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

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李敬国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如何理解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文章对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学者们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解析,指出在心理因素的条件下理解 短时 和 轻量 是正确把握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心理因素;短时;轻量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2)01-0028-04

一、动词重叠式的范围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interativ e)的范围很宽。如果我们用A代表一个单音节动词,用AB代表一个双音节动词,那么A A和A BAB就都是动词重叠式。然而,事实上语言学界讨论的动词重叠式还不只这两类,动词重叠式还可以包括在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 一 、 了 或 一了 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 来 末尾加 去 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 不 的形式,双音节动词只有前一音节重叠后一音节不重叠的形式等。本文无意仔细分辨动词重叠式的区分标准,但是,因为众多动词重叠式所能概括的语法意义并不都属于一类,所以,我们只在AA式,ABA B式和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 一 、 了 或 一了 的形式范围内讨论语言学者们讨论最多的一类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问题,其余动词重叠式不予涉及。AA式和A BAB式又可以写作VV式,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典型的动词重叠式。这类重叠形式中间加数词 一 ,也是常见动词重叠形式。邢福义(2000)说: V V和V V是同义形式,从时量和分量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二者的细微差异,主要是说话口气上有不同的语值。VV是自由式,用V V显得很随便;V V 是郑重式,用V V往往是为了对某种短暂行为作特意的强调。在使用频率上,郑重式V V大大低于自由式VV。 动词重叠式中间有时态助词 了 ,是表现完成体的动词重叠式,完成体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经常二体合一,例如: 她看看艾艾的两只手,光光的;捏了捏口袋,似乎有个戒指,掏出来一看是顶针圈儿。 ( 赵树理文集 第一卷第303页)其中 看看 等于说 看了看 ,与后面的 捏了捏 用法相同,都是表完成体的动词重叠式。所以,带 了 的动词重叠式与不带 了 的动词重叠式应该属于同一个系列的动词重叠式。

由动词语素重叠而形成的叠音复合词不是动词重叠式。例如:谢谢、嚷嚷(r ng rang)、吵吵(ch o chao)等词。这些词在语音形式上与动词重叠式相近,但它们属于造词法问题,不像动词重叠式那样,属于用词法问题。修辞学上讲的反复格,在形式上也有动词的重复或重叠出现,也不属于动词重叠式。修辞学的反复格是为追求表达效果而两次或多次使用同一个词的情况,动词重叠式是一个动词的言语表现的具体形式。

动词重叠式有比较统一的有规律的语言构造形式。俞敏(1954)早就对动词重叠式内部轻重音表现做出过说明,他说: 汉语的实体词差不多都有重叠式,动词的重叠式较比简单。可以用两句话说明白:一、单音缀(即单音节。 笔者注)的动词重叠以后,第二个音缀是轻音;要是有a元音的话,变成e或者 ,没有显著的调形。二、双音缀(即双音节。 笔者注)的动词重叠以后,第三个音缀把重音丢了,变成中音。 李珊(1993)对A BAB动词重叠式的语音形式用语图仪做了测试研究,她说: 北京话ABAB 的语音构造实际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常用的,如 呼吸呼吸 ,其音高频率(按Hz计算)是 178 136 111 95 ,是均匀地逐渐递降;一种是不太常用的如 奉承奉承 ,其音高频率是 191 100 99 77 ,也呈递降。 语言学者们无论

是从音强角度还是从音高角度对动词重叠式的研究都极有力地支持现代汉语动词存在有规律的形态变化的认识。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与动词带 了 、 着 或 过 的形式一样,做为汉语动词的一些体的形式已逐渐得到语言学界同仁的公认。

二、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认识

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很有规律的语言变化形式,且在现代汉语动词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朱景松(1998)说: 如果面对一份动词表,根据语感来判断,可以认定大多数动词是能够重叠的(约占70%)。 我们曾对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写的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中8000个8度高频词中的2592个动词(这些动词接近现代汉语常见动词总量的全部。)逐个进行试验,发现可重叠使用的动词有1830多个,约占所选动词总量的70.9% 。我们的调查结果与朱景松的判断基本一致。动词重叠式是现代汉语中表现得极其明显的一个语法现象,语言学者早就予以关注,而且随着我国语言科学研究的发展,研究探讨的文章著作一直沿续不断。然而这一明显的语法现象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圆满的解释。面对这一语言学界尚未解决的常常给人带来疑惑的问题,我们试图结合语言学者们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已有研究成果做一番解析,并希望从中归纳出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较为合理的认识。

黎锦熙先生是最早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学者之一,黎锦熙先生在 新著国语文法 (1924)中说: 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的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则可用重叠法。 黎锦熙先生的描述对一些动词重叠式的说明是合适的。比如他举的 我去去就来。 等句子中的动词重叠式。 快完成之趋势 已含有 短时间 的意义在其中,显然这里已为后来动词重叠式表短时语法意义的总结奠定了基础。

王力先生在 中国语法理论 (1944)中把动词重叠看作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概括为 短时貌 (transitory aspect)。王力先生说: 短时貌是从动词加数量末品演变而来的,例如 看看 系从 看一看 变来。像 看一看 这种仂语,是把普遍一种行为看做连续不断的许多行为的合体,然后把现在所叙述的行为看做不是连续不断的合体,而是一个行为的单体。这样,说话人所想像的时间自然是很短暂的,如下图:

看=(A) (B),看一看=(A) (a)。 王力先生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概括为 短时貌 ,这一认识与黎锦熙先生是一致的,不过王力先生的概括显得更加清晰、简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王先生把动词重叠式表现 短时 解释为 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 ,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语法形式相比,动词重叠式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这实际上就是动词重叠式自身包含了较多的说者或听者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比如,甲对乙说: 我骑骑你的摩托车。 乙表示同意。十分钟后甲回来把摩托车交还给乙,乙可能不满意,说: 骑骑怎么就这么长时间? 甲又可能说: 这还长!没跑几里路就回来了。 显然,甲、乙心里所想的短时并不相等。

王力先生在 中国语法理论 的姊妹篇著作 中国现代语法 (1943)中还谈到了动词重叠式代表的短时与轻量、尝试意义之间的关系。王力先生说: 由时间短可以生出 稍 略 的意思( 争争气 等于 稍争气 , 照管照管 等于 稍为照管 )和 尝试 的意思(试瞧瞧,试求求,试挽回),但最初的意义总是表示时间短,因为两个动词的中间本来是有 一 字的。 王力先生把动词重叠式中表现出的 稍、略 和 尝试 意义认定为是从短时派生出来的意义,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这里还应注意,王力先生说明的短时指的是 说话人所想象 到的短暂时间,因此,王先生所说的 稍、略 和 尝试 也只能理解为说或听的人主观决定下来的微量和尝试性的意义。比如,甲对乙说: 我骑骑你的摩托车。 乙同意。过一会儿甲回来把摩托车交给乙,乙检查摩托车发现泥土很多,可能说: 你这哪里是骑骑呀!你这是去参加了越野比赛了吧? 甲可能说: 前面路不好,我一直没敢放开跑,是加小心骑的。 对话中不难发现,甲和乙对骑摩托车 稍、略 (也就是 轻量 )和 尝试 的理解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甲认为自己还是在 骑骑 的轻量、试骑的范围,乙则认为既不是轻量也不是尝试,而是在糟蹋东西,是当赛车去使用了。由心理想到的短时到轻量、尝试都是概括的意义,人们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可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这种概括也确实存在着模糊性,这是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与其他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相互之间存着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吕叔湘先生在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问题方面观点似乎有过变化。范方莲 试论所谓 动词重叠 (1964)一文是在吕叔湘先生指导下完成的,范文认为动词重叠是补充式词组,这可以反映吕叔湘先生的观点当时不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但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和吕先生写的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著作中,吕先生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 短时态(尝试态) 。吕叔湘先生后来的观点同王力先生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俞敏先生是较早指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属于 量 范畴的语言学者,俞敏(1954)说: 动词的重叠形态表达什么附加意义呢?谁都知道底下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