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_国_教_育_科_学_规_划_课_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_国_教_育_科_学_规_划_课_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所属学科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承担人杨博

所在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07年12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一)时间: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二)地点: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内

(三)评议专家:

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通信评议)

张为群西南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万明春重庆市教科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伉大林重庆市教科院院党委书记

陈阿林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师范大学网络中心主任

朱京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已通信评议)

庄秀丽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已通信评议)

李常明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陶元红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

(四)课题组成员和部分子课题负责人

张鸿重庆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教研员

徐展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教育心理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李晓平重庆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谢华剑重庆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计算机应用工程硕士

李可重庆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题目: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开题要点分本课题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组织与分工、课题研究进度、经费预算与分配、预期成果5部分。

一.本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本课题的界定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各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政府同样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投入巨资,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也相当活跃。大批专家学者,如南国农、李克东、黎加厚等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的教研制度和教研机构,至今已是一支近10万人的教研大军。多年来,这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队伍,在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普及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独特的作用。然而,教研信息化不容乐观。

从研究的视角,冷静分析中小学教研机构、教研工作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个严重的缺失:中小学教研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缺乏教研系统的参与,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建设缺乏教研专业引领。

教研系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临困境和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研系统重心下移,走向校本。教研要走向校本,按传统的教研方式就势必将教研队伍迅速做大做强,教研机构做不到;教研走向校本必须使教研与教学同步,按照传统教研方式,教研机构做不到;教研走向校本必须经常性地贴近教师、紧跟课堂,及时回应教学问题,教研机构想做但做不到。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研机构要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克服传统教研方式的局限,我们提出教研走信息化道路———教研信息化(IT-Base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 arch),因此,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研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和工作中,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教研信息的交流速度得到极大提高,使教育教学研究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从而使教研方式得以转变的过程。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没有专门的教研机构,也未见有关教研信息化的报道。

国内教研信息化较早始于天津教研室,他们以“天津教研网、天津教研叙事群、教研智能办公系统”为载体创建了“网络联系、中心辐射”的网络教研模式,从形式上看显得比较成熟,其中有教研信息化研究的痕迹。

2002年,“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出来后,为了克服传统教研方式和手段在校本教研中是局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为国内外专家、管理者和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数字化平台,网络教研被提到议事日程,2004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新课程支持网站“新思考”,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网站教育论坛上举办在线研讨、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在线备课等教学活动等非常活跃。此后,海南省等不少地区,参与教育部

CERSP项目组,利用网络支持海南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5年元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视察“新思考”时指出,“课改推进了教研信息化,教研信息化反过来推动了课改”。由此,教研信息化一词被人们使用。

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始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

各地诞生了如“中国教育人博客”、“苏州教育博客”、“常熟教育博客”、“汉博教育博客”、“上海教育博客”、“辽宁教研博客”、“天河部落”、“都乐名师博客”、“海盐教师博客等教育博客群体”如雨后春笋,日益壮大。

但是,国内研究者们在探讨教研信息化的问题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信息化、网络教研方式、网络平台建设等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探索教研信息化的建设,并没有从教研机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教研方式的转变、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形成教研信息化的系统研究成果,没有对教研信息化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没有探索出适合地方自身特色的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和模式,从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与研究角度看,也没有形成地方自身的特色。

从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来看,基本上是“精英”主导的信息发布系统(即传统的传媒方式web1.0),没有实现从“精英”创造向“大众”参与创造的web2.0方式转变。这种传统的网络教研平台依然是“精英”特别是IT人事的专利,没有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走向大众化、社会化的转变。

本课题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明确教研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基本要素、外延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重庆实际,探索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和建议,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搭建基于广大教师参与的社会化、大众化网络教研平台,形成重庆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和模式,为我国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拟在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理论、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现状调查、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评价、网络教研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策略、中小学数字德育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重庆市市内外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比较研究、国内外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比较研究、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比较研究。

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明确教研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基本要素、外延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梳理国内外、市内外教研信息化建设现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把握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二)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组拟开展区域或中小学校教研信息硬件配置现状调、区域或中小学校教研信息资源现状、区域或中小学校教师教研信息素养现状、区域或中小学校教研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区域或中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现状开展调研。

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采用本课题组已经开发成功的网上调研平台(带后台数据统计,见htt p:///survey/),对全市教研机构、实验学校进行全面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研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教研管理信息化,摸清中小学校教研信息硬件配置、教研信息资源、中小学校教师教研信息素养现状、中小学校教研信息平台建设、中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等状况,形成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三)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各实验学校通过总课题组研发的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实证研究,开展区域性或单个中小学校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含硬软件建设策略、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与应用、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等),形成区域性或单个中小学校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成果。

(四)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项研究

拟通过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项研究,建设广大教师参与的社会化、大众化的重庆市中小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