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灭菌
一、概念 消毒:指只杀死一部分微生物,主要是病 原微生物。 灭菌:指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 子。
二、方法 高温灭菌法是微生物实验中常用的 灭菌法,其中包括烧灼、干燥热空 气灭菌和湿热灭菌等方法。
1、灼烧 微生物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 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等,可直接在酒 精灯火焰上灼烧进行灭菌。这种方 法灭菌迅速彻底。此外,接种过程 中,试管或三角瓶口等,也可通过 火焰灼烧灭菌。
1、微生物的培养的意义:在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 物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形态、微细结构 和染色的反应,都是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因为 微生物的形态类型比较单纯,微细结构也不多, 不足以区别各种各样的菌种,因此,要区别各 种不同的菌种,在形态特性之外还必须研究其 培养持性,即当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时能观 察到的一切持性。此外,在进行增殖培养时, 也须采用合适的培养基,以培养繁殖大量微生 物,供工业农业医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
干燥热空气灭菌注意事项
(1) 灭菌的玻璃器皿切不可有水,有水的玻璃器皿 在干热灭菌中容易炸裂。 (2) 灭菌物品不能堆得太满、太紧,以免影响温 度均匀上升。 (3) 灭菌物品不能直接放在电烘箱底板上,以防 止包装纸或棉花被烤焦。 (4) 灭菌温度恒定在160~170℃为宜。温度超过 180℃,棉花、报纸会烧焦甚至燃烧。 (5) 降温时,需待温度自然降至60℃以下才能打开 箱门取出物品,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骤然降温导 致玻璃器皿炸裂。 (6) 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不能使用干热 灭菌。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 60℃左右处理15min后即可杀死,酵母 菌和真菌的孢子要耐热些,要用 80℃以上的温度处理才能杀死,而 细菌的芽胞更耐热,一般要在120℃ 下处理15min才能杀死。
湿热灭菌注意事项
(1) 不要将灭菌锅安装在有易燃气体或液体的地方,确认仪器所注电压与当地 电压相同,蓝线为零线,棕线为火线,黄/绿线为地线,务必要将仪器接 地良好。 (2)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灭菌锅内有足够水量,使水位过电热管。 (3) 摆放灭菌物品时,严禁堵塞安全阀的出气孔,必须留出空位保证其畅通放 汽,否则安全阀因出汽孔堵塞不能工作,造成事故。 (4) 每次开门前,一定要检查确认锅内无压力!压力指示表必须指示为0! (5) 如果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发现有超温及超压等异常现象,请断开电源,开关 处于OFF位置,并将插头从电源处拔下,待机器压力降下来为零时,再打 开锅盖进行检查。 (6) 灭菌液体时,应将液体灌装在硬质的耐热玻璃瓶中,以不超过3/4 体积为 好,瓶口选用棉花纱塞,切勿使用未打孔的橡胶或软木塞。 (7) 对不同类型,不同消毒物要求的物品,如敷料和液体等,切勿放在一起消 毒,以免顾此失彼,造成损失。 (8) 平时应将设备保持清洁和干燥,方可延长使用年限,橡胶密封垫使用日久 会老化,应定期更换。 (9) 安全阀应定期检查其可靠性,工作压力超过0.165 兆帕时需要更换合格的 安全阀。 (10)使用间歇法或持续法灭菌时必须在灭菌物里外都达到100℃后,开始计算 灭菌时间
2、培养基的分类
按照培养基制成的形式,可分为 (1)液体培养基:增殖、鉴定微生物 (2)固体培养基两种:分离、保藏菌 种及鉴定微生物 a 平板培养基:分离、鉴定微生物 b 斜面培养基:培养、保藏菌种
另: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洋菜),当加入1.5% 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洋菜) 当加入1.5% 1.5 时就形成固体,而加入0.5%-0.8 0.5%-0.8% -3%时就形成固体,而加入0.5%-0.8%时, 则成半固体。 则成半固体。
一、菌种的保藏 1、注意(1)防止死亡绝种(2)防止变 异 2、方法(1)低温:斜面冰箱保藏法是最 简便的一种。 (2)干燥 (3)真空
二、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原因(1)变异(2)自然 “衰老” 2、复壮措施:因为变异引起的衰退是逐 步发生的,所以采用稀释分离的方法, 往往就可将尚未变异的个体分离出来, 获得原有特性的菌种;但自然“衰老” 的菌种分离后一般得不到复壮的效果; 如果衰退是由于培养条件不太适宜,则 就应改变条件以适应菌种的生长,而达 到复壮的目的。
二、染色观察 1、细菌不但个体很小,而且都是无色半 透明的,用普通显微镜放大,只能粗略 地看到其大小和形态。要观察清楚,必 须进行染色。染色后还有可能识别细菌 的各种不同结构,有时并可协助鉴别细 菌。 2、染色方法可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 两种
三、活菌观察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一、微生物的培养及培养基
第七章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微生物的观察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微生物的保藏与复壮 灭菌 无菌操作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一、显微镜观察 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能 将物体放大2000倍左右,通常观察霉菌和 酵母菌时。采用100-400倍的放大率已足 够,而观察细菌时,往往需要放大900- 1500倍左右。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常达 几十万倍,过去无法看到的病毒以及细 菌内部的微细结构都可以看清楚。
(2)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湿热灭菌(根 煮,所以蒸汽的压力可以高于大气压, 蒸汽温度也随着升高,当容器内的蒸汽 压达到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提高到 121℃,在这个温度下只需很短的时间就 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细胞及其芽孢或孢 子。表7-2所列是高压灭菌器中温度与压 力的关系。
据灭菌时压力大小可以分为常压蒸汽灭菌和高 压蒸汽灭菌)方法,是利用密闭的容器蒸
2、干燥热空气灭菌 用干燥热空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称 为干热灭菌。通常将灭菌物品用锡箔纸 包裹好或放入灭菌专用的铁盒(或铝盒) 内,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160℃~170℃ 加热1~2h。灭菌时间可根据灭菌物品性 质与体积作适当调整,以达到灭菌目的。 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等)、金属用 具等凡不适于用其他方法灭菌而又能耐 高温的物品都可用此法灭菌。
第五节 无菌操作
为了在研究某种微生物的过程中减少其它微 生物的干扰和影响,必须为所研究的微生物提供 一个无其它杂菌的环境,创建这一环境的技术即 为无菌技术。 在实施无菌技术中,须牢记自然环境中微生 物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在无菌操作中形成必要的 “无菌概念”。所有无菌实验操作都是建立在此 观念上。 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操作主要包括斜面 接种、液体接种、平板接种、倒制平板和稀释分 离等。
YXQ-LS-18SI 自动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上海)
MLS-3750高压自动灭菌锅
产地: 日本 厂商: 日本三洋
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 果好的原因是: 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水 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 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键,更易 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 温度成反比; ②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能更加有效 地杀灭微生物; ③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 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 的温度。
3、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是利用热蒸汽灭菌,根据灭菌 时压力大小可以分为常压蒸汽灭菌和高 压蒸汽灭菌。
(1)常压蒸汽灭菌
在不能密闭的容器里产生蒸汽进行灭菌。所用 的灭菌器有阿诺氏(Aruokd)灭菌器或特制的蒸锅,也 可用普通的蒸笼。常压蒸汽灭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巴氏消毒法和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等 不能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的一种消毒方法,其主要 目的是杀死其中的无芽胞病原菌,而又不影响其特 有风味。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消毒法,具体的处 理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在85℃下保持5min即 可。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 养基的灭菌,方法是将待灭菌的培养基在100℃下蒸 煮30~60min,以杀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 然后置室温或20~30℃下保温过夜,诱导残留的芽 胞萌发,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如此连 续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
(四)纯菌种直接处理废水所存在问题 把大量分离出的适宜于分解某种物 质的菌种投入到污水处理构筑物内,则 这一类微生物在短时期内确能在构筑物 内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提高该物质的去 除效率。但处理构筑物内的优势菌种会 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菌 种投入经一段时间后,处理效果有可能 下降。
第三节 微生物的保藏与复壮
二、微生物纯种的分离 (一)菌种分离的主要步骤(图7-6) 1、寻找菌种的样品 2、增殖培养 3、分离培养:稀释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接种到斜面培养基:进行再培养,并进 行性能测定,以确定符合要求的纯种。
(二)培养、分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
Fra Baidu bibliotek
(三)培养条件的控制 1、控制温度 2、控制氧气 3、控制培养基成分 4、控制培养基的酸碱度(pH) 5、使用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