写实干等等关键词。
3.要求选2-3个,1个或4个不能,全选也不能,改或者换关键词等等都绝对不能,会成为作文硬伤。
⑵所选关键词要体现“变化”,即关联性。
观点关联性可表现为:相反性,非此即彼型,不要背景,要实干、创新;
相承性,要此更要彼,要机遇,更要实干。
要经验,更要创新实干;
互补性,既要此,也要彼,既要机遇,也要实干。
⑶中心是奋斗,且是“个人奋斗”:
行文过程中要求紧扣中心词“奋斗”,而且“个人奋斗”在语意中要有体现。
尤其是材料中设计对象驱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
存在问题是论述中举例谈各个国家层面的创新是不合个人奋斗的内容要求的。
还有就是撇开奋斗孤立的谈创新、实干、理想等等的重要性。
⑷必谈“时代”:
材料点明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关键词也是由传统到当下,所以不谈时代变化,
不涉及时代背景的分析就极难展现从传统到当下奋斗的变化。
比如直接抛开时代谈机遇、实干等等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既不符合要求,也缺少结合时代谈奋斗的针对性。
当然如果考生能看到时代与个人奋斗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更好:
看到时代背景对每个人奋斗的影响与重要意义,尤其是看到时代的进步,看到越来越公平公正的时代才可以为每个人的潜能设定越来越多的可能性等等这一切
时代背景对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就是思想的深刻了;反过来还能看到个人奋斗也应体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就是高格局,深立意了。
(5)关于素材:
1.素材太过陈旧,可以说是严重缺乏素材,尤其是贴合新时代特征的人和事没有积累,对新时代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作文是完全的闭门造车。
遇到这样的作文命题几乎是听天由命,还未下笔就被“时代”淘汰!要知道我们的高考命题现在是越来越重视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命题也不回避社会的热点!
2.举例不注意事例与时代特征的对应关系,比如新时代的创新举事例却是孙中
山、詹天佑,甚至商鞅、王安石变法。
当下的关键词,古老的事例!
1号文腹有诗书,脚踏实地
“粗缯大布裹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时代,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
传统奋斗,人们认为离不开背景,俗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有背景的人拥有别人无法享受的资源,有背景的人可以依靠父母轻松的获得优越的生活和岗
位。
不可否认,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在奋斗才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并非所有人都
含着金钥匙出生,活在当下,唯有以知识充实自己,以实干拼搏前进,方为奋斗
之道。
在没有背景支撑的条件下,知识与实干是我们建造人生大厦的垒石,不断奋斗,亦可筑起坚固顽强的高楼。
董卿并非生于忧厚之家,而近一年来她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上的主持令人称赞,她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儒雅,这便是
由知识浸润出来的内涵与气质,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结果。
当下奋斗,不是靠拼背景来换取成功,而是知识的博奕(弈)与行动。
马云没
有高学历的背景,依旧可以靠自学和无数昼夜的汗水拼搏成就人生。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身平凡,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天眼的建设,在艰苦条件下,南仁东凭借他的知识宝库与实际行动,二十多年的实地考察,不辞辛苦,建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当代的中国人而言,背景已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与实干才是助力青年年走向成功的关键。
奋斗的关键词随时代变化,我们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
正如诗人余秀华在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中所谈到的:“人们把我看做一个农妇,但当他
们读到我的诗,我用知识告诉他们,人忠于现在,做好每天的工作,明天失去生
命也不太遗憾。
”残疾的外表下余秀华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自卑,他以自己的才华,奋斗出数十万读者的奇迹。
知识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丰富,没有知识就像离开大海的鱼,得不到滋润;实干让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高晓松在节目中说:“仰望星空可以有,但不能想得太远忘了实际行动。
”在新时代,无需背景,知识在左,实干在右,生命不息,奋
斗不止。
【点评】58分,这篇作文题目化用名言,又暗扣关键词。
开篇引用苏轼《和
董传留别》的名句自然而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背
景”“知识”“实干”展开论述,充分论证了“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
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这一观点。
逻辑严密,段落层次清晰。
特别是文中的引用和事例典型而又贴近现
实生活,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言有文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亮点份呈。
(谢永方)
2号文何为奋斗之正道
身处在这个大数据发达,变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许多年轻人不再虚无地追求“诗与远方”,也不再沉浸于鸡汤炖梦与泛滥的成功学海洋,反开始思考起了努力的方向与奋斗的目标。
那么,何为奋斗之正道呢?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那么,这里所说的“铜”、“史”、“人”大概都指的是“经验”。
在奋斗的道路上,经验必不可少,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可仅仅有了经验,
并不足以抵达成功的彼岸,那么,“知识”无疑就是奋斗的法宝了。
同时,“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号召,更时刻提醒我们“创新”在新时代奋斗路上
的重要性。
因此,何为奋斗之正道?大概是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
这样,奋斗才更为有方向,有价值。
古往今来,无论是传统奋斗还是当下奋斗,“经验”和“知识”都抵御得住时
代的流沙淘洗。
前有孙国栋等大国工匠在借鉴苏联航空的经验下,辅以新时代的
科研知识,方使太空之巅有了北斗卫星的闪耀;而后有李万君等新时代青年接过
科研使命的火炬,加以当代的最新科技知识,方使高铁实现了在亚吉铁路乃至全
球的高速跨越。
如此看来,传统奋斗中的“经验”是奋斗路上必不可少的试金石,
而当下奋斗的“知识”则是在“经验”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流。
中国提出了“大众创新”的号召,树立“中国智造2020”的远大目标,而德国、美国也十分强调
创新在个人奋斗、社会奋斗,甚至是国家奋斗过程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无独有偶,“创新”的重要性同样在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想,如果乔布斯没有“极简主义”的创新,那么他的奋斗会如此成功吗?如果电商巨头马云没有
“网购”的创新,他能通过无尽的奋斗而实现目标吗?
答案不言而喻。
诚然,无论是从传统奋斗关键词还是当下奋斗关键词来看,都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也为人们指引了奋斗的方向。
而新时代出现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和升华,而传统奋斗的方向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积极总结出融会贯通的奋斗正道。
何为奋斗之正道?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此为奋斗之正道。
【点评】57分,本文审题精准,从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十个关键词中选择了“经验”、“知识”、“创新”三个关键词,并形成了有机关联,并将其三者的关联
明确揭示——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此为奋斗之正道。
结构上,
开篇提出问题——何为奋斗之正道呢?然后结合所选三个关键词略作分析,回应所提问题,并明确本文观点。
接着三四两个自然段,围绕“经验”、“知识”以
及“创新”展开具体论述,两个论论点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所举例子典型且有说服力。
在具体论述的基础上,将传统与当下关键词进行辩证综合,最后回应开篇问题,重申观点。
结构严谨,训练有素。
语言表达较为流畅,有锤炼语言的意识。
稍微不足之处:个别语句表达尚需斟酌。
(谢植宣)
3号文背景诚可贵,创新实干价更高
(标题即主论点,能紧扣“背景”“创新”“实干”三个关键词,清晰,醒目。
递进句式的选用,使题目具有形式上和音韵上的美感。
这样的题目在具体写文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扣住材料,易论且易出彩。
)
党十九大的洪钟仍在耳边,新时代的我们都在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过去的奋斗人们有些偏重背景,这无可厚非,而现今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将奋斗更倾向创
新与实干,这是伟大目标实现的重要迈步。
(运用“过去的”与“而现今”巧用
对比,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能概括材
料、抓住关键词、明确任务。
)
诚然,背景固然重要,家庭背景可稍减轻我们在起点的负担,让我们更自信地去奋斗,社会背景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平台,让我们发挥所长。
但仅有背景是不够的,奋斗途中还需创新和实干加成,不然在偌大的社会舞台上只会如一
个跳梁小丑般引人发笑。
(紧扣材料、抓住关键词,先通过“诚然”一词说出别
人的观点,再综合运用“但仅有”、“不然”、“只会”几个关联词亮明自己的
观点,巧妙地回应了标题。
)
创新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
(过渡有点生硬,文脉句若能紧扣“关键词“或“中心词”,文章语意更妙,文脉更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
创新这“活水”的迸发,将死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必将一步步走向衰亡。
当下青年人的奋斗往往与“创新”挂钩,众多“创客”实验室,(选用事例新颖,贴切)聚集了各地全新的有创造力的思想,创客风潮一时席卷全球,团体头脑风
暴,使社会不断迸发活力。
有了思想的奠基,就必须有实干将其变为现实,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一切思想的奋斗也付诸东流。
实干兴邦,处于新时代奋斗青年的我们又怎能离了“实干”这一关键词,一切的创新都需要落实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作用,如果歼—20设计师只满足于图纸,又怎会有成列战机划出新时代的航线?如果港
珠澳大桥只存活于“声称”中,没有众多工人的齐力疏通,排水掘泥,何来最长跨海大桥的叹为观止?(假设论证选例新颖、贴切,排例的运用让论据更具说服力。
)实干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品质,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身体里流淌的就是
这种努力拼搏,(、)脚踏实地的热血。
“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席予我们的不只
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为我们的奋斗注入了强心针。
创新与实干并不是割裂的,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若
再有家庭和和社会背景助推,当下奋斗的人民(们)走向新征程时必将更有底气,每一步都走得器宇轩昂。
(“创新与实干”再到“再有家庭和和社会背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做到有理有据。
)
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伟大的百年目标,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奋斗的观念也许有些许变化,但为了社会美好而奋斗的心是不变的。
让我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用创新,用实干共同演绎精彩的奋斗人生。
(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深化论点,把论证推向高潮。
)
【点评】56分,本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脉顺畅,题目出彩。
假设论证选
例新颖、贴切,排例句式整齐以及时新素材的典型性均给文章增添了不少亮点。
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更是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但第二段的过渡句的使用略显生硬。
(熊洁)
4号文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两种观
点争论不下,其中“时势造英雄”一方居多。
人们多数认为,缺乏必要的环境、
背景,英雄缺少一纸文凭,便难以大施报(抱)负,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似乎如此,前段时间微信热文《对不起,我不是北大本科的》、《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下喝咖啡》在网上疯狂热传,人们对文中谈及到的学
历、背景讳莫如深。
其实,以学历背景定前途这种看似正确的旧认知实质变相是
一种出身论,这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企业明确只招收“211、985、海归”标签的大学生,人们普遍对高学历、有背景的人另眼相看……而非985、211的工薪家庭出身的普通学生只好无奈摇摇头,陷入又一轮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且不论香饽饽名牌大学生含金量几何,单单是学历背景差异下的出身论便让就
业民生问题频发,区域、城乡资源流动性变差,甚至进一步导致阶层固化,贫富
差距拉大,越来越多的人怨天自艾,无限恶性循环。
而可喜的是,当下奋斗人民早已转变观念,“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了当今人们
所倡导的新常态。
实干是撸袖奋斗的出路。
《菜根谭》有言:“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然不知鸟语花香(原文: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
尘,海亦不苦,彼自心也(原文:彼自尘甘其心尔)。
”怨天自暴自弃的消极行
为不可取,努力实干,脚踏实地,方能为成功铺好道路。
正如前段时间十(8+1)大的盛大召开下,“实干”是习强调要求的,美好社会需要我们用心构筑,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