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苏、中俄关系28页PPT
合集下载
中俄关系.pptx
![中俄关系.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916c8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7.png)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俄罗斯外交与中俄关系2PPT课件
![俄罗斯外交与中俄关系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7bc4e33968011ca2009119.png)
理想主义者确信,为了控制领土而进行的地缘 政治斗争将日益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将是地 缘经济思想。
-
5
6、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包括两个流派:传统派和社会民主派。 传统派主张,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保持俄罗
斯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强国思想就是俄罗斯的国家思想。 传统派强调国家利益的稳定性,旨在保持俄罗斯领土与精神价值;认
-
8
(二)叶利钦执政中期的俄罗斯外交(1993年 末至1996年)
面对“休克疗法”失败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坚持冷战思维不变,俄罗斯开始检讨和逐渐放 弃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 并转为同时与东西方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 型伙伴关系。
这一时期,俄罗斯在对外关系上,实现了由 “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政策向“东西方 并重”的“双头鹰”政策的过渡。
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地区优先方向应是独联体和“近邻”;坚持推动 原苏联共和国重新统一;促使俄政府对境外俄罗斯人加以保护;反对 北约东扩和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 社会民主派将稳定作为自己战略思想的核心,并认为国际稳定主要是 实现国际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也承认国家利益是任何一个 国家的基础和首要关切,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用“全人类价 值”取代国家利益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全球公民社会。 社会民主派认为当今世界是单极结构(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向多 极结构演变的体系。未来的世界将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这两种相互 矛盾的进程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俄罗斯应确立融入全欧经济、政治和 安全结构的目标。
近20年来,中俄关系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出现了4次飞跃和
一个持续发展期:第一次飞跃,1992年12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
利钦实现首次访华,中俄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会谈,签署了《关
-
5
6、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包括两个流派:传统派和社会民主派。 传统派主张,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保持俄罗
斯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强国思想就是俄罗斯的国家思想。 传统派强调国家利益的稳定性,旨在保持俄罗斯领土与精神价值;认
-
8
(二)叶利钦执政中期的俄罗斯外交(1993年 末至1996年)
面对“休克疗法”失败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坚持冷战思维不变,俄罗斯开始检讨和逐渐放 弃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 并转为同时与东西方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 型伙伴关系。
这一时期,俄罗斯在对外关系上,实现了由 “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政策向“东西方 并重”的“双头鹰”政策的过渡。
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地区优先方向应是独联体和“近邻”;坚持推动 原苏联共和国重新统一;促使俄政府对境外俄罗斯人加以保护;反对 北约东扩和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 社会民主派将稳定作为自己战略思想的核心,并认为国际稳定主要是 实现国际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也承认国家利益是任何一个 国家的基础和首要关切,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用“全人类价 值”取代国家利益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全球公民社会。 社会民主派认为当今世界是单极结构(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向多 极结构演变的体系。未来的世界将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这两种相互 矛盾的进程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俄罗斯应确立融入全欧经济、政治和 安全结构的目标。
近20年来,中俄关系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出现了4次飞跃和
一个持续发展期:第一次飞跃,1992年12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
利钦实现首次访华,中俄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会谈,签署了《关
第七讲 中俄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PPT参考课件
![第七讲 中俄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b9a996551810a6f4248631.png)
17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 重要的贡献。例如,100多年前, 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 直到20世纪30年代,远东还有 100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可是, 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了。 据统计,在苏联后期,总共只有 6.8万华人。
18
苏联解体后,中俄在各个领域 的交往日益增多,在俄罗斯的 中 国 人 曾 被 媒 体 宣 传 为 200 万 500 万 。 2004 年 俄 罗 斯 总 统 助 理宣布:“据可靠统计,在俄 长期居住的中国公民总数不超 过15万-20万人。近期人口普查 查出,在俄长期生活的中国公 民数量更少,只有3.5万人。”
28
中俄关系最大的战略意义 就是防止中俄敌对,发展 中俄友好,否则中俄两国 根本的战略利益会受到很 大伤害。在这个基础上, 中俄两国至少可以维持很 长历史时期的友好关系。
29
启示:要维护并充分 利用目前的良好关系, 加速发展中国的国力。 对中俄关系不能理想 化和简单化,要保持 警惕心理。
30
27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尽管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但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 影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亚洲、欧洲某些地区 的上空。只要中俄在政治上加强合作,在 经济上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扩大交流, 增进理解和沟通,积极消除两国民间的误 会,中俄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所需 要的是相互尊重和支持,所缺少的是相互 理解和信任!中国的一句古话也许更能说 明这一切,那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一
些挑战: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
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2.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
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还
华人对俄罗斯的发展也做出过 重要的贡献。例如,100多年前, 沙俄政府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曾在中国北方招募几十万华工。 直到20世纪30年代,远东还有 100多万中国人和朝鲜人。可是, 后来在苏联的华人越来越少了。 据统计,在苏联后期,总共只有 6.8万华人。
18
苏联解体后,中俄在各个领域 的交往日益增多,在俄罗斯的 中 国 人 曾 被 媒 体 宣 传 为 200 万 500 万 。 2004 年 俄 罗 斯 总 统 助 理宣布:“据可靠统计,在俄 长期居住的中国公民总数不超 过15万-20万人。近期人口普查 查出,在俄长期生活的中国公 民数量更少,只有3.5万人。”
28
中俄关系最大的战略意义 就是防止中俄敌对,发展 中俄友好,否则中俄两国 根本的战略利益会受到很 大伤害。在这个基础上, 中俄两国至少可以维持很 长历史时期的友好关系。
29
启示:要维护并充分 利用目前的良好关系, 加速发展中国的国力。 对中俄关系不能理想 化和简单化,要保持 警惕心理。
30
27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尽管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但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 影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亚洲、欧洲某些地区 的上空。只要中俄在政治上加强合作,在 经济上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扩大交流, 增进理解和沟通,积极消除两国民间的误 会,中俄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所需 要的是相互尊重和支持,所缺少的是相互 理解和信任!中国的一句古话也许更能说 明这一切,那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一
些挑战: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
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2.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
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还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d0daa5be23482fb5da4c02.png)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12页
3.从两党关系破裂到两国关系的恶化
• 中苏两党分歧的公开化 • 中苏大论战 • 中苏边界争端与边界冲突 • 中苏关系的全面对抗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改善的背景
➢ 苏联
➢ 中国
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
➢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三大障碍 ➢ 中苏边界谈判 ➢ 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
1.苏共20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苏共20大路线及其实质 •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 苏共20大队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2页
2.50年代中苏关系的主要分歧
• 苏联大规模援华及中苏分歧 • 苏联队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 共产党莫斯科会议及中苏分歧 •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及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1964年,苏联:曾提出停止争论;毛泽东:“打打笔墨官司有什么了不起呢?天不会塌 下来;山上草木照样长;女人照样生孩子;河里的鱼照样游。这场争论要进行一万年。”
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更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边界武装冲突, 战争边缘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美联合对付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 百万。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一) 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的基本因素
历史因素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战略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利益因素
(最重要、最根本动因)
长波电台
3.从两党关系破裂到两国关系的恶化
• 中苏两党分歧的公开化 • 中苏大论战 • 中苏边界争端与边界冲突 • 中苏关系的全面对抗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改善的背景
➢ 苏联
➢ 中国
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
➢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三大障碍 ➢ 中苏边界谈判 ➢ 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
1.苏共20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苏共20大路线及其实质 •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 苏共20大队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2页
2.50年代中苏关系的主要分歧
• 苏联大规模援华及中苏分歧 • 苏联队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 共产党莫斯科会议及中苏分歧 •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及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1964年,苏联:曾提出停止争论;毛泽东:“打打笔墨官司有什么了不起呢?天不会塌 下来;山上草木照样长;女人照样生孩子;河里的鱼照样游。这场争论要进行一万年。”
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更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边界武装冲突, 战争边缘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美联合对付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 百万。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一) 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的基本因素
历史因素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战略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利益因素
(最重要、最根本动因)
长波电台
中俄(苏)关系
![中俄(苏)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71f0ba69dc5022aaea0090.png)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 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 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 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 技术、远程精确巡航 导弹
温家宝与普京会见中俄企业家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 中俄关系是 历史上最好 的时期,处 于最重要的 历史阶段。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3.两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互补 4.两国积淀的传统友谊深厚 5.两国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关系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 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推动中 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1、中苏结盟的美好时光(1949-1963) 2、中苏由朋友到敌人(1963-1982) 3、中苏9-1963)
共产主义— —共同的信
当代中苏、中俄关系(1949-2009)
![当代中苏、中俄关系(1949-2009)](https://img.taocdn.com/s3/m/bca5bc3601f69e31433294ec.png)
1986年 7月戈 尔巴乔
夫海参
崴演说
三个条件: 苏联从中 苏边界撤 军;从阿 富汗撤军; 迫使越南 从柬埔寨
1987年 第三次 边界谈 判取得 一定进
展
月苏联 在关于 政治解 决阿富 汗问题 的日内 瓦协议
1988 年12 月钱
其琛
外长
访苏
月,在 苏联的 1989年2 压力下, 月苏联 越南宣 外长谢 布将在9 瓦尔德 月从柬 纳泽回 埔寨撤 访中国
团进行围 攻
13
8-Apr-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56年至1969年:恶化分裂
表现
苏联单方面 苏联 “要求”
决定全部召 中国连本带 1962年苏联
回在中国工 息偿还抗美 在新疆伊犁、 苏联开始在
作的苏联专 援朝时苏联 塔城等地进 中苏边界不
家,废除所 支援中国的 行大规模颠 断挑起事端
70年代,苏联开始 谋求对美国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与美国争 夺势力范围
尼克松入主白宫后, 美国决心调整全球 战略,认为应利用 中苏矛盾,借中国
来抗衡苏联
霸权主义比美国霸权 主义对中国更具直接 的威胁,提出 “一 条线”战略,对付苏 联的挑战,反对苏联
的霸权
15
8-Apr-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新型的 国家关 系机制
保障睦邻 相处的安
全机制
经济科技
合作机制
22
8-Apr-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边界协定
1994年《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 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叙述议定书》、《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西 段的叙述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 斯联邦共和国关于对界河中个别岛屿及其附近 水域进行共同经济利用的协定》
中俄关系1
![中俄关系1](https://img.taocdn.com/s3/m/bfcd4442336c1eb91a375dba.png)
I.中苏关系的发展 I.中苏关系的发展
中苏关系的破裂的原因: A. 根本原因:追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 利益的完全一致,双方都不考虑对 方的特殊需要,是中苏同盟破裂的 根本原因。
(1)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1)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B. 中苏同盟这种国家关系的范式根本不适合两个 大国之间的关系,破裂迟早发生。 C. 直接原因: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他们想影响我 们,我们想影响他们”。中苏两党关系的恶 化主要是中共不满足于被领导的角色,想影 响苏共。 D. 极左思潮在中国的泛滥,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II.中俄关系的发展 II.中俄关系的发展
2.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问题
1)中国威胁论 2)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存在戒备心理
3)美国因素:美俄关系改善,中国的重 要性下降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第六讲 中苏中俄关系
第六讲 中苏中俄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 一是政治互信,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 问题上相互支持。 二是本着互利共赢精神,推动两国经贸、 能源、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
第六讲 中苏中俄关系 三是扩大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 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是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 战略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I.中俄关系的发展 II.中俄关系的发展
2.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1)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两国领导人会晤制度化, 机制化 2)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到2010年双 边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
1.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1.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3)军事安全合作不断发展 4)在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推动世界政治 经济新秩序建立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5)注重发展人文领域的合作
中苏合作.pptx
![中苏合作.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6596d6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7.png)
双方应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 得预期成果。
拓展合作领域与方式
中苏两国应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和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推动 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
鼓励两国民间团体和企业加强 交流与合作,推动民间外交的 发展,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合作意义与价值
01
经济意义
苏联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政治价值
经济合作加强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巩固了社会主义
阵营的力量,对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03
历史影响
中苏合作不仅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经济
科技创新合作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苏两国可以在高新技术 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3
人文交流与合作
加强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 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中苏两国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持续
性和稳定性。
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进了双方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和 培训机会,帮助中国培养了大量 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中国
后续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交流
双方通过技术交流会议、展览等 形式,分享了各自的科技成果和
经验,推动了科技进步。
贸易领域合作
商品贸易
中苏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商品贸易,中国向苏联出口了如煤炭、石油 、农产品等,而苏联则向中国出口了如钢铁、机械、化肥等。
拓展合作领域与方式
中苏两国应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和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推动 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
鼓励两国民间团体和企业加强 交流与合作,推动民间外交的 发展,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合作意义与价值
01
经济意义
苏联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政治价值
经济合作加强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巩固了社会主义
阵营的力量,对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03
历史影响
中苏合作不仅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经济
科技创新合作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苏两国可以在高新技术 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3
人文交流与合作
加强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 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中苏两国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持续
性和稳定性。
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进了双方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和 培训机会,帮助中国培养了大量 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中国
后续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交流
双方通过技术交流会议、展览等 形式,分享了各自的科技成果和
经验,推动了科技进步。
贸易领域合作
商品贸易
中苏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商品贸易,中国向苏联出口了如煤炭、石油 、农产品等,而苏联则向中国出口了如钢铁、机械、化肥等。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a463cfa58da0116c1749a4.png)
返回目录
某种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叶利钦 政府公开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 外交方针,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和几乎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追随西
方国家,并不看重与中国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与叶利钦频繁访问西欧、北美的
轰轰烈烈场面以及它们彼此签署
一项又一项“友好宣言”和“合
作声明”相比,1992年1月底李
鹏与叶利钦在联合国安理会首脑
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以
后便步步高升。1968年任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
部部长,1976年任州委第
一书记。
返回目录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 夫上台执政,实行“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上 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 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利钦,将 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 建筑部部长,叶利钦终于迈出了从 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 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返回目录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9-1996.3)
1994年北约吹响了向东扩展的号角,
其目标一部分是属于前苏联势力范
围的东欧,另一部分就是前苏联的
一些地区。这样一来,俄罗斯不仅
经济上没有从西方得到所期待的好
处,而且在军事上又面临着西方的
“挤压”。与此同时,美国大幅度
提高对台军售水平也导致中美关系
上年下降33.8%。主要原因是,
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
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下降,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另外,中国大
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涌入俄罗斯,大
大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引起了
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
返回目录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4至今) 随着北约加紧东扩以及美国对中国的 军事压力越来越大,中俄两国也越走 越近。1996年4月,叶利钦第二次当选 俄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到了中国。在 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之上,两国首脑 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 “决定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某种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叶利钦 政府公开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 外交方针,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和几乎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追随西
方国家,并不看重与中国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与叶利钦频繁访问西欧、北美的
轰轰烈烈场面以及它们彼此签署
一项又一项“友好宣言”和“合
作声明”相比,1992年1月底李
鹏与叶利钦在联合国安理会首脑
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以
后便步步高升。1968年任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
部部长,1976年任州委第
一书记。
返回目录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 夫上台执政,实行“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上 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 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利钦,将 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 建筑部部长,叶利钦终于迈出了从 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 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返回目录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9-1996.3)
1994年北约吹响了向东扩展的号角,
其目标一部分是属于前苏联势力范
围的东欧,另一部分就是前苏联的
一些地区。这样一来,俄罗斯不仅
经济上没有从西方得到所期待的好
处,而且在军事上又面临着西方的
“挤压”。与此同时,美国大幅度
提高对台军售水平也导致中美关系
上年下降33.8%。主要原因是,
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
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下降,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另外,中国大
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涌入俄罗斯,大
大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引起了
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
返回目录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4至今) 随着北约加紧东扩以及美国对中国的 军事压力越来越大,中俄两国也越走 越近。1996年4月,叶利钦第二次当选 俄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到了中国。在 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之上,两国首脑 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 “决定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俄关系PPT模板共25页文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俄关系PPT模板共2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30cc9298bd63186bdebbcb3.png)
谢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俄关系 板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