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反应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 类抗体。IgE
以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结合,使之致敏的阶段。
在此阶段形成结合有IgE 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含有致敏细胞的机体 则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常见变应原:药物、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昆虫或 其毒液以及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和某些酶类如枯草菌溶素、蜂毒中的磷脂酶 A2
等。
2•激发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 IgE 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合成
和释放活性介质的阶段。
变应原同时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
IgE 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多个
IgE 受体
(Fee R 1)交联形成复合物,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 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 LT S 前列腺素D 2和血
小板活化因子PAF 等。除此而外,过敏毒素(C3a 、C5a )、蜂毒、蛇毒、抗IgE 抗体以及吗 啡、可待
因等也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3•效应阶段:指活性介质与效应器官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弓I 起局部或全身病理变化的阶段。
I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早期相反应发生于
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 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织胺引起; 晚期相反应一般发生在与变应
原接触后6~12小时内,可持续数天,主要由 LTs 和PGD2所致,PAF 及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
活性介质也起一定作用。 二.常见临床疾病 1•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
⑴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 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 IgE ,使之致 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
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
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可能是曾吸入过
1 T'.AM
小血社M ;y 呎
ii
鞍膜諒萍分祕堰加
神斧弱納敏述
:-伸料n 葩」代
变饰用博申|吓
平滑肌遵李 ,呼I 京
青霉菌孢子或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 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之故。其他药
物如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等,偶尔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⑵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或再次血清病。常发生于既往曾用过 动物免疫血清,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后来再次接受同种动物免疫血清的个体。 临床上使用
破伤风抗毒素或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出现此种反应。 2•呼吸道过敏反应
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3•消化道过敏反应
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 的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4•皮肤过敏反应
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 经性水肿。 三•防治原则
1•寻找变应原
临床上可通过询问病史,皮肤试验寻找变应原。皮肤试验常用的有:
⑴青霉素皮试取0.1ml 含10~50单位的青霉素稀释液, 在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注射, 15~20
分钟后观察结果,如局部出现红晕、水肿、直径w 1cm 全身不适者均为阳性。
⑵异种动物免疫血清皮试将 1 : 100~ 1: 1000抗毒素给患者作皮内注射,于
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结果判定同青霉素皮试。 2•脱敏疗法
⑴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抗毒素皮肤试验阳性但必须使用者, 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 30 min )、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 反应。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 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 经一定时间后,机体又可
重建致敏状态。
Allergen avoidance
Drug: receptor blockers
Drug: antagonist
Anti-IgE
hyposensitization
X
M XN I plaieku
即
S*HHMY rwrw
EmJinupfill
ftgurt 15-2
Kuby IMMUMCXOGK 勾”什 fdtrmn c JDOZW.H.Frwmjn andComiuny
Drug: mast cell stabHization __
_________ J
Fa *W*Pl»*
f
Eel C *II
Alhr^fi-
Allergen
myuM ■电 P H
o
⑵脱敏疗法:对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可防止疾病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特异性IgG 类抗体,该类抗体与再次进入机体的相应变应原结合,可阻止其与致敏细胞上的IgE 结合,从而阻断超敏反应的进行。
3.药物治疗
使用某些药物干扰或切断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对防治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⑴抑制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①阿司匹林:为环氧合酶抑制剂,可阻断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
酶作用生成PGD2。②色苷酸钠:可稳定细胞膜,抑制致敏细胞脱颗粒,减少或阻止活性介质的释放。③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及前列腺素E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CAMP的生成,甲基黄嘌呤和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止CAMP 的降解,此两类药物均能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
⑵活性介质拮抗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组胺受体竞争剂,可通过与组胺竞争结合效应器官上的组胺H1 受体,发挥抗组胺作用;阿司匹林对缓激肽有拮抗作用;多根皮苷酊磷酸盐为白三烯的拮抗剂。
⑶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能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此外,还具有使支气管舒张,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葡萄糖
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除具有解痉,降低血管通透性外,也可减轻皮肤和粘膜的炎症反应。
4.免疫生物疗法
⑴将具有佐剂作用的IL-12 等分子与变应原共同使用,可使Th2 型免疫应答向Th1 型转换,下调IgE 的产生。
⑵将编码变应原的基因与DNA载体重组制成DNA疫苗进行接种,可成功诱导Th1型应答。
⑶用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治疗持续性哮喘。
⑷用可溶性IL-4受体与IL-4结合,阻断其生物学效应,降低Th2细胞应答,减少IgE的产生。
四.遗传与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基因。某些人接触环境中的普通抗原
物质刺激后易发生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通常称为特应性个体。特应性个体具有异常高水平
的循环IgE,分泌型Fa R n和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Fc《R n也增加,表现为家族遗传性。
2.环境因素:“卫生假说”认为,增加超敏反应几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儿童早起接触感染性疾病、暴露于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及建立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不足。
此案例中苗苗婴儿期患湿疹,近 2 年有 6 次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无明显诱因时出现轻微喘息, 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且苗苗接触百合花和玩具小熊后病情加重。推测苗苗可能为特应性个体,受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刺激时引发过敏性哮喘,导致呼吸障碍。
参考文献: 1. 曹雪涛. 医学免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45-155
2. Judy Owen.Kuby Immunology .2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