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张恨水武侠小说之侠义观_刘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11/9பைடு நூலகம்・文艺争鸣・史
论
古) , 但始终以国家的和平与尊严为重, 并未仅以群体 利益马首是瞻。这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为王前 驱” , 四处征伐的侠客有所区别。 其次的动机为报恩, 再则是纯粹的 “平不平” , 报仇则不被纳入正轨——作 者写报仇,正是为了反对报仇。他笔下唯一的复仇 侠客罗宣武, 出场不久就放弃了复仇。 上述所有动机都和 “拯救” 有关, “立功名” 表现 为救国救社会, “平不平” 表现为救个人, 报恩是因为 别人救过自己。 与外在机会相呼应的, 是行侠者普遍的心理状 态。不少侠客和强盗外表豁达, 内心却十分渴望被 赏识, 希望以英雄行为在世上留名。 《水浒新传》 中, 卢俊义的一首诗可以概括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漂泊存傲骨, 余生尚枕戈。 英雄成盗寇, 荆棘遍 山河。洗恨千杯尽, 锄奸一剑磨。往来人不识, 对月 起悲歌。 再以一个情节为例: 久历风尘的老侠士遇到一 个识破自己心事的年轻人 (就是故事的主角) , 而后 举杯畅饮, 自述襟怀。 《剑胆琴心》 的朱怀亮、 《啼笑 因缘》 的关寿峰都在这种情节中登场, 《中原豪侠传》 中, 此情节也以稍事修改的面目出现在侠士郁必来 登场之处。有了这样的心理动机, 作者只要给他们 一个正当的赴难机会, 人物就顺理成章地动作起来。 除了 《剑胆琴心》 为了写高人轶事而铺设情节之 外, 国仇家恨一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外因。 《中 原豪侠传》 的人物致力于推翻帝制、 抵御外侮, 《啼笑 因缘续集》 的人物致力于抗日救国, 《水浒新传》 的人 物致力于抗金卫宋。 江湖散侠和绿林好汉往往因此 转为被作者视为 “侠之大者” 的民族英雄。 同样写国仇家恨的佳作, 在民国有平江不肖生 的 《侠义英雄传》 , 在当代有金庸的 《射雕英雄传》 、 《神雕侠侣》 。 金庸这两部小说与 《水浒新传》 具有相 当的可比性, 一个写北宋英雄抗金, 一个写南宋英雄 抗元, 他们都受到昏君庸官的掣肘。虽然都是壮志 难酬, 小说的情趣却大为相异。就 “救国” 的主题而 言, 《水浒新传》 饱含着鞠躬尽瘁的悲壮感, 英雄们腹 背受敌, 纷纷殉国; 《射雕》 、 《神雕》 则在不那么压抑 的氛围中一展侠客的豪情, 救国失败, 还有一条回归 个人感情的退路; 《水浒新传》 的舞台是现实中的城 池社稷, 《射雕》 、 《神雕》 的主要舞台是国家体制之外 的江湖世界。 按情节线索的数量和关联来看, 除 《水浒新传》 外, 其他几部小说都采取 “网式结构” , 即设置几条互
比之辛亥年间的秦平生, 北宋的张叔夜和梁山群 豪却不得不挣扎在国家正义和侠客正义之间。他们 既须承认由皇帝和高官掌握的王法 (宋朝百姓——他 们保护的对象, 似乎还不会质疑皇权的正义性) , 又要 从侠义的角度捍卫民族正气。虽然张恨水认为晚清 公案小说思想腐朽 , 但 《水浒新传》 的困境与晚清公 案小说中侠客正义和官府正义的冲突颇为相似。 而且, 梁山群豪还担负着赎罪的枷锁。很多梁 山好汉都对自己的强盗身份有罪恶感, 其中出身市 井者还多了一重自卑感。他们洗刷名誉、 建功立业 的愿望和保家卫国以“替天行道”的愿望糅合在一 起,构成整个抗金行动的动机。关胜等将领认为, “为国捐躯, 倒可以照耀今古” ; 宋江为了宋钦宗的一 句好话而死心塌地; 时迁、 汤隆等 “小兄弟” 可以为了 将领的些许勉励或质疑而捐生; 李逵、 柴进、 卢俊义 在 《水浒》 原著中动辄灭人满门 (如大名的梁中书一 家、 无为军的黄文炳一家) , 招安之后忽然在这方面 变得慎之又慎。但是这样的努力, 往往得不到朝廷 的认可。曾经被他们嘲弄的国法与朝廷, 在招安之 后重掌正义, 无论法律由谁规定, 圣旨是否不公, 梁 山群豪都得小心翼翼地遵守, 否则难免 “不忠” 之名。 尽管高衙内、 蔡攸等权贵可以和以前一样地不守法, 但他们既然和梁山群豪同处朝廷体制内, 又可以影 响他们尊敬的 “赵官家” , 便也拥有了褒贬他们道德 的话语权。虽然意识到这一点, 宋江等人却没有把 洗清名誉的希望全押在朝廷上,乃愿“天下共见共 闻” , “正好阐扬我兄弟忠义心腹” , 并且采取 “岂能尽 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的态度, 不失为一种解脱之 道。 可见, 在张恨水的侠义标准以 《史记》 对侠的论 述为出发点, 以 “忠义” 为侠的最高境界。 此外, 个人 行为还需符合正直、 仁善、 忠恕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 之道, 才能成其为侠。在行侠的方法论上, 儒家、 墨 家的入世理念和佛家、 道家的出世理念经过一系列 的辩难, 前者终于在作者的观念中胜出。 张恨水通常利用角色本身的语言、 动作或其他 人的评价来表现角色的性格, 叙述者很少亲自评价。 除抗战文学 《水浒新传》 外, 叙述者较少 “以貌取人” , 善人未必美丽, 恶人未必丑陋。有时候甚至不叙述 角色面目, 如 《中原豪侠传》 写稽查员邱作民被革命 党员秦平生戏弄, 决心 “不能白放过他” , 次日家里忽
萍水相逢的李云鹤; 而且一诺千金, 为了应允朋友的 事情, “国法不足畏, 人言不足惜” 。但他们尚属年 轻, 还没历经大风大浪; 而张道人、 华山老道、 朱怀亮 等人的志向都经过一番考验。 他们都是曾经的太平 天国将领, 张道人和华山老道为了不梳清人的辫子 才作道人打扮, 其心并不在空门。虽然其经历和于 婆婆、 老尼类似, 他们却不刻意隐埋自己的能力与过 往。在 《剑胆琴心》 中, 游侠们对国家社稷的关心只 限于怀想; 而在 《中原豪侠传》 中, 国家危难给了他们 发挥的契机, 马老师、 郁必来、 华山老道等人都在幕 后助力, 通过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 建立共和国, 相 对积极地实现他们救助世人的抱负。 这类人徘徊在佛、 道的出世理念和儒、 墨的入世 理念之间, 虽然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但缺乏真正大 干一场的精力与热情, 也不能摆脱江湖礼数中所谓 “笑 傲王侯” 的矜持传统, 与年轻知己举杯畅想、 在后辈的 仰慕声音中捻须微笑, 遂成为一种代偿性的满足。 第三类人是民族斗士, 他们最有儒、 墨之侠的特 质。他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 以保国安民为 侠义的真谛, 但也不否认民间的兄弟义气。虽然前 途艰难, 他们却不会面临道德困境。 《水浒新传》 中 的张叔夜、 受招安后的梁山群豪, 《中原豪侠传》 中的 秦平生均可归入此列。 虽然同为国家民族谋利, 秦平生的形象却显然 更接近 “侠” 。 清末的政府在社会观念上和事实上都 不再能代表秦平生等人为之效劳的国家, 是以秦平 生在践行侠客之正义 (包括反叛官府) 的同时不会抵
2011/9 ・文艺争鸣・史
论
史论
试析张恨水武侠小说之侠义观
刘 熹
对于张恨水笔下的武人, 笔者按照他们行为特 征, 试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遁世者。他们看淡国家兴亡, 远离社 会。 他们对人类一视同仁地怀着佛家或道家的悲悯 之心,如不是看着故人的面子,难得出手管别人的 事。代表人物有 《剑胆琴心》 中的于婆婆、 老尼, 《中 原豪侠传》 中的老和尚和他的徒弟孙亮三、 驼背老张 等人。 他们的淡漠, 源自他们多年的阅历, 其中于婆 婆和老尼更是亲身经历过太平天国的衰亡, 冷却了 一番热心。 为了隐藏行迹, 他们或操持贱业, 或隐居 深山。在旁观者眼中, 他们一举一动如同衰朽的普 通人, 只能从他们偶尔抬起的眼皮下看到精光内敛 的眼睛, 或者间接地感受他们的力量: 老尼驯养一只 斑斓猛虎, 老和尚教出七个武艺高强的徒弟, 自己甚 至没有正式在故事中露过面。这些世外高人, 在作 者笔下却不能算做侠, 只能说是 “江湖上的正经人” , 原因是他们虽然不害人, 但对别人的疾苦不够关心。 “真正行侠的人, 应该和平常人一样, 出来和世人接 近, 暗里头专做锄强扶弱的事, 而且还不让人知道。 ” ( 《剑胆琴心》 第二十回) 第二类是江湖游侠。从行迹上看, 他们更接近 《剑胆琴心》 中对 “侠” 的期待。他们游走于社会边 缘, 或多或少地关心国家与民族。他们常常路见不 平拔刀相助, 以民间的忠孝节义观念为行侠原则。 《剑胆琴心》 中的柴竞、 韩广发、 朱怀亮、 张道人, 《中 原豪侠传》 中的马老师、 郁必来、 华山老道都是此类 人士。 柴竞、 韩广发等人古道热肠, 不约而同地帮助
相关联的情节线, 并设置至少一个主要人物, 让主要 人物同时涉入多条情节线, 从而让各条线交织成网, 到最后再做一个总的交代。 《剑胆琴心》 以柴竞、 朱 怀亮和李云鹤为主, 把消解仇怨、 救助孝子与义士、 说合姻缘三条线交织到一起; 《中原豪侠传》 以秦平 生一人为主, 让革命和爱情两线交错发展; 《啼笑因 缘》 以樊家树为主, 让所有情节在他和沈、 关、 何三女 之间生发、 延展。 《水浒新传》 则采取两线并行的结 构, 在金国入侵北宋的大环境中, 把忠臣义士、 昏君 庸官的行为比照着描写, 前者为主线, 后者为副线, 两线贯穿全书。 按照情节结构的缜密程度来看, 《剑胆琴心》 的 结构明显比其它小说松散。 其各部分情节虽有因果 关联, 却没有明显的主题与命意: 前半部分写帮助孝 子, 后半部分写救出兄弟, 其间穿插两段姻缘, 结尾 让主角略一现身, 便告结束。有时候作者在前文做 出伏笔的表示, 在后文却了无回音 (如 《剑胆琴心》 第 二回末尾) 。 同样是写带有神秘色彩、 义高技奇的江 湖游侠, 《中原豪侠传》 对驼背老张、 孙亮三等昙花一 现的人物也交待得有始有终, 《剑胆琴心》 的少尼佛 珠、 老尼、 胡九姑等人物在退场时则戛然离去, 让读 者有茫然之感。 张恨水自言从1930年开始才在起笔 之前拟定纲目, “全书无论如何跑野马, 不出原定的
刘 熹・试析张恨水武侠小说之侠义观
触国家之正义。 “当法外之徒通过赞同新的统治来 践行其正义感时, 正义既在个人的层面, 也在国家的 层面上得以完满。 ”
(1)
然来了革命党的警告信, 他吓得钻进床底。 通过这些 行为, 读者自然知道此人外强中干。 较之同时代的 《蜀 山剑侠传》 、 《鹰爪王》 等一上场就敌我分明的描写, 张 恨水的手法更含蓄, 人物性格发展的可能性更宽广。 在展示角色的侠义观念时, 作者主要使用语言 描写。 在带着抗战目的的武侠小说中, 秦平生、 郁必 来、 时迁、 张叔夜等人各个直抒胸臆, 阐释他们为国 为民的信仰, 除了叙述者声音直接介入之外, 这是最 直白的表态方式了。让不同的角色发出相似的心 声, 便不会让读者产生叙述者自说自话的印象。 为了统一的情境中尽力地凸出人物的不同, 张恨 水主要采用两种办法。 一是细腻的语言和动作白描, 如 《水浒新传》 中写群豪在东京得知宋钦宗接受金人 苛刻条款时, 鲁智深 “首先哎呀一声” , 关胜则 “两手高 拱, 叫了一声圣上, 忽然晕倒在地” , 史进、 杨志都 “暗 暗跺脚” , 林冲 “不住摇头叹息” 。这反映了他们对朝 廷的不同期待, 也呼应着他们过去不同的经历。 进行 静态描写的时候, 作者也不时使用动词, 如 “抹了两撇 鼠须” 、 “一部花白胡子, 由两边耳根下向下巴下面一 抄” , “抹” 字和 “抄” 字, 宛如用文字代画笔, 像放映动 画一样在读者眼前勾勒出性情各异的脸。 另一种办法是安排不同的人物出演相似的情 节, 即叙事学所说的 “伪重复” 。如 《水浒新传》 中先 有燕青、 柴进驻扎在东京做探子, 后有时迁、 汤隆、 曹 正、 王定六、 段景驻扎在燕京做探子; 先有时迁在馆 陶城杀贼,后有杨志在大名府杀贼;先有董平守雄 州, 再有柴进守沧州, 还有鲁智深等六人守东京, 最 后还有梁山群豪二次守东京。这样同中有异的重 复, 引起联想与对比, 从而更清楚地分辨出人物各自 的神采。 内心独白也常被使用。将 《水浒传》 与 《水浒新 传》 对比, 前者几乎通篇都是外在的描写与对话, 心 理描写只是一句两句地零星出现, 起到带动情节的 作用。在 《水浒新传》 中, 内心独白的作用更着重于 展现不同的思维模式, 从而勾画出人物的性格; 有时 更将外部景色写在内心独白中, 对环境气氛的营造 也有很好的效果。 学者陈平原在 《千古文人侠客梦》 中把行侠的动 机归为 “平不平” 、 “报恩仇” 、 “立功名” 三大类。以此 为标准, 观察张恨水笔下侠义行为的动机, 最常见的 动机是 “平不平” 与 “立功名” 的融合。他以国家民族 受到侵略为最大之不平事, 让侠客在为国家民族 “平 不平”的事业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包括流芳千
2011/9பைடு நூலகம்・文艺争鸣・史
论
古) , 但始终以国家的和平与尊严为重, 并未仅以群体 利益马首是瞻。这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为王前 驱” , 四处征伐的侠客有所区别。 其次的动机为报恩, 再则是纯粹的 “平不平” , 报仇则不被纳入正轨——作 者写报仇,正是为了反对报仇。他笔下唯一的复仇 侠客罗宣武, 出场不久就放弃了复仇。 上述所有动机都和 “拯救” 有关, “立功名” 表现 为救国救社会, “平不平” 表现为救个人, 报恩是因为 别人救过自己。 与外在机会相呼应的, 是行侠者普遍的心理状 态。不少侠客和强盗外表豁达, 内心却十分渴望被 赏识, 希望以英雄行为在世上留名。 《水浒新传》 中, 卢俊义的一首诗可以概括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漂泊存傲骨, 余生尚枕戈。 英雄成盗寇, 荆棘遍 山河。洗恨千杯尽, 锄奸一剑磨。往来人不识, 对月 起悲歌。 再以一个情节为例: 久历风尘的老侠士遇到一 个识破自己心事的年轻人 (就是故事的主角) , 而后 举杯畅饮, 自述襟怀。 《剑胆琴心》 的朱怀亮、 《啼笑 因缘》 的关寿峰都在这种情节中登场, 《中原豪侠传》 中, 此情节也以稍事修改的面目出现在侠士郁必来 登场之处。有了这样的心理动机, 作者只要给他们 一个正当的赴难机会, 人物就顺理成章地动作起来。 除了 《剑胆琴心》 为了写高人轶事而铺设情节之 外, 国仇家恨一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外因。 《中 原豪侠传》 的人物致力于推翻帝制、 抵御外侮, 《啼笑 因缘续集》 的人物致力于抗日救国, 《水浒新传》 的人 物致力于抗金卫宋。 江湖散侠和绿林好汉往往因此 转为被作者视为 “侠之大者” 的民族英雄。 同样写国仇家恨的佳作, 在民国有平江不肖生 的 《侠义英雄传》 , 在当代有金庸的 《射雕英雄传》 、 《神雕侠侣》 。 金庸这两部小说与 《水浒新传》 具有相 当的可比性, 一个写北宋英雄抗金, 一个写南宋英雄 抗元, 他们都受到昏君庸官的掣肘。虽然都是壮志 难酬, 小说的情趣却大为相异。就 “救国” 的主题而 言, 《水浒新传》 饱含着鞠躬尽瘁的悲壮感, 英雄们腹 背受敌, 纷纷殉国; 《射雕》 、 《神雕》 则在不那么压抑 的氛围中一展侠客的豪情, 救国失败, 还有一条回归 个人感情的退路; 《水浒新传》 的舞台是现实中的城 池社稷, 《射雕》 、 《神雕》 的主要舞台是国家体制之外 的江湖世界。 按情节线索的数量和关联来看, 除 《水浒新传》 外, 其他几部小说都采取 “网式结构” , 即设置几条互
比之辛亥年间的秦平生, 北宋的张叔夜和梁山群 豪却不得不挣扎在国家正义和侠客正义之间。他们 既须承认由皇帝和高官掌握的王法 (宋朝百姓——他 们保护的对象, 似乎还不会质疑皇权的正义性) , 又要 从侠义的角度捍卫民族正气。虽然张恨水认为晚清 公案小说思想腐朽 , 但 《水浒新传》 的困境与晚清公 案小说中侠客正义和官府正义的冲突颇为相似。 而且, 梁山群豪还担负着赎罪的枷锁。很多梁 山好汉都对自己的强盗身份有罪恶感, 其中出身市 井者还多了一重自卑感。他们洗刷名誉、 建功立业 的愿望和保家卫国以“替天行道”的愿望糅合在一 起,构成整个抗金行动的动机。关胜等将领认为, “为国捐躯, 倒可以照耀今古” ; 宋江为了宋钦宗的一 句好话而死心塌地; 时迁、 汤隆等 “小兄弟” 可以为了 将领的些许勉励或质疑而捐生; 李逵、 柴进、 卢俊义 在 《水浒》 原著中动辄灭人满门 (如大名的梁中书一 家、 无为军的黄文炳一家) , 招安之后忽然在这方面 变得慎之又慎。但是这样的努力, 往往得不到朝廷 的认可。曾经被他们嘲弄的国法与朝廷, 在招安之 后重掌正义, 无论法律由谁规定, 圣旨是否不公, 梁 山群豪都得小心翼翼地遵守, 否则难免 “不忠” 之名。 尽管高衙内、 蔡攸等权贵可以和以前一样地不守法, 但他们既然和梁山群豪同处朝廷体制内, 又可以影 响他们尊敬的 “赵官家” , 便也拥有了褒贬他们道德 的话语权。虽然意识到这一点, 宋江等人却没有把 洗清名誉的希望全押在朝廷上,乃愿“天下共见共 闻” , “正好阐扬我兄弟忠义心腹” , 并且采取 “岂能尽 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的态度, 不失为一种解脱之 道。 可见, 在张恨水的侠义标准以 《史记》 对侠的论 述为出发点, 以 “忠义” 为侠的最高境界。 此外, 个人 行为还需符合正直、 仁善、 忠恕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 之道, 才能成其为侠。在行侠的方法论上, 儒家、 墨 家的入世理念和佛家、 道家的出世理念经过一系列 的辩难, 前者终于在作者的观念中胜出。 张恨水通常利用角色本身的语言、 动作或其他 人的评价来表现角色的性格, 叙述者很少亲自评价。 除抗战文学 《水浒新传》 外, 叙述者较少 “以貌取人” , 善人未必美丽, 恶人未必丑陋。有时候甚至不叙述 角色面目, 如 《中原豪侠传》 写稽查员邱作民被革命 党员秦平生戏弄, 决心 “不能白放过他” , 次日家里忽
萍水相逢的李云鹤; 而且一诺千金, 为了应允朋友的 事情, “国法不足畏, 人言不足惜” 。但他们尚属年 轻, 还没历经大风大浪; 而张道人、 华山老道、 朱怀亮 等人的志向都经过一番考验。 他们都是曾经的太平 天国将领, 张道人和华山老道为了不梳清人的辫子 才作道人打扮, 其心并不在空门。虽然其经历和于 婆婆、 老尼类似, 他们却不刻意隐埋自己的能力与过 往。在 《剑胆琴心》 中, 游侠们对国家社稷的关心只 限于怀想; 而在 《中原豪侠传》 中, 国家危难给了他们 发挥的契机, 马老师、 郁必来、 华山老道等人都在幕 后助力, 通过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 建立共和国, 相 对积极地实现他们救助世人的抱负。 这类人徘徊在佛、 道的出世理念和儒、 墨的入世 理念之间, 虽然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但缺乏真正大 干一场的精力与热情, 也不能摆脱江湖礼数中所谓 “笑 傲王侯” 的矜持传统, 与年轻知己举杯畅想、 在后辈的 仰慕声音中捻须微笑, 遂成为一种代偿性的满足。 第三类人是民族斗士, 他们最有儒、 墨之侠的特 质。他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 以保国安民为 侠义的真谛, 但也不否认民间的兄弟义气。虽然前 途艰难, 他们却不会面临道德困境。 《水浒新传》 中 的张叔夜、 受招安后的梁山群豪, 《中原豪侠传》 中的 秦平生均可归入此列。 虽然同为国家民族谋利, 秦平生的形象却显然 更接近 “侠” 。 清末的政府在社会观念上和事实上都 不再能代表秦平生等人为之效劳的国家, 是以秦平 生在践行侠客之正义 (包括反叛官府) 的同时不会抵
2011/9 ・文艺争鸣・史
论
史论
试析张恨水武侠小说之侠义观
刘 熹
对于张恨水笔下的武人, 笔者按照他们行为特 征, 试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遁世者。他们看淡国家兴亡, 远离社 会。 他们对人类一视同仁地怀着佛家或道家的悲悯 之心,如不是看着故人的面子,难得出手管别人的 事。代表人物有 《剑胆琴心》 中的于婆婆、 老尼, 《中 原豪侠传》 中的老和尚和他的徒弟孙亮三、 驼背老张 等人。 他们的淡漠, 源自他们多年的阅历, 其中于婆 婆和老尼更是亲身经历过太平天国的衰亡, 冷却了 一番热心。 为了隐藏行迹, 他们或操持贱业, 或隐居 深山。在旁观者眼中, 他们一举一动如同衰朽的普 通人, 只能从他们偶尔抬起的眼皮下看到精光内敛 的眼睛, 或者间接地感受他们的力量: 老尼驯养一只 斑斓猛虎, 老和尚教出七个武艺高强的徒弟, 自己甚 至没有正式在故事中露过面。这些世外高人, 在作 者笔下却不能算做侠, 只能说是 “江湖上的正经人” , 原因是他们虽然不害人, 但对别人的疾苦不够关心。 “真正行侠的人, 应该和平常人一样, 出来和世人接 近, 暗里头专做锄强扶弱的事, 而且还不让人知道。 ” ( 《剑胆琴心》 第二十回) 第二类是江湖游侠。从行迹上看, 他们更接近 《剑胆琴心》 中对 “侠” 的期待。他们游走于社会边 缘, 或多或少地关心国家与民族。他们常常路见不 平拔刀相助, 以民间的忠孝节义观念为行侠原则。 《剑胆琴心》 中的柴竞、 韩广发、 朱怀亮、 张道人, 《中 原豪侠传》 中的马老师、 郁必来、 华山老道都是此类 人士。 柴竞、 韩广发等人古道热肠, 不约而同地帮助
相关联的情节线, 并设置至少一个主要人物, 让主要 人物同时涉入多条情节线, 从而让各条线交织成网, 到最后再做一个总的交代。 《剑胆琴心》 以柴竞、 朱 怀亮和李云鹤为主, 把消解仇怨、 救助孝子与义士、 说合姻缘三条线交织到一起; 《中原豪侠传》 以秦平 生一人为主, 让革命和爱情两线交错发展; 《啼笑因 缘》 以樊家树为主, 让所有情节在他和沈、 关、 何三女 之间生发、 延展。 《水浒新传》 则采取两线并行的结 构, 在金国入侵北宋的大环境中, 把忠臣义士、 昏君 庸官的行为比照着描写, 前者为主线, 后者为副线, 两线贯穿全书。 按照情节结构的缜密程度来看, 《剑胆琴心》 的 结构明显比其它小说松散。 其各部分情节虽有因果 关联, 却没有明显的主题与命意: 前半部分写帮助孝 子, 后半部分写救出兄弟, 其间穿插两段姻缘, 结尾 让主角略一现身, 便告结束。有时候作者在前文做 出伏笔的表示, 在后文却了无回音 (如 《剑胆琴心》 第 二回末尾) 。 同样是写带有神秘色彩、 义高技奇的江 湖游侠, 《中原豪侠传》 对驼背老张、 孙亮三等昙花一 现的人物也交待得有始有终, 《剑胆琴心》 的少尼佛 珠、 老尼、 胡九姑等人物在退场时则戛然离去, 让读 者有茫然之感。 张恨水自言从1930年开始才在起笔 之前拟定纲目, “全书无论如何跑野马, 不出原定的
刘 熹・试析张恨水武侠小说之侠义观
触国家之正义。 “当法外之徒通过赞同新的统治来 践行其正义感时, 正义既在个人的层面, 也在国家的 层面上得以完满。 ”
(1)
然来了革命党的警告信, 他吓得钻进床底。 通过这些 行为, 读者自然知道此人外强中干。 较之同时代的 《蜀 山剑侠传》 、 《鹰爪王》 等一上场就敌我分明的描写, 张 恨水的手法更含蓄, 人物性格发展的可能性更宽广。 在展示角色的侠义观念时, 作者主要使用语言 描写。 在带着抗战目的的武侠小说中, 秦平生、 郁必 来、 时迁、 张叔夜等人各个直抒胸臆, 阐释他们为国 为民的信仰, 除了叙述者声音直接介入之外, 这是最 直白的表态方式了。让不同的角色发出相似的心 声, 便不会让读者产生叙述者自说自话的印象。 为了统一的情境中尽力地凸出人物的不同, 张恨 水主要采用两种办法。 一是细腻的语言和动作白描, 如 《水浒新传》 中写群豪在东京得知宋钦宗接受金人 苛刻条款时, 鲁智深 “首先哎呀一声” , 关胜则 “两手高 拱, 叫了一声圣上, 忽然晕倒在地” , 史进、 杨志都 “暗 暗跺脚” , 林冲 “不住摇头叹息” 。这反映了他们对朝 廷的不同期待, 也呼应着他们过去不同的经历。 进行 静态描写的时候, 作者也不时使用动词, 如 “抹了两撇 鼠须” 、 “一部花白胡子, 由两边耳根下向下巴下面一 抄” , “抹” 字和 “抄” 字, 宛如用文字代画笔, 像放映动 画一样在读者眼前勾勒出性情各异的脸。 另一种办法是安排不同的人物出演相似的情 节, 即叙事学所说的 “伪重复” 。如 《水浒新传》 中先 有燕青、 柴进驻扎在东京做探子, 后有时迁、 汤隆、 曹 正、 王定六、 段景驻扎在燕京做探子; 先有时迁在馆 陶城杀贼,后有杨志在大名府杀贼;先有董平守雄 州, 再有柴进守沧州, 还有鲁智深等六人守东京, 最 后还有梁山群豪二次守东京。这样同中有异的重 复, 引起联想与对比, 从而更清楚地分辨出人物各自 的神采。 内心独白也常被使用。将 《水浒传》 与 《水浒新 传》 对比, 前者几乎通篇都是外在的描写与对话, 心 理描写只是一句两句地零星出现, 起到带动情节的 作用。在 《水浒新传》 中, 内心独白的作用更着重于 展现不同的思维模式, 从而勾画出人物的性格; 有时 更将外部景色写在内心独白中, 对环境气氛的营造 也有很好的效果。 学者陈平原在 《千古文人侠客梦》 中把行侠的动 机归为 “平不平” 、 “报恩仇” 、 “立功名” 三大类。以此 为标准, 观察张恨水笔下侠义行为的动机, 最常见的 动机是 “平不平” 与 “立功名” 的融合。他以国家民族 受到侵略为最大之不平事, 让侠客在为国家民族 “平 不平”的事业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包括流芳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