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进度管理(二)一一进度控制
内容提要:
(1)工程项目进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工期以外,还包括实物工作量、成本、资源的消耗量等因素,所以对进度的控制必须是综合的多角度的。
(2)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方法。
(3)工程进度拖延产生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对进度拖延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9.1 概述
9.1.1 进度的概念
进度通常是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消耗时间(工期)、劳动力、材料、成本等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当然项目实施结果应该以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是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数量来表达。但由于工程项目对象系统(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常常很难选定一个恰当的,统一的指标来全面反映工程的进度。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已赋予进度以综合的含义,它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指标,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施状况。进度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期控制,它还将工期与实物工程量、成本、劳动消耗、资源等统一起来。
9.1.2 进度指标进度控制的基本对象是项目范围内的工程活动。它包括项目结构图上各个层次的单元,上至整个项目,下至各个工作包,有时直到最低层次网络上的工程活动。项目进度状况通常是通过各工程活动完成程度(百分比)逐层统计汇总计算得到的。进度指标的确定对进度的表达、计算、控制有很大影响。由于一个工程有不同的子项目、工作包,它们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必须挑选一个共同的、对所有工程活动都适用的计量单位。
(1)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工程活动的或整个项目的)是进度的重要指标。人们常用已经使用的工期与计划工期相比较以描述工程完成程度。例如计划工期二年,现已经进行了一年,则工期已达50%;一个工程活动,计划持续时间为30 天,现已经进行了15 天,则已完成50 %。但通常还不能说工程进度已达50%,因为工期与人们通常概念上的进度是不完全一致的。工程的效率和速度不是一个直线,如通常工程项目开始时工作效率很低,进度慢,到工程中期投入最大,进度最快,而后期投入又较少。所以工期下来一半,并不能表示进度达到了一半,何况在已进行的工期中还存在各种停工、窝工、干扰作用,实际效率远低于计划的效率。
(2)按工程活动的结果状态数量描述。这主要针对专门的领域,其生产对象简单、工程活动简单。
例如:
对设计工作按资料数量(图纸、规范等);混凝士工程按体积(墙、基础、柱);设备安装按照吨位;管道、道路的铺设按照长度;预制件的数量,或重量、体积;
运输量以吨•公里;
土石方以体积或运载量等。特别当项目的任务仅为完成这些分部工程时,以它们作指标比较反映实际。
(3)已完成工程的价值量,即用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与相应的合同价格(单价),或预算价格计算。它将不同种类的分项工程统一起来,能够较好地反映工程的进度状况。这是常用的进度指标。
(4)资源消耗指标,最常用的有劳动工时、机械台班、成本的消耗等。它们有统一性和较好的可比性,即各个工程活动直到整个项目都可用它们作为指标,这样可以统一分析尺度。但在实际工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1)同样,投入资源数量和进度有时会有背离,会产生误导。例如某活动计划需100 工时,现已用了60 工时,则进度已达60%。这仅是偶然的,计划劳动效率和实际效率不会完全相等。
2)由于实际工作量和计划经常有差别,即计划100 工时,由于工程变更,工作难度增加,工作条件变化,应该需要120 小时。现完成60 工时,实质上仅完成50 %,而不是60%,
所以只有当计划正确(或反映最新情况),并按预定的效率施工时才得到正确的结果。
3)用成本反映工程进度是经常的,但这里有如下因素要剔除:
①不正常原因造成的成本损失,如返工、窝工、工程停工。
②由于价格原因(如材料涨价、工资提高)造成的成本的增加。
③考虑实际工程量,工程(工作)范围的变化造成的影响。
9.1.3 进度控制和工期控制
工期和进度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工期计划可以得到各项目单元的计划工期的各个时间参数。它分别表示各层次的项目单元(包括整个项目)的持续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容许的变动余地(时差)等。它
们定义各个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当然就反映工程的进展状况。
工期控制的目的是使工程实施活动与上述工期计划在时间上吻合,即保证各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工、按时完成,保证总工期不推迟。这样才能保持计划的进度。
进度控制的总目标与工期控制是一致的,但控制过程中它不仅追求时间上的吻合,而且还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工作量的完成程度(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或消耗的一致性。
(1)工期常常作为进度的一个指标,它在表示进度计划及其完成情况时有重要作用,所以进度控制首先表现为工期控制,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进度控制,但仅用工期表达进度是不完全的,会产生误导。
(2)进度的拖延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工期的拖延。
(3)对进度的调整常常表现为对工期的调整,为加快进度,改变施工次序,增加资
源投入,则意味着通过采取措施使总工期提前。
所以本章的重点还是放在对工期控制的描述上。
9.1.4 进度控制的过程
(1)采用各种控制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监督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程度。
(2)在各控制期末(如月末、季末,一个工程阶段结束)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的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
采取纠正措施的地方。
(3 )评定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展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
(4)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根据已完成状况,对下期工作作出详细安排和计划,对一些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项目单元的剩余时间作估算,调整网络(如变更逻辑关系,延
长/缩短持续时间,增加新的活动等),重新进行网络分析,预测新的工期状况。
通常对下个控制期的工作要作详细安排,提出下期详细的进度执行计划。
(5)对调整措施和新计划作出评审,分析调整措施的效果,分析新的工期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应将对进度计划提出的任何变更通知用户和相关者各方。如果进度调整对其他方有影响时,应让他们参与进度调整决策。
应确定进度计划变更对项目成本预算、资源使用、产品质量的可能影响。在采取进度调整措施时,也要考虑到对项目的目标、相关者的影响。
9.2 实际工期和进度的表达
9.2.1 工作包的实际工期和进度的表达
进度控制的对象是各个层次的项目单元,而最低层次的工作包是主要对象,有时进度控制还要细到具体的网络计划中的工程活动。有效的进度控制必须能迅速且正确地在项目参加者(工程小组、分包商、供应商等)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如下进度信息:
(1)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或工程活动)的实际工期信息,如实际开始时间,记录并报告工期受到的影响及原因。这些必须明确反映在工作包的信息卡(报告)上。
(2)工作包(或工程活动)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控制期末(一般为月底)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在这时,如果一个工程活动已完成或未开始,则很好办:已完成的进度为100%,未
开始的为0%;但这时必然有许多工程活动已开始但尚未完成。这时为了便于比较精确地
进行进度控制和成本核算,必须定义它的完成程度。通常有如下几种定义模式:
l)0 %一100 %,即开始后完成前一直为“ 0”,直到完成才为100 %。这是一种比较悲观的反映。
2)50 %—50%,—经开始则认为已完成50%,直到完成前;完成后才为100%。
3)按实物工作量或成本消耗,劳动消耗所占的比例,即按已完成的工作量占总计划工作量的比例计算。
4)按已消耗工期与计划工期(持续时间)的比例计算。这在横道图计划与实际工期对比和网络调整中用到。
5)按工序(工作步骤)分析定义。这里要分析该工作包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并定义各
个步骤的进度份额。例如一基础混凝土工程,它的步骤定义如下表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