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当今,由于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这一方面也产

生了新的要求,自从我国教育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老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更要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为此,需结合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来对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简

单地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

个地理核心要素。第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

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自然观是对自然环境演变规律性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资源观是对自然资源能够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环境观是指人类

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地利用环境,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人口观是指人口发展与

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观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科学、

协调和可持续地。第二,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学生用全面、辩证、综合的视角

去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发生过程和发展规律,探究协调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的地

理思想和方法,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理综合思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三大特征。全面性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特征,系统性强调地

理环境要素之间具有有序性、周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动态性强调地理事物发展

或演变规律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第三,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

知方法,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区域认知强调学生从时空视角对地球表面地理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第四,

地理实践力。实践力是在地理教学过程和地理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关地理知

识和地理技能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地理制图

等环节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2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要学会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同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智力高低是不一

样的,再加上受周围环境、教育方法等原因的干扰,对地理相关知识点把握和解

决问题的技巧上有部分差别。所以,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有素质教

育创新引导下,更要注意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这就要求老师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统一起来去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

以确保问题的提出符合困难程度的原则性和公平性。比如,老师在讲“欧洲地理”

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直截了当地对在场的全部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伦敦又被我们叫做‘雾都’”、“为什么莱茵河又被叫做‘黄金水道’”等问题的时候,地理课程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准确地逮住问题的相关内容,并给

出对应的答案。可是,对那些地理基础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就会感到特别

的迷茫,对提出的问题根本做不到研究和探讨。

2.2紧贴核心素养内涵,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2.2.1重视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校提供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与学生

实际学习的情况进行结合,将实际地理教学和理论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实施创

造性探究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具体的方法,依照教学的内容对同学提出问题,

然后作出相应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同学们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解决意识,也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和自主

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为学生发挥自主思维提供机会,学生如果长期在这样学习的

环境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进而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是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的重点,教师引导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主要引导学生对资料的搜集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鼓励学生要大胆地把自

己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2.2.2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好的情境设计应该是创造一个真实的、具有“两难”选择的复杂情境。这样的

情境应在综合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容易

遇到的、可能会产生认知冲突的事件中选择素材,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链,

串联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

知冲突,形成一种充满疑问、自主、探究、合作、建构的学习文化。例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内容,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获得影响工农业区位及交通运输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及主导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的整体初步知识;第二步,小组课下自主合作,分别

完成关于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与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区域发展相关的拓

展提升内容;第三步,结合时事热点,通过调查探讨“资源开发、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此学习文化中,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查阅文献、实地访谈考察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迁移并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2.2.3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指出“地理学习不仅赋予青少年21世纪的核心

素养,而且引入独特的调查工具,如地图、实地考察,以及功能强大的数字通信

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时代变革的需要,其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变抽象为具体等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地

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模拟水循环、大规模海水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等较

难知识点的教学动画来突破教学难点,提供给学生接近真实世界的替代性体验。

同时,“互联网+课堂”“智慧课堂”的出现为师生创建了线上线下、处处可学的互

动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作用日益凸显,地理教师应把信息

技术教育与地理课程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2.3挖掘生活资源,拓展空间

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包括我们生存的环境以及地球上的各类物质等。教师对

学生的思维启发可以从学生周围的生活入手,挖掘一些与所学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进而将课堂讲解与思维启迪充分联系起来,以此拓展学生

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引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比如,在教学“地域文化与人口”这一章节内容时,课堂上,我没有进行直接讲解,而是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节日?”“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学生热情高涨地回答。“很好,大家任意选择一个节日,说说在节日里你都做了些什么。”“在中秋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