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
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城市竞争和线路竞争发展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联合竞争阶段,创新与区域联合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

因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不仅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各地方共谋多赢的必然选择。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指为保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以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为中心,对区域内各种相关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联动开发,使之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继续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和开发,打造河南旅游龙头产业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从分析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布局入手,探讨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了可供选择和借鉴的资源整合思路。

关键词:区域资源整合,河南省,旅游资源
目录
前言 (1)
第1章河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2)
1.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2)
1.2 河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3)
1.3 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 (4)
第2章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2.1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5)
2.2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5)
2.2.1 旅游资源丰富 (5)
2.2.2 区位优势突出 (6)
2.2.3 其他方面 (6)
第3章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及对策 (7)
3.1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 (7)
3.2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 (7)
3.2.1 打破各种界限,做好整体规划 (7)
3.2.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8)
3.2.3 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8)
3.2.4 优化游览方式,丰富旅游功能 (9)
3.2.5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 (9)
3.2.6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 (10)
3.2.7 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河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从而造成了一些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破坏,许多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区域旅游资源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考虑,处理好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取得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

然而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行政区划、地方利益竞争等制约因素,各合作单元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主体、内容等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破坏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使得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不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根据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特点及布局,对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及思路。

第1章河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1.1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

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

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

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

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

(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

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

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
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

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

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3)古老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古老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形成时间较早,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

河南的地质地貌风景是距今30多亿年以来地壳多次运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人们非常渴求“重返和回归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也很盼望回溯历史,置身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从中吸取教益,增长知识,获得启迪,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曾是华夏传统文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利用历史自然也很久远。

(4)区域差异性
由于受气候的南北地带差异、海拔垂直差异和地形的东西差异的影响,河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南北、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

1.2河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古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六千年文明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

中国七大古都中我省有洛阳、开封、安阳三座。

全省拥有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其中,河南博物院,荟萃了中原文物精品,是我国鲜有的几个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功夫名扬四海;佛教释源白马寺,佛学文化博大精深;佛教造像龙门石窟,规模宏大,为世之艺术瑰宝;宋都开封,文“包”武“杨”,令人敬仰。

中国武术的两大源流——少
林、太极都发源于河南。

其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起源的古老性,遗存的多元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2)“根”文化旅游独具优势
河南是中华民族之根。

人文始祖,三黄五帝基本上都在河南。

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就出生在新郑。

中华始祖伏羲建都地周口淮阳,被朱镕基总理誉为“羲皇故都”。

中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渊源,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其发源地就在黄河与洛河之间。

从出土文物看,河南有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庙底沟文化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充满哲理的《道德经》源于河南。

现代常用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氏源于河南。

在寻根谒祖,开展特色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3)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朝代更迭,文昌武兴,中华几千年文明史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剧。

河南是古代天文学、医学、地震学、文字学、老庄哲学、程朱理学等文化的发祥地。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陈胜起兵、刘秀中兴、三国争霸、七贤啸聚、武后亲政、水浒英雄、岳飞抗金、捻军起义等神奇辉煌的历史,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使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被称为文学祖典的《诗经》、许慎的《说文解字》、曹氏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韩愈为首的唐宋散文,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大诗人的传世之作,都已成为中华文化之重要的基石。

1.3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
在河南省众多的旅游资源分布中,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省辖市。

从空间分布看,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资源密集区主要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及其流域范围内的洛阳、郑州、焦作和新乡四地区的结合部。

这9座城市地处我国腹地、河南省域中部,区域内有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

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总人口4012. 5万人,占全省的41%。

第2章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注意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往往难以久留游客,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

因此,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后,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成为各地旅游业抗击市场风险、加快发展的有效方式。

2.1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河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率较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也逐步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以“古、河、根、拳、花”五大特色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系列。

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规模小、等级低;
(2)协作开发意识淡薄,忽视地域组合,低层次竞争激烈;
(3)人文与自然资源脱节,资源整合力度小。

由此引发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2.2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省内各地市都比较重视对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提高了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2.2.1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地区旅游自然资源和旅游人文资源丰富多样,集历史名人故里、悠久的中原文化、浪漫的都市风情、迷人的自然山水于一身,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保护区应有尽有。

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开发特色各异、门类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