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流行语之英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网络流行语之英语现象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的日益更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和沟通越来越便捷,必然会带来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而语言首当其冲。网络语言简洁、形象、彰显个性和时尚等特点也是网络语言流行的重要原因。由于英语在中国的“全民化”,使中国的网络流行语势必会部分受其影响。本文就结合目前近几年中国流行网络语言的英语现象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语流行背景;网络语言特点;网络英语元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66—02
一、网络语流行的背景
时代背景: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网络使人们拥有现实和网络两重不同的世界。网络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事务搬到便利的网络上运行。这就为网络语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社会背景:80后90后和00后是使用网络的主体,这几代人相对于之前的时代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比如受教育的条件、物资条件、以及时代所赋予的高科技时代等条件。这代人懂英语,为网络语中的英语流行成为可能;在网络信息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简洁和时尚,英语中的一些独特的功能和英语字母的缩合形式等成了网民特别喜爱的网络用语之一。因此,网络流行语中的英语现象也就应运而生。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自然是网络时代的反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崇尚速度和效率。简洁、快速、便于理解和沟通正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网民们在互联网上交流时为了提高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等原因,多用短句或数字等代替。
三、网络流行语中的英语现象
(一)直接英语现象
由于互联网来自美国,因此,很多有关网络的名词不可避免的是英语。在追求时间和速度的年代,有些名词在传入中国时直接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或音译过来。如:internet:英特网;email:伊妹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blog:博客,talk show脱口秀,copy:铐贝,shopping:血拼cool:酷,fans:粉丝,homepage —主页,microsoft—微软,fashion—时尚,website—网址,tofel —托福,ieltes—雅思等。
(二)英语语法嫁接现象
有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出现英语名词直接照搬现象还有英语语法的融合。汉语动词本身一般不体现“时”和“态”的差别,常在动词前面或后面加上“正在”“着”“了”“过”等词来表示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或过去的、完成的状态。英语动词有“时”和“态”的变化,表现形式上在动词的后面加“—ing、—ed”,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这一语法范畴。其中的“—ing、
—ed”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体现一种时态或状态。“—ing”表示主动的、正在进行的状态;“—ed”表示过去的、完成的或被动的状态。
网民们把汉语的动词和英语动词的语法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汉语动词+ing/ed符号”的用法;比如:
(1)“你在做什么?”——“我正在做作业。”
但是在网络上,大部分网民都不会选择这种说法,而会用如下的来表示:
(2)“你在做什么?”——“作业ing”。
或者在汉语动词后加“—ed”来说明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如:(3)“吃饭—ed”表示已经吃过饭了。
(三)英语缩略语现象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被网民认可接受且随着使用
者越来越多而流行起来的。网络是为网民提供网络交流的一个平台,为了提高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等原因,除了喜欢使用简短的句子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缩略语和数字。英语中本身就含有很多的缩略语,有些自然而然就被网民给用上了。如:(1)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2)lol:laugh out loud,大笑;(3)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4)bbl:be back later,过会回来;(5)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6)ttyl:talk to you later,再见,下次回头再谈;(7)a/s/l?=age/sex/location?=年龄/性别/所在地。
当然,网络流行语中的某些缩略语形式被本土化了,很有中国特色。如:hhp,网络用语。ha ha point的缩写。意思是笑点。
例如:戳中hhp,就是戳中笑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正在捧腹大笑。通常引起笑料的都比较恶搞。
还有些缩略语是利用英语字母的发音:如:
where r u?=where are you?=你在哪儿?
ur=your=你的
例如:(8)ur name,pls?=your name,please?=请问你叫什么名字?(9)ic=i see=我明白了;(10)cu=see you=再见;回见。(四)旧词新意现象
“今天你围脖了吗?”如果那你听到这句话时一脸茫然,那你是彻底out了。“out”这个词不仅在网民中普遍使用,国内的电视媒体,比如湖南卫视的某些娱乐节目就用过这个词。“你out了”中的out不再是词典中“出外;在外;向外”之意。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你out了”就是“你落伍了”。
还有一个非常火、迅速成为网民热捧的词就是“hold”。“hold住”这一中英结合的词语,原本源于台湾一档综艺节目中扮丑搞怪的主持人谢依霖之口,经过网路媒体的大量转载后,产生轰动性效应,该词一举成为两岸间通用的“潮语”。连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也曾在自己的脸书上使用。从中可见,该词的影响力所在。在英语词典中,“hold”v.拿着;控制;容纳;握住;持有;保持;掌握;认为;举行;n.握住;控制;把握;立足点;
延误;影响等意思,而现在“hold住”指面对情况都要制约、保持住,稳住,充满自信,从容应对一切。
(五)中文式英语现象
中文式英语有一专门的词叫“chinglish”,但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中出现“chinglish”现象。如:“给力”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后,网民们发明出来的网络中文式英语“geliable”。这个词的前面部分“geli”是根据这个词的中文发音“给力(geili)”+表示形容词的后缀—able构成。这一中文式单词既符合英语造词规则又有中文式的特点,是中文和英文的融合。与”给力”(geliable)同样飞速传播的还有不给力(ungeliable),即在原词的前面加表示否定的前缀“—un”。
躲猫猫,原意为捉迷藏,属南方方言,北方则称作“藏猫猫”,现为网络流行语。“躲猫猫”一词迅速在网络窜红,起因是云南省某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躲猫猫”在词典里翻译为“hide —and—seek”,“hide”是躲藏之意,“seek”表示的是寻找。所以,捉迷藏翻译成“hide—and—seek”,老外一看就能知道什么意思。但现在网络上热传的“躲猫猫”是“suihide”,是由“suicide(自杀)”+“hide(躲藏)”的合成形式。这刚好反映了云南省的这一事件,且suihide这次本身又符合英语构词法和读音规则。
这样的词能流传,毫无疑问是网络的产物。类似的词还有蚁族(antizen):蚂蚁(ant)+公民(citizen)的混合形式。偷菜(vegeteal):蔬菜(vegetable)+偷窃(steal)的混合形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