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砂桩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Problems)
(1)砂桩处理砂土和黏性土时的作用机 理有何不同? (2)采用砂桩处理地基时,对于砂土地 基和黏性土地基,分别如何确定桩距和 复合地基承载力? (3)砂桩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4)砂桩施工后,必须间歇多长时间方 可进行质量检验?
第 8章 砂
桩 法
8.1 概 述
砂桩法是砂石桩法中一种。
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总称为砂石桩。是采用振 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 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 石所构成的密实状体。
砂石桩用于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 土、杂填土等地基。主要靠桩的挤密和施工中的 振动作用使桩周围土的密度增大,从而使地基的 承载力提高,压缩性降低。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kPa),
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 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桩土面积置换率; d --桩身平均直径(m); de--1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等边三角形布桩 正方形布桩 矩形布桩
n--桩土应力比。
de=1.05 s de=1.13 s
Ae
Ap m
式中 Ap--砂桩的截面积(m2); m--面积置换率。
8 复合地基承载力
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 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 也可通过下列方法估算: (1)砂土地基,可根据挤密后砂土的 密实状态,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4 桩径
目前国内采用的桩径一般为0.3~0.7m, 国外最大达2m。
5 材料
宜使用中粗混合砂,含泥量不大于5%。 桩孔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估算时可 按设计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1.2~1.4确定。
6 垫层
砂Leabharlann Baidu施工完毕后,地面应铺设30~50cm 厚的砂垫层或砂石垫层。
2 振密作用 采用振动法往砂土中下沉桩管和逐步拔出桩
管成桩时,下沉桩管会对周围砂层产生挤密作用,
拔起桩管会对周围砂层产生振密作用,有效振密
范围可达6倍桩直径左右。振密作用比挤密作用更
显著,其主要特点是砂桩周围一定距离内地面发 生较大的下沉。采用这种成桩方法的砂桩称为 “振密砂桩”。
二、对粘性土地基加固机理
1 置换作用 不是挤密而是置换。即以性能好的碎石或砂 代替了同体积的软弱不良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 使承载力有所提高,地基沉降也变小。对桩间土 的挤密效果不明显。 2 排水作用 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中,砂桩可以像砂井一样起
排水作用,从而可以加快地基土的固结沉降速率。
8.3 设计计算
1 加固范围
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及基础形式 而定。 对一般基础,在基础外应扩大1~3排; 对可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 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对高等级公路,一般应处理至边缘外1~3m。
式中 s--砂桩间距(m); d--砂桩直径(m); --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 密实作用时,可取1.1~1.2;不考虑振动 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1.0; e0--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 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 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确定; e1--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 隙比;
(2)对黏性土或粉土地基,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或
f spk mfpk (1 m) f sk
f spk [1 m(n 1)] f sk
md /d
2 2 e
式中 fspk--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kPa); f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kPa),宜通过 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 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的有关规定确定; Dr1--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相对 密实度,可取0.70~0.85。
(2)黏性土地基
s 1.08 Ae 等边三角形布置 s Ae 正方形布置 式中 Ae--1根砂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m2)
de 1.13 s1s2
8.4 施工 (Construction)
(1)施工可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或 冲击成孔等成桩法。当用于消除粉细砂及粉 土液化时,宜用振动沉管成桩法。 (2)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倍 套管外径;套管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 重复压拔管法施打振动挤密砂桩施工示意图
8.2 加固原理
一、在松散砂土中的加固原理
处理目的主要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变形,提高抗液化性能。
1、挤密作用
采用冲击法或振动法往砂土中下沉桩管和一次拔管成桩时, 由于在成桩过程中,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很多侧向挤压力, 桩管体积的砂挤向桩管周围的砂层,使桩周围的砂层孔隙比减 小,密实度增大。有效挤密范围可达3—4倍桩直径。这就是通 常所谓的“挤密砂桩”。
7 桩距计算
(1)砂土和粉土地基 可根据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e1来 确定。 等边三角形布置 1 e0
s 0.95 d e0 e1
正方形布置
1 e0 s 0.89 d e0 e1
其中
e1 emax Dr1 (emax emin )
2
桩位布置
对大面积满堂处理,桩位宜用等边三角形布置, 对独立或条形基础,桩位宜用正方形或矩形布置。
3 加固深度
加固深度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能、厚度或工 程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软土层不厚时,应穿透软土层; (2)当软土层较厚时,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 加固深度应满足砂桩复合地基变形不超过地基容 许变形值的要求;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不 小于最危险滑动面的深度; (4)在可液化地基中,加固深度应按要求的 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5)桩长不宜小于4m。
8.5 质量检验 8.5 Quality Verification Test
(1)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应间隔28d 后进行质量检验,对粉土、砂土和杂填土 地基,不宜少于7d。
(2)砂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单 桩载荷试验,对桩体可采用动力触探试 验检测,对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静 力触探、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等方 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桩孔总 数的2%。 (3)砂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 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试验数 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建 筑不应少于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