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批评的艺术
一些教师认为:传统教育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成绩,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鼓励。“激励性评价”强调了激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笔者认为,学生的优点应大力表扬,但面对学生的缺点,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如果全是表扬和激励,容易助长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激励性评价”不回避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使用批评手段,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真诚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真心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能力,增强学生克服缺点的信心和勇气。要落实好逆向激励策略,注意批评要有艺术性,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从优点入手,间接地提醒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批评学生时,若首先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婉转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注意了他的问题,而且看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使他觉得教师是公正又可信赖的,从而避免了学生对批评的抵触情绪,突破“怕挨批”和“准备挨批”的心理防线。
二、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般说来,青少年的自尊心都很强烈,如果教师的批评不分场合,不仅不会被学生接受,而且易引起学生反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否接受批评并不在于你批评的是否正确,而在于这种批评是否丢了他的“面子”,个人的自尊心是否受到损伤,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所处的场合,能个别批评的,原则上不作公开批评。那种惯于在大庭之下大发雷霆,不注意尊重学生情绪、保护学生“面子”的教师,最终只会引起学生的讨厌与反感。
三、要允许学生申辨,避免单方训斥
允许被批评的学生申辨并参与对自己问题的讨论,是使被批评学生心悦诚服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单方训斥,不由学生分说,不许学生发表意见,并迫使学生接受,常常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因为不让学生申辨、参与讨论,教师容易错误地分情况,或者把好心做错事的误为明知故犯,或者把力不从心误为有意耍懒,或者把脱离特殊背景作为常规推断,致使一些学生明白但内心不服,并进而在心理上拒绝批评。事实上,让被批评的学生申辨,说明理由,弄清是非,认识危害,既会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自我批评。从实质上看,教师的批评只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批评,才能产生批评的预期效果。因此,让被批评者申辨与讨论,调动他们认识错误的积极主动性,这往往比教师单方训斥效果要好得多。这是为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
四、批评应给学生鼓气,而不可泄气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从语音、表情、态度上表露出对批评学生的不信任
和失望,而教师的这种不信任和失望,会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丧失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和力量。相反,如果教师批评中带鼓励,从语言、表情、态度中表露出完全相信学生能改正错误,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抱有期望,那么,学生不但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而且会产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例如,一个三年级学生总是做不好家庭作业,班主任利他的特点,进行了一种鼓励性的批评。他对这个学生说:“你是班上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不是吗?有几次你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鼓励,上次朗读比赛获得班上第四名。你的竞争力很强,很多同学都不是你的对手,我不相信在家庭作业上赛不过其他同学,我敢肯定你也不服气,凭你的意志、能力足可以超过他们,暗中加把油,到时候让大家吃一惊!”这个学生听了老师的鼓励,精神振作,暗自努力。后来,他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班里参观、学习的样本。鼓励性批评使学生获得了动力,而这种动力足可使被批评学生发生大的逆转。
五、以情动情,切忌伤害式批评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惯于采用讽刺、挖苦、辱骂等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方式,以为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样只会把学生推向对立面,甚而激怒学生,使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从关心、爱护的态度出发真诚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学生就会敞开心灵的大门,接受教师的批评与帮助。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也需要尊重,需要教师真诚的爱。
批评,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对于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有的教师批评,学生能听进去,且心悦诚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不仅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威信等因素外,主要还是个批评的艺术性问题。只要能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让批评充满着尊重、赏识和关爱,批评就能在“激励性评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