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园共育下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家园共育下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未来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下一代人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可是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不合群、自私等现象。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能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谈到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即幼儿园和家庭。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重视对家长资源的利用,做到家园共育。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如何在家园共育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内容:

由于对于语义的界定是进行理论分析的前提,所以有必要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内涵作出分

析并加以把握。所谓幼儿交往能力主要是指幼儿能够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是对环境的认识,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简单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一)使用语言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园和家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家长、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培养幼儿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能力和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在适当的场合和环境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人际交往能力:老师和家长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家长和同伴等共同活动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四)自尊心和尊他心:合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中设施和条件,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五)“友爱”意识:幼儿时期的交往,较多地带有“自我中心”倾向,成人要帮助幼儿,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快乐。团结友爱的儿歌、故事,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好材料。

(六)辨别是非能力:到了学龄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儿童思想单纯,不稳定,爱犯冷热病。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好得不得了,有时却因一点小事,反

目成仇。对他人的评价也常常一好百好,一坏全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不失时机地讲一些待人接物的准则和道理,培养孩子和朋友和睦相处,帮助孩子分辨好坏是非,提高识别能力,正确选择交友对象。

(七)幼儿解决交往纠纷的能力:幼儿在交往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家长和老师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如同法官似的审问、裁决,切不可偏袒,更不可在成人间引起矛盾。有矛盾不是坏事,在发生矛盾与解决矛盾中,幼儿可获得多方面的锻炼发展。家长和老师只要给予必要的提醒和暗示,让幼儿学会处理一些自己能处理的矛盾。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

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家——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下,具体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

(一)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模仿是人类在不知如何行动时,按照有经验人的行为行事的一种方式,特别在幼年时期人的知识和经验处于空白状态,一些行动基本上是在模仿他人行为。因此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和现任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身为老师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小朋友参与,小朋友在参与和模仿中学习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和老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的和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之间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1、家长可以在家里和社区内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气氛,带孩子到邻居家玩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玩,带领孩子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演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在幼儿园里则可以通过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仅掌握了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可以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