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审美意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感是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心理反应。它以对对象的直 接感受为起点,经由包括想象、理解在内的主动领悟,使主体获得全身 心的感动。美感形成的过程,有时虽很短暂,但却涉及感知、想象、情 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它们互相诱发、推动、渗透,形成丰富多彩 的美感形态。
1、感知即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审美客体进入美感的门户,感觉不到的东西是无法形成审美感受的。
二、意识结构
(一)认知与意向
古典心理学的三分法: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对应于真 (科学)、美(艺术)、善(伦理)。(鲍姆加登、康德)
现代心理学的二分法:认知(对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性),意向(对世界 的态度,具有主观性)。(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回到事情本 身”)
(二)意识层次:无意识、非自觉意识、自觉意识 1、无意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以原始意象的形式存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先验范畴”。 2、非自觉意识:无意识中的原始欲望以合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是自由
局限,创造出新的形象。 3、情感: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贯穿于美感形成的整个过程。不同于
日常情感。如立普斯的“移情说”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续)
4、理解:不同于理性认识 ,黑格尔称之为“充满敏感的观照” ,这说明审 美理解寓于感性直观中。
感性直观即直觉能力是如何获得事物意义的认识呢?这就有待于主体的审美 态度,即超功利、非实用的态度。如,距离产生美。除了审美态度,还 要有关于对象的必要知识。
(一)美感的特性
如果说,美是从客体方面对人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那么,美感则是主体从精 神方面对人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美的能动反 映。
1、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就是审美直觉。(克罗齐: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说明艺术在心而不在物)
如欣赏印象派绘画。中国古典美学称之为“妙悟”。 美感的形象直觉性是否包含理性因素?“体匿性存” 2、美感的愉悦性 (美感最显著的特性,不同于生理快感) 审美愉悦是一种包含有生理快感的精神愉悦。如游戏说。 这种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快感,也有痛感。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诗词曲赋。 3、美感的超功利性 (关键在于主体的审美态度)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心胸”,西方美学的“审美态度” (如凡高《向日
感觉是个别反映,知觉是整体反映,它是美感形成的中心环节。审美知觉的 三个特征:完整性、主动性、情感性。
2、想象,主要指联想与构想
想象渗透到审美知觉中,既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又变化记忆中的表象,通 过形象思维创造出新的形象。如果说,感知是进入审美的门户,那么想 象就是为进入审美插上了翅膀。
(1)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等 。 (2)构想即创造性想象 :借助于记忆所储存的表象,但又突破现有经验的
统、社会心理 ,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爱好 。 人的相同感官构成了美感共同性的生理基础。 正如我们不能离开个体谈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那样,我们同样不能离开审美意
识的个性差异及它的时代、民族、阶级来谈它的共同性。否则,这种共同 性就变得超历史、超阶级,抽象而不可捉摸了。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
以形象感知为基础,以理解为前提,以想象为中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饱和着情感,伴随着快 感。
(四)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
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等。
1、审美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美的认识,一经形成 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第四章 审美意识
❖人类意识类型 ❖意识的结构 ❖审美意识
一、人类意识类型
审美是一种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而体验既是一种身体感受,又是一种心理 活动。研究审美活动必须研究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人类意识的特殊形式,人类意识是一定体验方式的心理层次,而 体验方式与生存方式是相对应的。人类生存方式的三种形态是:原始生 活方式、现实生活方式和自由的生活方式。相对应的三种体验方式是: 巫术的体验方式、现实生活的体验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因而也形成 了三种意识类型:原始意识、现实意识和自由意识(包括审美意识)。
三、审美意识(续)
一旦主体关心的是对象的物存在而不是物形象,审美对象便转化为实用对象。 4、美感的创造性 (审美想象力创造性的体现 ) 审美客体的“召唤结构”和审美主体的“期待视野” 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王夫之的“兴” (二)美感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1、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时代变了,必然引起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变化。 2、美感的民族差异性(如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3、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4、美感的个体差异性 生活环境的不同,社会分工的不同,审美修养的不同,不同的心境 相对美感的差异性,其共同性表现为时代的、阶级的、民族的。共同的文化传
(一)原始意识:根本特征是巫术性,受巫术观念支配,缺乏自我意识,因 而也就没有对象意识。原始意识与儿童意识同质同构,前者作为种族遗 传赋予后者,后者作为个体发生重建前者。
(二)现实意识:自我意识产生,反思能力形成,从而形成表象、概念、范 畴等等。
(三)自由意识:对生存的自由本质的体认,包括审美意识和哲学思维。审 美是直接的自由体验,是对生存意义的非自觉把握;哲学是对自由体验 的反思,是对生存意义的自觉把握。
三、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超越的非自觉的自由意识,是审美心理学的基本课题。狭义的审美 意识,即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特定的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 广义的审美意识,又称审美经验,是指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 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 味、审美标准等等。审美心理学要研究审美意识的整个系统及其表现形式, 但研究的核心和基础还是审美感受,即美感。
的、创造的意识。 3、自觉意识:非自觉意识的反思形式,能够使用语言等符号,创造文明。 无意识继承了原始意识结构,成为人的认识能力和情感欲望的先天源泉;自
觉意识是面向现实的不自由的意识,成为人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内部根 据和能力;作为中介和连续性因素的非自觉意识是创造性的自由意识, 它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对象的固有属性和主体片面需要的限制,按照人的 自由天性能动地创造着自我和对象。 (三)意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