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及控制

浅析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及控制
浅析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及控制

分类: 编号: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投资银行学结课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与控制

专业班级:金融1304班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王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201318020203 ____________

导师姓名:杨育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页数: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交日期:2016 年7 月07 日

浅析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与控制

摘要

资产证券化由于具有增强流动性,提高资产收益率,盘活许多银行不良资产,完成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等诸多优良特点使其成为当今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资

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才十多年,监管和制度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加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程序非常繁杂,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也就非常多。文章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0刖言

"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成本较低、融资手段,其在出现之后立即立即成为世界金融领域近4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工具,甚至被一部分人视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来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以下6个环节:

1、发起人取得或持有某个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拟证券化资产,如抵押贷款

债权:

2、发起人或第三方受托机构成立一个特殊目的载体 (SPV,该SPV可是信托或公司等不同法律形式,但一般都应具有法律上的独立地位,是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核心主体;

3、发起人将拟证券化资产的所有权及相应的收益与风险完全转让给该SPV

使拟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本身的各项风险相隔离;

4> SPV将受让的拟证券化资产打包,或组成资产池,以其在未来可以稳定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设计并发行各种有价证券;

5、信用增级机构通过内部增信或外部增信手段,提高拟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如

为证券构建优先/次级结构,由第三方提供外部担保等;

6、由信用评级结构为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评级;

7、由证券承销商负责承销证券并向投资者进行推介,投资者进行购买。

这个过程以流程图形式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拟证券化资产

1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其过程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加之我国从2005年才开始发展,导致制度监管等各方面都不够健全,所以其风险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决定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透明度。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发起机构证券化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发行人定期向投资者发布的项目运行情况报告、信用评级机构所发布的信用评级报告。通常,会计处理会直接影响发起机构收益和风险的计量和披露,而信息披露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

1.2政策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各方面的国家政策,政策的不利变化将极大地影响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而国际经济形势和各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也对各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政策面和宏观经济面的变化间接导致了此次危机的爆发。从2004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对应的加息政策直接逆转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又称为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证

券化产品的价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如果投资者将证券化产品持有至到期日,

那么证券到期前的价格变化不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如果投资者在到期日之前出售证

券,那么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收益下降。

1.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利益相关人可能发生违约的风险,如资产证

券化产品的发行人可能无法按时对证券本息进行支付。信用渗透于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并在资产证券化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主要面临的是基础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证券的信用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客观、独立、公正的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仍不完善,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 评级机构的运作很不规范,信用评级的透明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客观、独立和公正,甚至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肆意美化证券化资产,随意提高其信用等级,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1.5等级下降风险

在多数资产证券化交易下,等级下降的风险较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资产证券化特别容易受到等级下降的损害,因为证券化交易与构成交易的基础中包含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恶化,整个发行的等级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显然,交易越复杂,该资产证券化中的等级下降的潜在因素就越多。

1.6财产或意外事故风险

首先,虽然为防止财产毁损或其他风险,可对抵押品进行保险,但是事实证明财产意外事故险的收入往往是不可获得的。涉及有担保应收款的交易通常既要求投财产毁损险,又要求投卖方单独利益险,但是,对这些险别提供者的质量标准却没有统一的规定。第二,保险险别对抵押品的某些风险是不适用的。第三,保险险别对一些类型的抵押品风险的适用是非常有限的。第四,一种潜在的风险是,当发

生抵押品的所有权被证明是不充分的情况时,不足以向财产行使追索权的风险。由于所有权保险通常仅限于房地产,这样个人财产的证券化通常依赖于买方出具的陈述书,证明向受托人的转让具有对有担保财产的所有权。然而,陈述书也可能被违反,因此,对陈述书适用的赔偿必须经过详尽的调查,在许多情况下,唯一适用的赔偿就是要求卖主购回。

1.7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

主要原因。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投资人权益和

降低投资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交易市场进行有效、透明监管的要求。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逐步在完善,但银行间市场的信息披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中国应当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银行间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尤其是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情况下,对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日益重要。另外,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信息披露。因为,信用评级制度可以通过评级机

构对金融产品赋予不同的投资等级,将复杂的金融工具简化,使投资人能够方便、明确地了解其风险程度。因此,信用评级工作的透明度和独立性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其中包括对交易信息的披露监管以及相关证券评级的信息披露监管。

1.8市场监管制度

金融机构通过实施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全部或部分转出,从而将信贷风险由信贷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如果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彼此分割的话,就会出现监管漏洞,从而导致资产证券化风险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的传播。我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方面是由

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创阶段。然而,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扩展,金融机构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面临的风险也将更为多样化,市

场监管制度的完善日益重要。笔者认为,监管部门除了采取更为合理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外,同时也应当重视微观层面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确保不留监管真空。

然而所有这些风险都不是彼此独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证券化风险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因交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投资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分析

它们的规模,审查减少风险的方法,以及正确估计那些减少风险的手段的有效性。

2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措施

2.1完善企业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

针对我国金融企业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量化管理水平较低及现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不能满足资产证券化风险内部控制的需求的问题,金融企业应针对资产

证券化业务设计新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准确把握根源风险因素,并根据监控效果持续更新旧的指标体系,有效评估业务风险,指导风险内部控制的具体活动。金融企业应在原有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根据资产证券化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资产证券化风险监控指标,使其既满足企业整体风险偏好,又能够对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有助于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新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应涵盖企业盈利能为分析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将风险控制活动与提咼企业经营效率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企业可W建立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数据库,持续监测基础资产产生及分配现金流的情况,并及时评价其对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影响。

第二,按照风险类型计算风险资本准备。风险资本准备是企业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体现。将风险资本准备按各项业务规模为基础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对于防

范金融企业盲目扩大业务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方式未区分具体风险类型,不能有效反映公司面临的实际风险水平。为全面、准确反映各类风险,进一步强化风险资本准备的风险属性,企业可借鉴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方式,分别按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算风险资本准备,将其转变为对企业未来可能损失大小的衡量指标,提升风险计量的准确性

和敏感性。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类风险性质相对复杂的创新业务来说,按照风

险类型计算风险资本准备尤其重要。

2.2引入信用互换的增级方式

我国信用增级的实践中,都是采用银行作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形式,然后再由银行自己评级,不仅评级结果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种担保形式也值得商榷。银行作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实际上并没有分散风险,微观的风险移转并没有改变其仍集中于宏观体系中的事实。并且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各类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价格日趋同质化,使得投资者无从分辨证券化产品的优劣。在观察企业的专项资产管

理计划,银行在为发行人提供担保的同时也会要求创始人为自己提供担保,那么

事实上创始人还在承担着本该由专项管理计划承担的相应风险,从而架空了资产

出售时权益和风险一并出售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这一运作最终变的只有躯干而没有灵魂。银监会在2007年10月2日发布《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中禁止银

行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担保,那么在禁止条例之后要采用何种担保方式更为妥当有效,并能获得较高信用评级而取得投资者信赖是摆在面前的难点。

很多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也设计了内部增级方式。比如繁荣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的将债券结构分层设计为优先和次级。在受益权方面,前者的持有人享有而后者不享有,在受偿顺序方面,也是前者优先受偿,在持有人方面,通常前者由创始人持有,后者为投资者持有,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使创始人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信用支持,但是其中关键一点是创始人可以持有多少份额的次级债券,这关系着

创始人要承担多大比例的信用担保。而在经济实质上则体现为创始人对已出售资产仍然享有追索权,而导致这一交易涉及再度落空的风险。那么除了常用的外部增级方式,我也应该适时引进国外成熟的外部增级方式来强化交易结构设计的灵活性。

2.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应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制度,基础资产与资产池的信息披露是重中之重。基础资产的信息披露准确真实是资产证券化后面各环节披露准确真实的基础,因为“只有信号足以信赖时,信号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证券化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信息披露既有共性,更有个性,所以必须针对资产证券化量体裁衣,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制度。在立法技术上,可以将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制度纳入证券法框架之内,有特殊规定的从特殊规定,没有特殊规定的,适用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关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特殊规定,必须符合资产证券化交易的特质。总体来说,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内含于基础资产之中,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基础资产的静态和动态情况,就是必须要披露的重要事项,因此资产池的信息披露就是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重中之重,又由于掌握资产池信息的是发起人和SPV所以发起人和SPV就是最重要的信息披露责任主体。

2.4加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在许多资产支持证券结构融资中,消除风险所采用的方法是第三方保证,这种保证通常以担保人担保书或信用证的形式来进行。这种保证可提供一个弥补资产质量损失的大钱袋,同时也提供了防范证券化风险的物质保护。由一个保证所提供的保护能力可以在第一个损失资产保护至对证券100%勺保护之间变动。不

论哪种情况,投资者都应了解保证的局限性及在保证下的支付限制和支付保留,

同时应调查清楚不同保证人审查该交易时的尽职程度。当然,投资者要对资产支持证券中存在的大量风险进行完全的防范,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一家信誉卓著的银行或保险公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安环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科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经营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 1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 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二级动火作业证》。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 1 隔绝不可靠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②拆除相关管线。 2 机械伤害办理设备停电手续,切断设备动力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专人监护。 3 置换不合格置换完毕后,取样分析至合格。 4 氧气不足设备内氧含量达18~21%。 5 通风不良①打开设备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 ②采用强制通风。 ③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④采用管道空气送风,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通入氧气补氧。 ⑤设备内温度需适宜人员作业。 6 未定时监测①作业前30min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③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7 触电危害①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风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②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 防护措施不当①在有缺氧、有毒环境中,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②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③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穿戴好防腐蚀护具扒渣服耐酸靴耐酸手套护目镜。 9 通道不畅设备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10 监护不当①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②监护人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离岗位; ③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11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①设备外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 ②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12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3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14 设备内遗留异物设备内作业结束后,认真检查设备内外,不得遗留工具及其它物品。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

风险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 辨识及判定本公司医疗器械及其附件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控控制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具的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风险分析、评估和管理工作。 3、职责: 3.1管理代表负责风险辨识与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质检工程部负责风险辨识与评价和控制工作。 3.3各部门参与风险辨识与评价和控制工作。 4.作业程序 4.1风险分析技术方法: 风险分析可用的技术方法:YY/T 0316:2016/ISO 14971:2007 附录G、FMEA、HACCP危害分析法等,本公司常用技术方法为附录G和FMEA法进行风险分析,使用附录G按以下程序执行。 4.2风险分析的时机: --- 新类型医疗产品投入时; ---产品交付发生严重质量事故时; ---产品发生以下变更时:材料、产品结构、性能功能的变更; 4.3风险管理小组: 4.3.1所有新产品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工程部责任工程性主作主 导,根据需组织生产部、质检部、生产计划部、采购部等部门参与。 4.4风险的管理要求(运用附录G风险分析管理要求) 4.4.1 风险管理策划:质检工程部工程师编写风险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目的、范 围、产品的预期用途、产品寿命期、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和职责、风险评审的日程安排、风险评审的输入要求、风险可接受的准则等。 4.4.2风险分析程序: 4.4.2.1对医疗器械及其附件,由质检工程部明确描述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其 它可以预见的误用;由质检工程部将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定性、定量特征列出 清单;产品定性及定量特征归纳如下:

1)预期用途是什么和器械如何使用? 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它人接触?表面接触、有创接触、植入接触及接触 的时间和频次? 3)医疗器械中装入或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或部件? 4)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由患者身上获取? 5)是否有物质进入患者体内或由患者身上提取? 6)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 7)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用户灭菌或可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处理? 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9)产品是否用以改善患者的环境? 10)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 11)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 12)产品是否用以控制其它器械或药物与其相互作用? 13)有没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或物质输出? 14)产品是否对环境影响比较敏感? 15)产品是否影响环境? 16)是否有伴随产品的基本消耗品或附件? 17)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 18)产品是否含有软件? 19)产品是否有限定的贮存寿命? 20)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 21)产品承受何种机械作用力? 22)什么决定产品的寿命? 23)产品预定是一次性还是可重复使用? 24)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和处置? 25)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需要专门的培训? 26)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27)是否人为因素决定了器械的成功使用? 2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机动式或可携带式?

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范文

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范文 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范文,每年年终的时候都会要求写出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一个好的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可以很好的了解公司目前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清楚看到自身状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范文吧! 通过实证研究客观全面地评估了A公司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得出了A公司历年自身财务风险排名及在行业中的财务风险排名,根据这两个层面的评价结果及各因子得分对A 公司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A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它体现了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财务风险。风险往往与收益并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风险评价。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不仅可以让企业了解到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可以对整个行业财务风险的平均水平有所把握,它为企业的发展运营提供了一个数据中心,企业在未来的经营决策中可以依靠这些数据来做出最佳决策,增加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针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选择合适方案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使得企业科学有效地规避风险或将风险转变为机遇,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的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众消费品的一种,其变化及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趋势。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分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近几年也在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第一,国家政策对行业销售业绩有一定的约束力。在20XX国家相继推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对该行业的中高端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销售情况不佳使得众多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行业渐入寒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行业深度调整,直到20XX整个行业才出现回暖现象。第二,产品质量问题令人担忧。行业产品质量及安全情况往往是消费者非常看重的,若产品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购买者在选择时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第三,行业竞争使得风险增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各个品牌,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部分国家开始享受酒类商品零关税待遇,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很有竞争力,对国内酒类市场的定价优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利于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产品成本增长加剧行业压力。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中小生产企业的压力会增大,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面临着倒闭的情况。第五,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由于供应链的完善,行业内大多企业都采用赊销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但该方式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加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 1.2研究目的及方法 1.2.1研究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也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致使企业在获取各类信息时容易存在消息滞后或信息准确性无法保障的情况,再加上生产经营活动中突发状况的难以预测,导致企业财务活动充斥着不确定性与风险性。本论文通过对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A公司的研究,根据该行业特征并在了解公司财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A

房地产证券化

房地产证券化 房地产证券化,是指将对房地产的投资转化为证券形态,从而使投资人与房地产投资标的物之间的物权关系转化为债权性质的有价证券形式。从广义上讲,房地产证券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是房地产企业进行股份制经营,包括直接或间接成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从而使一般房地产企业与证券相融合,也包括一般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投资房地产企业等形式进入房地产业,从而使上市公司与房地产业结合。 二是以基金形式表现的证券化,有四种,第一种是消费基金,汇集居民以住房消费资金积累为目的的住房资金;第二种是投资基金,汇集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的基金,这种基金一般不直接从事具体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第三种是资产运营型基金,以房地产投资信托为代表,即不进行项目投资活动,而是直接运作房地产资产,由此而产生经济收益作为基金回报;第四种,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已经具备权益关系但未以证券化方式表现的基金形式,它们只要将权益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来就构成房地产证券化,可称之为“准房地产证券化”,这主要是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合作社两大类形式。 三是以债券形式表现的证券化,有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直接发行的房地产项目债券,针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标的,由投资方或开发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发行。其二是派生出来的债券,主要以资产支撑证券和抵押支撑证券为代表。资产支撑证券是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证

券化形式,即以房地产资产(或房地产财产权利)为担保,靠该资产收益偿还的债券。 四是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对住房抵押贷款进行包装组合,将一定数量的,在贷款期限、利率、抵押范围、类型等方面具备共性的抵押贷款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包括抵押债券及由抵押贷款支持、担保的各种证券。它将使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直接联系,降低了金融机构开展住宅抵押贷款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并为广大投资者增加新的投资机会。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高投入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高风险。正是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如漆似胶的关系,房地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金融业的每一次创新也都会给房地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以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僵化、单一,不仅使现有金融系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而且客观上限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建设的加快,突破房地产金融的瓶颈限制,加速房地产金融业的创新势在必行。房地产证券化正是在这样的呼唤中来到中国。 房地产证券化是当代经济、金融证券化的典型代表,是一国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直占据金融业主导地位的银行业面临着挑战,而证券化却在竞争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创新的三大主要趋势之一。在金融证

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 物侵入动火设备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 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 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 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 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 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 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 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 作业许可证。 14 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级动火作业证》。作业人员签字: 监护人员签字:

战略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一、战略实施的风险 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因素作为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是风险机理模型中的前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中的基本问题。Baird根据企业内外部系统的层级特征将战略风险划分为两个层次:产业风险、企业风险。Budd提出战略风险产生于创业风险、运作风险、竞争风险。杨华江从公司的环境、资源、能力和战略主题四个方面探讨了集团公司的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战略理论和系统的角度对企业战略风险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战略风险是伴随企业战略的始终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一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对战略风险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对于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可以概括为战略环境。对于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从对战略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战略的主要因素和竞争优势的来源。因而可以认为企业的战略资源,竞争能力是企业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企业的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的实施又是与企业的领导者密切相关。所以,战略环境、战略定位、企业的资源和竞争能力、企业领导者构成了企业的战略风险形成因素。五个因素之间以战略定位为核心。 1.公司的外部竞争压力很大。企业战略环境是指对企业战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是适应性因素,环境的变化不仅要求与其相适应,同时也会引起关键资源和竞争能力的变化。企业战略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行业市场环境等。云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应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及一系列现代化生产工艺,主打产品“永川秀芽”在局部地区也颇具知名度,但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名茶相比,从大的市场范围看,无论公司技术水平还是茶叶知名度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市场的战略环境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就要求云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尽量避开直接与其他知名茶叶公司竞争,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2.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对不足。企业的战略资源一般包括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资产资源、人力资源等。作为支持战略的要素,企业的战略资源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结合。企业的运行模式、专利知识产权及组织结构等都是企业的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资源。管理资源是指有助于组织实施,调控企业达到其所确定战略目标的管理性资源。管理资源的短缺可能会导致战略执行的不统一,以及信息流动不畅,从而影响企业决策质量能及资源的分配,给战略的实施带来风险。市场资源是保证企业价值链传输实现的最重要资源。市场资源的弱化,会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下降,销售业绩降低和市场开发落后,丧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优势,从而形成企业战略风险。技术资源是保持企业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技术资源能否支持企业战略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并建立起竞争的优势,是企业的战略风险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资金、资产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资源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持性程度及资金资源的短缺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可能带来的战略风险。云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控制茶园面积过度扩张,提高茶园的单产成了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另外,与其他的知名公司相比,在公司资产、人力资源等方面上,也没有什么优势,公司在战略资源上处于一种相对不足的弱势地位。 3.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包括管理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战略能力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企业的战略资源在一定的机制下会形成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控制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就会成为薄弱环节,构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正文

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

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

ABS专题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全解析

【ABS专题】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全解析 超过万亿的巨大市场前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被中央文件所提及,让众多资本机构觊觎这个万亿海洋。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主要包括两方面: 1、不动产,即我们经常提到的REITs或者是类REITs; 2、债权,债权又分为既有债权和未来债权。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 1、什么是REITs?与我们通常讲的类REITs产品有什么区别? 简单讲,REITs好比房地产的IPO,一般都是将房地产或持有房地产的项目公司股权装入特殊目的载体,以房地产租金以及房地产变现收入(包括房地产的增值收益)作为投资者本息收入的主要来源。以特殊目的载体是公司为例,投资者投资了REITs份额,相当于投资了一家只拥有房地产资产并以持有房地产为业的公司(各国对REITS持有房地产的比例要求不同,一般至少要求高于70%以上)。在这个架构下,REITs投资者可以真正分享房地产的增值收益,而并非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或是融资主体通过一定期限实现融资需求后回购房地产。 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要求REITs上市,也就是说一支真正的REITs在二级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我们常常说的类REITs产品主要是以房地产租金支撑产品的利息,但是无法覆盖产品的本金;如果REITs产品流动性非常强的话,本金偿付问题就不那么突出,就像股票一样,是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来提供流动性支撑。另一方面,持有REITs份额,就相当于持实质上有了房地产,如果房地产涨幅巨大,那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就实现本金回收了;反之,一个真正的REITs,本金偿还也需要靠房地产自身的处置实现。 2、关于REITs的结构 标准REITs所采取的结构包括公司、信托以及合伙等。其中,信托方式对我国比较具有借鉴意义。比如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香港地区,都采用了信托结构。下面是香港REITs的典型框架图: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ocx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 摘要:在 21 世纪新时代的潮流中,经济全球化加快,各个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 润空间和更多的利润,企业与企业间进行兼并和收购的活动,。但于此同时,企业并 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风险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并购的风险始终贯穿于企业并购的整个环境中,其中每一项风险的发生都有极大的可能性使企业一夜之间倒闭。在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企业并购能够有计划的实现资源整合与合理利用,可以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更有意义提高产能效率。企业与企业间进行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 必须在收购前期对目标公司进行合理的价值和地位评估,在并购中期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融资,在并购后期对企业进行融合处理。为了是合并后的企业达到更大利润, 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企。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企业开展并购活动,提升经济效益。以下本文就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应对的研究,指出企业兼并和收购企业并购的问题,合理的找出企业部分并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字: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The response and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s in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In the trend of the new era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ll walks of life continue to improve,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 tre nd of the new era.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lso hav e a variety of risks and problem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risk of corporate merger s and acquisitions always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environment of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 quisitions, and each of these risks has a great possibility of causing the company to close o vernight.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 n achiev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in a planned way, which can optimiz e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make more effici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ac tiviti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estimate and analyze t he existing financial risk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risk response measures, aiming at better promoting M&A activities and improving economic benefits. The following paper a nalyzes the financial risk analysis and response of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oin ts out the problem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alyzes the fi nancial risks faced b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finally proposes measures to deal with financial risks. .

房地产企业各类证券化产品及风险分析

房地产企业各类证券化产品及风险分析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实现强监管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去杠杆;此外,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贷、公司债以及非标融资等融资渠道先后收紧,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具有优化财务报表、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经营模式创新等多重特点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房企融资过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随着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空间的不断收紧、信用债迎来偿债高峰,房企的流动性安全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但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房企参与该类产品的融资而带来的信用风险提升相对隐蔽,这成为本文研究的初衷。对于目前发行的相关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无论房地产企业在交易结构中担任的具体角色如何,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的发行往往会增加参与房企的实际债务负担,增加企业或有风险,降低其长期偿债能力,并通过影响特定时点上企业的存量和流量现金流的方式导致房地产企业短期内流动性风险的增加,进而增加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上述信用风险的提升往往无法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得到充分体现,更应引起投资人的持续关注和纳入信用评级机构的考察体系。 一、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分类 资产证券化是指一种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稳定可预期现金流入的资产打包收集起来,建立资产池,并通过结构性重组方式,将资产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证券的融资技术。具体来看,我国房企发行的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以下类别:?REITs类 标准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汇集资金,由专门的基金托管机构进行托管,并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集中投资于可带来收入的房地产项目,例如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及服务式住宅,以租金收入和房地产升值为投资者提供定期收入。该类产品权益类属性较为明显。 由于国内尚未推出严格意义上REITs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在市场上发行的产品均为类REITs产品,类REITs产品同成熟市场REITs产品相比在交易结构、税负水平、运营方式收入来源、收益分配方式、募集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具有权益+债权属性,且因刚性回购、差额支付等交易安排的设置使得此类产品普遍债权属性更为明显。 ?CMBS类 CMBS通常以商业房地产为抵押,以相关商业房地产未来收入(如租金、物业费、管理费等)为主要本息偿还来源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CMBS产品其优势在于可以突破银行经营性物业贷款的限制,融资不完全依赖于借款人的主体信用,附以物业定性及定量分析,评估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识别产品危险源的因素,以实施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实现所有活动的危害源的识别、控制。 3. 定义 3.1产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存在重大的安全风险从而给公司和客户的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3.2风险:某一特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提供重大风险控制的资源以及产品安全识别、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并确认和批准; 4.2 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案的制定; 4.3 各生产部门负责具体活动信息收集和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 5. 工作程序和控制要点 5.1产品风险评估分为产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和产品设计风险评估; 5.2评估人员 产品风险评估由技术研发部牵头项目工程师、技术经理、品管经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参加风险评估人员进行相关风险评估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对相关开发产品性能、结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等熟悉,才能胜任。 5.3风险评估时机 设计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项目确立、设计开发前进行,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完成、批量试生产前进行;

5.4评估方法 5.4.1风险识别(风险严重度) 5.4.1.1根据产品的部件组成和功能、过程特点和作用等,分析可能产生的产品、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 5.4.1.2通常失效分为两大类:一、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二、产生了有害的非期望功能;并站在顾客或品质控制的角度来发现或经历的情况描述失效的后果,再通过严重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的严重程度和确定产品关键、重要等风险分类; 5.4.2失效原因分析(风险发生率)列出失效模式下所有想象可能的失效产生原因,注意有时一个失效模式有多种原因造成,并通过风险发生机率表打分形式来判断每个风险失效原因可能产生的频率; 5.4.3设计控制方法(探测难度) 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分析,现行设计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防止失效发生或减少失效发生的频次;并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现行确定使用的测试手段和方法的检测;再通过探测难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由设计或过程控制可探测的可能性; 5.4.4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风险顺序数(PRN)风险顺序数RPN是对设计或过程风险的度量,RPN=S*O*D,应关注RPN较高的项目;当RPN相近的情况下,应先考虑S大的失效模式,以及S和D都较大的失效模式;当RPN值很高(>64)时设计人员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S ≥8时也需要特别关注; 5.4.5 改进措施(改进后的风险顺序数)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的结果就是是否采取措施、采取哪些措施和采取措施的结果是否降低的产品或过程的风险度,采取措施的目的就是降低潜在失效风险,即降低风险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频率O、探测度D。根据风险顺序数(RPN)提出建议采取措施以减少RPN,并确立专人和具体时限完成,对采取措施后的风险顺序数再次进行计算,以验证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RPN值是否降低。 5.5评审结果 根据产品评审的结果确定产品所需的测试和重要、关键生产控制岗位,进行重点控制和测试。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与控制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众企业都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企业经营者的实际经营效果与预期效果发生一定的矛盾或偏差,从而会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的收益。这种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即为风险。 从生产经营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来看,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和资金分配四个方面。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融资活动相关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或利用财务杠杆导致权益资本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它是企业全部资本中因债务资本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一般企业为获得财务杠杆效益,要借助债务资本的固定利息,在资本结构中,债务相对股东权益的比重如果越大,则企业支付能力下降的风险越大。一旦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就会引起每股盈余更大幅度的下降,当息税前利润不足以补偿债务利息支出时,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如果因亏损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就将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因此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由此,企业债务融资比重越大或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本利的支付不相匹配,则财务风险就会上升,财务风险来自债务资本,没有负债则认为不存在财务风险。因此狭义上它往往仅指资金的筹资风险,特别是对负债利用的风险。 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财务风险的潜在性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的客观存在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现代企业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在全面认识和把握风险的前提下,预防和避免各种不应有的损失,有效地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与发展。 2、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从微观经济的主体行为,到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等,都可能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财务风险。 2.1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政治、人口、经济、自然、科技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现实状况。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对于企业经济主体来说,环境不确定性是其从事经济活动时面临的十分现实的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为适应该环境也要承担许多风险。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因素。除此之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市场竞争程度和自然因素,如洪涝、地震等。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多样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会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从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上看,不稳定的各类环境因素预期通过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整个环境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各类环境之间也可能发生连锁反应,从而使得宏观环境的变化更加复杂,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形成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 2.2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也有许多方面,从财务上讲主要体现为:(1)负债规模。负债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由于财务杠杆作用而增大。(2)负债期限结构。一般来说,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要低于长期负债,但由于短期资金的使用时间较短,到期无法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