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基比林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基比林治疗小儿发热
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园海,李伟,陈敏,何洁雪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基比林的退热疗效。
方法:选择有发热症状的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复方氨基比林治疗。
结果:两组在第1 h内退热效果和速度相同,而布洛芬混悬液在第2 h就能使患儿体温降至接近正常体温,并能维持6~8 h;复方氨基比林未能将体温退至正常,用药3 h后体温有回升趋势。
结论:与复方氨基比林比较,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布洛芬;儿童;发热;安全性
发热是儿童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由于小儿体温调节能力不强,发热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此需有效控制高热。
复方氨基比林常在儿科急诊肌肉注射用于治疗中、重度发热,但可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紫绀、注射局部的红肿疼痛和组织损伤,部分病例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布洛芬混悬液和混悬滴剂上市以来,已成为口服治疗儿童发热的药物之一。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布洛芬混悬液替代我院急性发热的常用药物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治疗儿童发热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4年5月~2004年10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病房因呼吸道
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200例,年龄6个月~1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20 mg/mL),(0.4±0.03)mL/(kg·次)口服给药。
对照组采用复方氨基比林(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每2 mL含氨基比林0.1 g,安替比林0.04 g,巴比妥0.018 g),(0.1±0.07)mL/(kg·次)臀部肌肉注射。
1.3 观察内容
记录首次用药后第30 min、1 h、2 h、3 h、6 h、8 h肛门体温1次,观察用药后随时间变化布洛芬与复方氨基比林的退热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哭闹不安、多汗、皮疹及全身状态等情况。
1.4 结果判定
观察用药后2 h内退热的情况,按以下4个等级作为体温下降幅度的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降温≥2 ℃;良效:用药后降温1.0~1.9 ℃;有效:用药后降温0.4~0.9 ℃;无效:用药后降温<0.4 ℃。
2 结果
2.1 退热效果
结果见表2,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R值分别为0.427和0.570,经μ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μ=3.50,P<0.01)。
表2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不同时间退热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3。
1 h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2 h后两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的体温比较(略)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出现恶心3例,呕吐2例,上腹痛1例,轻度皮疹1例,出汗较多5例,均在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对照组中出现轻度皮疹1例,出汗较多6例,局部红肿疼痛7例。
3 讨论
布洛芬混悬液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早已用于成人,1989年布洛芬被美国FDA批准为处方药用于年龄6个月以上患儿退热,1995年被美国FDA批准为非处方药[1]。
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热和疼痛。
布洛芬有良好而迅速的解热、镇痛、消炎及缓解全身症状的作用;可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的“致冷原”,如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刺激素[5],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降低机体代谢率等[6],从而不仅发挥降热作用,同时又有镇痛、抗炎作用。
Metz等[7]报道布洛芬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有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改善低氧血症、减轻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