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概说 新 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 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 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 合艺术(戏剧、影视)。
①综合性:始于离者,终于和 作为一项专门的艺术,戏曲包含了文学、史
学、哲学、诗、歌舞、武术、哑剧、造型艺 术、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等等。 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精湛的表演艺术上。其中, 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 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 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 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样巫 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
(类似现在的摔跤和相扑)
又称百戏,是一种盛行于秦 汉时期、以角抵为基础、有 故事情节和配乐的传统民俗 娱乐表演艺术。 类似现在摔跤、相扑的两两 较力活动。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 代戏曲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 舞剧、戏曲等样式。
二、戏曲的发展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中国戏曲的第一繁盛期──明清传奇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繁盛期—京剧
2.流行区域 北方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杂剧作家 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窦娥冤》 《墙头马上》 《汉宫秋》
郑光祖 《倩女幽魂》
其他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 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 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 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小生生行的一支, 与老生相对应,小 生扮演青年男性, 不戴胡须。高腔和 地方小戏系统剧种 多用真声演唱。昆 曲和皮簧系统剧种 多以假声为主、真 假声结合。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 的青壮年男子,其 中分长靠武生、短 打武生两类。
正旦
花旦
旦行的一支。主要扮演娴静庄 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 重的青年、中年妇女。重唱功, 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 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 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故又名“青衣”。
元 戏 曲 演 出 壁 画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 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 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完全成 熟。
南方在宋杂剧之后出现了南戏。南戏在宋元 两代得到了大力发展。明清时,南戏演化为 传奇。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探究】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 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 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 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综合性:
文学、音乐
美术、舞蹈 表演 化妆、服装
道具、杂技
戏曲表演特征
2、程式化表演。 程式动作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
术夸张的规范性表演动作。
“唱念做打皆精,文武昆乱不挡。”
③程式性——戏曲对生活的规范化
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 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序直接 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 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演员人数常为一至二三人,表演形式有坐唱、 站唱、走唱、拆唱(分角色唱)、彩唱(化装 表演)。
按历史渊源和形式特点,有评话、相声、快板 、大鼓、弹词、道情、牌子曲、走唱、时调小 曲及少数民族曲艺等。各地各族现有三百多个 曲种。
戏曲与戏剧
同一关系。 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
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关系。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 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 ,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
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 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 “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北方:宋杂剧——金院本——元明杂剧。 南方:宋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 清中叶:地方戏取代传奇,发展迅速。
元明及清代前中期是以创作为中心的戏剧时代, 出现了众多戏剧名家名作。
清代中后期以来逐渐转到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时 代,出现了众多戏剧表演名家。
戏曲发展的三次高潮
元杂剧的成熟是戏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明清传奇的创作(明嘉靖至清乾隆)是戏曲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 一是喜欢戏曲的; 二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 戏曲的。
你印象中的戏曲是什么样的?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听一唱三叹,观水袖纷扬, 半面妆、胭脂烫,
低眉顺眼一曲浅唱婉转, 一书一扇一院花草人间。
你知道——
我国第一部由联合国颁布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哪一个剧种 全由女演员参与演出?
越剧
你的家乡有什么剧种?
豫剧 河北梆子 评剧(北京、内蒙、东北) 秦腔 晋剧 川剧 粤剧 黄梅戏 昆曲 蒲剧 吕剧
戏第 曲一 概讲 说
第一章 戏曲概说
教学目标: 1、熟悉戏曲的概念 2、了解戏曲的发展过程和戏曲的特征及相关
常识 重点难点:戏曲的概念和特征
2、在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 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 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3、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
四、戏曲的行当
戏曲行当
老生 小生 武生
老生,因多挂髯口 (胡须),又名须生。 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 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 正面人物,重唱功, 用真声,念韵白;动 作造型庄重、端方。
京剧今年几岁了?
京剧,又称“国剧”,在西方往往代表中国的 戏曲艺术,产生于1840年前后,至今已有200多 年历史。
你知道奇妙的“变脸”吗?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 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 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的发展过程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行当 五、戏曲的种类
一.戏曲的概念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 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 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 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 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简介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他以 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 程砚秋(1904—1958)他以婉转而刚健的唱腔,精美的水袖和步法,形成自 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荀慧生(1899—1968)唱腔低回婉转,做工细腻活泼,善塑造天真烂漫,性 情温柔的妇女形象,世称“荀派”。 尚小云(1899—1976)他的唱腔奔放挺拔、表演刚健婀娜,世称“尚派”。
是什么?
昆曲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 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唐代的李隆基(唐玄宗,唐明皇)酷爱歌舞,将宫廷中的歌 舞伎集中在梨园,学习歌舞,戏曲,以供宫廷宴乐,这可能 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培训戏曲歌舞演员的场所。所以京剧 界追本溯源,称这一行业为梨园行。相传李隆基是戏曲界的 祖师爷。梨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类艺术学院。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职业等级的划分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总结】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 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 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 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 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 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 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 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 力量,认为是“鬼”、“怪”在 作祟。于是,人们借助可怕的形 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 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
“傩”的发展
傩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傩仪画像石
傩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安徽贵池傩戏
戏曲表演特征
3、虚拟性表演。 虚拟动作指演员在表演原需附着实物的
活动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所做的动 作。
扬鞭——骑马 划桨——行船
虚拟性——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戏曲运用虚拟的手段表现生活。
1、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 “三五步行通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 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 寸柱香千秋万代”
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京剧等地方戏的兴起(清中期以后)是戏曲
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三、戏曲的表演特征
1.戏剧表演的综合性。 2.戏剧的程式化表演。 3.戏剧的虚拟性表演。
戏曲表演特征
1.综合性 戏曲表演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
说唱、表演、美术等多种文学艺术元素,是 一门综合艺术。
(四)中国戏曲的第一个 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 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 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京剧
“花雅之争”
抛袖:演员在表演过程 中将水袖向上抛起的动 作
僵尸 戏曲表演程式动 作。剧中角色身躯向后 倒下,表示死去或昏厥。 分硬、软两种,以及从 高台倒下的“桌上僵 尸”。
跪步 戏曲舞台上的一 种步法,也是跪蹉步的 俗称。一般用以表现人 物心情紧张而跌倒后仍 欲前行的情形,抑或是 表现内心悲愤、赔情哀 求及形势危急的情境。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 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序外,戏曲 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 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 突破程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 规范艺术。程序是一种美的典范。
卧鱼: 戏曲表演程式 动作,又名“卧云” ,有正、反卧鱼两种 。
武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 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 种类型。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 代杂剧和南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
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和“南戏”。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剧形式。此前的表演皆是单一
性而非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南宋临安的瓦舍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雅部——昆剧 花部——地方戏(以京剧为代表)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 以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戏曲进入了以表演为 中心的时代
京剧的繁盛
标志事件——徽班进京(乾隆八十寿)
繁盛原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特点:合安徽徽调、湖北汉调,吸收流行于
北京的梆子、昆曲、京腔等的营养,融会本 地语言,然后形成的一个新剧种。
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 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种类有三百多种。
拓展:
戏曲 戏剧 曲艺
戏曲和曲艺
戏曲主要以歌舞表演故事,曲艺主要以说唱 表演故事。
戏曲主要是代言体结构,曲艺主要是叙述体 结构。
曲艺及其种类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以说讲和歌唱为 主要艺术手段,辅以动作、表情、口技等来叙 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情景,反映生活。
①综合性:始于离者,终于和 作为一项专门的艺术,戏曲包含了文学、史
学、哲学、诗、歌舞、武术、哑剧、造型艺 术、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等等。 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精湛的表演艺术上。其中, 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 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 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 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样巫 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
(类似现在的摔跤和相扑)
又称百戏,是一种盛行于秦 汉时期、以角抵为基础、有 故事情节和配乐的传统民俗 娱乐表演艺术。 类似现在摔跤、相扑的两两 较力活动。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 代戏曲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 舞剧、戏曲等样式。
二、戏曲的发展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中国戏曲的第一繁盛期──明清传奇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繁盛期—京剧
2.流行区域 北方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杂剧作家 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窦娥冤》 《墙头马上》 《汉宫秋》
郑光祖 《倩女幽魂》
其他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 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 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 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小生生行的一支, 与老生相对应,小 生扮演青年男性, 不戴胡须。高腔和 地方小戏系统剧种 多用真声演唱。昆 曲和皮簧系统剧种 多以假声为主、真 假声结合。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 的青壮年男子,其 中分长靠武生、短 打武生两类。
正旦
花旦
旦行的一支。主要扮演娴静庄 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 重的青年、中年妇女。重唱功, 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 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 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故又名“青衣”。
元 戏 曲 演 出 壁 画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 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 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完全成 熟。
南方在宋杂剧之后出现了南戏。南戏在宋元 两代得到了大力发展。明清时,南戏演化为 传奇。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探究】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 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 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 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综合性:
文学、音乐
美术、舞蹈 表演 化妆、服装
道具、杂技
戏曲表演特征
2、程式化表演。 程式动作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
术夸张的规范性表演动作。
“唱念做打皆精,文武昆乱不挡。”
③程式性——戏曲对生活的规范化
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 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序直接 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 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演员人数常为一至二三人,表演形式有坐唱、 站唱、走唱、拆唱(分角色唱)、彩唱(化装 表演)。
按历史渊源和形式特点,有评话、相声、快板 、大鼓、弹词、道情、牌子曲、走唱、时调小 曲及少数民族曲艺等。各地各族现有三百多个 曲种。
戏曲与戏剧
同一关系。 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
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关系。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 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 ,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
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 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 “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北方:宋杂剧——金院本——元明杂剧。 南方:宋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 清中叶:地方戏取代传奇,发展迅速。
元明及清代前中期是以创作为中心的戏剧时代, 出现了众多戏剧名家名作。
清代中后期以来逐渐转到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时 代,出现了众多戏剧表演名家。
戏曲发展的三次高潮
元杂剧的成熟是戏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明清传奇的创作(明嘉靖至清乾隆)是戏曲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 一是喜欢戏曲的; 二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 戏曲的。
你印象中的戏曲是什么样的?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听一唱三叹,观水袖纷扬, 半面妆、胭脂烫,
低眉顺眼一曲浅唱婉转, 一书一扇一院花草人间。
你知道——
我国第一部由联合国颁布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哪一个剧种 全由女演员参与演出?
越剧
你的家乡有什么剧种?
豫剧 河北梆子 评剧(北京、内蒙、东北) 秦腔 晋剧 川剧 粤剧 黄梅戏 昆曲 蒲剧 吕剧
戏第 曲一 概讲 说
第一章 戏曲概说
教学目标: 1、熟悉戏曲的概念 2、了解戏曲的发展过程和戏曲的特征及相关
常识 重点难点:戏曲的概念和特征
2、在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 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 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3、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
四、戏曲的行当
戏曲行当
老生 小生 武生
老生,因多挂髯口 (胡须),又名须生。 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 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 正面人物,重唱功, 用真声,念韵白;动 作造型庄重、端方。
京剧今年几岁了?
京剧,又称“国剧”,在西方往往代表中国的 戏曲艺术,产生于1840年前后,至今已有200多 年历史。
你知道奇妙的“变脸”吗?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 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 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的发展过程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行当 五、戏曲的种类
一.戏曲的概念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 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 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 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 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简介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他以 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 程砚秋(1904—1958)他以婉转而刚健的唱腔,精美的水袖和步法,形成自 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荀慧生(1899—1968)唱腔低回婉转,做工细腻活泼,善塑造天真烂漫,性 情温柔的妇女形象,世称“荀派”。 尚小云(1899—1976)他的唱腔奔放挺拔、表演刚健婀娜,世称“尚派”。
是什么?
昆曲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 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唐代的李隆基(唐玄宗,唐明皇)酷爱歌舞,将宫廷中的歌 舞伎集中在梨园,学习歌舞,戏曲,以供宫廷宴乐,这可能 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培训戏曲歌舞演员的场所。所以京剧 界追本溯源,称这一行业为梨园行。相传李隆基是戏曲界的 祖师爷。梨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类艺术学院。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职业等级的划分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总结】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 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 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 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 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 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 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 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 力量,认为是“鬼”、“怪”在 作祟。于是,人们借助可怕的形 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 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
“傩”的发展
傩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傩仪画像石
傩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安徽贵池傩戏
戏曲表演特征
3、虚拟性表演。 虚拟动作指演员在表演原需附着实物的
活动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所做的动 作。
扬鞭——骑马 划桨——行船
虚拟性——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戏曲运用虚拟的手段表现生活。
1、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 “三五步行通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 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 寸柱香千秋万代”
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京剧等地方戏的兴起(清中期以后)是戏曲
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三、戏曲的表演特征
1.戏剧表演的综合性。 2.戏剧的程式化表演。 3.戏剧的虚拟性表演。
戏曲表演特征
1.综合性 戏曲表演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
说唱、表演、美术等多种文学艺术元素,是 一门综合艺术。
(四)中国戏曲的第一个 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 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 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京剧
“花雅之争”
抛袖:演员在表演过程 中将水袖向上抛起的动 作
僵尸 戏曲表演程式动 作。剧中角色身躯向后 倒下,表示死去或昏厥。 分硬、软两种,以及从 高台倒下的“桌上僵 尸”。
跪步 戏曲舞台上的一 种步法,也是跪蹉步的 俗称。一般用以表现人 物心情紧张而跌倒后仍 欲前行的情形,抑或是 表现内心悲愤、赔情哀 求及形势危急的情境。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 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序外,戏曲 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 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 突破程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 规范艺术。程序是一种美的典范。
卧鱼: 戏曲表演程式 动作,又名“卧云” ,有正、反卧鱼两种 。
武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 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 种类型。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 代杂剧和南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
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和“南戏”。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剧形式。此前的表演皆是单一
性而非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南宋临安的瓦舍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雅部——昆剧 花部——地方戏(以京剧为代表)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 以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戏曲进入了以表演为 中心的时代
京剧的繁盛
标志事件——徽班进京(乾隆八十寿)
繁盛原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特点:合安徽徽调、湖北汉调,吸收流行于
北京的梆子、昆曲、京腔等的营养,融会本 地语言,然后形成的一个新剧种。
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 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种类有三百多种。
拓展:
戏曲 戏剧 曲艺
戏曲和曲艺
戏曲主要以歌舞表演故事,曲艺主要以说唱 表演故事。
戏曲主要是代言体结构,曲艺主要是叙述体 结构。
曲艺及其种类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以说讲和歌唱为 主要艺术手段,辅以动作、表情、口技等来叙 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情景,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