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谁答: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
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有哪些答: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8.19世纪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有哪些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应该是什么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系统全面的眼光,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共产主义社会。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答:以人为本。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
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连续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矛盾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认识步骤是:物→感觉→精神(意识)或思维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⑴唯物主义有其社会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湖南师范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湖南师范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参考答案:德国古典哲学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参考答案:理论品质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参考答案: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参考答案:马克思5.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指明了方向。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参考答案:人民性3.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列宁的物质定义在肯定物质本原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意识的真实存在。
参考答案:对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和()。
参考答案:顺序性;持续性3.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参考答案:对4.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类()的模拟。
参考答案:情感5.意识是主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与物质世界无关。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变化发展的科学。
()参考答案:对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矛盾的。
()参考答案:错3.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对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对5.世界上没有无量之质,但是有无质之量。
()参考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实践观点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
参考答案:认识来源于实践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参考答案: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参考答案: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基础知识总结(3)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当时德国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极为软弱。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达具有两重性。
它一方面用辩证法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将其革命性包裹在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即使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亦远离现实,而用抽象的“人性”宣扬“全人类的爱”。
为新生的工业生产服务是当时哲学的重要历史任务,认识论、知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哲学基本问题。
他认为在认识外在世界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以及认识的可能性。
这种转变,被称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认为,哲学要成为一门可靠的学问,其判断必须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
他认为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体现了他的认识论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根本特征。
一方面,他承认在人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即“自在之物”,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们所得到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是纯主观的,不反映作为客体的“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在原则上是不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认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
这样康德就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陷入了不可知论。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或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大厦中还有“无数的珍宝”,如处于“种子”和“萌芽状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关于这一点,列宁讲得最直接,最肯定。
哲学基本问题其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运动和静止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凡是承认物质、存在、运动为第一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识意识、思维、静止为第一性的,就是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
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个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就是(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10、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时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行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扭曲的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15、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17、人类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18、连接人和自然的中介时(生产劳动)19、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期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24、阶级生产的基本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27、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社会实践意义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与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 )A. 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 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 掌握基本理论B. 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 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D )A. 实际存在B. 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 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 (C )A. 同物质运动无关B. 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 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B)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10.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 D)A.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 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D )A. 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 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 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 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 B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4.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C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C.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8、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B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教材78-79页。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 朴素唯物主义d. 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木”、“水”或者“原子”的哲学派别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3.驳斥不可知论最彻底的武器是(a)。
a. 实践b. 物质c. 唯物主义d. 存在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的主张,其实质与下列哪种观点相同( b )。
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理在事先c. 吾心便是宇宙d. 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a. 它表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它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c. 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它否认了静止的存在6.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 解放思想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群众路线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c )。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方法论上坚持( c )。
a. 一点论b. 均衡论c. 重点论d. 两点论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a)。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0.“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 )。
a. 个别包含在一般之中b. 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c.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d. 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11.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8
C.使用价值与价值两者互相决定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的工资是( )
A.工人的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6、“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6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辨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例说明之。(9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201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3、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单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它的物质性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8.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9.世界观是()=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总的观点10.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 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11.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问题12.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主张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1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14.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劳动15.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世界是由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16.运动和静止关系是()=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18.意识的本质是()= 客观存在的反映19.时间和空间是()=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0.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重新燃烧。
这是()=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观点判断1.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3.朴素唯物主义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d)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 c)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c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在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17.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d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d )A.自然条件的单纯富饶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9.人口因素可以( c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b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c )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27.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c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28.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c )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度的提高C.生产力的发展D.自然环境的改善2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A.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才能的多少D.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d )A.两个不同的阶级B.两条不同的道路C.两种不同的结果D.两种不同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因为(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3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有(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搞好了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否定是自我否定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E.否定是“扬弃”3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E.人口的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的强弱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E.政治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的形式和道路的基本原则有(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惟一形式的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3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40.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E.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7分).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真正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
(2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全部优秀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从而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
(3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又不断地用新的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2分)42.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7分)答:(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
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
(2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分)(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分)43.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6分)答:(1)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从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2分)(2)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了语言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分)(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
(2分)44.简述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6分)答:(1)社会分工与职务高低同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说来,一个人所任职务越高、从事的工作越重要,他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贡献也应当越多,与此相应,他的社会价值也应越大。
(2分)(2)不能把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的关系绝对化。
职务高低、工作不同,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一个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越多,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