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试验船船型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基本型船模阻力试验和流线试验的试 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水井的存在大大地增加了船体阻力,且使 得航行姿态不稳定,必须对水井底部局部采取措 施以达到减阻和保证航行姿态稳定的目的;
b由于艏部基阵吊装通道尺寸过大,使得艏 部没计水线的半进流角达33。,造成艏部出现严 重堵水现象,需对艏部局部线型进行调整;
盖中心开∞069m孔,相应实船垂l 2 n·)+呆 木共五种组合状态,采取与基本型相同的方法换 算吏船的有效马力,表2给出了基本型和改进型 的光体和全附体的实船有效马力的无因次结果比 较(部分结果),表3给出了改进型的多种组合状 态实船有效马力的无因次结果比较(部分结果).
表2基本型和改进型的光体、全附体 状态实船有效马力的比较
综合试验船是国内目前水卢设备试验项目最 多,试验能力最强的一种试验船在综合权衡试验 功能、总体布置及总体性能的基础上,时该船的型 线设计进行优ff=,在满足多种试验功能的同时保 证了试验船的总体综合性能优良.实船J‘2000年 12月在大连海区进行了航行试验,各项技术性能 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船型设计及试验研 究获得』’成功,_j 2000年12月28刚顷利交船
图1基本型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l爿 先后进行了基本型光体、光体+球鼻、全附体 j种组合状态的船模阻力试验由于本船设有 中6 4 m的垂直贳通水井.为了摸清水井对船体的 阻力及航行姿态的影响及寻求减小影响的措施, 叉增加_r全附体+水井、全附体+水井(水井水线 而封闭)和全附体+水井(水井底加格栅)■种组 合状态的船模阻力试验,将模型试验阻力结果按 Fr。udc一因次法换算到实船,相应多种组合状念 实船的有效马/J的无因次结果比较见表1 在船模阻力试验的I司时,对船模的航行姿态 及航行形成波形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无 水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稳定,但艏部有明显的堵 水现象.从而产生艏波,并形成明显的横波:有水 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随航速的增加愈不稳定,水 井中的水出现沸腾状.在船模阻力试验后,进行了 设计航速点的流线拖曳试验,试验表明,基本型的 艏部存在较明显的流线不畅现象,舯部水流流畅,
万方数据
表1 基本型多种组台状态船模阻力试验结果换算到 实船的有效马力的无园次结果比较(部分结果)
V/1(n
置
17 1 106 l ljO
兰!!竺!i !!型!:!塑!:!翌业墅业竺
P1J为光体有被马力;Pl:为光体+球鼻肯效马力;Pl: 为全附体有效马力;PI。为全附体+水井有效屿力;』,l, 为全附体+水井(水井水线面封闭)有效马力;PI。为仝附 体+水井(水井底加格栅)有效马力 靠艉部存在界层分离现象
2船型设计及优化
2.1船型选择及主尺度确定 在现有码头的限制条件下,综合权衡后确定
J,主要尺度:设计水线长LwI.=78 IIl,设计水线 宽BwL=13 6m,设计吃水丁w】=3 6m. 2.2型线设计及优化
本船型线设计的指导思想足在满足总体布置 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本船快速性、保证稳定性 并改善操纵性和耐波性考虑到型线设计中约束 条件较多,且单体船上设置大直径水井无母型船 町参照,斟此将型线}殳汁分I丙阶段:基乍型的型线 }殳汁;改进型的型线设计
1 设计要求及技术关键
综合试验船的作业海域原则r限于我国海 域.但不考虑南海南部海域执行试验任务,要求在 t级海况以下安争航行,三级海况以下执行试验 任务.最大静水航速V>16 kn.作为各类水声设 备的动、静态试验的搭载平台,要求满足多种水声 设备的海E动态和静态试验功能需求:未来大型 水声设备的海上静态试验;常规圆柱声纳的动态 i式验:舷侧阵声纳的动静态试验.由此可见,在综 合试验船的设计过程中除要保汪船的稳性、快速 性、操纵性及适航性达到没计要求以外,还应提供 各种i式验用的专用舱室、如静态试验用水井、模拟 球鼻声纳基阵丁作环境的动态球鼻试验舱和舷侧 阵试验舱.以满足水声设备的试验要求.
2000年12月儿日至12月25日在大连海 域进行了实船的航行性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测 速试验,惯性试验及操纵性试验各项试验均进行 了水井加盖和水井无盖两种状态,水井加盖状态 作为本船设计状态各项技术状态均达到了没计要 求,其中试航航速达16.7 kn,全速回转A径世:4 倍船长,均与预报值相近.水井无盖状态的各项性 能不作为本船的交船指标,但通过实船航行试验 呵以为船东将来的操船提供依据,从实船试验情 况看,实船水井无盖状态下水井中的水的波动较 船模试验时剧烈,这一方面与实船航行时风、浪和 涌同时存在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水井直径 过大,在水井无盖状态下模型与实船之间相关性 的差异引起的
Key words:shipfornl:lill髓de由gn;m(矗el test;。ptimize
xu Qing Postgraduate;C。11egc。f fIraffic sci &Tech.,H LJS I、,Wuhan 430074,Cl㈣a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叭年
艉部的界层分离现象同时改进型的排水量较基 本型减少了240 t,对改善本船的经济性有利图 2给出了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图
表3改进型多种组合状态的实船有效 马力无因次结果比较
阿2改进刊横剖面型线罔}乏没计水线圈 先后对改进型方案进行了船横阻力试验和流 线试验.船模阻力试验包括光体、全附体、全附体 +水井、全附体+水井(水井底盖中心开耐1 069 m孔,相直实船中l 2m)、争附体+水井(水井底
第29卷第9期 1001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J Huazhongunm【订scl&’】吼h
VolFra Baidu bibliotek29 SeI)
Nu 9 2001
综合试验船船型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徐青
/ 华中科技大学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治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
第709研究所
』
杜月中
/ 华中科技大学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收稿日期:2000 10 13
作者简介:徐青(19甜}一),男,顽十研究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利学与工程学院(430074)现在l作单位:中
万方数据
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9研究所
第9期
徐青等:综台试验船船型优化设汁及试验研究
2 2 1 基本型型线设计为了达到真实的模拟球 艏基阵的工作环境.球鼻艏舱的最大横剖面设置 在=115,相应艏部球艏基阵吊装通道在j 125的 最小半宽小得小于1.5m,以满足啦3 n1圆柱壁 阵的整体吊装;水井开n嘶.4 m,水井开口处 。79至293 J:的舷部半宽不得小于4 6 m,以保证 二()t升降装置的四根支柱与丰船体的连接;舷侧 阵舱后壁所在的337的横剖面形状应能保证舷侧 阵阵板沿船长方向的直线布置;为了尽可能地满 足舷倒阵舱远离噪声源的要求,机舱尽量靠后布 置.因此艉部线型在2 25的横剖面形状应注意满 足减速齿轮箱的外形尺寸和布置要求据此绘制 的摹本型的横剖向而积曲线首部呈微^状,最大 横剖面位置在第1()站,曲线的形心位置,即会船 浮心纵向位置在舯前().8%,。wl处,与本船的总 体布置和快速性对浮心位置的需求不一致“由 j‘5 125的最小半宽的限制,使得设计水线在艏部 呈凸形,水线半进流角达33。,从而导致艏部水流 小畅及兴波阻力的增加由于尾部线型在。25 和537的约束,使得尾部线犁的去流角偏大图2 给出了基本型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圈
c艉部的界层分离将导致阻力增加,且恶化 艉部流场,不利于螺旋桨的正常工作,需对艉部线 型进行优化 2 2 2改进型刊线设计.基本型型线设计及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及布置的要 求,给小船的犁线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从 权衡设计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功能和布置的要 求进行调整,征得船东的同意,首先将原整体吊装 的球艏圆柱基阵分拆为两部分进行,吊装到球艏 舱内再进行拼装,这样可姒人人减少水线半进流 角,有利于艏部线型的优化;其次是在不影响舷侧 阵试验及船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舷侧阵舱向 船首移动到水井区,使得舷侧阵舱的后舱壁r}】 :37移动到840,有利于艉部线型的优化;最后在 水井的底部加盖,在无静态试验项目时,可带盖航 行,以满足其他试验功能对航速的要求,在有静态 试验项目时,可在低航速下不带盖安全航行.
,,Ⅱl为光体有效马力;Pll!为全附体有效马力;下标l和 Ⅱ分别代表基本型和改进型
同样,在船模阻力试验的同时,对改进型的船 模航行姿态及航行形成波形进行了观察,观察结 果表明元水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稳定,艏部无堵 水现象.水井加盖且盖中心开孔时水井中的水面 亦较半稳改进型设计航速点流线试验表明,艏、
xH Qillg j inng zht如”g D“Yue西10"g Abst瑚ct:The design requiremems,shipfom孵lecnon,lines optirrlal design and modcl tcst research,and full_scalc navigating”ial of a fest boat with muhipu。po解are presc呲cd h is concluded that thc shlpfurHl
meets the‘equireIncnts by analyzing and 00mpari rlg the results()f varjous mo(1el tcsts The analysis()f nlodel tesT and ship【rial shows that the b。at pu龄esses gfx)d pPrformance as a w}mk.
为满足未来大犁水声设备的海上静态试验婴 求,需要在船上设置20 t升降装置及可供嘶0m 的圆柱基阵伸到水线以下9 m的水井,这对|}f}型 选择和主尺度的确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为满足
声纳的动态试验要求,需要在船上设置一个可模 拟球鼻艏基阵丁作环境的球艏舱及垂直贯通的基 阵吊装通道.该吊装通道的设置使得船艏部线型 的进流角大大超过常规船型,增加了船的阻力,加 大了艏部线型的设计难度.为满足舷侧阵试验要 求,需在船上设置一个带有透声窗的水密胜删阵 舱,该舱要求布置于噪声低、线刊平直段.Fi尽’, 远离水面.为r保证舷侧阵阵板沿船长力‘向直线 布置的要求,这使得该舱艉舱擘所在横剖面的理 沧型值成为设计控制点,增加了型线设计的约束 条件此外,船东现有码头的水深和长度要求船长 不得大于9()m,平均吃水不得超过3 8m在以上 诸多限制条件下进行船型的选择、主尺度的选取 和型线设计就成为总体设计的技术关键之一
据此对基本型的型线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 改进型的横剖面面积曲线首部呈直线状,最大横 削面位置在第10站,浮心纵向位置后移到舯后 l 0%L。处,与总布置和快速性对其的要求基 本一致没计水线第18站以前为直线,水线半进 流角为18。,基本可以保证艏部水流的顺畅艉部 线型的优化使得艉部的去流角减小,有利于改善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2]杜月中,杨毅,吴迎春由波形分析改进长江客货船 船型中国造船,1986(1):25—35
optjmaII)esigIl for Shipfom of a Test Boat
with Multipurpose and Its Test
P¨为全附体+水井;P¨4为全附体十水井(水井底盖中 心开中1.2111于L);P¨为全附体+水井(水井底盖巾心肝 中】!n,扎)+呆木 舯部无流线不畅现象,艉部亦无明显界层分离现 象,船体表面水流顺畅.
上述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改进型的阻力性能 较基本型阻力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且船体表面 水流顺畅.特别是改善了船艉部流场
摘要:阐述综合试验船的没il噩求、船型选择、型线优化设计、船横试验研究及实船航行试验通过对多方案
的船模试验结粜的分析比较,设计了~个满足任务书要求的船型模型试验分析结果和实船航行试验结果均
表明本船总体综合址能优良
关键词:船型;型线设i十;船模试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LJ66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8616(2001)09 0054-03
a.水井的存在大大地增加了船体阻力,且使 得航行姿态不稳定,必须对水井底部局部采取措 施以达到减阻和保证航行姿态稳定的目的;
b由于艏部基阵吊装通道尺寸过大,使得艏 部没计水线的半进流角达33。,造成艏部出现严 重堵水现象,需对艏部局部线型进行调整;
盖中心开∞069m孔,相应实船垂l 2 n·)+呆 木共五种组合状态,采取与基本型相同的方法换 算吏船的有效马力,表2给出了基本型和改进型 的光体和全附体的实船有效马力的无因次结果比 较(部分结果),表3给出了改进型的多种组合状 态实船有效马力的无因次结果比较(部分结果).
表2基本型和改进型的光体、全附体 状态实船有效马力的比较
综合试验船是国内目前水卢设备试验项目最 多,试验能力最强的一种试验船在综合权衡试验 功能、总体布置及总体性能的基础上,时该船的型 线设计进行优ff=,在满足多种试验功能的同时保 证了试验船的总体综合性能优良.实船J‘2000年 12月在大连海区进行了航行试验,各项技术性能 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船型设计及试验研 究获得』’成功,_j 2000年12月28刚顷利交船
图1基本型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l爿 先后进行了基本型光体、光体+球鼻、全附体 j种组合状态的船模阻力试验由于本船设有 中6 4 m的垂直贳通水井.为了摸清水井对船体的 阻力及航行姿态的影响及寻求减小影响的措施, 叉增加_r全附体+水井、全附体+水井(水井水线 而封闭)和全附体+水井(水井底加格栅)■种组 合状态的船模阻力试验,将模型试验阻力结果按 Fr。udc一因次法换算到实船,相应多种组合状念 实船的有效马/J的无因次结果比较见表1 在船模阻力试验的I司时,对船模的航行姿态 及航行形成波形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无 水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稳定,但艏部有明显的堵 水现象.从而产生艏波,并形成明显的横波:有水 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随航速的增加愈不稳定,水 井中的水出现沸腾状.在船模阻力试验后,进行了 设计航速点的流线拖曳试验,试验表明,基本型的 艏部存在较明显的流线不畅现象,舯部水流流畅,
万方数据
表1 基本型多种组台状态船模阻力试验结果换算到 实船的有效马力的无园次结果比较(部分结果)
V/1(n
置
17 1 106 l ljO
兰!!竺!i !!型!:!塑!:!翌业墅业竺
P1J为光体有被马力;Pl:为光体+球鼻肯效马力;Pl: 为全附体有效马力;PI。为全附体+水井有效屿力;』,l, 为全附体+水井(水井水线面封闭)有效马力;PI。为仝附 体+水井(水井底加格栅)有效马力 靠艉部存在界层分离现象
2船型设计及优化
2.1船型选择及主尺度确定 在现有码头的限制条件下,综合权衡后确定
J,主要尺度:设计水线长LwI.=78 IIl,设计水线 宽BwL=13 6m,设计吃水丁w】=3 6m. 2.2型线设计及优化
本船型线设计的指导思想足在满足总体布置 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本船快速性、保证稳定性 并改善操纵性和耐波性考虑到型线设计中约束 条件较多,且单体船上设置大直径水井无母型船 町参照,斟此将型线}殳汁分I丙阶段:基乍型的型线 }殳汁;改进型的型线设计
1 设计要求及技术关键
综合试验船的作业海域原则r限于我国海 域.但不考虑南海南部海域执行试验任务,要求在 t级海况以下安争航行,三级海况以下执行试验 任务.最大静水航速V>16 kn.作为各类水声设 备的动、静态试验的搭载平台,要求满足多种水声 设备的海E动态和静态试验功能需求:未来大型 水声设备的海上静态试验;常规圆柱声纳的动态 i式验:舷侧阵声纳的动静态试验.由此可见,在综 合试验船的设计过程中除要保汪船的稳性、快速 性、操纵性及适航性达到没计要求以外,还应提供 各种i式验用的专用舱室、如静态试验用水井、模拟 球鼻声纳基阵丁作环境的动态球鼻试验舱和舷侧 阵试验舱.以满足水声设备的试验要求.
2000年12月儿日至12月25日在大连海 域进行了实船的航行性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测 速试验,惯性试验及操纵性试验各项试验均进行 了水井加盖和水井无盖两种状态,水井加盖状态 作为本船设计状态各项技术状态均达到了没计要 求,其中试航航速达16.7 kn,全速回转A径世:4 倍船长,均与预报值相近.水井无盖状态的各项性 能不作为本船的交船指标,但通过实船航行试验 呵以为船东将来的操船提供依据,从实船试验情 况看,实船水井无盖状态下水井中的水的波动较 船模试验时剧烈,这一方面与实船航行时风、浪和 涌同时存在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水井直径 过大,在水井无盖状态下模型与实船之间相关性 的差异引起的
Key words:shipfornl:lill髓de由gn;m(矗el test;。ptimize
xu Qing Postgraduate;C。11egc。f fIraffic sci &Tech.,H LJS I、,Wuhan 430074,Cl㈣a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叭年
艉部的界层分离现象同时改进型的排水量较基 本型减少了240 t,对改善本船的经济性有利图 2给出了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图
表3改进型多种组合状态的实船有效 马力无因次结果比较
阿2改进刊横剖面型线罔}乏没计水线圈 先后对改进型方案进行了船横阻力试验和流 线试验.船模阻力试验包括光体、全附体、全附体 +水井、全附体+水井(水井底盖中心开耐1 069 m孔,相直实船中l 2m)、争附体+水井(水井底
第29卷第9期 1001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J Huazhongunm【订scl&’】吼h
VolFra Baidu bibliotek29 SeI)
Nu 9 2001
综合试验船船型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徐青
/ 华中科技大学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治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
第709研究所
』
杜月中
/ 华中科技大学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收稿日期:2000 10 13
作者简介:徐青(19甜}一),男,顽十研究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利学与工程学院(430074)现在l作单位:中
万方数据
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9研究所
第9期
徐青等:综台试验船船型优化设汁及试验研究
2 2 1 基本型型线设计为了达到真实的模拟球 艏基阵的工作环境.球鼻艏舱的最大横剖面设置 在=115,相应艏部球艏基阵吊装通道在j 125的 最小半宽小得小于1.5m,以满足啦3 n1圆柱壁 阵的整体吊装;水井开n嘶.4 m,水井开口处 。79至293 J:的舷部半宽不得小于4 6 m,以保证 二()t升降装置的四根支柱与丰船体的连接;舷侧 阵舱后壁所在的337的横剖面形状应能保证舷侧 阵阵板沿船长方向的直线布置;为了尽可能地满 足舷倒阵舱远离噪声源的要求,机舱尽量靠后布 置.因此艉部线型在2 25的横剖面形状应注意满 足减速齿轮箱的外形尺寸和布置要求据此绘制 的摹本型的横剖向而积曲线首部呈微^状,最大 横剖面位置在第1()站,曲线的形心位置,即会船 浮心纵向位置在舯前().8%,。wl处,与本船的总 体布置和快速性对浮心位置的需求不一致“由 j‘5 125的最小半宽的限制,使得设计水线在艏部 呈凸形,水线半进流角达33。,从而导致艏部水流 小畅及兴波阻力的增加由于尾部线型在。25 和537的约束,使得尾部线犁的去流角偏大图2 给出了基本型横剖面型线图及设计水线圈
c艉部的界层分离将导致阻力增加,且恶化 艉部流场,不利于螺旋桨的正常工作,需对艉部线 型进行优化 2 2 2改进型刊线设计.基本型型线设计及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及布置的要 求,给小船的犁线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从 权衡设计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功能和布置的要 求进行调整,征得船东的同意,首先将原整体吊装 的球艏圆柱基阵分拆为两部分进行,吊装到球艏 舱内再进行拼装,这样可姒人人减少水线半进流 角,有利于艏部线型的优化;其次是在不影响舷侧 阵试验及船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将舷侧阵舱向 船首移动到水井区,使得舷侧阵舱的后舱壁r}】 :37移动到840,有利于艉部线型的优化;最后在 水井的底部加盖,在无静态试验项目时,可带盖航 行,以满足其他试验功能对航速的要求,在有静态 试验项目时,可在低航速下不带盖安全航行.
,,Ⅱl为光体有效马力;Pll!为全附体有效马力;下标l和 Ⅱ分别代表基本型和改进型
同样,在船模阻力试验的同时,对改进型的船 模航行姿态及航行形成波形进行了观察,观察结 果表明元水井时船体的航行姿态稳定,艏部无堵 水现象.水井加盖且盖中心开孔时水井中的水面 亦较半稳改进型设计航速点流线试验表明,艏、
xH Qillg j inng zht如”g D“Yue西10"g Abst瑚ct:The design requiremems,shipfom孵lecnon,lines optirrlal design and modcl tcst research,and full_scalc navigating”ial of a fest boat with muhipu。po解are presc呲cd h is concluded that thc shlpfurHl
meets the‘equireIncnts by analyzing and 00mpari rlg the results()f varjous mo(1el tcsts The analysis()f nlodel tesT and ship【rial shows that the b。at pu龄esses gfx)d pPrformance as a w}mk.
为满足未来大犁水声设备的海上静态试验婴 求,需要在船上设置20 t升降装置及可供嘶0m 的圆柱基阵伸到水线以下9 m的水井,这对|}f}型 选择和主尺度的确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为满足
声纳的动态试验要求,需要在船上设置一个可模 拟球鼻艏基阵丁作环境的球艏舱及垂直贯通的基 阵吊装通道.该吊装通道的设置使得船艏部线型 的进流角大大超过常规船型,增加了船的阻力,加 大了艏部线型的设计难度.为满足舷侧阵试验要 求,需在船上设置一个带有透声窗的水密胜删阵 舱,该舱要求布置于噪声低、线刊平直段.Fi尽’, 远离水面.为r保证舷侧阵阵板沿船长力‘向直线 布置的要求,这使得该舱艉舱擘所在横剖面的理 沧型值成为设计控制点,增加了型线设计的约束 条件此外,船东现有码头的水深和长度要求船长 不得大于9()m,平均吃水不得超过3 8m在以上 诸多限制条件下进行船型的选择、主尺度的选取 和型线设计就成为总体设计的技术关键之一
据此对基本型的型线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 改进型的横剖面面积曲线首部呈直线状,最大横 削面位置在第10站,浮心纵向位置后移到舯后 l 0%L。处,与总布置和快速性对其的要求基 本一致没计水线第18站以前为直线,水线半进 流角为18。,基本可以保证艏部水流的顺畅艉部 线型的优化使得艉部的去流角减小,有利于改善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2]杜月中,杨毅,吴迎春由波形分析改进长江客货船 船型中国造船,1986(1):25—35
optjmaII)esigIl for Shipfom of a Test Boat
with Multipurpose and Its Test
P¨为全附体+水井;P¨4为全附体十水井(水井底盖中 心开中1.2111于L);P¨为全附体+水井(水井底盖巾心肝 中】!n,扎)+呆木 舯部无流线不畅现象,艉部亦无明显界层分离现 象,船体表面水流顺畅.
上述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改进型的阻力性能 较基本型阻力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且船体表面 水流顺畅.特别是改善了船艉部流场
摘要:阐述综合试验船的没il噩求、船型选择、型线优化设计、船横试验研究及实船航行试验通过对多方案
的船模试验结粜的分析比较,设计了~个满足任务书要求的船型模型试验分析结果和实船航行试验结果均
表明本船总体综合址能优良
关键词:船型;型线设i十;船模试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LJ66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8616(2001)09 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