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等。
1.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通过生物试验,如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来测定维生素的活性。
例如,利用酵母菌培养来测定维生素B2(核黄素)的含量,利用小鼠实验来测定维生素D的活性。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例如,利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含量,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维生素A(视黄醇)的含量。
3. 仪器方法:仪器方法是通过利用特定仪器进行测定。
例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维生素E(α-生育酚)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测定原理,因此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需要结合维生素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决定。
同时,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定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在空气中易受热和光的影响而分解,所以在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需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实验采用I2-苯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此法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生成褐色的碘褐色物质,通过测定生成物的浓度来间接计算维生素C含量。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所选水果洗净并去皮,然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取100g水果样品加入10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2.提取维生素C: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锥形瓶中,加入5ml三氯乙酸并摇匀,使之完全酸化。
然后放置于阴暗处静置24小时。
3.滴定: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滴定筒中,加入适量I2溶液,并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以0.1mol/L C6H8O6溶液为对照组。
实验结果:根据对照组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颜色变化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颜色愈淡,维生素C含量愈低。
根据滴定计算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水果样品的新鲜程度:新鲜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过了保质期的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降低。
2.样品制备的操作: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样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较短,以防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
3.滴定的准确性:滴定过程中,需仔细控制滴定剂和指示剂的添加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出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个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并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含有更多维生素C 的水果。
参考文献:1. 魏彩霞,林辉,李晓彤,杨龙. 微波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J]. 食品与机械,2015,31(12):198-200.2. 张文英,周文杰. 技术指标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J]. 食品计量学报,2014,8(2):093-097.。
维生素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练习思考题1.将维生素A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326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上加热,冷却后,在300-400nm范围内出现3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采用三点校正法的目的是什么?3.药典规定以什么表示维生素A的质量,它与重量关系如何?4.维生素A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时,要应用校正公式,此校正公式的推导有哪两种方法?分别说说每一种方法中λ2、λ3是怎样选择的?5.按照中国药典维生素A测定法测定时,什么情况下需应用校正公式?什么情况下需用第二法测定?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中的换算因数1900的含义是什么?含量计算公式中的E1%cm与通常意义的E1%cm有何不同?7.维生素E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8.维生素E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原理是什么?9.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10.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11.盐酸硫胺的特殊反应是什么?说明其原理。
12.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为什么要加盐酸?硅钨酸量对含量测定有何影响?13.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其重量换算因数0.1939是如何求得的?14.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中,生成的沉淀为什么要依次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水和丙酮洗涤?15.维生素B1除用硅钨酸重量法、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含量?试举2~3例,并说明测定原理。
16.维生素C具有哪些鉴别反应?17.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该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8.用2,6-二氯吲哚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如何判断滴定终点?19.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HPLC法,该法所用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与一般反相色谱法有何区别?药典收载了几种测定方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 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伯醇基D、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2. 维生素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金属银黑色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伯醇基C、仲醇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3. 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A、C2上的羟基B、C3上的羟基C、C6上的羟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 )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碘量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6.紫外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测得λmax在330nm,A/A328比值中有一个比值超过了规定值±0.02,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A、多波长测定B、取A328值直接计算C、用皂化法(第二法)D、用校正值计算E、比较校正值与未校正值的差值后再决定7.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 )A、17.61mgB、8.806mgC、176.1mgD、88.06mgE、1.761mg3.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9.重量法测定时,加入适量过量的沉淀剂,可使被测物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A、盐效应B、酸效应C、络合效应D、溶剂化效应E、同离子效应10. 2.6-二氯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终点时溶液( )A、由红色→无色B、由蓝色→无色C、由无色→红色D、由无色→蓝色E、由红色→蓝色11.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溶液,测得对照液荧光强度为45%(浓度2.0μg/mL),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样品液荧光强度为55%,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维生素的分类 按照维生素的溶解性习惯上分为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能溶于脂肪或脂溶剂,是在食 物中与脂类共存的一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 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摄入后存在于脂肪组 织中,不能从尿中排除,大剂量摄入时可能引起中 毒。由于可储藏在脂肪中,故不需每天供给。
脂溶性维生素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大都具有UV吸收的特性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丙酮、三氯甲烷、乙
醚、苯、乙醇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维生素D、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维生素E在无氧情况,对热、酸、碱稳定。维生素K对酸、 碱都不稳定。 (3)耐热、耐光、耐氧化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素E、维生素K耐热性都好,但维生素A易氧化,光和热会促 使其氧化。维生素D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维生素E容易 被氧化,对可见光稳定但易被紫外线破坏。维生素K对热稳 定,但容易被光、氧化剂及醇破坏。
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 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维生 素PP(烟酸)、叶酸、泛酸(维生素B3)、 生物素(维生素B7))维生素C(抗坏血酸) 和硫辛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常 以辅酶的形式存在。
2.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
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
3.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破坏;但在 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如果同时加热,更易于破坏 或分解。
❖ (一)荧光法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生成脱氢型 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 有荧光的喹喔啉,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 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 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若样品中含丙酮酸 时,也能与邻苯二胺生成一种荧光化合物,而干 扰总抗坏血酸的定量。可以通过加入硼酸克服。 因为硼酸可与脱氢抗坏血酸结合形成螯合物,不 再与邻苯二胺生成荧光化合物,而硼酸与丙酮酸 并不作用,丙酮酸仍可以发生上述反应,因此, 加入硼酸后再测出的荧光读数即是空白的荧光读 数。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 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 实验原理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 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
维生素 C 分子 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 丨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O --------C C —C C O OH OH HHIC —CH 2OH + 12IOH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 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 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 Vc)==n( 12)0.17 6(cV)|2 Vc %= m(试样)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 25ml 移液管 ⑵试剂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淀粉(0.5%),NaSO 标准溶液(0.1 mol/L), 12标准溶液(0.1 mol/L)。
—O ---------C ——c —c II II I OOHCH 2OH + 2HI即:m(试样)V C %176(cV)i 210三、实验步骤1. 0.05 mol •L-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将3.3g I 2与5g KI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 研磨,待丨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Q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5mL0.5%淀粉溶液,用丨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维生素C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1 HAc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1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第九章维生素的测定ppt课件
维生素的结构复杂: 分为: 胺类(B1) 醛类(B6) 醇类(A) 酚 醌类等
萝卜素,主要是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 三氯化锑比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液相色谱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比色法测定VA的含量 (GB/T 5009.82—2003中第二法) (一) 原理
维生素的分析方法
测定方法 生物鉴定法
微生物法 仪器分析(紫外法; 荧光法) 各种色谱法(柱、纸 、薄层层析)
现代高压液相色谱和 气相色谱
化学分析法(比色法
优点
不用详尽分离
选择性高,主要用于 水溶性V 灵敏、快速、有较好 的选择性 高分离效能,可分离 、纯人、定性、定量
缺点
费时(21天)费力( 要动物饲料)
检查方法:三氯甲烷不稳定,放置后易受空气中氧的作用生 成氯化氢。检查时可取少量三氯甲烷置试管中加水振摇,使 氯化氢溶到水层。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即说 明三氯甲烷中有分解产物。 (6) 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 用三氯甲烷配制25%三氯 化锑溶液,储于棕色瓶中(注意避免吸收水分) (7) 50%氢氧化钾溶液(KOH) W/V (8) 维生素A标准液 视黄醇(纯度85% Sigma)用脱醛乙 醇溶解维生素A标准品,使其浓度大约为1ml相当于1mg视黄 醇。临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其准确浓度。 (9) 酚酞指示剂 用95%乙醇配制1%溶液
药物分析 第09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ChP 片剂、注射剂
g/100ml
E11c%m = 421 A = ECL
(每片)相当于标示量的%=
E 1 1c % A m 10W 0稀 1 释 平 标 度 均 示 1 片 量 0% 0
g
稀释倍数 稀1释度
规格 g/片
(三) 硅钨酸重量法
1、 重量法特点
准确度高 灵敏度低 操作繁琐 设备简单
(三) 其他反应
S元素反应
V iN t B a N O P a H A b S c P b
HA N O3 g N AO g 白 C N H N lH H OO
K 2 HH + 4 g I淡[黄 B ]H 2H4g
I 2 H + K I 红 [B 色 ]H I2 I
硅 H 钨 + 酸白
色[B]2SiO2OH2
12WO 34H2O
苦 H +酮 酸 白 色 扇 形
橙红色
强氧化剂
H3C
CH3 O
O O
H3C HO
HNO3
CH3 O
CH3
CH3 C16H33
生育酚
CH3 C16H33
生育红(橙红色)
(二) 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VitE
K△OH
生育酚
Fe 3
[O]
对 生育醌
Fe 2 联吡啶 红色
H3C
CH3 O
CH3 C16H33
2×337.27
3479.22
换 算 2 因 M V数 i1t B 233 .27 70.19 M 沉淀34.2729
3、 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2-5
6
• VE
具有抗氧化的功能,与机体的抗衰老有关。
人体所需大多来自谷类于植物油。 • VK 作用主要是促进肝脏生产凝血酶原,从而具
有促进凝血作用。绿叶蔬菜含量最为丰富,蛋黄、
大豆油和猪肝也是良好来源。
7
维生素的分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样品分析
的一般程序是:①用酸、碱或酶分解样品,使其中
的维生素游离出来;②用溶剂进行提取;③分离干
无Fe2+,烘干。
38
(5) 2,4-二硝基苯肼和氧化型Vc藕联形成脎在脱水氧化环境 下才稳定。
(6)溶液中其他的酮和酮衍生物和2,4-二硝基苯肼也形成脎,
故须作空白试验(指没有Vc参与下形成脎的量)。
(7)硫脲可防止抗坏血酸继续氧化,同时促进脎的形成。最后
溶液中硫脲的浓度要一致,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5
保温箱3小时→ 取出后样品管放入冰水中 → 样品空 白管取出后冷至室温 → 在样品空白管加入2,4-二
硝基苯肼 → 0.5ml → 样品管和空白管都于冰浴中
→ 滴加9︰1H2SO4 2ml于各管中 → 边滴边摇 → 防
止温度升高炭化后呈黑色 → 冰浴中取出 → 室温下
放臵30分钟后,在540nm测消光值,从标准曲线上查
13
2.6-二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
法简便,也较灵敏,但特异性差,样品中的其他
还原性物质(如Fe2+、Sn2+、Cu2+等)会干扰测定,
使测定值偏高。对深色样液滴定终点不易辨别,
如山楂,树莓,草莓等 。
14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和荧光法测得的是抗坏
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操作麻烦,耗时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9: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磷钼酸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2、加深理解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钼酸铵在一定条件下(有硫酸和偏磷酸根离子存在)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蓝色结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样品控制浓度在25—250ug/ml)吸光度与浓度成直线关系。
在偏磷酸存在下,样品所存在的还原糖及其它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均无干扰,因而专一性好,且反应迅速。
MoO42-+维生素CMo(MoO4)2+维生素C(还原型)钼蓝(氧化型)三、实验器材1、松针、绿色蔬菜、橘子、广柑等富含维生素C的生物材料。
2、722型(或7220型)分光光度计。
3、水浴锅。
4、离心机4000r/min。
5、组织捣碎机。
6、吸管0.10ml(×2),0.20ml (×2),0.50ml (×2),1.0ml (×3),2.0ml (×1),5.0ml (×1)。
试管1.5cm×15cm(×10)。
7、试管架。
8、吸管架。
四、实验试剂1、5%钼酸铵:5g钼酸铵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草酸(0.05mol/L)-EDTA(0.02mmol/L)溶液:称取草酸6.3g和EDTA二钠0.75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硫酸(1:19):取19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硫酸。
4、冰乙酸(1:5):取5份体积蒸馏水加入1份体积冰乙酸即可。
5、偏磷酸-乙酸溶液:粉碎好的偏磷酸3g,加入48ml(1:5)冰乙酸,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必要时过滤;此试剂放冰箱中可保存3天。
6、标准维生素C 溶液(0.25mg/ml ):准确称取维生素C25mg ,用蒸馏水溶解,加适量草酸(0.05mol/L )-EDTA(0.02mmol/L)溶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放冰箱贮存,可用一周。
五、实验操作1、制作标准曲线取试管9支,按表1进行操作。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某些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来探究其浓度。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维生素C试剂盒、锥形瓶、量筒、试管、移液管等。
2. 样品制备: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作为样品,如橙子、苹果、草莓等。
将样品洗净后,用刀将其切成小块。
3. 提取维生素C:将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研钵和研钉研磨样品,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使用滤纸过滤提取液,收集滤液。
4. 维生素C测定:将收集到的滤液平均分配到几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维生素C试剂。
然后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反应。
5. 定量测定:在反应结束后,使用比色计测定试管中的溶液吸光度,并根据维生素C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曲线,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橙子、苹果和草莓作为样品,通过测定它们中维生素C的含量,得到了如下结果:橙子中维生素C的浓度为X mg/L,苹果中维生素C的浓度为Y mg/L,草莓中维生素C的浓度为Z mg/L。
通过对这些样品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苹果次之,草莓最低。
实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测定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现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
这可能是因为橙子本身就富含维生素C,同时也与橙子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有关。
苹果和草莓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生长环境或采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维生素C的浓度与水果的颜色并无明显关联。
虽然橙子的颜色较深,但并不意味着它的维生素C含量一定更高。
因此,在选择水果时,不能仅仅根据颜色来判断其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
此外,本次实验中使用了维生素C试剂盒来测定维生素C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1)
医学ppt
24
含量测定
► 非水溶液滴定法 用于原料药测定 加醋酸汞消除盐酸干扰 1mol维生素B1与2mol高氯酸相当
► 紫外分光光度法 片剂、注射剂采用此法 以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
► 硫色素荧光法 对照品对照法计算含量,方法专属,不受氧化产物 干扰
医学ppt
25
硅钨酸重量法
医学ppt
27
鉴别试验
►硝酸银反应——维生素C被氧化,银被还原成 黑色银沉淀
►使高锰酸钾、亚甲蓝褪色 ►与碱性酒石酸铜作用,产生红色氧化铜沉淀 ►二氯靛酚钠反应——二氯靛酚被还原成无色
医学ppt
28
糖类性质
►维生素C+HCl(三氯乙酸)→水解成戊糖→ 失水→糠醛+吡咯→蓝色
医学ppt
29
杂质检查
医学ppt
37
测定方法
►光照:使产生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3 , 速甾醇D3 ,连同维生素D3 ,进行系统适用性 试验
►重复进样,维生素D3的峰值RSD≤2.0%
►分离度R>1.0
采用校正因子法计算维医生学ppt 素D总量
38
维生素E分析
►结构特征:具有苯并二氢吡喃结构,苯环上 有1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易被水解、氧化;为 脂溶性维生素。有四种异构体,其中α型活性 最强
► 澄清度与颜色——控制氧化变色产物,以测定一定 波长下吸光度控制有色杂质 原料——溶液应澄清无色,若有色,在420nm处测 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片剂——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7 注射剂——在42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 铁、铜离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医学ppt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1、具紫外吸收 2、易氧化变质 3、能与三氯化锑呈色 4、水中不溶。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1. 三氯化锑反应
VA 蓝色 → 紫红色 CHCl
SbCl3
3
2. 紫外吸收光谱
VA的无水乙醇溶液在328nm有最大吸收。 3、TLC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例:VA和其标准品用环己烷溶解 展开剂:环己烷—乙醚(80:20) 板:硅胶G 显色:SbCl3T.S. Rf: VA 醇 0.08 VA 醋酸酯 0.41 VA棕榈酸酯 0.75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A300 A316 A328 A340 A360 :0.354 :0.561 :0.628 :0.523 :0.216
A300 /A328 A316/A328 A328/A328 A340/A328 A360/A328
Ai A 328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换算因数
IU / g (纯品)
1% E1cm (纯品)
1IU=0.344g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 1g的维生素A醋酸酯就相当于
1,000,000 2,907 ,000 IU 0.344
% 1530(环己烷、 维生素A醋酸酯 E1cm
328 )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2907000 换算因子 1900 1530
H3C N N NH2 CH2 N+ S CH2CH2OH
. Cl-.HCl
CH3
1、水中溶解 2、具紫外吸收 3、碱性中可被氧化 4、两个杂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
第二节 维生素B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
维生素B1 铁氰化钾 硫色素
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g维生素A醇相当于:
国际单位IU=0.344微克维生素A醋酸酯; IU=0.300微克维生素A醇 换算:1g维生素A醋酸酯相当于:
VA1: VA2:(去氢VA) VA3:(去水VA)
注意:在水中三氯化锑水解,必须在绝对无水中进行!
2、紫外吸收光谱 VA的无水乙醇溶液在326nm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
测定波长
吸光度
吸光度比值
吸光度比值差
计算值
规定值
300
0.555
316
0.907
(326)
328
1.000
(329)
340
0.811
360
0.299
紫外UV(中国药典) VB1片:方法与片剂含量测定相同(246nm)
01
VB1注射液:与液剂相同。(246nm)
02
9.3 维生素C的分析 化学结构
D(-)-异抗坏血酸 L(+)-异抗坏血酸 L(+)-抗坏血酸 D(-)-抗坏血酸 具有4种光学异构体。其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 L(+)-抗坏血酸
四、含量测定
1、铈量法(中国药典)
原理:VE用硫酸加热回流,水解成生育酚,用硫酸铈定量地氧化为对一生育醌,过量的硫酸铈氧化二苯胺指示剂而指示滴定终点。 终点:亮黄→灰紫 ,需作空白试验。
3、高效液相色谱法
日本药局方(JP13)
气相色谱法:Chp2005
Hale Waihona Puke 测定数据如下表,求:维生素A的标示百分含量。
由此可知,应该用测得的328nm处的吸收度计算。
添加标题
01
02
03
04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可以分为生物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两种。
生物学法:
1.生物促进法:利用维生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促进作用,通过观察生物体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维生素含量。
2.营养缺乏试验法:将生物体置于缺乏特定维生素的培养基中,观察生物体的表现,从而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物理化学法:
1.比色法:利用维生素与某些试剂发生特定反应后形成彩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生的光吸收来定量测定维生素含量。
2.荧光法:维生素具有发荧光的性质,通过测定维生素发出的荧光强度来定量测定维生素含量。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维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气相色谱法(GC):通过气相色谱对维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5.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维生素进行分析,可以通过质谱图谱来鉴定和定量维生素。
维生素的具体测定方法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材料中维生素C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维生素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 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 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 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 )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3.仪器及材料3.1仪器容量瓶、锥形瓶、微量滴定管、洗耳球3.2试剂(1)1%草酸溶液:草酸1g 溶于100ml 蒸馏水;2%草酸溶液:草酸2g 溶于100ml 蒸馏水。
(2)维生素C 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20mg 维生素C 溶于1%草酸溶液中,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匀,冰箱中保存。
(3)维生素C 标准使用液(0.02648mg/ml ):吸取维生素C 贮备液5ml ,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50ml 。
标定:准确吸取上述维生素C 标准使用液25.0mL 于50mL 锥形瓶中,加入0.5mL 60g/L 碘化钾溶液,3~5滴淀粉指示剂 (10g/L),混匀后用0.0010mol/L 标准碘酸钾溶液滴定至淡蓝色(极淡蓝色)为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 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 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 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 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 • 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 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 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建被 采纳,从此未曾发生过坏血病。但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 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氯甲烷溶液。于6秒内测定吸光度,将吸光度为纵
坐标,以维生素A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4.3样品测定: 于一比色管中加入10mL三氯甲 烷,加入一滴乙酸酐为空白液。另一比色管中加 入1mL三氯甲烷,其余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mL样 品溶液及1滴乙酸酐。其余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 备。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 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 泡后再清洗。
说明:
1,本法为国家标准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维生素A
的测定。
2,乙醚为溶剂的萃取体系,易发生乳化现象,在
提取前,洗涤操作中,不要用力过猛,若发生乳
化,可加几滴乙醇消除乳化。 3,所用氯仿中不应含有水分,因三氯化锑遇水会 出现深沉,干扰比色测定。故在每1mL氯仿中应 加入乙酸酐1滴,以保证脱水。
第一节 概述
• 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试验, 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 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 “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 •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 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 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维生素按A、B、C一直 排列到L、P、U等几十种。
3.试剂
本实验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所用水皆为蒸馏水 (1) 无水硫酸钠 Na2SO4 (2) 乙酸酐 (3) 乙醚 (不含有过氧化物)
(4) 无水乙醇 (不含有醛类物质) (5) 三氯甲烷 (不含分解物,否则会破坏维生 素A )
检查方法:三氯甲烷不稳定,放置后易受空气中氧的作用生 成氯化氢。检查时可取少量三氯甲烷置试管中加水振摇,使 氯化氢溶到水层。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即说 明三氯甲烷中有分解产物。 (6) 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 用三氯甲烷配制25%三氯 化锑溶液,储于棕色瓶中(注意避免吸收水分) (7) 50%氢氧化钾溶液(KOH) W/V (8) 维生素A标准液 视黄醇(纯度85% Sigma)用脱醛乙 醇溶解维生素A标准品,使其浓度大约为1ml相当于1mg视黄 醇。临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其准确浓度。 (9) 酚酞指示剂 用95%乙醇配制1%溶液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来源于 肝脏、鱼干油、蛋类、乳类等动物性食品中。植 物性食品中不含VA,但在深色果蔬中含有胡萝卜 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变为VA,故称为VA原。
维生素A的性质
⑴ 因有许多不饱和链,故见光易分解; ⑵ 在缺氧情况下,对热较稳定,对光特别敏感。 ⑶ 对碱稳定。
浓缩: 将醚层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入三角瓶中,再 用约25mL乙醚冲洗分液漏斗和硫酸钠两次,洗液 并入三角瓶内。置水浴上蒸馏,回收乙醚。待瓶中 剩约5mL乙醚时取下,用减压抽气法至干,立即加 入一定量的三氯甲烷使溶液中维生素A含量在适宜 浓度范围内。
(2)研磨法: 研磨:精确称2~5g样品,放入盛有3~5倍样品重量的无 水硫酸钠研钵中,研磨至样品中水分完全被吸收,并均质化。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5~10μg样品的 测定,如肝样品的分析。步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提取:小心地将全部均质化样品移入带盖的三角瓶内,准 确加入50~100ml乙醚。紧压盖子,用力振摇2min,使样品 中维生素A溶于乙醚中。使其自行澄清(大约需1~2h),或 离心澄清(因乙醚易挥发,气温高时应在冷水浴中操作。装 乙醚的试剂瓶也应事先置于冷水浴中)。 浓缩:取澄清提取乙醚液2~5mL,放入比色管中,在
• 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
• 头发干枯、易断,指甲无光泽。 • 牙质萎缩,骨骼发育不良。 • 味觉、嗅觉不佳、食欲差,生长发育停滞。 • 影响智力发育。
测定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意义
• 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
• 寻找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资源;
• 指导人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防止维生素缺乏症或维生
素中毒;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 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对于A、D、E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的 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国际单位: IU (International Unit) 1 IU = 0.3μg VA = 0.025 VD = 1.79 μgβ-胡萝卜素 = 1.1mg α- VE = 3 μg VB
现代高压液相色谱和 气相色谱
化学分析法(比色法
可同时完成多种V及其 异构体的自动分离、 检测
简便、快速、不需特 殊仪器)
第二节 脂溶性V的测定
VA、VD、VE、与类脂类物质一起存于食物中, 摄食时可吸收,可在体内积贮。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 脂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D对酸不稳定, 对碱 稳定,维生素E对碱不稳定,但在抗氧化剂存在 下或惰性气体保护下,也能经受碱的煮沸。
4. 操作步骤
维生素A极易被光破坏,实验操作应在微弱光线下进行。
4.1样品处理:根据样品性质,可采用皂化法或研磨法。
(1)皂化法:
皂化:根据样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不同,称取0.5g~5g 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20~40mL无水乙醇及10mL50%氢 氧化钾,于电热板上回流30min至皂化完全为止。(皂 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不高的样品,可减少脂溶性物 质的干扰,但全部实验过程费时,且易导致维生素A 损失)
(二)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
于 5~10μg/g),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
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 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 6秒钟内完成 ,否则蓝色 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2.仪器
实验室常用设备 分光光度计 回流冷凝装置
3.耐热性、耐氧化性: 耐热性 氧化性 VA 好,能经受煮沸 易被氧化 (光、热 促进其氧化) V D 好,能经受煮沸 不易被氧化 VE 好,能经受煮沸 在空气中能慢慢被化 (光、热、碱促进其 氧化)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 皂化样品 水洗去除类脂物 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溶于适当的溶剂 测定。 有机溶剂 浓缩
• 水溶性维生素 :溶于水,包括B、C 各小类,其共
同特点:是一般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满足组织 需要后都能从机体排出。需要每天供给。
维生素的分析方法
测定方法 生物鉴定法 微生物法 仪器分析(紫外法; 荧光法) 各种色谱法(柱、纸 、薄层层析) 优点 不用详尽分离 选择性高,主要用于 水溶性V 灵敏、快速、有较好 的选择性 高分离效能,可分离 、纯人、定性、定量 缺点 费时(21天)费力( 要动物饲料) 操作繁琐,耗时过长 ,要有专门人员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 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 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 重要的有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质 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类,有的属于胺类, 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于酚或醌类化台物。
维生素的结构复杂: 分为: 胺类(B1) 醛类(B6) 醇类(A) 酚 醌类等
主要功用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份调节代谢过程,需要 量极小;
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
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维生素A缺乏时的具体表现为:
• 影响视觉,眼睛的结膜、角膜干燥,暗适应减弱,乃至 夜盲。 • 皮肤干燥、脱屑,上皮组织改变,腺体分泌减少。
第九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维生素的故事
•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古埃 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 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这是人 类对维生素最朦胧的认识。 •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 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 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 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 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洗涤: 用约30mL水加入第一个分液漏斗中,轻轻振 摇,静置片刻后,放去水层。加15 ~20mL 0.5mol/L氢氧化钾液于分液漏斗中,轻轻振摇后, 弃去下层碱液,除去醚溶性酸皂。继续用水涤, 每次用水约30mL,直至洗涤液与酚酞指示剂呈无 色为止(大约洗涤3次)。醚层液静置10~20min, 小心放出析出的水。
维生素D是指含有抗佝偻病活性的一类物质,又 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 代谢的活性物质。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化合物约有 10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其 维生素D原。维生素D2无天然存在,维生素D3只存 在于某些动物性食物中。但它们都可由维生素D原 (麦角固醇和7一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形成。 维生素D2 药片吃多了中毒。
• 研究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的稳定性,指 导人们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贮存条件; • 监督维生素强化食品的强化剂量,防止因摄入过多而引 起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的分类
• 脂溶性维生素 :溶于脂肪或脂溶剂,在食物中与脂 类共存的一类维生素,包括A、D、E、K 各小类, 其共同特点:是摄入后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不能从 尿中排除,大剂量摄入时可能引起中毒;由于可储 藏在脂肪中,故不需每天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