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然水基本水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水分子结构天然水基本特征

水分子结构天然水基本特征

举例:水中可溶性金属离子可以多种形态存在。例如,铁可以 Fe(OH)2+ 、 Fe(OH)2+ 、 Fe2(OH)24+ 、 Fe3+ 等形态存在。这些
形态在中性 (pH=7) 水体中的浓度可以通过平衡常数加以计算:
Fe3++H2O=Fe(OH)2++H+
沸点高。能够有效地调节温度的剧烈变化。
溶解和反应能力强。常被称为通用溶剂。水具有极强的溶
解能力,能够不同程度地溶解大量物质,当然包括污染物。
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仅仅次于水银。
水提供了有机物和生命物质中H的来源。一些有机化合物都
是以碳、氢、氧、氮等元素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元素的主要
来源物质就是CO2和H2O。
天 然 水 中 常 见 的 八 大 离 子 : K+ 、 Na+ 、 Ca2+ 、 Mg2+ 、
HCO3-、NO3-、Cl-、SO42-。
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水中这些主要离子的分类,常用来作为表征水体主要化学特 征性指标。
硬 度 Ca2+ HCO3Mg2+ CO32碱 度 酸 H+ OH碱金属 Na+ SO42 Cl- NO3酸 根 阴离子 阳离子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保证了饮用、
水生生物的生存、生命的进化等。 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异常。水的体积改变不遵 循“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 “冰轻于水”( 4 摄氏度水密度最大)具有重
要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保护水下的生物,保证水 底部生物需要的溶解氧以及其他营养物的补充等。
热容量最大。在所有液体和固体中,水具有最大的热容量。

环境化学 第07讲_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环境化学 第07讲_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③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 影响气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 气体不饱和程度
– 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
– 扰动状况
– 温度
Cs: 气体的饱和溶解度
dc dt
kg
A V
(Cs
C)
C: 水中气体的实际浓度 kg: 气体迁移系数 A: 水的表面积
V: 水的体积
④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因素
溶解氧浓度是耗氧与复氧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
• 水体中溶解氧(DO)浓度是耗氧过程与复 氧过程平衡的结果
• 耗氧过程
– 有机物的氧化 –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呼吸。
• 复氧过程
– 大气中氧的溶解 – 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
• 藻类(自养生物)的生成与分解
– 生成: 光合作用(P) – 分解: 呼吸作用(R)
– 在气温急剧下降的夜晚,水面上较重的水层向 水底沉降,与下部水层更换,使得溶解在水中 的氧及其他营养物得以在整个水域分布均匀,
水的特性及其意义
⑤冰轻于水 • 冰的密度为0.92 g/℃,可以浮在水面上。 • 气温降低时水面结成的冰不会沉入水底,不
会导致整个水体完全冻结,这一特性对水下 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K1
[H ][HCO3 ] [H2CO3* ]
[HCO3 ]
K1[H2CO
* 3
]
[H ]
K2
[H ][CO32 ]
[HCO
3
]
[CO32 ]
K2[HCO3 ] [H ]
K1K 2 [H2CO3* ] [H ]2
CT
[H2CO3*
]
[HCO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①气体分子在气液相两间的平衡--亨利定律
O 2 ( g ) ⇔ O 2 ( aq ) X ( g ) ⇔ X ( aq ) [ X ( aq )] = K H PG
KH—气体X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数; pG—气体X的分压; [X(aq)] —气体X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
②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 • 水的介电常数在所有的液体中是最高的, 使得大多数离子化合物能够在其中溶解并 发生最大程度的电离。 • 水为生命过程中营养物和废弃物的传输提 供了最基本的媒介。
水的特性及其意义
③水的比热大、蒸发热极高 • 水的比热为4.18 J/(g·℃), 仅次于液氨。 • 水的蒸发热也极高,在20℃下为2.4 kJ/g。 • 水体白天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光的热量,夜 晚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避免了剧烈的温 度变化。
C106H263O110N16P+138O2
(4) 水生生物对溶解氧的影响--富营养化
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称为生产率。 生产率通常由水中的营氧物(C,N,P)水平 决定 在高生产率的水中藻类生产旺盛,死藻 的分解引起水中溶解氧水平降低,这种 情况称为富营养化。
2. 天然水的性质 (1) 碳酸体系的平衡关系
• 溶解在水中气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是非常 重要的。
– 鱼类需要O2,排出CO2 – 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排出O2 CO O – 过饱和的N2在血液中形成气泡,可使鱼类死亡 (1978年,杜鲁门坝的修建使下游40万条鱼死 亡)。
• 溶解氧对水处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 生活污水的生化处理 – 水体的自净作用
c) 酸度
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 量。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弱酸,如H2CO3,H2S; 强酸弱碱盐,如FeCl3,Al2(SO4)3。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xx年xx月xx日•天然水的化学特征•天然水中的有机物质•天然水中的无机物质•水环境的生态效应目•水环境的化学处理方法•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录01天然水的化学特征天然水中通常含有较高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条件。

溶解氧天然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它对水的pH值和碳酸钙含量有重要影响。

二氧化碳溶解气体暂时硬度水中碳酸钙和碳酸镁溶解于水,形成的暂时硬度,当加热时硬度会减少。

永久硬度水中硫酸钙和氯化钙等溶解于水形成的永久硬度,即使加热也不会减少。

硬度电导率天然水的电导率受水中离子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

电阻率天然水的电阻率与电导率密切相关,反映了水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电导率和电阻率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天然水中存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浓度,反映了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污染物的转化有重要影响。

02天然水中的有机物质1腐殖质23腐殖质是指天然有机物质在水中分解后形成的产物,包括腐殖酸、富里酸等。

定义腐殖质的形成主要与水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等有机物的分解有关。

形成腐殖质的存在对水环境中的溶解氧、pH值、水生生物等产生影响。

影响天然水中的生物体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它们对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体天然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等,它们对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水质净化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生物体和微生物有机污染物是指天然有机物质中那些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多环芳烃、二噁英等。

有机污染物定义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用药、城市污水等。

来源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伤等。

影响03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可能引起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内分泌干扰物质01定义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那些能够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如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

第三章天然水基本水化学特征

第三章天然水基本水化学特征

海 水——Ca2+ + Mg2+ = 126,HCO3- = 2.4,
HCO3- + SO42- = 55.8 Ca2+ + Mg2+> HCO3- + SO42-——III型
20



碳酸盐类(C)
硫酸盐类(S)
氯化物类(Cl)
Ca
Mg
Na
Ca
Mg
Na
Ca
Mg
Na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Ⅱ Ⅲ Ⅳ
Ca2+ HCO3SO42Cl-
Mg2+ Na+ + K+
保安湖——
S
Ca II

Ca
Ca
22
丹江口水库—— C III 型~ C II 型
第三节 天然水的pH值和总酸度
一、天然水的pH值及总酸度 (一)pH值 pH值:指水中H+浓度的负对数 pH=-lgaH aH 为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活度) 天然水pH的划分:
强酸性 弱酸性 中 性 弱碱性 强碱性 pH<5.0 pH5.0-6.5 pH6.5-8.0 pH8.0-10.0 pH>10.0
23
(二)总酸度
定义:水中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总量,用1L水中能 与OH-结合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离子种类: H+ 、H2CO3* HCO3- 、Fe3+ 、Fe2+ 、Al3+ 某些强酸性矿水、富铁地层的地下水可能 含有较多的Fe3+(含氧、强酸)或Fe2+ (酸性、缺铁) 总酸度=[H+ ]+[H2CO3* ]-[CO32-]-[OH-]

3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3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污染物存在形态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3、天然水的性质4、天然水指标三、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①耗氧污染物(一些能够较快被微生物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②致病污染物(一些可使人类和动物患病的病原微生物与细菌);>③合成有机物;>④植物营养物;>⑤无机物及矿物质;>⑥由土壤、岩石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⑦放射性物质;>⑧热污染。

2、污染物毒性取决于形态•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常以可溶态或悬浮态存在,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相关。

例如,水俣病就是食用了含有甲基汞的鱼所致。

重金属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不是与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

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不过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金属,绝大部分将迅速转入沉积物或悬浮物内,因此许多研究者都把沉积物作为金属污染水体的研究对象。

目前已基本明确了水体固相中金属结合形态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等的化学转化过程及某些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金属污染源依然存在,水体中金属形态多变,转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复杂,因此金属形态及其转化过程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仍是环境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3、难降解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环境化学行为至今还知之甚少。

一些全球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氯等,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一些有毒、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迁移、转化、富集或食物链循环,危及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

3.1.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

3.1.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性质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3、天然水的性质(1)碳酸盐系统(2)酸度和碱度(3)天然水的缓冲能力● 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界的影响,使其组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pH 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pH 不变化。

● 天然水体的pH 值一般在6-9之间,而且对于某一水体,其pH 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

● 一般认为各种碳酸盐化合物是控制水体pH 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

但最近研究表明,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水体的pH 值也有着重要作用。

● 但无论如何,碳酸化合物仍是水体缓冲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而,人们时常根据它的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冲能力。

对于碳酸水体系,当pH<8.3时,可以只考虑一级碳酸平衡,故其pH 值可由下式确定:][][lg 3*321--=HCO CO H pK pH如果向水体投入△B 量的碱性废水时,相应由△B 量H 2CO 3*转化为HCO 3-,水体pH 升高为pH ',则:B HCO BCO H pK pH ∆+∆--=-][][lg 3*321'水体中pH 变化为△pH=pH '-pH ,即:][][lg ][][lg 3*323*32--+∆+∆--=∆HCO CO H B HCO BCO H pH由于通常情况下,在天然水体中,pH=7左右,对碱度贡献的主要物质就是[HCO 3-],因此经常情况下,可以把[HCO 3-]作为碱度。

若把[HCO 3-]作为水的碱度,[H 2CO 3*]作为水中游离碳酸[CO 2],就可推出:△B=[碱度][10△pH -1]/(1+K 1×10pH+△pH )△pH 即为相应改变的pH 值。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总含盐量(TDS):
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Waters) (1)碳酸平衡(Balance of H2CO3) 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
CO2、CO32-、HCO3-、H2CO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pE计算;
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 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 计算方法。
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多氯联苯 (PCBS) 卤代脂肪烃 醚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PAH)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2、金属污染物 (Metal Pollutant)
Cd、 Hg、 Pb、 As、 Cr、 Cu、 Zn、 Tl、 Ni、 Be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强酸 弱酸 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 [H+]+ [ HCO3-] +2[H2CO3*] - [ OH-] CO2酸度= [H+]+ [H2CO3*] - [CO32-] - [ OH-] 无机酸度= [H+]- [ HCO3-]-2 [CO32-] - [ OH-]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1、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

成严重影响。
02
松花江污染事件
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引发严重水污染事件。该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
响。
03
太湖蓝藻事件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太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发蓝藻水
华现象。该事件对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当地居民
《水法》
此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 内容,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支 持。
《环境保护法》
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 法律责任,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地方性法规及标准
各地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条例
这些条例根据当地的水环境状况和污染防治需求,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处 罚标准。
雨水混流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与生 活污水混流,加重水体污染。
其他途径
大气沉降
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雨降落到地面,进入水体。
固体废弃物倾倒
固体废弃非法排放工业废水、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也会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04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措施
物理治理技术
水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饮水、 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 疾病,如癌症、肝病、神经系统疾 病等。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污染导致灌溉水质下降,土壤肥 力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影 响。
典型案例分析
01
淮河污染事件
淮河曾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沿岸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
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排入 水体,造成水质恶化,消耗水中氧气,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环境化学: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

环境化学: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
pressure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CO2的溶解度
已知: 干空气中CO2的含量为0.0314%(体积),水
在25℃时蒸气压为0.03167×105 Pa, CO2的亨利定律
常数是3.34×10-7mol/(L·Pa) (25℃), CO2溶于水后发生
的化学反应是:
CO2+H2O = H++HCO3-
CO32-
60
α 40
20
0
2
4
6
8
10
pH
图3-1 碳酸化合态分布图
12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对于开放体系,应考虑大气交换过程:
[CO 2 (aq)] K H pCO 2
CT [CO 2 (aq)] / 0
1
0
K H pCO 2
1
K1
[HCO ] CT 1
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已经被联合
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1.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
以及底泥和水生生物。
天然水的组成按形态分为: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质。
悬浮物质包括:
悬浮物、颗粒物、水生生物等。
一般情况下,天然水中存在的气体有O2、CO2、
H2S、N2和CH4等。
表3-2 海水中主要溶解气体的含量范围
气体
含量范围
/mg·L-1
O2
0~8.5
N2
CO2
H2S
Ar
8.4~14.5

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天然水的化学特征一、雨水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比较纯净,但随地区和大气环境影响,会溶存吸收杂质和气体。

在接近海洋和内陆盐湖地方的降水中会溶解一些氯化钠盐分,离海岸距离近的雨水中Cl-含量高。

一般雨水的总含盐量不超过50mg/L,结垢物质(钙、镁〕更微。

在250C, 1大气压下,由于空气中COZ的溶人可使雨水pH值达5.6,这一因素是自然的,并非化学污染,温度、气压澎响但多不大,pH<5. 6时才称为酸雨。

二、河水河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和溶解盐类随流经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补给水的影响而变化。

沿途有工矿企业排水时将污染水质。

我国河水的含盐量可在13 -9185mg/L之间变化,而1000mg/L 以上者为少。

河水的水化学特征是Ca z+ > Na+ > Mg2+ ; HCO3->SO2-4>Cl-一般河水呈现微酸性。

在洪峰期间悬浮物含量增加,含盐量减少;枯水期则相反。

细菌、藻类及有机物在河水中含量也较高。

我国河流的水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地带性:重碳酸盐类分布最广,占全国面积的680o I氯化物盐类占25.4%o,硫酸盐类分布最少占6.6%并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东南沿海河流含盐量最少为36. 4mg/L,在塔里木河米兰附近测得含盐量达32 732mg/L(接近海水含盐度),两者相差近1000倍。

我国河水中硬度类别分布情况。

三、湖水湖泊是提供工业和饮用的主要水源,并具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

湖水的化学成分决定于流人水源及补给湖泊的地下水流的成分,并与在湖内进行生物作用和湖泊集水面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是否有水流从湖泊流出,对湖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有特殊意义。

不排水湖泊湖水耗损于蒸发,因而进人湖内的盐类不断聚积,其浓度继续升高,结果湖泊变成咸水湖。

排水湖的含盐量通常不超过200 - 300mg/L,咸水湖中的离子总数可达5. 82g/L。

湖泊的深度、面积、容量对水质有明显影响。

第三篇 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篇 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将这个数值代入上面的方程式中,即可得出其他各形态的浓度: [Fe(OH)2+]=8.1×10-14 mol/L
[Fe(OH)2+]=4.5×10-10 mol/L
[Fe2(OH)24+]=1.02×10-23mol/L (3)、天然水中溶解的重要气体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氮气等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4
总含盐量(TDS):
TDS≈[ Ca2+ + Mg2+ + Na+ + K+ ]+[ HCO3- + SO42- + Cl- ]
(2)、天然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n+,预示着是简单的 水合金属阳离子M(H2O)xn院 23
106CO2 16 NO3 HPO42 122H 2O 18H(+痕量元素和能量)
P↑↓R
C106 H 263O110 N16 P 138O2
生产率: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称为生产率。生产率是由化学的 及物理的因素相结合而决定的。在高生产率的水中藻类生产旺盛,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
教学要求: 1. 掌握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2. 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 作用等基本化学原理在水环境化学中的应用;
3. 掌握主要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
际上是18种水分子的混合物C32C31=18。 当 然 H2O 是 最 普 通 的 水 分 子 ( 包 括 H216O ( 99.73% ) 、 H217O (0.18%)、H218O(0.037%)、),总量占99.937%。其余的水 是重水(包括D216O、D217O、D218O)和超重水(包括T216O、T217O、 T218O)。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2)
(3)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例题
(4)水生生物:

富营养化:在许多情况下,P是限制的营养物
(1)碳酸平衡:
(1)碳酸平衡:
(1)碳酸平衡:
(1)碳酸平衡: 以上所讨论的 是封闭体系。 那么开放体系
(2)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
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 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 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分为: A. 强碱,如 NaOH、Ca(OH)2; B. 弱碱,如 NH3、C6H5NH2; C. 强碱弱酸盐, 如 NaCO3、Na3PO4等。
苛性碱度 = [OH-] - [HCO3-] - 2 [H2CO3*] - [H+]
3
(2)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 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 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 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 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可分为: A. 强酸,如 HCl、H2SO4; B. 弱酸,如 CO2、H2CO3、各种有机酸等; C. 强酸弱碱盐, 如 FeCl、Al2(SO4)3等。
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
无机酸度 = [H+] - [HCO3-] - 2[CO32-] -[OH-]
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天然水体的pH在6—9之间,对许多 水体,其pH基本保持恒定,这表明天然 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对这样一个开放体系来讲,它的酸度 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碳 酸平衡体系。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四节 水质模型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pKc1
pKc2
结论:
Ⅰ Ⅱ Ⅲ Ⅳ Ⅴ pH<<pKc1 pH=pKc1 pH=pKc2 pH>>pKc2 pH=1/2(pKc1+pkc2) H2CO3* αH2CO3*=αHCO3αHCO3-=αCO32CO32HCO3-
3:开放碳酸体系
= -21.6 + 2pH
由以上方程式作lgc—pH图可看出
3. 碱度的测定:
(原理: 中和滴定法,根据消耗的酸量求出)
c V 1000 碱度(mmol/L ) Vs 单位:mmol[H ]/L
式中:Vs——水样体积)(mL) c——HCl浓度(mol/L) V——HCl体积(mL)
思考:碱度和碱性的区别
例如:若一个天然水的pH为7.0,碱度为1.4mmo1/l, 求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二、水体中的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耗氧污染物 植物营养物 石油类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
热污染
有毒污染物
(1)重金属
(2)无机阴离子 (3)有机农药、多氯联苯 (4)致癌物质 (5)一般有机物质
三、水体中的污染物的运动过程
大气降落物 污水排入
1.稀释、扩散过程
3.转化过程
溶解在天然水中的物质
1、主要离子 主要阳离子有: Ca2+、Mg2+、Na+、K+。 主要阴离子有: Cl-、SO42-、HCO3-、CO32-。 这八种离子可占水中溶解固体总量的95%~99%以上。 陆地水中下列成分的含量顺序一般为: HCO3- >SO42- >Cl-,Ca2+ >Na+ >Mg2+ 海水中相应的含量顺序为: Cl- >SO42- >HCO3-,Na+ >Mg2+ >Ca2+。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

水环境化学天然水

扩散和对流是水中物质传 输的重要机制。
03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天然水中的阴离子成分
01
碳酸根离子(CO32)
来自碳酸盐岩类的溶解和有机质的分 解。
02
硫酸根离子(SO42)
主要来自岩石风化和含硫有机质的分 解。
03
硝酸根离子(NO3)
来自含氮有机质的分解和工业废水。
天然水中的阳离子成分
钠离子(Na+)
有机物质
天然水中还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如 腐殖质、氨基酸、蛋白质等。
天然水的化学特性
PH值
天然水的PH值通常在6.5~8.5之 间,呈中性或弱碱性。
电导率
天然水的电导率反映了水中溶 解离子浓度,影响水的导电性

氧化还原电位
天然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反 映水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影 响水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水环境的监测与分析
通过对水体和水源进行定 期监测,了解水质状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 题。
水质监测
污染源监测
对污染源进行监测,了解 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采 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提 供依据。
水环境的污染治理与修复
采取工程技术、政策法规 、行政管理和公众参与等 多种手段,减少或消除水 体中的污染物。
有机氯
主要包括氯代烷烃和氯代苯等 ,主要来源于农药、化学品的
生产和使用。
有机磷
主要包括磷酸盐、有机磷农药等 ,主要来源于化肥、洗涤剂、农 药等生产和使用。
有机硫
主要包括硫化物、亚硫酸盐等,主 要来源于化工、造纸等生产过程。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质
硝酸盐
主要来源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的生产和使用,可导致人体健
主要来自岩石风化,其次是工业废水。

天然水的特性

天然水的特性

天然水的特性一;水的特性1、水在0——4℃是热缩冷胀,即温度升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2、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18J/g℃,因此水可以作优良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传热等方面。

3、在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液、固、气三相变化,所以水在能量转换方面是很方便的。

4、在液体中除了汞以外水的外表能最大。

5、水的溶解及反响能力特别强,许多物质不但在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而且有最大的电离度。

6、水的导电性能随水中的含盐量增加而增大。

二;概述天然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天然水;是指由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所组成的水体。

地表水;是指江、河、湖泊、及水库中的水。

地下水;是指人工开凿的深井水。

2、特点;天然水含盐量最大,杂质最多、浊度大。

3、地表水的总含盐量在70-5000毫克/升、硬度一般在1-8毫摩尔升水质不稳定,随季节变化较大,有丰水期和枯水期。

4、地下水的总含盐量在100-5000毫克/升。

硬度量在2-25毫摩尔/升,悬浮物很少、浊度低。

5、海水受蒸发浓缩含盐量较大硬度可达50-70毫摩尔/升,氯离子含量较多可达1800-2000毫克/升〔因蒸发时氯离子不蒸发的原因〕。

三;天然水中的杂质:天然水内含杂质多种多样,大体分溶解物和不溶物。

按其杂质的颗粒大小和混合形态不同,通常分三大类:悬浮物:颗粒直径在10-4毫米以上的微粒,特征:不稳定、容易去除,是水发生浑浊的主要原因,肉眼可见。

水在静止下分漂浮物、悬浮物、可沉物〔因密度不同〕胶体:颗粒直径在10-4毫米和10-6之间的微粒,特征:往往是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比外表积大〔单位体积占有的外表积,物质分得小,外表积大〕,有明显的外表活性,液体或固体外表具有吸附能力,常常吸附很多相似构造的分子或离子,所以带有电荷,同类胶体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不能互相粘合,从而阻止颗粒变大而下沉,存在于水中较稳定。

天然水中的胶体可分有机胶体〔腐殖质〕和矿物质胶体〔主要是铁、铝、硅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水体常见7个反应对pH值的影响:
1.光合作用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2.呼吸作用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3.硝化作用 NH4+ + 2O2 → NO3- + H2O + 2H+ pH↗ pH↘ pH↘
17
III型 • Ca2+ + Mg2+> HCO3- + SO42• 高矿化度水 • 大洋水和海水 IV型 • HCO3-+CO32- = 0 • 酸性水、酸型沼泽水、硫化矿床水、火山水
18
以单位电荷为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浓度
1/2 Ca2+ 长 江 水 黄 河 水 海 水 1/2 Mg2+ Na+ K+ HCO32.12 129.3mg 2.65 161.7mg 2.4 146.4mg 1/2SO420.28 26.9 mg 1.73 166.1 mg 53.4 5126.4mg Cl-
海 水——Ca2+ + Mg2+ = 126,HCO3- = 2.4,
HCO3- + SO42- = 55.8 Ca2+ + Mg2+> HCO3- + SO42-——III型
20天ຫໍສະໝຸດ 然水碳酸盐类(C)
硫酸盐类(S)
氯化物类(Cl)
Ca
Mg
Na
Ca
Mg
Na
Ca
Mg
Na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Ⅱ Ⅲ Ⅳ
Ca2+ HCO3SO42Cl-
Mg2+ Na+ + K+
保安湖——
S
Ca II

Ca
Ca
22
丹江口水库—— C III 型~ C II 型
第三节 天然水的pH值和总酸度
一、天然水的pH值及总酸度 (一)pH值 pH值:指水中H+浓度的负对数 pH=-lgaH aH 为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活度) 天然水pH的划分:
28
(二) 水温
表层水:温度升高,CO2溶解度减小,pH则上升 深层水:不能直接发生CO2的交换,有机物的腐解 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产生大量CO2,水 体pH降低
(三)生物活动
光合作用:消耗CO2,使水中OH-积累,pH增高 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消耗O2,积累CO2,pH降低
29
(四)离子总量
19
长江水——Ca2++Mg2+=2.24,HCO3- = 2.12,
HCO3- + SO42- = 2.40 HCO3- < Ca2+ + Mg2+< HCO3- + SO42-—— II型;
黄河水——Ca2++Mg2+=3.44,HCO3- = 2.65,
HCO3- + SO42- = 4.38 HCO3- < Ca2+ + Mg2+< HCO3- + SO42-——II型;
[Fe(H 2 O) 6 ] 3 Cl [Fe(H 2 O) 5 Cl] 2 H 2 O
5
二、水的硬度及钙镁离子
(一)水硬度的概念及表示单位
硬度:指水中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特点:含量偏高可使肥皂失去去污能力,使锅炉结垢 种类:Ca2+、Mg2+、Fe2+、Mn2+、Fe3+、Al3+等。 天然水硬度--是Ca2+、Mg2+,以Ca2+、Mg2+计算
15
二、 根据各主要离子相对含量 —O. A. 阿列金分类法: 级(类)组型 (1)据阴离子相对含量大小,分三级(类)
HCO3- + CO32SO42Cl碳酸水 “C” 硫酸水 “S” 氯化水 “Cl”
(2)据阳离子含量每级分三组
Ca组、Mg组、Na组
(3)据阴阳离子含量相互关系分四型
16
I型 • HCO3- + CO32- > Ca2+ + Mg2+ • 弱矿化水,水中含相当数量Na+ 、HCO3• 形成与火成岩有关 II型 • HCO3- < Ca2+ + Mg2+< HCO3- + SO42• 低矿化或中矿化水 • 多数河水、湖水属此型
26
3. 离子交换缓冲系统
特点:粘土胶粒有带电荷的阴、阳离子(多数为阴离子) 带负电的基团可以吸附水中的阳离子(如K+、 Na+、Ca2+、Mg2+、H+等)--离子交换吸附平衡
Mg2+ K+ Na+ Ca2+ 粘土 胶粒 K+ Mg2+ Ca2+ K+ Na+ + H+ 粘土 胶粒 Mg2+ K+ Na+ Ca2+ K+ + Na+ Mg2+ Ca2+ K+ H+
水溶液中的自由离子
3
(二)离子对
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子不同程度地通过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作 用而解合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离子对的缔合作用
水溶液中的离子对
4
(三)络离子
海水中的某些主要阴离子少量地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 络合离子中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的水合壳层合并在一起, 同时水合壳层内的配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依靠静电引力直接相 连共用水合壳层质量小于单独离子存在时水合壳层质量的总和 Fe3+与Cl-生成FeCl2+络离子的示意图,其反应式为:
24
二、影响水体pH的因素 (一)水的缓冲体系
1、CO2— HCO3- — CO32- 缓冲体系
CO2+H2O HCO3HCO3-+ HCO32- + H-
pH取决于--HCO3-/ CO32CO2/ HCO3-
25
2. Ca2+—CaCO3体系
水中平衡式:
Ca2++CO32-
CaCO3(s)
作用:调节水中CO32-浓度(水中Ca2+ CO32限制pH的升高
2. 镁
镁存在于所有天然水中,其含量仅次于Na+ 或Ca2+ 大多数淡水中Mg2+的 含量介于1-40 mg/L
8
3. 天然水的硬度
天然水的硬度:Ca2+、Mg2+形成的,缺氧地下水中含Fe2+ 分类: 根据形成硬度的离子的不同:钙硬度、镁硬度和铁硬度 与水中共存的阴离子的不同,将硬度分为: 碳酸盐硬度—与HCO3-及CO32-形成的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形成的硬度 永久硬度:一般用煮沸的方法不能从水中除去 海水--硬度很大,以Mg2+为主 盐度为35的大洋水,总硬度高达124 mmol/L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天然水的阿列金分类系统图
21
★用一定的符号来代表某 种特性的水
C
Ca I
碳酸水,钙组,I型水 阴离子中HCO3-最多,阳离子中以Ca2+最多 HCO3->Ca2+ + Mg2+的含量
——
Ca II
在有些资料中不用上述符号表示,而是用表格形式,如 C 型水可表示如下:
(2)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离子和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硬头鳟:水的硬度从10mg/L-100mg/L 铜和锌的毒性约降了3/4
12
(3)钙镁离子增加水的缓冲性
一定的硬度 保持pH值 使水具有良好的缓冲
(4)钙镁离子比例影响海水鱼、虾、贝类的存活
罗氏沼虾育苗中: 配制人工海水,不仅要符合盐度的要求 还要注意Ca2+(170-244mg/L)和Mg2+(324-440mg/L) 及Mg2+/ Ca2+(1.8-2.2)
美国(1970)所采用的按离子总量的分类方法:
淡水 微咸水 咸水 盐水 0-1 g/L 1-10 g/L 10-100 g/L >100 g/L
在湖沼学与生态学中还常用下列划分法:
淡水 0.01-0.5 g/L(其中0.01-0.2 g/L称为缺盐水体) 寡混盐水 中混盐水 多混盐水 真盐水 超盐水 0.5-5 g/L 5-18 g/L 18-30 g/L 30-40 g/L (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幅) >40 g/L
32
2. 碱污染 a) 水生动物 pH过高,刺激鳃腺分泌黏液妨碍鳃呼吸 腐蚀鳃组织 b) 水生植物 高pH影响藻类对Fe, C吸收利用
33
(三)、pH对水生生物间接影响
pH改变,影响物质存在形式: NH4+ NH3 S2 H2S CN HCN 对生物危害 Cu2+ 发生络合沉积,对水生生物毒性减弱
第三章 天然水基本水化学特征
第一节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第二节 天然水的化学分类 第三节 天然水的pH值和总酸度 第四节 天然水体内的二氧化碳平衡系统 第五节 溶解氧
1
第一节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一、天然水中离子的存在形式—3种
简单的自由离子 较为复杂的离子对 络离子
2
(一)自由离子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表观电离度小于100%), 进入水溶液的离子因水合作用而形成水合离子
13
第二节 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
分类:按离子总量和离子相对含量分类 一、按离子总量的分类-原苏联学者O·A·阿列金
淡水离子总量 微咸水 具海水盐度的水 盐水(卤水) 淡水1 g/L是基于人的味觉 离子总量高于1 g/L时,多数人便可感到咸味 海水中尚未见到过离子总量高于50 g/L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