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名城古迹介绍

泉州名城古迹介绍
泉州名城古迹介绍

泉州名城古迹介绍

1.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老君岩

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雕于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3.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山门天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4.东西塔

东西塔是我国现在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开元寺中两侧,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两塔都是仿木花岗石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塔基都是须弥座,东塔座基束腰部部分,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

;西塔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类花鸟虫鱼和装饰图案。塔心为八角实心体。塔身上每一门龛皆翼以浮雕佛像,共80尊。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5.清净寺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庙,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头中段。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大门朝南,高12.30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层、第二层均为圆形穹顶尖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迹。

6.天后宫

天后宫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素有“温陵圣庙”之称。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除较完善地保存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陈列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妈祖信仰随着泉州对外交往的发展、海外交通和贸易的兴盛、移民热潮的兴起而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影响深远。

7.圣墓

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位于东湖尽头的灵山脚下。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古建筑专家称之为梭形柱,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墓的正中有石亭,亭的正中并列着两座用花岗岩雕琢的长方形墓盖,墓盖下是伊斯兰教圣徒三贤、四贤长眠之处。墓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断。两座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文物。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南俊路东侧,与开元寺、祟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这座千年古刹规模宏伟。文物众多,殿宇曾达40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多出其门庭。承天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

9.仙公山

泉州市北郊洛江仙公山(又名双髻山)距市区35公里,南北朝齐时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以其美景“仙”名,誉满闽中,驰名海外。山中处处有景,林、泉、峦、谷与亭台楼榭之间分布数十处景点。这些景点内涵丰富,被誉为“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的人间仙境。八闽名胜仙公山,以它特有的“是真仙灵”和“殊胜境界”迎接着中外游客。

10.洛阳桥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建桥900余年以来,先后修复17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

11.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东湖公园东侧,占地3万平方米,主体馆为双桅船形建筑,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目前,“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和“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三个专题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品是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外贸易及中外友谊的历史见证,尤为珍贵。

九日山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距泉州7公里。九日山高80余米,有东西北三峰环拱,风景秀丽,曾有“三十六胜迹”,被誉为“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九日山“自晋代以来,士大夫避世氛多游方息赋咏于此,笔墨与兹山并传”,故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盛誉。现存石刻75方,其中最有价值的“祈风石刻”多达13方。九日山是研究宋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0多年来,它以“溪流演漾、峰峦映发、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迷人景色,成为闽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13.凤山寺游览区

凤山寺游览区位于南安市诗山境内的凤山山麓。山上的凤山寺,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闽南古刹。寺宇为一派典型的四进宅皇宫式殿宇,结构精巧,富丽堂皇。屋顶为釉面陶塑的飞禽走兽,龙飞风舞,燕尾型屋角飞翘,大门彩绘并附刻翩翩飞舞“飞天乐伎”,雕梁画栋,绣花鸟于窗栏,作书画于墙壁,具有古香古色的闽南传统风格。凤山寺游览区深藏在自然环境之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朝圣和对外交往等多种旅游活动的游览。 14.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碑林占地10亩。其三进宫殿式富有民族建筑特色。纪念馆介绍郑成功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品200余件,其中有珍藏300余年的郑成功夫妻画像。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各地及海外200多幅题字,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游客站在三殿楼上遥望相距仅6海里的金门岛,凝视万顷碧波,心潮澎湃,祈盼祖国及早统一的心情油然而生。

15.蔡资深古民居

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3公顷的长方形地块上。据民居门额记载,最早的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年),最晚的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年)。古民居建筑群体,其宏大规模为闽南所罕见,单体设计和施工亦

为闽南之上乘。座座屋脊高翘,砖墙浮石雕,屋内雕梁画栋,窗棂镂花刻鸟,厅壁名流书画点缀,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16.草庵寺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市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其教义是杂糅佛教、基督教、袄教而成的,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有摩尼教高僧呼禄法师传教入闽居泉。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遂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17.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泉州城南30公里的晋江市安海镇,横跨海滩,与对岸的南安市水头镇相接。安平桥的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种形式,桥基则采用“枕木卧基法”,以沙为基底,枕木交叉相叠其上,再在枕木上建造桥墩,与洛阳桥筏形基础迥异,有所创新。安平桥规模之宏伟,工程之浩大,结构之壮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18.东石寨

东石寨位于晋江市东石镇,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市石井镇隔江相望,素有“南大门”称誉。300余年前,郑成功在此安营托寨、整军练武,以此作为复台的基地。沿着7 0余层石阶拾级而上,便是由素雅的白石栏杆围绕着的300多平方米的大寨台。寨中有一块巨石嵌刻着两个端肃、遒劲的大字——“丹心”,传说是郑成功留下的墨迹。

19.永宁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重建。庙宇坐落于永宁西南门与小东门之间,占地2800多平方米,以中轴线

为基准,由前庭、门楼、前殿、戏台、拜亭及东、西厢房组成,是永宁至今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寺庙。城隍是道教的主要尊神。道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世巫术。城隍庙背山面梅,深沪山及海湾尽收眼底,因此有“背五虎而面金狮”的说法,并以雄伟的气势和壮观的庙貌被誉为“永宁福地”。

20.黄金海岸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规划总面积为5500亩,一期工程为2000亩。目前已建成金沙游乐园、大观园度假酒店、滨海休闲广场、美食广场、海滨浴场、游艇俱乐部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区内的海洋世界,主体建筑造型为一艘昂首待发的万吨巨轮,设有海底世界馆、海豚表演馆、水下表演馆、潜水俱乐部等四大海洋主题项目,配套项目有宾馆、酒楼、茶楼等服务设施及艺术品位极高的奇石博览馆和根艺博览馆。

21.海洋世界

闽南海洋世界由大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坐落在著名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内,占地21亩,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其造型为一艘万吨巨轮,取名“石狮号”,长14 8米、宽21米、高28米,六层结构,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它是由海洋世界馆、海豚表演馆、石馆和根雕艺术馆四大部分组成。与之配套的有:假日宾馆、海洋餐厅、听涛观海茶座、海洋纪念品商场、旋转飞机、儿童乐园、奇石博览馆、船顶海鲜舫八大项目。海洋世界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特色、配套服务最齐全的大型海洋主题乐园。

22.六胜塔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因坐落在石狮石湖村海滨的金钗山上,又俗称“石湖塔”,它是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由锦江人凌恢甫筑建。此塔浑体石砌,是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7米,通高约36米,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每层设四门、四龛,且位置逐层互换。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

23.姑嫂塔

姑嫂塔又名“关锁塔”或称“万寿塔”,为南宋绍兴年年间僧介殊所建,是一座闻名闽南和南洋群岛的古石塔。此塔浑体石砌,通高21米、底宽20米见方,塔状肥矮宽广,平面作八角形,共五层,上可点灯。塔内空心,塔外有回廊和围栏,塔顶为葫芦宝刹。姑嫂塔已有800年历史,如今除部分塔檐石掉落外,基本保持原状,仍旧巍巍地挺立在宝盖山上。

24.崇武古城

惠安县崇武古城风景区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9年),基宽5米,城墙周长2567米,高7米。古城南侧的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是目前全国为数甚少的石雕公园,它荟萃惠安石制精品400多件,形成25个园区。园中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全国最大的大型岩雕作品一—大地艺术;还有融人物之灵气、天地之精华、充满灵性的各种艺术形象170余件,与古城天海浑然一体,鬼斧神工,气势磅礴。目前,崇武古城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旅游风景区,被评为泉州市首批风景名胜区。

25.清水岩

千年古观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清水岩山上奇峰耸秀,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此地是清水祖师陈普足修炼场所,山上流传着奇闻巧趣的景物和珍贵的文物史迹达60余处,其中宋代巧构的“帝”字形祖师殿堂,以及“帝”字形《岩图》的宋代碑刻,更是风格独具的珍稀文物瑰宝。清水岩无愧为“蓬莱仙境”的朝圣旅游胜地。

26.志闽(安溪)生态旅游区

志闽生态旅游区地处安溪与同安交界,距泉州80公里、厦门48公里,是一个集漂流、攀岩、野外生存、野战、蹦极、滑索、狩猎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温泉康复于一体的

综合性旅游区,温泉、幽谷、怪石、瀑布、深潭、清泉遍布景区。安溪清水岩、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皆距此不远。

27.东关桥

东关桥,为古“通仙桥”,垂卧于永春县东平乡湖洋溪上,距今800多年。桥长85米、宽5米,有二台、五孔、六墩,用辉绿岩和特大材料构筑,是一座长廊屋盖粱式桥,较完整地保留着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今,东关桥四时之景迥异,已成为游览胜地。

28.牛姆林生态旅游区

牛姆林,又称牛姆山,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定”而得名。它位于永春县下洋镇境内,是闽南地区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被誉为“闽南的西双版纳”,是闽南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市目前唯一的生态旅游区。牛姆林是天然的森林公园,过渡形森林植被是牛姆林森林景观的最大特征。在这里,既可看到南亚热带雨林的奇观,又可领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雄姿。牛姆林区是避暑胜地,海拔490~1105米,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常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牛姆林区是森林生态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福建省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基地。它将成为一个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绿色基地。

29.九仙山

德化县九仙山,山峦延绵,九峰并峙,故名九仙山,是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九仙山离德化县城30多公里,海拔1658米,和石牛山、戴云山并称闽中三大名山。九仙山不仅有极好的生态旅游景点,同时亦是著名的宗教胜地.九仙山年平均雾日、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和吉林天池,名列全国第二位。九仙山上,赋诗题词,摩崖石刻密布,若以山上气象站为中心,可分为东、西、南、北和中部5个摩崖石刻区。

30.石牛山

石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德化县东部,距县城约50公里,主峰海拔1782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景区有以道教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现,是泉州市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石牛山风景区的石洞深浅迥异,有九十九洞、十八洞等洞群。一级落差139米的岱仙瀑布,被誉为“华东第一瀑”。石牛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优美,山地景观典型,交通便利,是以生态旅游、科普考察、宗教旅游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泉州美食面线糊作文800字_作文

泉州美食面线糊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泉州,而说起泉州,不得不谈起泉州的传统美食。而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泉州人,也是一枚正宗小吃货,最爱的莫属泉州的面线糊了。 面线糊,字面看似有点俗气,可“人不可貌相”,它可是不计其数的泉州美食中出镜率最高的传统美食之一。而且不仅上镜高,还有一段心急如焚的历史典故呢!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泉州一个叫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总是上顿不接下顿地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当朝皇帝这么一降临,可把村民急得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招待皇帝。皇帝不禁意地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子,大家可都为秀才捏了把汗啊!谁料,秀才的妻子临危不乱,还急中生智。她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了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就这样和着,端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连连夸赞味道鲜美可口。马上问道:“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可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地瓜粉加工而成的。”皇上大大赏赐了这个巧媳妇,全村也因此得到了乾隆的恩惠。从此,面线糊传开了。 在我看来,面线糊不仅是可口的早餐,也是解腻的佳肴,更是泉州人作为招待亲朋挚友上榜美食。多少个清晨醒来,肚皮咕噜噜直响,味蕾第一反应让我大叫,“妈妈,我要吃面线糊。”多少次在丰富的盛宴后,大鱼大肉,让我看了都想反胃,一顿下来,

没吃多少,心里只想着:此时此刻,我只想来一碗虽清淡,但不失鲜甜的面线糊。还有,印象尤为深刻,妈妈的资深闺蜜,住在福州的熊猫姨姨,每每来泉州必点面线糊。妈妈带着猫姨可把泉州大街小巷的面线糊店吃了个通透,猫姨说:“一天让我吃三餐都可以。”……招待朋友,妈妈当然也乐在其中。 如今,泉州的传统美食不少都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面线糊当然也不例外。我为泉州面线糊能传承天下而骄傲、而自豪! 文_郑婧祺(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五年四班) 指导老师:尤玉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正月初一 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完整word版)(泉州文化名人)

目录 一、泉州文化名人 二、个例介绍:弘一法师、朱熹、郑成功、 黄春育 三、总结 文化名人简介 在泉州历史中有很多文化名人,这些人为泉州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伟人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泉州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伟人为泉州文化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朱熹、郑成功、弘一法师、洪承畴、黄春育、林灿、江启泰、潘孝德、苏献杯、苏十万、王然、叶乃矧等。 弘一法师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李叔同的故事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李叔同评价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法经》 答案: 《乌尔纳姆法典》 2、古巴比伦最著名的统治者是() A.阿卡德 B.汉谟拉比 C.居鲁士 D.尼布甲尼撒二世 答案: 汉谟拉比 3、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时间是() A.570年 B.610年 C.622年 D.631年 答案: 631年 4、公元830年,阿拔斯王朝的()修建了智慧馆。 A.欧麦尔

B.阿布·阿拔斯 C.曼苏尔 D.马蒙 答案: 马蒙 5、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被其三位部将一分为三,分别是()()() A.帕提亚王朝 B.托勒密王朝 C.安提柯王朝 D.塞琉古王国 答案: 托勒密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国 6、以下著作属于阿拉伯学者所著的有() A.《苏莱曼东游记》 B.《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C.《印度志》 D.《马可波罗游记》 答案: 《苏莱曼东游记》,《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印度志》 7、现代伊拉克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两伊战争 C.海湾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8、古巴比伦人发明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9、在古代历史上,亚述帝国是一个喜好征战和杀戮的国家。 A.对 B.错 答案: 对 10、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没有到达过印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 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 古代埃及 2、 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泉州历史文化

走进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儒商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所开办的商号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获得了长久而良好的商业信誉。儒商奉行的诚信为本,还表现为守法重约。儒商大多从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庭训,有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能够信守契约和法条的要求与原则。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透明、法制健全,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为人处世,惟有坚持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彼此无欺,才是长远制胜之道,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同时,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从制度设计上发挥法律与契约的规范作用,还应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 义利,是儒家关注的核心价值命题。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商把“重义”视为经商的重要原则,强调宁舍利取义而不见利忘义。明代一位著名晋商在总结其经商经验时提出,商人应与士一样,讲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今天仍然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在社会分工与合作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化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 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本文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我的家乡泉州作文,欢迎阅读。我的家乡泉州作文篇一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集,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不少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有开元寺、老君岩、伊斯兰教等中世纪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 在这美丽的摇篮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活化石”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诗山伞城等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外。 摇篮——泉州固然是美的,山色湖光秀,风土人情亲。谁都愿意自己有美好的家乡。我愿家乡的一代新人发奋努力,把家乡打扮得更美丽,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啊,美丽的摇篮——泉州,我深深的爱着你,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爱这里纯真、善良的人们啊!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篇二 世界每天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家乡----泉州,几年来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体育场地来说吧,听长辈讲,中山公园本来是泉州最大的体育场地,除了学校有操场外,其他地方的运动和健身场地很少,市里面举办运动会都在本来叫体育场的中山公园举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各个县市建起了超前的体育馆,国家级的篮球队----浔兴队,也落户泉州。有晋江祖昌体育馆、惠安篮球馆、泉州侨乡体育馆······它们设施齐全,设备完善。随着泉州经济的突飞发展,江滨公园等都有运动场地,每个小区都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泉州简介

泉州城市介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超800万左右。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

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 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 桥梁。泉州市著名景点有: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学作文:泉州的变化

泉州的变化 我的家乡泉州,坐落在福建省东南部,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听奶奶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泉州还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城市。在奶奶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一个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的“老”泉州:人们穿着老式的中山装,单调而又破旧。物资要凭票定量供应,想吃个水果都不容易。市民居住的地方,危房摇摇欲坠,令人看了,真觉得触目惊心。住房四周,到处是污水横流。只要微微的风,就会飘起一阵阵冲天的恶臭。行人们都不得不纷纷捂住鼻子。绿化环境,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绿树,没有花草,风沙四起,灰尘满天。道路是羊肠小道,下一场雨,小巷积满雨水,居民出入非常不方便。街道两旁,路灯昏暗,行人“举步为艰”。我的奶奶,就曾经因为看不清楚道路,被石头绊了一跤,摔得很严重。难怪奶奶老说,现在的生活真好! 的确啊,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变成了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人们穿着艳丽,款式多样,五彩缤纷,构成城市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百货商场、超市,如雨后春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生活象甘蔗一样,一节更比一节甜。 经过改造,水沟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清水,行人驻足观赏,里面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道路也变成了宽阔明亮的沥青路。青山碧水的公园,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仿佛洁白的珍珠,镶嵌在泉州美丽而古老的土地上。破旧不堪的危房变成了耸立的高楼大厦。街道两

旁,都是仿古特色的建筑物。每当夜幕降临,优雅大方的路灯,宛如天上的星星,点缀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城市。一条条明亮的街区,好似长长的巨龙,盘踞在这美丽的热土上,正喷洒出青春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泉州的古韵之美。 现在,泉州到处开满了红艳艳的刺桐花。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我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幸福地学习、工作与生活。瞧!不远处,一群老人家正在鸟语花香的街心公园锻炼着身体呢,这其中,也有我的奶奶哩!不久前,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不仅给泉州市人民,带来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带动了泉州的基础设施,红红火火奔驰朝前。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泉州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欢笑,改革开放也给泉州增添了活力。总之,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无比激情……我深信,在农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的家乡,将会有更加美丽,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 啊!我爱这座既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化名城,我爱我的家乡??泉州!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舌尖上的泉州_写景作文

舌尖上的泉州 这次利用寒假阅读了许多有关家乡泉州的书籍,让我大开眼界。经过与亲友们的反复交流,让我对家乡泉州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然而在老一辈口中最常提到的,莫过于泉州美食了。这样一个舌尖上的泉州,究竟有着怎样的光彩呢? 在北方的许多地方,点心都是朴食无华,十分实惠,而相对于处在南方海滨的泉州而言,点心受海外饮食的影响,做工十分考究。 泉州具有了这样独特的闽南饮食文化,许多普通家庭都能制作许多传统点心,如百寿龟、白米龟、碗糕、碱粽、芋果、元宵丸、桔红糕、绿豆饼、嫩饼菜等,在一年中各样的佳节里,这些点心成为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的上选。就如绿豆饼,制饼技术精湛,采用优质绿豆、精制白糖、精白面粉、冬瓜、葱花、纯正猪油,按照传统加工方法经过配料、调酥、和面、包酥、擀压、包陷及煎烙等数道工序精制而成,饼面色泽金黄,外面十层饼皮薄加纸帛,松酥脆嫩,入口即融,内里肉馅清甜滋润,柔轻爽口,食后齿颊留香,舌面有冰凉之感,故又有“冰饼”之称。这些点心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清淡鲜美,很受当地人欢迎。 除了可口的点心以外,泉州还有许多很棒的小吃。家乡泉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历代泉州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和中外特长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这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令人瞩目的新内容。 泉州有句谚语:“正葱二韭”。那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蚵仔也最为肥润的时节。蚵仔煎就是以两者为主要的原料额制造出来的美味菜肴,前者切成约一市寸长,和洗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外渗地瓜粉,适当加点清水拌匀,使三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半浓液体,然后放到圆煎盘上煎。煎时要适当加些猪油。在煎的过程中,要边喷洒酱油和老醋、地瓜酒去腥,蚵仔煎营养价值高,香味浓,很能刺激人的胃口。 旧历六月十九日三项新”,新花生就是其中之一。泉州人做花生仁汤,另有一番的匠心和创造,剥开的花生仁要粒粒饱满,倒入钵中,添加足够的水量,用火慢慢地炖,直炖至花生仁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洁白完整,实则稍为用指一捺,烂如泥浆为止。食用时,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开水就成。一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富有营养。 泉州的肉粽,亦为古泉州的应时名点之一。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原料,除了猪肉,还要加入香茹、栗子、虾米、莲子、鸡肉、火腿、雪笋等,十分讲究。其次,做工要精,比如糯米要炒得干松。掌握火候,配好蘸料,包括花生酱,甜辣酱等等。最后,烧肉粽要保持热度,才吃得醇香,吃起来香而不腻。 姜母鸭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独特;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除了小吃以外,还有一些日常小食。像浮粿,源自泉港一带,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炸好的浮粿香气四溢,吃起来酥脆爽口。颜色诱人,外酥里嫩,软糯香甜,非常不错。又如肉夹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传统婚宴上必备的面点之一,老一辈的人叫它“虎咬狮”。肉夹包,虽然外表朴实,但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馏,食用后口齿留香。但只要咬在嘴里,一股浓郁香味就满溢而出。其面皮松软,肉有嚼劲,咸香适口,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指定工作。 二、条件标准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下列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 1.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在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仪、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交流、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与建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突出反映近现代战争冲突与灾害应对、革命运动与政治体制变革、工商业发展、生活方式变迁、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科学技术发展、城市与建筑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或杰出成就。 3.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 4.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科技进步、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6.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 1.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2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4条、历史建筑不少于10处。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 三、工作要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以下工作要求: (一)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

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 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完整word版)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 月1 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 '(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素、做牙、公妈(祖先)、开荤、回娘家、睡到饱、早上床、接财神、隔开、开工、闽南闹正、鞭炮声里迎正月、最咼潮在兀宵、请喝春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