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为建立完善符合温州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突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建设和服务功能,加快扭转温州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切实改善民生,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温州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按照“1650”城市框架和村级“转、并、联”农村组织机构发展新趋势,以实现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切实改善民生和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为主线,以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设施网络布局、提升设施服务水平为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由“普惠”向“普惠优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到2015年,以教育、卫生、文体、老龄、民政社保等为重点的社会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建立符合温州发展阶段、消费水平和服务需求的“人人享有、服务更优、功能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和人群差距初步消除;基本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闲有所趣、老有善养、难有所助”。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教育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学有优教”

1、实现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坚持政府投入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创新学前教育多元办园模式,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优质园的供给能力。各乡镇(街道在实施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新区建设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办学规模数达到30万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达到省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际、校际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覆盖面。按照小学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的原则,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布局。各乡镇要按照发展时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城郊结合部的中小学校布局,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城镇集中。优化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布局,

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服务设施,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到2015年,全市小学和初中办学规模数分别为60万人和30万人。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布局,促进办学类型多样化,加强学科、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建设,提高普高办学水平。制定普通高中校均班级规模标准,努力减少普高班额。到2015年,普高办学规模数为15万人,省级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比例达到50%以上。

4、加快职业教育规模化提升。重点建设一批职教集团或联盟,加快温州市中职教育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提升。启动高职教育基地建设,在乐清、瑞安等经济发达县(市开辟优质高职院校新校区,创办1-2所民办高职院校,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15年,中职办学规模数达到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与普通高中学生数之比(职普比趋于1:1。

5、推进高等教育提实力创品牌。扩大温州高等教育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创建特色品牌。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等高校,支持温州医学院发展,办好温州大学,使两所本科院校整体办学实力达到省内外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到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数达到12-15万人,强化作为全省三大高教中心之一的地位。

6、加快构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电教、成教和教育城域网等多种资源,完善硬件设施,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和远程学习系统。依托社区大学,积极创办老年学院,实现县级建有老年学校,乡镇(街道建有老年教学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到2015年,成人高校注册生达5-7万人,社区教育覆盖面100%。

(二加快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病有良医”

1、加强疾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联系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

2、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加快形成以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乡镇(街道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为基础的卫生监督网络,推进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服务职能。

3、提升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健全卫生应急网络,“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县两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以省市级综合医院为依托,建设市级紧急综合医学救援基地;各县(市依托1家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医院,设置单独的传染病病区,其他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符合要求的传染病门诊。构建布局合理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院前急救指挥网络,2011年各县(市设立独立建制的急救站(急救指挥中心,2012年完成急救点(急救分站建设,2015年前建成市急救中心新大楼。进一步完善采供血机构建设,形成以市中心血站为骨干,县(市血液分支机构、献血屋为基础的采供血机构网络。

4、强化妇女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和规范化建设。2011年,瑞安市、乐清市要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苍南县要完成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2012年,鹿城、瓯海、龙湾、洞头要完成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妇幼保健院要完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瑞安市、乐清市要完成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苍南、永嘉、平阳县要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文成、泰顺县要完成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201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

5、健全残疾人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各级康复机构建设,健全康复服务网络。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一所残疾人托养

中心、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聋儿语训中心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等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心,做到康复训练与教育并重。建设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康复医院,全面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康复服务工作。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加快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康复服务站(康复室,配置专业康复技术人员和康复训练器具。

6、强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构建分工合理、定位明确、协作密切、层次分明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区骨干医院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6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含省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7家以上的三级专科医院、使温州成为省级医疗中心之一,辐射浙南、闽北地区,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状况。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县(市至少设置1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他各县至少设置1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并创造条件向三级综合性医院发展。重点加

强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中心镇卫生院要努力达到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水平,一般镇或撤并镇以卫生分院为主,确保每个建制乡镇都有1家政府创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重点建设“转、并、联”后的农村新社区(800个左右的医疗卫生机构,使每个农村新社区都有1所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1+X”模式,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到2015年,全市总床位数达4.8万张,每千人床位数达5.4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加快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闲有所趣”

1、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加快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城乡社区要配套建设文化设施,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有一个具有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区,要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15年全市农村新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达到全省领先水平。2015年实现乡镇(街道有文化站,社区有文化室,城乡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0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上等级比例达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