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恢复水位中井内水柱高(m)。
d、水位恢复两点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 h);
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m);
ha—抽水结束时井内水位高度(m);
t1—水位开始恢复一段时间后的时刻(h);
t2—水位恢复到晚于t1一段时间的时刻(h);
h12—t1时刻对应的井内水位高度(m);
3、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a、直线图解法
式中: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a—导压系数(m2/h);
Q—出水量(m3/h)
S1、S2—Biblioteka Baidu—lgt拐点切线上任两点分别对应的时间值;
t0—拐点切线与横轴交点处t值;
t1、t2—S1、S2在S—lgt拐点切线上所对应点的相应时间值。
b、降深—时间配线法
mi---水位恢复曲线S’--lg(1+tk/tT)拐点切线斜率。
d、水位恢复(两点)法
式中:Q—出水量(m3/h);
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r—观测孔到主孔距离(m);
t1—恢复水位开始后某时刻(h);
t2—回复水位开始后大于t1的某时刻(h);
S0’—抽水结束时的水位降深(m);
S1’—回复水位t1时刻的剩余水位(m);
Sω—抽水井稳定降深(m)。
对本次工作所有抽水孔及收集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应用上述相应方法进行了计算,求得了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S2’—回复水位t2时刻的剩余水位(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S—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
a—承压含水层导压系数;
H—含水层厚度(m)。
4、承压完整井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裘布依公式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R—抽水稳定时,含水层水位影响半径(m);
M—含水层厚度(m);
rω—井孔半径(m);
式中: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a——含水层导出系数(m2/h);
Q——出水量(m3/h);
S——抽水开始后某时刻水位降深(m);
r——观测孔到抽水孔距离(m);
w(u)——承压水井函数:
u——井函数自变量。
c、水位恢复图解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2/h);
Q—出水量(m3/h);
H—含水层厚度(m);
h22—t2时刻对应的井内水位高度(m);
a—含水层导压系数(m2/d);
r—观测孔与主孔的距离(m)。
2、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裘布依公式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R—抽水稳定时,含水层水位影响半径(m);
H—抽水前含水层厚度(m);
rω—井孔半径(m);
Sω—抽水井稳定降深(m)。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h);
T —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μ—含水层给水度;
Q —出水量(m3/h);
—含水层自然厚度与抽水结束时厚度平均值(m);
r—主孔到观测孔距离(m)。
b、降深—时间配线法
式中:
r—观测孔与主孔的距离(m);
D—井函数变量;
Sa—相当于承压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
Sy—延迟给水度;
(一)利用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1、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a、直线图解法
式中:⊿h21、⊿h22—观测孔⊿h2—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m2);
t1、t2—在⊿h2—lgt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h21、⊿h22两点的相应时间(h);
t0—直线段在横轴(⊿h2=0时)上的截距(h);
W(ua,uy,r/D)——潜水完整井井函数。
c、水位恢复图解法(停抽前动水位已稳定)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Q—出水量(m3/h);
—含水层平均厚度(m);
mi---水位恢复曲线Δh2---lg(1+tk/tT)拐点切线斜率;
tk—抽水延续时间(h);
tT—恢复水位时间(h);
H—含水层天然厚度(m);
d、水位恢复两点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 h);
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m);
ha—抽水结束时井内水位高度(m);
t1—水位开始恢复一段时间后的时刻(h);
t2—水位恢复到晚于t1一段时间的时刻(h);
h12—t1时刻对应的井内水位高度(m);
3、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a、直线图解法
式中: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a—导压系数(m2/h);
Q—出水量(m3/h)
S1、S2—Biblioteka Baidu—lgt拐点切线上任两点分别对应的时间值;
t0—拐点切线与横轴交点处t值;
t1、t2—S1、S2在S—lgt拐点切线上所对应点的相应时间值。
b、降深—时间配线法
mi---水位恢复曲线S’--lg(1+tk/tT)拐点切线斜率。
d、水位恢复(两点)法
式中:Q—出水量(m3/h);
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r—观测孔到主孔距离(m);
t1—恢复水位开始后某时刻(h);
t2—回复水位开始后大于t1的某时刻(h);
S0’—抽水结束时的水位降深(m);
S1’—回复水位t1时刻的剩余水位(m);
Sω—抽水井稳定降深(m)。
对本次工作所有抽水孔及收集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应用上述相应方法进行了计算,求得了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S2’—回复水位t2时刻的剩余水位(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S—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
a—承压含水层导压系数;
H—含水层厚度(m)。
4、承压完整井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裘布依公式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R—抽水稳定时,含水层水位影响半径(m);
M—含水层厚度(m);
rω—井孔半径(m);
式中:T——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a——含水层导出系数(m2/h);
Q——出水量(m3/h);
S——抽水开始后某时刻水位降深(m);
r——观测孔到抽水孔距离(m);
w(u)——承压水井函数:
u——井函数自变量。
c、水位恢复图解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2/h);
Q—出水量(m3/h);
H—含水层厚度(m);
h22—t2时刻对应的井内水位高度(m);
a—含水层导压系数(m2/d);
r—观测孔与主孔的距离(m)。
2、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裘布依公式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R—抽水稳定时,含水层水位影响半径(m);
H—抽水前含水层厚度(m);
rω—井孔半径(m);
Sω—抽水井稳定降深(m)。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h);
T —含水层导水系数(m2/h);
μ—含水层给水度;
Q —出水量(m3/h);
—含水层自然厚度与抽水结束时厚度平均值(m);
r—主孔到观测孔距离(m)。
b、降深—时间配线法
式中:
r—观测孔与主孔的距离(m);
D—井函数变量;
Sa—相当于承压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
Sy—延迟给水度;
(一)利用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1、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a、直线图解法
式中:⊿h21、⊿h22—观测孔⊿h2—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m2);
t1、t2—在⊿h2—lgt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h21、⊿h22两点的相应时间(h);
t0—直线段在横轴(⊿h2=0时)上的截距(h);
W(ua,uy,r/D)——潜水完整井井函数。
c、水位恢复图解法(停抽前动水位已稳定)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h);
Q—出水量(m3/h);
—含水层平均厚度(m);
mi---水位恢复曲线Δh2---lg(1+tk/tT)拐点切线斜率;
tk—抽水延续时间(h);
tT—恢复水位时间(h);
H—含水层天然厚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