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探究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堂中的探究学习

作者:李淑敏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可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研究教材,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分派任务;收集资料,组内讨论;展示交流,评价结果。浅谈了探究性学习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探究性学习的来源

探究学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倡导和实验探究学习的人是杜威

(J.Dewey)。杜威主张“做中学”,强调学生的“做”是要动脑,强调主体与外部相互作用基础上反思。

施瓦布在1961年提出了探究学习。他认为探究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来教学;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前者说明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当用探究活动展开学习,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掌握科学的概念、原理。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施瓦布认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教师在介绍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解释和解释的修改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1)提出问题;(2)收集数据;(3)形成解释;(4)评价结果;(5)表达结果。

3、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特点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只有把探究性学习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能卓有成效。

3.1主题明确

在探究学习课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探究,接着用英文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问题研究的结果。例如,在讲到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课文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有的可能会选择奥运会,有的可能会选择亚运会,也有些会选择残运会等主题,虽然主题不一,但都跟课本的内容相关的。

3.2规模恰当

课堂是教学的主平台。教师不可能将整个学期的课程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学习。以某一主题、一节课为单位的探究学习与英语知识的学习密切关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适合。如在展示体育运动会研究成果的时候,教师可安排学生在一节课内展示,也可在每一节课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展示。

3.3时机灵活

在课堂中的探究学习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有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无论是一节课、一个主题的探究学习,可以只在课堂上展开重点的探究环节的活动,如分析问题、展示结果等。例如,讲有关健康运动的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上讨论分析哪些运动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在课下安排学生收集资料、汇成探究成果,下次课可让学生在课上展示探究结果。

4、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以“Earthquakes”这一课为例,说明探究性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框架设计:

4.1研究教材,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了“Earthquakes”这一课之后,对地震的成因以及影响或多或少都有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更多有关地震的问题,比如地震时人们该如何逃生、地震之后受灾群众的心理辅导等等,师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不同的问题,而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准备好资料,在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时。给予一些资料。

4.2确定主题,分派任务

师生间除了对地震可以进行讨论之外,还可以就其它自然灾害进行讨论。接着根据同学们的兴趣所在,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和任务:

小组1:地震时人们的逃生之法。要求收集不同的逃生方法,方法的效果如何,逃生率是多少;不同地方发生地震时应该采取哪种逃生方法最为恰当等问题。

小组2:地震后受灾群众的心理辅导。要求分析受灾群众的心理特点,如何安抚受灾群众的心灵创伤,如何辅导受灾群众的心理等问题。

小组3:地震的形成因素、带来的后果。要求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如何预测地震的发生,地震带给人们的严重影响等问题。

小组4:其它自然灾害——海啸。要求分析海啸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或预测海啸的发生,海啸带给人们的严重后果等问题。

小组5:其它自然灾害——洪灾。要求分析洪灾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或预测洪灾的发生,洪灾带给人们的严重后果等问题。

小组6:其它自然灾害——龙卷风。要求分析龙卷风形成的原因,如何预防或预测龙卷风的发生,龙卷风带给人们的严重后果等问题。

4.3收集资料,组内讨论

每个小组要根据各自的主题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可利用互联网或者书籍查找相关资料。组员间分工合作,分派不同的任务,待资料收集得较完整之后,首先要整理并合成资料。然后就主题进行讨论,得出组内一致通过的结果。

4.4展示交流,评价结果

每个小组以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并由其他小组以及教师对成果展示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展示内容的丰富性、展示表达(是否清晰、是否有说服力)、组员间的分工是否明确等等,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一般、良好、优秀。

5、英语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5.1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是,问题情境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问题的来源:

(1)利用时事话题。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关注。如新闻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对抑制房价有信心,那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总理会对抑制房价这么有信心呢?

(2)利用日常经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里,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利用历史典故。从一些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中,也可以发现可供我们用来创设问题情境。

(4)利用科学趣闻。科学界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发生,这些趣闻也可以成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

(5)实践体验。通过教师演示或模拟,或者学生亲自模拟或角色扮演,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5.2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基础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好坏,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新颖的、独特的,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要求: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情境的创意要力求新颖:问题情境要有渐进性;问题情境要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开放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