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襄州区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1分)
1. (25分) (2017高一上·忻州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

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

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

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

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

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

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
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

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

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4)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

(5)“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2. (18分)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

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
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

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

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

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

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

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

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

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

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

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

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

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

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

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

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
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

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2)
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
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 “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 . 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C . 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 .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E . 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3. (18分) (2015高一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爱,在山乡传递
——小岗村采访手记
王斯敏
汽车在乡间公路上爬行,从小岗驶向合肥。

再见了,小岗,再见了,亲人!掏出笔记本,我在密麻麻的采访记录后写下——
“铭记小岗。

这里,有我刚认的一户亲戚,有把我们联在一起的一个人。

他,长眠于斯;他,大爱永恒。


这户亲戚,是我小岗六日的房东关正银一家;这个人,是我们此次采访与追缅的英雄——沈浩。

沈浩走了,却走不出小岗人的心。

4000村民对他的思念是那样绵长,如此滚烫,在这六天里的每时每刻,触碰着我感动的神经。

忘不了,在关正银大哥家里,最大最朝阳的房间成了我们三位记者的卧室。

细心的大哥大姐准备好寝具、水果、日用品。

为我们担水,替我们铺床,每餐饭品种丰盛还变着花样,凌晨一点了,他们仍敞门等待,为收工夜归的我们亮起温暖的灯;
忘不了,在村东头的大包干纪念馆门前,当记错了开会地点的我为赶时间而着急。

一位素不相识的村民开来小车,将我送到西头的村委会;在清晨宁静的友谊大道上,当我们迈开步子急急地赶路,又一辆小车戛然停住,硬是送我们到目的地;
忘不了,随意推开一户院门,一句“沈书记”,老奶奶未语泪先流,“你们宣传沈书记,你们就是小岗的大恩人”。

回“家”闲谈,话题总是枝枝蔓蔓地离不开“沈书记”。

说到动情处,外号“勇敢”的关大哥几次埋头扒饭,偷偷抹去溢出的泪……
为何我们总被亲情和爱意包围?为何沈浩这个名字总引出热泪?答案,或许就在关大哥们新起的一幢幢小楼里,在暖意融融的幼儿园、小学、卫生院里,在即将生金吐银的一个个园区企业里……沈浩。

这个付出真爱改变了小岗面貌的外乡人,乡亲们用百倍千倍的爱回报他,浩浩荡荡,永无尽期。

用六天的乡居生活,丈量了沈浩六年的艰辛,更量出了一个坚忍可敬的灵魂。

当我们裹着两床棉被仍瑟瑟发抖,你独居在那间透风的小屋,又该是怎样的凄清寒冷?当寂静牢牢罩住刚日落的村庄,你远离亲人的笑语、城市的热闹,又该是怎样的孤单寂寥?当我们一两天就消退了初到的新奇,你2000多个日夜与农田村舍枯守,又怎能那样
深情不改、相看不厌?你说,你是带着党的嘱托来的,就一定要在这里扎下根来;你说,你是怀着对土地的爱来的,就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

有同仁慨叹:“他是一个建设者,满怀信心却壮志未酬;他是一个战士,携带的武器只有手术刀和医药箱;他是一个英雄,愿把每座碉堡都插满鲜花……”
是的,我还想说,他是小岗的儿子,怀大爱而来,携至情归去;他是虔诚的耕者,播撒着希望,深植下未来。

爱,在山乡传递。

他播下的种子,在下一个春天开花。

(1)
选出下列说法中不合文意的两项()
A . 在小岗,有我刚认识的一个亲戚,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了沈浩,这位亲戚与我们家关系不远,只是以前没有来往。

B . 在小岗,乡亲们对我们极其热情,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热情地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是为沈浩而来。

C . 在小岗,随意推开一户院门,说一句“沈书记”,就有一位老奶奶流着泪称我们是小岗村的恩人,对我们宣传沈浩表示感谢。

D . 文章极力渲写小岗村乡亲对我们的关爱,这样写衬托了沈浩为小岗村的付出,乡亲们用百倍、千倍的爱来回报他,这说明只有爱人者,人才爱之。

E . 这篇采访手记属于通讯类,通讯也是新闻的一种,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它可以用文艺笔法来反映现实,来塑造人物,来发表议论,来抒发感情。

(2)
作者用三个“忘不了”领起三个自然段,叙写了“我”在小岗采访期间,小岗村群众给予“我”的亲情和爱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
作者说“丈量了沈浩六年的艰辛,更量出了一个坚忍可敬的灵魂”,请结合全文,具体谈谈这“坚忍可敬的灵
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4)
文章结尾说“他播下的种子,在下一个春天开花”,请你对这个结尾作一欣赏性评价。

二、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51分)
4. (11分) (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

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

累迁夏州刺史。

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统万逆徒,寇害应接。

子邕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

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

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

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邕泣请于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

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

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被执。

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子邕虽被囚束,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

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

将从之,未果而死。

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时子邕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鼓行南出。

贼帅康维摩守锯谷,断绝婴棠桥。

子邕与战,大破之,禽维摩。

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

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

至是,朝廷始得委问。

除兼行台尚书。

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明帝玺书劳勉之。

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多所斩获。

除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

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邕与都督李神轨先讨平之。

改封阳平县公。

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

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裴衍俱进。

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 . 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 . 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 . 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

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

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 . 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

州城被包围,军民愿意同他死守,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 . 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

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 . 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

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5. (10分)翻译下列各题
(1)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2)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

6. (20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翻译下列课内句子,注意文言知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7. (10分)翻译下列各题
(1)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

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 . 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

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 .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 . 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16分)
9. (16分) (2017高一上·济南开学考) 补写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3)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4) 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

(《渔家傲·秋思》)
(6) 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10)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 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岳阳楼记》)
(13) ________,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14) 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15) 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16)故不积跬步,________。

(《劝学》)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上·凤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

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