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
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接管之后,那些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这成为当时海南的热门话题。由各种传闻引发的恐慌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海发行只能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艰难度日。
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此时,海发行已无法清偿债务。其后,据说海南省政府也动用了7亿元资金企图挽回局面,但已是无力回天。1998年6月21日,为了防止支付危机进一步蔓延,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发行,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发行的债权、债务。
海发行的关闭引起了强烈反应。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就刊出了这条消息,国内报纸也陆续刊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发行的消息。这表明银行的倒闭与一般企业的破产不一样,它涉及的单位和人更多、影响更大。
关闭海发行后,海南的11家信托投资公司停业整顿,仅有的1家城市信用社也.于2002年进入停业整顿。渣打银行和日本住友银行也于2002年撤出海南,而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逐步加强,这些银行的海南省级分行的贷款权限仅为5000万元,比很多其他地方市一级分行的权限还小。
海南缺少融资,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小企业。2004年度,海口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新增额只有1.42亿元,仅占海口各银行对外贷款总额的0.2%。海南目前有中小企业20万余家,但每年能够办理“贷款证”并通过年审的只有4000余家,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1/50。从银行贷不到钱,于是大家只好另谋出路,一位开典当行的朋友形容:“借钱的人真多,刚融到100万,不到一天就全贷出去了。”相对于这些对资金十分饥渴的中小企业雨言,电力、石化、海航等集团融资的难度倒并不是很大。
“挽救”海发行仅有愿望是不够的,最终的决定权还取决于银监会的态度。从2004年初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上报复活海发行方案至今已经两年有余,而海发行被关闭到现在也已有8年,资源早已流失殆尽,此时复活海发行无异于重建一家新银行,加之海南整体经济环境仍不尽如人意,银监会必定顾虑重重。
分析:
海发行开始的经营势头是好的,其转折点是海南省要海发行托管五家严重资不抵债、到期不能支付债务的信用社,兼并海南省其余28家信用社。兼并后资本金从16亿增长到106亿,负债50亿,其中存款40亿。从这可以看到实力大大增强了。
但是问题出现了。海南人曾骄傲的说海口的银行密度在全国是最大的,比米铺还多,这也造成了当地的恶性竞争。海南的各信用社无一例外的采取高息揽储的方法,有的高达25%,这种高进低出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只靠吸收高息存款再偿还到期存款,造成了资不抵债,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当被兼并后,海发行宣布只按法定利率支付利息,这使问题复杂化。开始是到期的不再续存,说银行没信用,后来未到期的放弃利息提现,引发了信用危机。启示:
1.不要单考虑规模效应,想让银行的发展消化不良资产,如不良资产比例太大,再加上不规范的经营,则不但无法消化,还面临倒闭危机。
2.资产运用不规范。贷款必须规范,按规程办事,自己入股后再带出去,带亲情款的错误,使风险资产越来越多;不要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137亿资产,多是地产,当地产破灭,资产受损。
3.负债利率不合理,银行的恶性竞争,高利率,高成本,又没有高效资产运用,没有利润来源,恶性循环。
4.百姓存款看重的是信用,不能轻易丧失,否则跟风的挤提一旦出现就抑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