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 • • • 3.走进高考 典型例题 08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总分总式;由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 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 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 标题。 • 答案解析 先指出是总分总方式,再解析。 • 4.答题步骤 • 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形式进行解析。 (结构方式+解析)
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 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 具体范围为“他在母亲的怀抱……千丝万缕沾着边
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②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 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③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根植在 这片土地,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 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④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 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 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
•
第22题为选择题,主要做法是根据选项涉及到的内 容,回扣原文推敲把握,具体加以分析。 • 在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于词语、语句的理解(比如,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门》第21题、第23题)一定要 结合上下文意在整体感知中分析认识。 • 在一些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六步策略”作为一种方 法技巧,在第一卷现代文阅读题和文言文阅读题中同样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择题的形式可以简化许多步骤, 只不过在个别环节上需要略微调整。特别要强调的是对 于选项考查到的语句一定要回扣原文,结合具体语境来 全面分析每一个选项,做到查有实据,防止盲目答题, 提高做题正确率。
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
• 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 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 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 标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 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 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 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 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
(二)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 • • • 1.考点解析 这类题型通常有几种提问方式: ①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08湖北卷19、08重庆15) ②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08湖南卷20) 2.知识储备 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层,把不 同的内容分开来。 • 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特点是不同的。
• 2、仔细研读,理清文脉(定结构、定中心、定 特点 ) • 散文结构(谋篇布局)的基本形式 • (1)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 ①以时间为序 •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 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 • (2)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 ①以空间为序 • 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 (3)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 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 (4)蒙太奇式,即以内在逻辑顺序拼接画面
(一)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 • • • • 1.考点解析 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2.知识储备 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 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 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 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 叙事类: • 哪些是主体人事,哪些是联想的人事,注 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比突出或反衬强调) • 注意环境描写的段落,弄清它们的作用 (渲染、烘托、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抒发作者情感) • 《灯笼红》《日月行色》
• 抒情类:借助载体(人、事、物)来实现 情感的表达 • 简要呈现某一人、物或事——引发感想— —联想发散、强化感情——卒章显情收尾 • ※关注作者情感变化 • 《马缨花》《雾》
2、审清题意。
•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 透露了哪些信息。 • 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 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 从题目要求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信息: “童年的烙印”一词可以作为回扣原文的切入点; 解答的要点形式应该为名词性结构;“哪些”说 明要点至少是两个;“不超过28个字”规定了答 题的字数;4分可以作为确定要点数目的一种参考: 可能是两个或四个。
4、上下联系。
• 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 系,联系可前可后,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 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 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 第19题通过上下联系,答题范围在第二段: •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 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①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
• 3.走进高考 • 经典例题05湖北卷 • 20、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 排的作用和好处。(6分)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1---4段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 来历作铺垫;5段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剩余的部 分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至于这样写 的好处”是一些公式般的表述,难度不大。 • 【答案】 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 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 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 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 紧凑。 • 4.答题步骤: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注 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义。
《乡土情节》的行文思路如下:什么是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的形成——乡土的梦永远追随离乡的人——乡 土情结的升华(民族向心力)——乡土之恋不会消失。 我们会发现:文章以“什么是乡土情节”开篇点题, 围绕“乡土情结”展开论述,以“乡土之恋不会消失” 结尾,首尾呼应。这样,22题的A项就是正确的。我们 在解答其他题目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乡土情结”这个 中心。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 • • • •
湖北卷 09《书房的窗子》抒情散文(写景状物) 08《雾》抒情散文(写景状物) 07《日月行色》小 说 06《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抒情散文(写景 状物)
• 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 ①理解文章的主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都是从理解文章的主旨 角度设置的考查目标, •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中的含义,即写什么。 • 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 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 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 这三种类型的题都应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 词句、语段再作答。
3、回扣原文。
•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 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 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 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 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 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 第19题出现的“童年的烙印”一词位于第二 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很容易据此信息回扣原文。
5、分析综合。
• 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 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 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 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 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 一环。 • 第19题的答题范围共有四句话(见上文引文 标示),四句从文意把握,分别涉及了四层方面 的意思,这样,我们判定答题要点为四个。在对 四句话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筛选出下列信息 要点(见上文引文加点词语):“母亲”“父 亲”“亲族”“爱”;“乡 土”“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 家史”;“邻里乡亲”。
关键是读懂
• 高考散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把握阅读规律, 在读懂上下功夫 •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 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
• 定内容 • • • 粗读 • 散文 • 定文体 • 小说 • 定结构(线索、结构) • 定中心(文章主旨) • 精读 • 写景抒情 • 定特点 借物抒情 • 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 说理、借话题说理) • 审题干,定区位 • 答题 抓语词,定重点 • 多联想,定答案
• ④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 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 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 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 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 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 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 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 (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 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 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现代文阅读
理 解 B
能阅读 一般社会 科学类、 自然科学 类文章和 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 C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评价 E
•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 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 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 段、中心段ຫໍສະໝຸດ Baidu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 次就在你眼前了。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 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 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 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 论述类: • 阐述观念(直接提出来,甚至在文题上就 会有所体现/先呈现某一人事,再通过简要 分析引出)——本论——总收结尾 • 《碧云寺的秋色》
• 3、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 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1、整体感知。
通观全文,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具体要表 达的内容,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同时 也是我们的答题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
再以第20题为例: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 括说明。(4分) 在题目要求中我们可以找清答题范围——“第三段中”。在其 中通过分析综合,我们很容易找出下列关键语句: ①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 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 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②有的只是一 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③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 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 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分析综合中我们发现,关键语句有三句话,而一二句话强调的 是同一方面的意思(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概括总结),这样, 我们很容易理出答题要点为两种情况,经过信息的筛选概括总 结,很容易理出答案: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 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 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6、组织表达。
•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 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 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 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 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 免错别字。 • 遵照“不超过28个字”的要求,我们压缩整 合,很容易理出答案: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 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亲情;
叙事抒情 写情抒情 说理议事 借物抒情
怎样读懂
•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定内容,定文体 ) • 写了哪些事,刻画了什么人,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什么观点
• 圈点勾画关键句
• 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 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 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抒情议 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