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母鸡》是小学语文(西师版)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老舍首先写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抑后扬,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透露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品味有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是本课的重点。
体会作者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
因此在教学《母鸡》一文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一、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根据教学要求和本班实际,我制定了三条教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母爱、互说见解。
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己品读、体会、互说溶情。
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因为让学生学自
己喜欢的句子,他们自然积极性高涨;让他们通过交流,体现集体智慧的作用。
学生通过勾画、交流、品读轻松体会到母鸡对小鸡雏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自然体会到作者为什么由讨厌母鸡到一下子喜欢母鸡。
然后重点分析:(1)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
让学生体会老舍善于观察,体会语言的美,体会母鸡的机警、负责、慈爱。
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如情入境,对文中的“鸡”母亲产生肃然起敬的感情,同时顺势带出“一位母亲必然就是一位英雄”。
二、让学生在交流中动情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位母亲必然就是一位英雄”时,我先让学生讨论动物界的母爱。
孩子们一下子说出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竟然敢和庞大的猎狗搏斗。
母藏羚羊为了保护肚中的小藏羚羊,竟然主动跑到猎人面前跪下……紧接着,从让学生讨论人间体现母爱的事迹。
孩子们讨论甚是热烈,一个个热泪盈眶。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在你们成长过程中母亲关心你,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事例。
”学生在深深感动时候纷纷用语言表达出生活中母亲对他们的无私的爱,深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三、让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沟通,和谐关系的基础
但学生并不能深刻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是当代独生子女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
该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而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那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不能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搭建一个平台呢?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再引导他们看插图,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爱?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让学生体会人间的母爱,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
自己应该回报母爱。
学生们表现得情真意切,一改往日作文生编硬造、生搬硬套的现象。
很多家长也反馈孩子在家懂事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只考虑自己了。
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极富“激情”,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因此我们应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