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博爱医院所在原平市凤秧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平博爱医院是经忻州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忻州首家高起点、高品质、现代化专业男子医院,座落于交通便利、永兴南路,忻州四中斜对面。

医院按照星级国际男科标准兴建,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集诊疗区、输液区、休闲区、VIP专区、国际标准男性生殖实验室和层流洁净无菌手术室等相关配套于一体全国重点男科医院和山西忻州地区最受欢迎男科医院。

凤秧歌
又名过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对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听到过几种说法: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

其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

还有一种说法是:凤秧歌与其他地方的秧歌很不相同,是另外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另一份的,所以称之为“份秧歌”。

原平凤秧歌,是一种节日性的民间集体歌舞。

在原平市只有北贾村一带才有,在山西省也是独一无二。

它产生的时间相当久远,由于多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几经兴衰,濒临失传,建国后才重放艺术光彩。

传说一:秦始皇走马修边时,有一家老少为躲避苦役,儿子装疯卖傻扮成疯公子模样,扬襟舞扇,癫出城外,野太医和全家老少追着儿子逃出城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种足智多谋的行动,便产生了这种艺术形式。

凤秧歌中的两个领头人,恰巧是“疯公子”和“野太医”。

传说二:在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兄弟,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

后人为了纪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

传说三:北宋末年,为了抵御辽国的入侵,从中原各地征调士卒开赴边地。

当时,地处雁门关里的北贾村驻有许多安徽凤阳县籍的将士,为表达思乡之情,常在营帐外演唱家乡的“凤阳花鼓”,群众争相学习,并与当地固有的民间艺术踩圈秧歌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凤秧歌”,历千载沧桑而流传至今。

“凤秧歌”的前身可能是“凤阳花鼓”。

在300年前由外地传入崞县。

后与当地踩圈秧歌相结合,吸取了民歌小调丰富了演唱部分,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原平地处山西中部偏北,滹沱河上游,汉置原平县,隋改崞县,1958年复改原平。

考虑其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是内地通往塞外的一条官道,北贾村又正处官道旁边,南来北往的人很有可能将他们的民间艺术带过来,后经当地艺人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成。

所以,根据民间传说和光绪年间史料记载的凤秧歌状况推测,凤秧歌可能产生于清初。

原平凤秧歌的演出队伍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

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

后来,不少姑娘踊跃上场演唱,有男有女,
更具风采。

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

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

踩街,即在街道上穿行表演。

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向前。

队伍前面由一个手击水镲者指挥,前面两个领头的分别化装成“疯公子”和“野太医”。

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头上甩圈;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

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

踩圈,也叫小秧歌,是继踩街后的定场表演。

领唱者为一对老夫妻,其余均为女角。

演唱前有段纯舞蹈表演,按“四开头”、“长流水”等锣鼓点进行。

之后,便由男主角手持花扇,将绕圈舞动的女角一个个逗引出来。

被点到的女角与男角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

然后全体围圈演唱,通常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尾声时男女大合唱。

歌词大都自编自演,以颂人、描景、说事为主要内容。

表演时的节奏也较前加快,幅度加大,男女对舞,演唱风趣幽默,富有乡土特色。

开轱辘,也叫大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延续,演出一个个小戏,剧目内容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构成一出出民间小演唱,所以当地俗称“出儿秧歌”。

秧歌的节目达40多个,其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如《薅苗》、《打麦》、《秋收》;有表现年节习俗的,如《过大年》、《观灯》;有刻画自然风景的,如《四敖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有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如《二女告状》、《等新郎》、《怀胎》、《亲家相骂》等,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画。

凤秧歌多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

另外村庆、庙会、闹红火时,也常常会聚集一处,一连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

“凤秧歌”传统节目有80余个。

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

如“担货郎”“住娘家”“过大年”以及歌颂现代生活的“卖余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