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写作技巧及范文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思维导图】
开头:点明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起源及故事
家乡的风俗中间:多方面介绍民风民俗具体活动
美好寓意……
结尾:总结全文,谈论感受,表达情感
【好词好句】
良辰吉日新春佳节重阳登高吹吹打打火树银花顶礼膜拜
举杯欢庆欢声雷动接踵而至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人头攒动
张灯结彩流光溢彩络绎不绝载歌载舞游人如织万家灯火
普天同庆锣鼓喧天眼花缭乱响彻云霄盛况空前光焰万丈
☆七月是举办那达慕的黄金季节,整个绿色的海洋随着草原盛会的到来沸腾了。
☆江上,龙舟腾飞;岸边,欢声笑语;一阵阵鼓声催促着赛手们猛劲划桨,都希望在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会”上拔头筹。
☆每逢春节,只要你稍加留神,就可以看到,无论哪家的门窗、甚至屋内墙上,准贴着一张张色彩鲜艳、粗犷质朴、形象逼真的剪纸。
☆一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的风俗。
☆深蓝的夜幕下,喝足苞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了节日的狂欢。
【范文引导】
范文一:
特色春节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实验小学六(2)班王雨惠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发财菜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这还不能买,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
据说很久以前,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村里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于是直到中午,这个乞丐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就在他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一位家境贫寒的孕妇大方地给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我要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地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到村里辈分最高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祠堂聚
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大盘果点,里面装着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门口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节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品尝果点。这是既是为了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幸福,还是多么不如意,你永远是这个村里的一分子,这个村永远是你的家……
七宝粥
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一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包汤圆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
沙馅儿,一个个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四到六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圆时,老人必须先吃,等老人们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春节真是别有特色。欢迎你亲自来感受一下。
我的家乡春节习!
范文二:
香气四溢早堂面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新厂镇小学六(1)班彭逸涵
指导教师:裴海艳
我的家乡在荆州,这里风调雨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勤劳睿智的荆州人民利用丰收的农产品制造出了大量的特色美食,其中就有回味无穷的荆州早堂面。
正宗的荆州早堂面最受人追捧的当然是它的“面帽子”。暗红的鸡丝、青绿的竹笋、粉红的肉片、翠绿的葱花掺和在一起,颜色好看得很。
面帽子不仅好看,而且香气十足,但凡走过路过的朋友都会被“勾引”过来,要上一碗滴几许老陈醋,悠然地坐在八仙桌的条凳上,美美地享受一番。
早堂面除“面帽子”外,用面也很是讲究。早堂面选用的是上好的碱水面,师傅们合理控制火候,不仅把面条煮得色泽鲜亮,而且劲道十足,光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
光有“面帽子”和面是不行的,还有“三号主角”——骨头汤。面馆老板通常半夜就开始忙活,把清洗干净的鸡骨架、猪杂骨放在清水里加上秘制的佐料一起小火慢熬。熬得骨髓尽出,汤浓如脂,直逼食客们的味蕾。
早堂面记载着荆州的一段历史——早餐历史。这大概还得从19世纪初期讲起。码头的工人们将驳船上的货物搬运上岸,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必然爱吃油水厚重的食物。在一八九几年的时候,就有一个面馆老板抓住了这一特点,制作出了油水厚重、味美汤鲜的面条。每天凌晨,码头工人们便在这里吃上一大碗,然后舒舒服服地泡个澡,再轻轻松松地休息。因此,这种面便有了它的学名——早堂面。
早堂面蕴含着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独具特色的早堂面,我的喜爱!
范文三:
家乡的雪顿节
我的家乡在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西藏。那里有危耸的皑皑雪峰;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大川;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雪顿节了。
你知道“雪顿”是什么意思吗?在藏语里“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的意思是吃,顾名思义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传说这个节日由僧人而起。僧人认为夏季天气变暖,百虫惊蛰,外出活动会踩杀生命,于是他们在4月至6月不出院门。等到6月底,僧人们才解禁走出寺院。每到这时候,老百姓就用自酿的酸奶犒劳他们,并表演藏戏一起效游野宴,渐渐地形成了雪顿节。
现在的雪顿节是家乡人民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人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每个桌子上都有30个满盛酸奶的碗,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真是热闹。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瞧,一位中年大汉一边喝,还一边揉着圆圆的肚子,仿佛揉一揉能装下更多酸奶呢。再看那一个小孩,嘴巴上沾满了白色的酸奶也顾上擦,喝得真香。
除了吃酸奶,藏戏汇演是雪顿节的另一出重头戏。藏戏班子从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五颜六色的藏戏面具就像美丽的蝴蝶,在暗黄的土地上萦绕,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在人们火红的心里翩翩起舞。那丰富多彩的动作、唱腔,有的如春风拂面般温暖,有的却像彻骨寒风般凌厉。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样的藏族点心,听着藏戏,空气里尽是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快乐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颠倒不可!
啊!家乡的雪顿节,你是那样的神秘多姿,令人陶醉!我爱家乡的雪顿节!
范文四:
又是一年清明时
湖北省石首市绣林小学夏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