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j ) /(max yij min yij ), j J1 ( yij min i i i zij (min yij yij ) /(max yij min yij ), j J 2 i i i
y / max y , j J ij ij 1 i zij min yij / yij , j J 2 i 1 y / max y , j J ij ij 2 i
yij / zij y / ij
y , jJ
i 1 2 ij n i 1 2 ij
n
1
y , jJ
2
zij
yij y j 1 2 yij y j n i 1 yij y j
n
, j J1
系统评价基本知识 1.基本概念 1.1 评价与评价系统
1.1.1评价
评价是指按预定的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的属性(指标), 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
属性是关于目的的框架结构,是对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概
括。 指标是关于研究对象属性的测度,是对向属性的具体化。
评价是对研究对象功能的一种量化描述,它既可利用时序 统计数据去描述同一对象功能的历史演变,也可以利用统计数 据去描述不同对象功能的差异。
对于相对数是否需要经过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处理这不仅适合于绝对数、平均数, 也适合于相对数,因为相对数不能直接加总, 各自对比标准不同,数据的变化范围不同,也 需要无量纲化。
5.6神经网络法
是根据人的神经系统思维的方式,来确定评价对象的权重。
6.1 综合评价的程序
综合评价的程序一般为:
(1)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 (2)确定评价对象;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指标预处理及权重系数确定;
(5)选择或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6)计算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或分类。
第二章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与权重确定方法 1.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的意义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一方面解决了评价对象属性之间不可公度 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不同属性之间数值上相差悬殊问题。 2.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的方法 2.1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同向化)
(4)权重系数及算法。权重系数刻划了评价指标相对重 要性的大小。权重系数算法是用来确定评价指标之间重要度大 小的方法。 (5)综合评价模型是将多指标合成为整体性综合评价值 的方法。 ( 6 )评价环境指评价系统以外且与评价联系较紧密的其 他部分。
评价系统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评价方法 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评价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是具有层 次性和多样性的。因此反映评价对象特性的指标也必然呈现 出相应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 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评价是一种主观活动,人的主观 意识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不同,也会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产 生影响。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评价环境对评价活动也有较大的影 响。如统计工作的好坏、政策等。
主成份分析法是多元统计的一个分支。它是将具有相关性的 随机向量,借助于正交变换,转化成不相关的随机向量,以方差 作为信息量的测度,进行降维处理,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 将低维转化为一维系统。
5.3数据包络法
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数学规划为工具, 对同一类型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作出评价与排序,并可进一 步分析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和改进方向。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指标 体系设计时,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守的。主要有:
(1)整体性原则:系统观点; (2)简要性原则:简单、明了,层次及指标不宜太多; (3)导向性原则:体现政策导向;
(4)可比性原则:相对指标、绝对指标相结合;
(5)均匀性原则:对周期较长、时间滞后的属性宜采用平均 值;
对于中间型
max yij min yij 2( yij min yij ) i i i , min y y ij ij i yij min yij 2 max i zij i 2(min yij yij ) max yij min yij i i , i yij max yij max y min y i 2 ij ij i i
n
(2)阈值处理法 阈值法——阈值即临界值,是衡量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些特殊指 标值,如极大值、极小值(此时又称极值法)、满意值、不允 许值、标准值(如平均数)等。 阈值法的优点: 指标个数及指标的分布无要求; 转换后的数据相对数的性质很明显; 数据转换需要的信息量不多。事实上阈值法只利用了极大值、 极小值等阈值。 这种方法丢失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因为只参考了阈值。 具体有:极值法与功效系数法
综合评价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类:
分类——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进行分类,但不同于复合
分组(重叠分组);
比较、排序(直接对全部评价单位排序,或在分类基础上对
各小类按优劣排序);
考察某一综合目标的整体实现程度(对某一事物作出整体评
价)。如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当然必须 有参考系。
1.1.3 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评价主体(评价者)、评价 客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及算法、综合评 价模型。除此,还要考虑评价环境。
2.2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主要是为了消除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值数量级间 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无量纲化,也叫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规范化。它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数据指标单位影响的方 法。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法、阈值法。
(1)标准化处理法 与总体的全部数据都有关,需要的信息量大(因为用到平均 数);
1 2 yij y j n i 1
n
, j J2
对于区间型
q1j yij j , yij q1 1 j j q1 min yij , max yij q2 } max{ i i zij 1, yij q1j , q2j j J3 j yij q2 j 1 , y q ij 2 j j q1 min yij , max yij q2 } max{ i i
定。
4. 评价理论 4.1 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以评价主体个人的价值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数 学理论。它通过评价者对各评价对象的效用大小的相对比较,从 而决定方案的排序。 效用理论包含了许多假定,其运用受到现实情况的制约。 4.2 确定性理论 对确定性问题的评价,主要是用统计方法使评价数量化。即 运用统计模型找出评价对象属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用相应的分 析进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4.2不确定性理论 对不确定性的问题,确定其期望值后运用确定性理论进行评
极值处理法
zij
功效系数法
yij min yij
i
max yij min yij
i i
zij c
yij m j M j mj
d
M j 和m j 分别为y j 满意和不允许值, c, d为变换常数。
(4)无量纲化方法选择的原则
在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指标类型的一致化方 法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应选择能尽量体现被评价对象之间差异 的无量纲化方法。即选择使各指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大的无量 化方法。 问题:对于相对数是否需要经过无量纲化处理?
(来自百度文库)评价指标的类型
根据属性自身的内涵,评价指标可分为效益型(极大型)、 成本型(极小型)、区间型、居中型四类。
若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上类型中有多种类型并存,则在对综合 评价值的排序上无法确定排序原则。因此进行指标类型一致化是 进行评价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
(2)评价指标类型一致化的方法 评价指标一致化时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每一个属性 而言,对象全体在一致化前后的次序不变。即保序原则。 设n为评价对象数,P为属性数,yij为第i个对象的第j个属性 值,Zij为yij的一致化属性值。jk(k=1,2,3,4)分别为效益型、成 本型、区间型和中间型。 对于效益型和成本型有:
1.1.2评价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评价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评价指标: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按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按评价对象所处阶段: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跟踪评价。
按评价模式:传统评价模式和现代评价模式。
( 1 )传统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规范;评 价方法基本以定性为主;主观性较大;手工计算为主,简单、 方便。 ( 2 )现代评价模式:系统性强;定量方法为主;借助计 算机技术;客观性较强;评价方法具有理论基础;但比较复杂。
5.4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是运用模糊集理论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通过 模糊评价,能获得评价对象优先顺序的有关信息;以及根据模糊 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 5.5聚类分析法
是解决事物分类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是根据样本数据的内 在结构,在样本相似性度量基础上,对样本进行分类的方法。
( 1 )评价主体。可以是某个人或某团体。评价目的的给 定、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模型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都与 评价者有关。 ( 2 )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对评价对象各特征大小进行度 量的体系。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了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 数量水平。一个“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 是人们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求精、完善、系 统化的过程。因此,综合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计者不仅要 对被评价领域的理论有较深的了解,而且要对评价领域的有关 基础理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
标准化法得到的样本数据值在0的上下; 在评价对象个数较多时才用,即要求样本数据较多(数据多
时作为对比标准的平均数更具有稳定性);
原始数据大体呈正态分布时,转换结果才比较可靠。
zij
yij y j 1 2 ( yij y j ) n i 1
n
1 , y j yij n i 1
(6)可操作性原则:强调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易采集性;
(7)适应性原则:与现状一致。
2.2 指标筛选的方法 (1)专家调研法。如德尔菲法。 (2)最小均方差法。
(3)极小极大离差法。
(4)相关系数法。
3.评价方法 3.1 评价方法必须具备的功能 (1)解决属性之间不可公度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属性值的 规范化来解决; (2)构建评价函数(价值函数),有以权衡评价对象的综 合效用或水平。它是评价方法的核心问题。一般在评价函数确 定的情况下,权重的确定变成问题的焦点。 3.2评价方法的分类 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的方法一般将评价方法分为:客观赋权 法,与主观赋权法两类。 客观赋权法中各指标的权重是根据统计数据本身来确定; 主观赋权法中各指标的权重是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确
价。
4.4非精确理论 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往往会采用一些定性描述 的语言来对评价对象给出程度上的差异性。这往往是模糊的、不 精确的。模糊集理论是非精确评价的理论基础。
4.5最优化理论
主要是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此时,评 价对象的数学模型本身就成为了评价函数。
5.目前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 5.1层次分析法 AHP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决策方法。它 将评价者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同时所需定量信息较少。 它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属性及其属性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 5.2主成份分析法
1.1.4 评价二要素 (1)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是指描述评价对象功能的量;是评价对象本质特性的 具体表现。任何一个评价对象都是由若干不同的要素组成的, 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因此描述的指标也很多,这就构 成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方法 从本质上讲,评价方法是一种为了方便人们进行不同对象 之间比较,对对象的各种特性进行综合,用一个单一指标来反 映总体情况的方法。也就是将多指标综合为单一指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