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13中1 柳成荫 23
苏格拉底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与教育家。

她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

她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就是道德与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灵魂与人的本性,引导人们追求与认识道德的善。

下面,本文就将围绕苏格拉底所推崇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带给后世人们的启示意义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目的
“美德即知识”就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苏格拉底认为的知识,指的就是认识公共福利与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

她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与美德就就是知识,就就是所谓的知德合一。

“美德即知识”揭示了教育与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与善性。

二、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途径
知识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美德与善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获得。

既然道德不就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就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就是可教的。

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三、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常见方法
在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举的几个苏格拉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最常见也最擅长使用的方式便就是“问答法”。

“问答法”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头脑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

她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副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她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就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与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与下定义。

四、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赋予了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她也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此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就是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我觉得,苏格拉底对现在的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便就是打开了另一个视野,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从前占据中国主流道德思想的“性善论”与“性恶论”,都将
人的道德水平归结于天生的秉性,而仅仅将外在道德教育视作巩固抑或改变天性的努力。

而苏格拉底的理论则告诉我们道德教育还可以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入手。

这个方法更为简单明了,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其道德教育的要求。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其实暗合了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

让更多人能进入大学学习知识,不仅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精英,更能让青年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地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

“美德即知识”,按苏格拉底的观点,一个拥有美德的人必定就是个懂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人,所以,让更多青年人进入大学,不仅为她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多选择,更能为我们社会输送许多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青年。

国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即将变成十二年之义务教育,增加了高中教育。

我觉得这种做法的其中一个重要优点便就是让学生多学了三年知识,也让她们懂得更多关于社会伦理,人际交往之间的知识,这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她们脑内,并且会规范她们在步入社会后的言行举止。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除了能在政策层面给我们进行指导,更重要的便就是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对我们的另一种思路的开阔。

我们的老师不要一讲到道德教育,就拿着一本《思想道德教育》开始讲大道理,更应该学习苏格拉底“问答法”,可以先问问学生她对这件事情的瞧法,然后通过一步步引导,达到最终改变她旧有思想观念,确立新的思想观念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们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穿插思想教育内容。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具有道德教育目的的优秀课文。

在平时的授课中,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

五、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缺陷极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为善,无知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可耻的。

但我觉得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瞧待。

有一些身处深山的老人,或者就是城市中的勤劳的打工者,她们也许并没有学过多少高等知识,但她们身上同样也有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德。

而一些所谓的高等学府中的“精英”,她们表面上学贯中西,可血液里流的都就是自私的血液,永远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她们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孰好孰坏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不能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单纯理解为“知识即美德”。

其次,苏格拉底问答法也并不一定就是人人都适用的。

它还就是有其需要符合的条件的:第一,受教者必须有探究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与热情。

第二,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与知识。

第三,教育对象就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推理能力的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用于幼年儿童。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苏格拉底所提倡的“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指的就是理性普遍的知识,即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

六、苏格拉底与孔子在道德思想教育方面的区别
苏格拉底与孔子几乎就是同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她们二人都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政治提出一整套哲学体系与思想观念,二人同样为当时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创新性的变革,二人也同样为后世人所纪念与赞颂。

但我们纵观她们两人在道德思想教育,便发现二者不尽相同。

在师生关系上来说,孔子扮演的就是个圣人的角色,她自己便就是衡量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她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就是教育与服从的关系。

而苏格拉底则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她不再就是以“独白”的形式将道德教育内容直接说出来,而就是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她们自我探究来弥补自己道德方面的不足。

苏格拉底重视思维研究,她对真理的追求更为明确。

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孔子将重心放在“仁”与“爱人”这两个儒家教义上。

她的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人伦关系——“孝”与“忠”上,由对亲人朋友的爱到众爱,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道德教育就是有等级的,而这个等级便就是血缘亲情的紧密程度。

而苏格拉底在道德教育里她强调的就是“善”与“美德”。

美德即知识,所以她更推崇的就是“智”。

崇尚培养人的智慧,强调对人,对事,对善德的真知。

在道德教育目的上,孔子重道德修养。

她的道德教育强调“明人伦”,更多体现出人文走向。

而苏格拉底将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美德与善行,构建理性精神。

在道德教育的影响方面,孔子谨守中道而不追根问底的中庸,就是中国人养出温与敦厚的性格,追求个体道德的完善。

而苏格拉底使西方人唤醒自我意识,打破权威与教条,并不断地思考与反思,使人们对道德行为的思考充满更多的理性。

总结:
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其思想深度与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在西方思想史上无人能与企及,在人格力量上令人动容与崇拜的这样一位精神领袖,她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结合,特别就是在道德教育观念上,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崭新的理念给了我们新的启迪。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她的伟大的人格魅力极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