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e046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0.png)
第1课 地球的宇宙位置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了解常见天体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能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掌握八大行星的位置和特征,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理解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知识点0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天体1、概念: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常见天体类型和特征:(1)星云:有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划分(1)可观测宇宙:银河系与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统称。
(2)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太阳系(4)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微点拨】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一样也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人们已经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估计河外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
河外星系的发现将人类的认识首次拓展到遥远的银河系以外,是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三)太阳系1、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3、太阳系中已知8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共42张PPT)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cb0f76852458fb770b565d.png)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1. 稳定的光照条件 2. 安全的宇宙环境 3. 适宜的温度 4.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5. 液态水的产生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因 内因
1. 稳定的光照条件 2. 安全的宇宙环境 3. 适宜的温度 4.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5. 液态水的产生
【课堂演练】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 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A.②⑥ C.④⑥
B.③⑥ D.②③⑤
【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 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 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 转。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 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 统。恒星和星云之间,恒星和恒星之间,行 星与行星之间不能构成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的天体系统。
地 天体 球 的
天 成因: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
体
相互绕转
系 层次:_地__月___系→_太__阳___系→
统
银河系 → 总星系
宇 宙 环地 境球
地球是普通行星 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_地__球___是 唯一存在
宇宙 ______条件稳定 环境 行星运动有序、安全
_________适中,温度适宜
生命的行星 _____________适中,
统
银河系 → 总星系
宇
地球是普通行星 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宙 环地 境球
______是 唯一存在
宇宙 ______条件稳定 环境 行星运动有序、安全
_________适中,温度适宜
生命的行星 _____________适中,
存在大气层
大洋形成,孕育生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834527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3.png)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天体的图片、阅读图文等资料掌握相关知识;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地球存在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中。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自学窗介绍了人类探测宇宙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月相等。
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三、学情分析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对宇宙、天体、太阳系、外星人等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对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极为有利。
但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教师需要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教学手段:教材、图片、视频、投影七、教学过程【提问】为什么说它特殊?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
而地球之所以存在这些适宜的条件,则是有三方面的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②因为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特别是氧气;③同时,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保护了地面生命有机体的存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b2c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1.png)
教学设计教材选择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节名称1.1地球的宇宙环境授课对象高一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为“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星球打基础。
“运用资料”是指学生会运用图文资料进行描述,“描述”指学生能用文字、图像等形象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个什么样的环境教材分析“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本节课主要是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从地球外部的宇宙环境看,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普通的,但又由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就使得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且宇宙的神秘以及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因此,“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后面章节内容学习的启下。
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也能够从各种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但了解不透彻,认识不系统,也不能聚焦于地球与宇宙环境关系这个核心上。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能力仍然较低,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升入高中的第一堂课,学生能否形成对本学科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因此本节课应当兼顾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
教学目标1.根据图片资料,能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示意图,能够说明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能够阐述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de3ee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0.png)
FAST望远镜主要用于研究脉冲星、中性氢、黑洞吞噬小天体、星体演化、外星文明搜寻等。
有限宇宙:半径约137亿光年
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称
光年:距离单位
宇宙中有什么?
地形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星云
卫星
流星
恒星
彗星
行星
1、天体的概念: 宇宙中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各种物质的统称。 图片中的这些天体我们称为自然天体。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阅读课本10--11页正文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银河系的外形和范围?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吗?2、星云的物质组成及外貌特征?3、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共同点?它俩共同组成什么?
同级别
主要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是由1 000 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具有“铁饼”状的扁平外形。扁盘密集部分的直径约10 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2 万光年。银河系中所有的恒星都环绕共同的中心——银心旋转。太阳距离银心约2.6 万光年,绕银心运行一周约需2.5 亿年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充足的液态水
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
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存在生命)
适宜的温度
课堂小结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月相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2)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月相的变化
1、太阳系的组成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
2、识记八大行星的位置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4f148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8.png)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宇宙环境的美丽和神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宇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和意义。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中。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作业小结:本案例布置了一项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太阳系的短文。这样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宇宙环境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理解恒星的一生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章节内容,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恒星的一生等为主要知识点,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宇宙环境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认知水平,本案例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探讨恒星的一生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de29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1.png)
(1)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结合地球仪、星空图等工具,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理解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所学,又能让优秀学生发挥潜能,提升自我。
3.作业评价:
(1)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注重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宇宙观。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针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地球宇宙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形成共识。
(3)组织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2.学生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教学活动。
2024-2025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1.1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带答案)
![2024-2025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1.1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cf9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0.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练知识点1 天体的判断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其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
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知识点2 天体类型的判断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4.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月地距离是1.5亿千米B.日地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知识点3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021年8月20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
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A.土星B.金星C.火星D.海王星6.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知识点4 存在生命的行星2020年1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可供人类未来居住的“宜居地球”,并将其命名为“TOI700d”,距离地球仅100光年。
据此完成7~8题。
7.由材料可知,“TOI700d”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8.判断“TOI700d”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B.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C.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易错练易错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特征掌握不清2022年11月8日晚(农历十月十五)上演了月全食,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从而产生月全食。
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a1651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d.png)
2.通过播放宇宙探索的纪录片,激发学生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你会如何描述地球的美丽?”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在太空中观看地球的感觉,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如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距离、大小和环境等。
随后,我会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总结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在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3.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4.邀请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道作业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示意图,并写上相关的说明。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详细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和气候等,并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解释。
3.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差异,如大小、距离和环境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独特性。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a82f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7.png)
3.联系生活实际:再次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道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选择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问:告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提问,老师会及时解答。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兴趣:以一颗“丢失的行星”为情境,展示观测数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1.通过观察、分析天文观测数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天文软件、星空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3.创设情境,以“丢失的行星”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本案例多次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89ec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4.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观察宇宙环境,提高空间想象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分析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教学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目标达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
3.目标达成: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梳理地球宇宙环境的基本概念,如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影响等。
3.设想三: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设想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直观、生动地展示宇宙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5.设想五: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实施: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湘教地理必修一1.1地球宇宙环境PPT课件
![湘教地理必修一1.1地球宇宙环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7a9b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6.png)
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思考题与作业
要点一
思考题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有哪些影响 ?
要点二
作业
请画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圈层的名称和特 点。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人类在宇宙中
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03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的学习要求
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
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宇宙的 起源、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地球 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宇宙的概念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 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无边无际 的。
宇宙的特征
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并且宇宙中 的物质和能量是高度复杂的,以 各种形态和结构存在着。
星系与银河系
星系的概念
星系是由无数恒星、行星、星云、星团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 统。
银河系的特点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其中包括我们 的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 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
由于地球公转,我们经 历四季的变化。
天文现象
如日食、月食等天文现 象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
关。
05
总结与思考
本章重点回顾
地球的宇宙环境
包括太阳系中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公转和自 转、地球的宇宙环境等。
地球的物质循环
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高中地理必修上册)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高中地理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1d427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33.png)
镜。届时将会替换目前围绕地球公转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并进一步扩大对太空的探
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绕地球运行时类似于( )
A.小行星
B.彗星
C.卫星
D.流星
2.将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多数( )
A.距离地球较近 B.位置不发生改变 C.拖着长尾巴 D.能自身发光
答案:C D 解析:1.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绕地球运行,属于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大 大大
更 大
更 大
小
天体的多样性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本身不发光,呈球形。
冥王星惨遭“降级”
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把矮行星定义为,同 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 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在 20世纪之后陆续发现的冥王星,谷神星,齐娜 星被称为“矮行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不能自己发出光 和热,呈云雾状外表。
猎户座马头状星云
蟹状星云
组成物质
恒 星
星 云
外 能否自己 质 体 密 表 发光、发热 量 积 度
组成物质
外 能否自己 质 体 密 表 发光、发热 量 积 度
恒 炽热气体 球
星
(氢)
状
能
星 云
气体和 尘埃(氢)
云 雾 状
不能
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高一地理 必修一
&1.1 地球的 宇宙环境
课标解读
1.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会辨识天体类型 和级别,记住八大行星排序及小行星的位置。 2.通过观察月相,了解天体运行规律。 3.通过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了解自然环 境对人类的意义,树立人地协调观。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55eb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5.png)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52bda25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2012908年1年7月4月231日2日12时41分05秒,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发射,
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神舟十一号
迈“第出我一中架国的航行一天星小飞探神机测步舟哥七的,号伦第人比一亚步类号。的航(神2一天舟0九12飞号大) 机步神发舟十。射号 ”(2016)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
A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
B 统共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 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
5.结合图1-3写出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练习3 下图中包括几级天体系统?
两级 地月系 月球与嫦娥三号组成的天体系统
地月系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Solar system
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至和元年五月己酉,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
马头状星云 Barnard 33 IC 434寸是(暗嘉祐星元云年,三黑月乃暗没的)尘” 埃和旋转的气
体构成的构成马的头部
——《续资治通鉴长
因因星此系类中星云央中隆心起有明颗亮高温的星核1,0与5外4年核围7月附环4日绕近,着像产一生草圈蟹帽状云星的状云物帽的质一檐次,般超就新向好星四像行 蝴 它哈蝶的周星大勃星辐云小太绕约M射空着是2望-散太195也远0阳开光叫镜似年巴的显的,比宇位示龙而于星宙,得我云猫灰名们眼,的尘邻星也爆详,居云有发细星又拥,记因系这录称有其—次绳—墨形客大结状星西麦、的像哲哥出喷一伦现草柱星个被云帽、光中弧国星环宋形,系朝等所的各以天种文又学形称家为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概念
运动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自学课文P3—P4正文和图1-1-6,讨论 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关系
地月系(地球和月亮) 太阳系
银河系
总
其他行星系(7个)
星
其他恒星系(像太阳1000多
系
亿颗) 3
10
河外星系(像银河系约10亿个)
体验学习: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1、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 2、北斗七星 3、地月系
二、太阳
太阳
太阳系
地球
认识太阳系:识记八大行星的位置
行星的分类 小行星带的位置 运动特征
76年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王星
1、公转方向?轨道形状?轨道平面? 2、小行星带位于?地球位于?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4、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5、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6、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火木之间;金火之间
太阳 月球 金星 水星
太阳系概况:
1、中心天体--- 太阳(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氦) 2、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距日由近及远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3、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和木星之间 4、地球的左邻左舍: 金星和火星
1.地球上存在与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地球自转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的臭氧层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天体系统的
层次。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过程与方法: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入手,分析并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和探索宇宙 的兴趣。
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 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 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和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读表可知其原因是
A.质量最合适
B.体积最合适
we can recognize the impressive Nebula Cat's Eye. 我们可以见识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貓眼星云。
here is the Hourglass Nebula located 8000 light years away, a beautiful nebula with a narrowing in its central part.
C.自转周期最合适 D.表面温度最合适
质量 体积 自转周期 表面温度 (0C)
水星 金星
地球
0.05 0.82
1.0
0.056 0.856
1.0
58.6天 逆243天 480
22
火星 0.11 0.15 24时37分
-23
4、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 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关系,并且连成直线。
时间:10-44 s 体积:10100倍 温度:1032K
宇宙大爆炸理论
2、天体概念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 的天体。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约 有1000多亿颗。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轮廓变化的星云
猎户座气体星云
蟹状星云
这里是沙漏星云距离8000光年远,在其核心处有一個美丽的正在縮小的星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 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 恒星的光而发亮。
不 断 移 动 的 行 星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 地球及其卫星(月亮) • 土星及其卫星
一 闪 即 逝 的 流 星
1、宇宙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客观存在 的物质世界(广漠的空间及存在于其中的天体和弥漫物 质)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 形成的 ,宇宙在大爆炸前处于极高温和超高密 状态,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 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 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目前宇 宙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
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陨石、陨铁)
A
BC
拖 着 长 尾 的 彗 星
76
哈 雷 彗 星
( 周 期 年 )
慧核、慧发、慧尾
注意彗星绕日
公转的方向和彗尾 彗星轨道
的变化规律?
彗星
威 斯 特 彗 星
体验学习:请判断如下事物是否为天体? 1、遨游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2、地球上等待发射的卫星 3、天空中的白云和飞鸟 4、宇宙中漂浮的尘埃与空气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