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合集下载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课件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课件

2024/1/25
12
传感器与执行器匹配关系
01
传感器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发动机状态信息,是控制系统正确决策的 前提。
02
执行器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发动机性 能的优化。
2024/1/25
0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匹配关系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转状态。 合理的匹配关系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 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13
03
控制策略与方法
2024/1/25
14
控制策略分类及特点
2024/1/25
开环控制策略
基于预设的控制指令或程序,不考虑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策略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 指令,实现精确控制。
自适应控制策略
根据被控对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和环境。
02
网络化
通过与车辆其他系统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提
高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2024/1/25
03
电动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将积极拥抱电动化趋
势,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技术,减少排放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31
面临挑战和机遇
2024/1/25
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柴油机排放法规将越来越严格,对电子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更 高要求。
15
常见控制方法介绍
PID控制
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误差信号进行 处理,实现快速、准确和稳定的控制。
模糊控制
模拟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通过模糊集合和模糊 推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科技专论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周振伟
中石化中原油 田分公司采油三厂特车大队
山东聊城莘县 2 5 2 4 0 0
【 摘要 l 随着f f4  ̄ , 的发展 , 柴油机的发展 水平 _直是汽车发展 的一个 为现实的 问题和 可靠的手段 。 2 . 1 单体泵技术 单体泵技 术通常在重型车上使用, 在 成本上讲 , 国内的发动 机从欧 机的发展 不够重视 。 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该加大对柴油机的重视 。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用柴油机面临的重要问题 , 其中的硬件和控制 二到欧 三升级 时, 如果不采用单体 泵, 对发动 机的改 动就比较 小 , 仅以 软件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 系统产生 决定性 的影响。用柴油机 的结构比较 外 挂式的凸轮 轴箱代替欧二发动机 的直 列泵就可 以了。 复杂, 尤其是新兴的电 子控制技 术, 对于广大汽车驾驶和维修人 员来说都有 单体泵在 油路控 制上, 在 国内单体 泵使用的压力达 到2 O O MP a 。 在 着比 较 重要 的 意义 。 供 油方面 , 如果使用 双电阀单体泵 系统 , 不仅 可以对压 力进行控 制 , 还 【 关键 词】柴油机 电 子控制发展 汽车驾驶 可 以对喷射进行控制 。 目前, 德尔福的双 电磁 阀单体 泵系统 在欧洲大批 的生产, 主要供应给欧标 准的发动机 。 电子 控制 2 . 2 单体泵系统 的优 势 什么是 电子控制 柴油机 , 点柴油 喷射系统是 由信号输 入装 置、 电子 比较 可靠 、 使用寿命长, 相信在 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人们需求 的不断 控制单元和 执行元件三部分构成 。 其任 务是对喷 油系统 进行 电子控 制, 改变, 单体泵 的系统也在 不断的发生改变 , 如 何更好的适应 时代的要求 实现 对喷 油量以及喷油定时 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 采 油转 速、 油 门踏板 是单体 泵以后的发展方向。 位 置、 喷油时刻 、 进行温 度、 进 气压力、 燃 油温 度、 冷却水温等 传感器, 三. 电控 柴油 机 的新 技术 3 . 1 新技术分析 并 将实 际过程 中检测 的数据 输入计 算机 内, 计算 机会 和事前 输入 电脑

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PPT课件

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PPT课件

动力性与舒适性需求
电控技术可优化柴油机动力输出,提 高驾驶舒适性。
燃油经济性要求
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油耗, 是电控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柴油机电控系统组成
1 2
传感器 用于检测柴油机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转速 等。
控制单元(ECU) 根据传感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
3
执行器 根据控制信号调节柴油机燃油喷射、进气、排气 等参数。
可靠性增强策略
强化结构设计 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和强
化设计,提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完善故障诊断系统 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系统,实时监测 柴油机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故障。
严格质量控制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确保柴油机出厂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 范。
提供专业维护支持
为柴油机用户提供专业的维护指导和 支持,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 持良好状态。
说明电控系统具有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提高轻型载货汽车的可靠性。
重型载货汽车应用案例
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 架构、功能及优势。
动力性与经济性优化
阐述如何通过电控技术优化重型载 货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
探讨重型载货汽车电控技术的智能 化与网联化发展趋势。
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
阐述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策略,提高机械的 作业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
探讨非道路移动机械电控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发展趋势。
船舶动力装置应用案例
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功 能及特点。
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
阐述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策略,优化船舶动 力装置的性能。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第4页
二、柴油机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背景
• 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对越造越多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 控制和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
• 每天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对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新材料及新工艺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使 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焕然一新
时和喷油量。 • 独立控制喷油时间 • 燃油喷射能力加强 • 不能独立控制油压
第3页
一、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三代,时间—压力控制式 • 利用电磁阀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高压泵控及
控制阀来控制喷油压力。 • 高压油泵供油 • 控制阀控制燃油压力 • 高压柴油存贮在共轨 • 电磁阀独立控制喷油
量、喷油正时和喷油 速率
第一章 认识柴油机电控系统
1.1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1页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 电子调速器替代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 电机驱动油量控制套筒 • 控制油喷量 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 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或闭合时间来控制喷油正
第7页
Cx Hy Sz + O2 + N2
CO2 + H2O + N2 + O2 + NOx + HC + CO + SOx + C
柴油 空气
主要排气成分 排气中的微量成分
微粒排放物( PM) 可见污染物排放
柴油机:主要是 NOx, PM 第5页
三、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 电子装置运行精确 •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系统 • 电子装置能向车辆提供广泛的信息 • 电子部件比机械部件更容易装到发动机上 • 采用电子电路能够做到更高的集中程度 • 电子部件很少受原材料的限制,从长远看,电控发动机的成本将降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执行元件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喷油量控制
喷油正时控制 喷油速率和供(喷)油规律的
控制 喷油压力的控制
最高转速控制 柴油机低油压保护 增压器工作保护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柴油机的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启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
第二节 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一 第一代电控直列泵
直列式喷油泵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在喷油泵方面带有如下电子部件: (1)对喷油量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调速器。 (2)对喷油时间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提前器。
第一代电子控制直 列式喷油泵的基本 特征,如右图所示。
第一代电控直列式喷油泵
二 第二代电控直列泵(TICS系统)
ECD—V5型分配泵的传感器
(1)电磁溢流阀 电磁溢流阀(如下图):直接控制 喷油量的,是一种耐高压、具有高 度响应特性的直动式电磁阀。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如 右图所示。
电磁溢流阀(SPV)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 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
(2)定时控制阀 定时控制阀(TCV)安装在喷油泵内,根据计算机送来的信号,适时开启或关闭喷 油泵压力腔和定时活塞低压腔之间的燃油通道。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二、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介绍
典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直列泵:如TICS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35MPa。 电控分配泵:如VP37、VP44,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40MPa。 电控泵喷油器:如博世、德尔福的EUI,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20MPa。 电控单体泵:如EUP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00MPa以上。 共轨系统:如Caterpillar HEUI系统,博世的CR系统,电装的ECD-U2系统等,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80MPa。

国三柴油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电控高压喷油系统演示文档

国三柴油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电控高压喷油系统演示文档

低压油路(黄色)
电控高压泵
燃油计量阀
进油
升程
燃油箱
回油
时间
低压部分:燃油箱、输油 泵、低压油管、燃油滤清 器(粗滤、精滤)、 回油 管、ECU
低压部分作用是为高压部 分提供足够的燃油
高压部分:燃油计量阀、 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共 轨管、喷油器
高压部分作用是产生高压, 保证燃油喷射压力,燃油 计量
5.6、ECU结构及原理介绍
针阀抬起速度 取决于泻油孔与进油孔的流 量差 针阀关闭速度 取决于进油孔流量 喷射响应=电磁阀响应+液力系统响应 一般应为 0.1ms~0.3ms (喷油速率控制的要 求)
输入信号调理:将输入信号限 制在允许的电压水平。放大、 滤波、电平匹配。
EPROM,FLASH:程序存储 器,MAP表,发动机特性曲 线。
EEPROM:在线匹配数据, 停车装置数据、矫正及制造数 据,运行过程中的错误和不正 常工作数据、故障码。
RAM:运算变量
输出级:功率放大,带有诊断 和保护:过流,短路,断路, 过热,过压,欠压
。。。。。。。
5、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
5.1、共轨系统发动机外形及机型 (1)潍柴国三发动机外形图
左图为欧曼潍柴
国三发动机外形 图,其配套产品 型 号 有 WP10 和 WP12 两 种 型 号 , 供油系统采用 BOSCH公司技术 电控高压共轨系 统,排放标准达 到国三标准。
(2)上柴国三发动机外形图
PCV (泵控制阀)调节输油 泵的燃油输送量,以便调节 油轨压力。输油泵输送到油 轨的燃油量取决于向PCV 施 加电流的正时。
上柴PCV阀安装在高压油泵上端
PCV泵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a)进气行程 在柱塞下降行程中,

《柴油发动机电控》课件

《柴油发动机电控》课件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传感器
用于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 态和参数,如进气压力、 温度、油门位置等。
控制器
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 算出最佳的喷油量和喷油 时间,并控制喷油器执行 。
执行器
包括喷油器和废气再循环 阀等,根据控制器的指令 执行相应的动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提高发动机性能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执行器
执行器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执行机构,负责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并驱动相应的部件完成控 制动作。
工作原理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驱动内部的机构或元件产生相应的动作,实现对发 动机的精确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可以是调节油量、点火时间等,以实现最佳的发动机工作状态。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 步,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将更加 智能化,能够实现自适应控制和
智能故障诊断。
电动化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柴油发 动机电控系统将逐渐向电动化方向 发展,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
网络化
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的结合,柴 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将实现远程监控 、远程诊断和云服务等功能。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部的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 电信号输出。这些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
控制器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传感器 输入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输出控制指令。
工作原理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读取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根据预设 的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和判断,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这些控 制指令经过执行器的作用,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

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概述

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概述
统。
时间内 , 柴油机还将 占有极重 要的地位。随着柴油机数量的不
断增多 ,也 引起 了人们对柴油机燃 油经济性 和排放性能 的关 注。 特别是 当今排放性能已经被提到首要位置。 各国政府从 2 O
2 直 喷式柴 油机 电控燃 油 喷射 系统 的发展 和现 状
1 6 年 ,德 国 B sh 司开始批量生产用进气管绝对压 高到 I I a 7 MP ,而且不同工况下要求
的喷射压力也不 同。 另外 。 还可以通过控制燃油喷射率以改善燃烧性 能。因为
展 到第三代 , 即压力一时间控制系统 ( 或共轨系统 )第三代喷油 。 系统 摆脱 了凸轮的束缚 , 它除 了具有第二代 的优点(l 1p喷油定 时、 喷油量可 以灵 活控制 , 喷射压力 高) , 外 喷油压力还 可以根
力控制 空燃 比的 D—erne模拟 式电子控 制汽油 喷射 系统 , Jt i o 装备在大众 汽车公司生产的 V 一6 0型轿车上 ,开创 了汽油 w 10 喷射系统 电子控制新时代。在短短 的 2 O年 内汽油机 电控技术 已相 当成熟。 柴油机电子控制 的研究比汽油机晚 2 O年 的时间 , 进入 8 O年代后 , 柴油机电控技术得到迅速 的发展。 迄今 柴油 机电控燃油 系统 的发展 已历经两代 , 即位置控制
系统 具有 巨大 的重要性 。 这类喷油系统的构 思和设计早在 1 1 9
3年 V c es ib r 就已经开发了一种共轨 系统 ,但 当时的喷油器是
合气量 的重要 因素之一 , 为了降低 N x O 和噪声 , 喷射初 期希望
喷射率低一些 。喷射 中期 , 了降低黑 烟 。 希望喷射率 高一 为 则 些, 而喷射后期则 希望尽量 短。喷油提前 角对 柴油机 的排放性 和经济性影响也较大 。 而且影响结果有时是相互矛盾 的。 比如 ,

柴油机电控技术

柴油机电控技术
(3)提高了发动机的冷起动(低温起动)性能,电控单元可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机油温度传 感器确定发动机是否处于冷起动。
(4)降低发动机的排烟。电控单元根据油门开度、水温、机油温度以及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压力, 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使尾气排放更加理想化。
(5)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了喷油器的制造精度,提高了燃油的喷射压 力,提高了发动机各缸喷油量的一致性,可以在电磁阀的标牌上查到校准码,通过仪器向电控单元输 入每个喷油器电磁阀的校准码。
普通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与电控汽油机的区别:
电控柴油机:控制喷油时间。 电控汽油机:控制空燃比。
1.2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控技术已经历了3代技术变化: 第一代为凸轮压油、位置控制技术。 该技术保留了传统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只是取消了机械控制部件(调速器 等),增加了传感器、ECU、执行器等组成的控制系统,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 其缺点是: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不够高,供油压力不能精确控制。
第二代为凸轮压油、时间控制技术。 该技术基本保留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通过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适 时喷射。 其缺点是:供油压力无法精确控制。
第三代为共轨蓄压、电磁阀时间控制技术。 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突出: ①高压共轨系统的燃油喷射压力独立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 ②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时机和喷油量的控制非常自由。 ③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规律的调节能力很强。 ④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很高的燃油喷射压力。目前已达到160~200Mpa。 ⑤高压共轨系统适应性较强,可以用于多种柴油机机型。
执行元件发出执行令信号。 ①ECU的控制功能。 ②ECU的硬件。 ③ECU的软统的功能

柴油机机控自动化发展和展望

柴油机机控自动化发展和展望
参 考 文献
…夏德 , 朱培德 , 尔寿.4 / 8 苏 Z 0 4 中速柴油机用于核电站的备 用发 电装置 柴油机, 8(6. 1 1 ) 9 0 [] 2鞠佳. 国内大型柴油发 电机组 产品现状及展 望【 . A】 第一届 国际 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f ,0 0 c1 0 . 2 [] 3闰宏 亮, 苏利. 于TMS 2 F 8 2DS 捕获 单元的柴 油发 电 闰 基 3 0 2 1 P
技术 ,2电动气 门与无凸轮发动机 ,3燃烧方式 的混合 . .


大 型柴 油机 的性 能
采用的控制技术有直列泵 、分配泵 、DS 处理 时间控制 P 器 、有蓄压共轨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 ,控制芯片和高性 能的C U控制器 。柴油机上采用G I P D 发动机还用了 E D C 电控喷油 系统 ,喷嘴式喷油 系统 ,电控泵. 喷嘴系统 ,
结语
汽车量 的持续发 展发动 机面 临着很 多难题 ,降低 燃油 消耗量和二氧化碳将变成汽车制造商解决的主要 问 题 ,还对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 过 中国专业机组 自动系统化控制模块 的发展 ,随着技术
的发展越来越强 ,实现机控 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模块核
心慢慢成为家喻户晓 、市场要求 最好 的标 准。
动化控制 的现状。
未来 的柴油机燃油喷射装 置将 向着 自动化喷射 、缸 内直喷 ,电辅助增压 ,电动气 门 ,喷油量喷油定时 、自
由控制压缩 比、喷油速率最佳控制的方 向发展 ,全 电子
1 8 信 息系统 呈 i2 1 0 1 0 262
[ 冯建 勤, 志永 , 6 】 赵 乔智, 多功能 电力仪表计量芯 片Ⅱ. 等. ] 电子设计
是 有 DS 处 理 器 到 执 行 器 、传 感 器 、 计 算 机 和 控 制 技 p

2024版柴油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2024版柴油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案例二
某柴油车行驶中突然熄火,再也无法启动。经诊断发现控 制单元内部损坏,导致整个电控系统失效。更换控制单元 并重新匹配后故障排除。
案例三
某柴油车加速无力且油耗增加,经检测发现喷油器堵塞严 重,导致喷油不畅、雾化不良。清洗或更换喷油器后故障 排除。
06
CATALOGUE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实验与实训
实验目的和要求
燃油催化技术
使用燃油催化剂,促进燃油更完全地 燃烧,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有害排放。
颗粒物捕集技术
在柴油机排气系统中安装颗粒物捕集 器,捕捉并储存排气中的颗粒物,减 少颗粒物排放。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电控技术将向更高效、更清洁的 方向发展,如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进气系统优化技术等。
题及改进措施等。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 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
议。
经验分享
与同学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 共同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压共轨系统
01
02
03
高压共轨系统组成
高压油泵、共轨管、喷油 器等。
工作原理
高压油泵将燃油压缩至共 轨管内,形成高压燃油, 然后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
优点
实现精准喷油,提高燃油 经济性;降低排放,满足 环保要求。
电控喷油器
电控喷油器结构
01
电磁铁、针阀、喷孔等。
工作原理
02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动针阀开启或关闭,控制燃油喷射。
01
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02
03
04
了解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摘要:柴油机是迄今为止热效率最高的热动力机械,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柴油机对于节约能源和解决温室效应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柴油机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降低油耗等要求,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柴油机同时满足各种要求的有效手段。

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新兴的电子控制技术,对于广大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中各种技术的控制原理、应用特点以及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发展Development of diesel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Abstract:Diesel engine is by far the highest thermal efficiency thermodynamic ma chiner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esel engine has been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levels of vehicle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 diesel engine to save energ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world oil crisi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iesel engine is faced with in 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other re quirements, using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to make the diesel engine at the same tim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effective mean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sel engine is more complex, especially the emerging of electronic control tech nology, for the broad masses of vehicle driving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has ve 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tec hnologi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n 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development目录1 绪论 (1)1.1引言 (1)1.2何谓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1)1.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1.4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2)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介绍 (5)2.1电控泵喷嘴技术 (5)2.1.1商用车电控泵喷嘴 (6)2.1.2轿车用电控泵喷嘴 (6)2.2电控单体泵技术 (6)2.2.1电控单体泵的优点 (7)2.2.2电控单体泵的不足 (7)2.3高压共轨技术 (7)2.3.1高压共轨系统的优点 (9)3 电控柴油机新技术应用 (10)3.1柴油机电子控制新技术分析 (10)3.2新型喷油系统的研发应用 (10)3.2.1 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喷油器组成的混合式喷油系统 (11)3.2.2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喷油器加共轨管组成的混合式喷油系统.. 114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2)4.1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谢辞 (15)1 绪论1.1引言自1897年Rudolf Diesel发明的第一台柴油机至今,柴油机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摘要:本文阐述了电控柴油机的优势,发动机柴油化的发展现状,现阶段车用柴油机的技术研究,以及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放控制等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柴油机性能技术研究发展趋势1 柴油机发展的必要性当今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在能源方面保持着强劲的需求。

当前,中国资源的“红灯”已经亮起,其中石油资源的短缺十分突出。

同时,我国汽车数量的增长将成为工业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之一。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车保有量将达到6833万量。

汽车燃油消耗约占全国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

而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普遍偏低,总体而言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是我国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时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共同组织起草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型轿车和柴油车”。

2 电控柴油机的主要特点今年来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势头是令人瞩目的,柴油机采用电控技术以后,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控制规律,且随着电控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不断成熟,更容易满足人们对柴油机所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

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较,采用电控技术的现代柴油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性更好。

(2)工作可靠性高。

(3)低温起动更容易。

(4)运转更稳定,响应快、精度高。

(5)适应性强。

(6)动力输出和负荷匹配更精确。

(7)结构紧凑,维修方便。

3现阶段车用柴油机的发展情况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当前柴油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竞相开发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3.1 电控直列喷油泵电控直列式喷油泵是在直列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它具有喷油量与喷油定时控制功能或只具备其中一种功能,有些控制系统还具有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等控制功能。

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概况

我国柴油机电控技术概况

参考文献: [】 1 周立 功. R 嵌入 式 系统基础教 程 [】 北 京: AM M. 北京
境 参 数 检 测 仪 的软 硬 件研 发 ,通 过 嵌 入 式操 作 系
统 1c o -I 增 强 监 测 仪 的 实 时性 、 可 靠 性 , 同 . /s I 1
航 空航 天大学 出版社, 0 5 2 0 2 8 2 0 : 0- 0 .
12执 行 器 . 柴 油机 电控 系 统 的执 行 器 主 要 有 电控 高压 燃
1 柴油机 电控系统 的硬件 常 见 的柴 油 机 电控 系 统 逻 辑 结 构 主 要 由传 感
器 、执 行 器 和 控 制 器 组成 , 与 常见 的 自动 控 制 系
统 相似 。
油设备 、控制 开关 、废气再循环阀、可调喷嘴增 压 器 等 。 电控 高压 燃 油 设 备 可 以根 据 供 油控 制 电
最 新 技 术 已经 由 电控 共 轨 发 展 到 电控 液 力放 大 系 统 ,博 世 在 中国 市场 主 推 高 压 共 轨 系统 ; 电装 目 前 正在研 发 第3 、第4 代 代共 轨系 统 。
技 术 的难 点和 瓶 颈是 在 电控 单元 E U C 的制造 和 开 发 上 ,在 传 感 器 和 执 行器 上 我 国 已有 条 件 和 技 术 能 力 实 现 产 品 的 国产 化 , 但 E U 术 一 般 还 是 选 用 C技
控 制 器 是 发 动 机 控 制 模 块 ,被 称 为 E U C ,是
柴 油机 电控 系统 的大 脑 , 由相 应 的 硬件 和 软 件 组
成 。 电控 柴 油机 的所 有 机 械 部 件 只 有 在 它 的控 制
4 结 束 语
基 于 L C 7 2 lc o —I 的手 持 农 用 空气 环 P 15 和 a / s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