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各区域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存在巨大差距,而国外的研究对一个区域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差距巨大的大国经济
体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还十分欠缺。
本文针对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评述。
关键词:金融体系:经济增长;关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金融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
一个发达的金融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分担和管理风险,这对于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而不同的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工具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等,对于信息、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研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从金融体系人手。
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没有达成共识。
理论界有较大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gh)在1969年提出了金融体系的概念,他认为金融体系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之和,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体系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体系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在他那本《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他认为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金融资产的总量和实物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金融相关率;各经济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责总量及其在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上的分布;
金融体系和非金融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的比例关系,以及这些资产和负责所采取的金融工具的形式等等。
二是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所谓“两分法”,即着眼于一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一一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角度划分的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以美国、英国为代表)。
逐渐引入和传播,中国经济学者也开始研究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上主要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体系观为依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只是定性化研究中国的金融机制与体系;另一类则主要从金融资产的角度定量地研究和分析中国的金融结构特征。
中国学者对金融体系的理解和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如王维安(2000)从西方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得出衡量一国金融体系的六大指标。
李量(2001)把反映一定时期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形式、内容、相对规模和比例理解为一国的金融结构,并指出一定的金融结构反映一定的金融功能及效率,也反映了一个经济的金融体系的特征。
王广谦(2002)则以金融资产体系为切入点,采用分层次的结构比率分析法来考察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变化。
李健(2003)从多角度对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体系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并认为金融体系由构成金融各业的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组成。
二、金融结构特征
根据世界各国关于金融结构的分析,把金融结构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我国现在是银行主导模式。
这主要由于我国的市场证券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1.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责结构来看:银行主导型相对于市场主导型的第一个基本特是:在全部金融机构中,银行的资产负责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而在市场导向结构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份额要大得多。
第二个特征是:对于前者,贷款是金融机构的最主要的金融资产。
2.从金融工具的规模和结构来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差别在银行贷款规模,股票市值和发行结构,债券市值和发行结构等几个方面。
3.从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方面来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差别在于:对于前者,居民资产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现金和存款;后者对股票和其他股权,债券占有很高的比重。
4.从非金融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股权结构来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差别在于:第一,前者的股权类证券的比例较后者为高。
第二,在债券类证券中,前者的公开流通债券同银行借款大致差不多,而后者的银行借款要远远多于公开发行的债券。
三、实证分析
林毅夫(2009)认为,金融体系是金融体系内部各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的比例和相对构成。
金融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从
金融活动是否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可以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比例构成;从金融交易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金融体系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从金融活动是否受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
就银行本身,可以分为银行业竞争程度和不同规模的银行分布。
白钦先(2003)认为金融体系是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并提出金融倾斜的概念。
考察金融体系的表现形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
在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关系方面:易宪容,黄少军(2004)从银行观,市场观,法制观,功能观阐述了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喻平(2005)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出发,探讨金融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过程。
作为经济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金融系统的结构问题属于广义的制度设计的范畴,而制度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新制度经济学反复强调过了。
如诺思(1991,第17页)所说:“政治和经济组织的结构决定着一个经济的实绩及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速度。
”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来自于交易成本,无所不在的交易成本使得各种要素禁赋的所有者无法进行帕雷托有效的交易。
因此,产权一要素票赋的实际控制权和占有权的安排就成了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要素。
关于产权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harg和moore(1988)开创的不完备合约理论,其中主要分析了在不完备合约情况下,对要素票赋
的剩余控制权安排是如何影响交易各方实施关系专有性投资的。
在这里,交易成本依然是合约之所以不完备的前提。
通过1994到2008年的gdp,总值y和存贷款余额f的数据,作出下网
很明显,90年代以来,我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金融也在发展。
除了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之外,不同学者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和收敛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很大争议。
张杰(1994)认为,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似,我国金融成长的进程应符合威廉姆森“倒u”曲线过程。
他在对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发展取向。
研究发现,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布十分均齐,从而使金融失去空间成长的区间。
由于一国金融成长的水平并不取决于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机构的简单扩张,而应该取决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资本形成水平,因此,我国区域金融组织结构必须从“互挤”向“互补”转换。
该转换的完成则需要通过解除现存的条块分割金融体系,构建新的区域结合型金融组织框架,形成若干个金融中心和金融“发展极”,打破金融资源流动的地区壁垒,弥合区域间金融市场的割裂状态,从而促使金融资源空间流动和配置机制的形成,引导总体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两者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金融体系的存在是由于在现实经济
生活当中存在信意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金融体系的差异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哪一种金融体系更有优势,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银行在解决委托代理关系方面的确要比资本市场有优势,而资本市场在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又有其独特的作用。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体系,这种体系的存在无疑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而不是建立在关联银行业务基础之上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的文献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发展差异以及金融资金的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得到了一系列重要且有益的结论。
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数单就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发展而论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将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纳入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中,研究该转型经济背景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增长绩效产生影响的文献却十分有限。
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仍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在我国发展金融工程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因此,在未来,研究转型背景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