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后背门气弹簧布置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系列乘用车白车身组后背门设计 经验汇报
后背门气弹簧布置设计
M1乘用车后背门采用两厢车常见的气弹簧支撑结构。前期由于设计人员缺 少数据,仅能做粗略的布置。故在后背门数据设计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后 背门气弹簧布置重作计算、布置,以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客户的使用舒适度和 公司的设计品质。 气弹簧一般工作原理 :
以M1项目为例: 首先,为减少后期的调整难度和工作量,做粗略布置时,我们尽 量沿用标杆车的背门气弹簧安装结构,即上部固定在侧围,同时,预 留一定空间,以便调整。 其次,选择现有车型中背门结构与设计目标相近者为蓝本,初步 选定气弹簧的型号。 后背门数据设计完成后,我们首先利用软件计算出后背门总成的 重量和质心,然后计算出背门开启过程中的重力矩曲线,同时计算出 早期背门气弹簧的力矩曲线,两者相互比较。再结合供应商提供的气 弹簧数据,选择更改气弹簧型号或微调气弹簧布置,使调整后的气弹 簧力矩曲线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 如图所示,为气弹簧初次布置后经CAE分析得出的力矩与角度关 系图,气弹簧力矩远远大于重力矩,导致后背门一旦开启,立刻急速 上升,且关闭时比较费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1、气弹簧不受外力时,自然伸长为最小行程(指压缩行程)处,即最大伸长 处; 2、活塞两边气压相等,由于受力面积不同,产生压力差提供气弹簧的支撑力; 3、气弹簧运动中瞬时提供的总支撑力包括两部分:压力差产生的支撑力和摩擦 力。 4、外力压缩气弹簧,由于撑杆在气室内体积增大,压缩气体的有效容积变小, 气室气压变大,压力差产生的支撑力变大;
如图所示,为气弹簧重新布置后通过CAE分析得出的力矩与 角度关系图,在后背门开启12°左右有个平衡区域,当达到极限 位置时,开启力矩为2.18N· M ,达到客户的设计要求!
以上就是M1后背门气弹簧的布置经验,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 希望大家给予指出更正,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后背门中间状态:重力矩58.63N· M 气弹簧力矩64.2N· M 摩擦力矩1.24N· M
开启力矩=重力矩+摩擦力矩-气弹簧力矩 =4.33N· M
后背门极限状态:重力矩51.22N· M 气弹簧力矩54.52N· M 摩擦力矩1.12N· M 开启力矩=重力矩+摩擦力矩-气弹簧力矩 =2.18N· M
5、摩擦力变化: 气室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撑杆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 离自然伸长处越远,摩擦力越大; 6、气温影响气弹簧支撑力:气温越低,气室压力越低,气弹簧提供的 支撑力越小。 气弹簧的布置原则如下: 后背门在开启过程中,存在平衡区域,即重力矩=支撑力矩 1、初始位置时,开启力矩为-5N· M~ -2N· M,即重力矩+摩擦力矩>气弹 簧力矩,以免开启时自动弹出,当关闭后背门时,过平衡点后,靠自身 的重力矩能够自行关闭; 2、平衡点设在后背门开启10°左右,此时支撑力矩=气弹簧力矩; 3、当过平衡点后,开启力矩逐渐增大,以便后背门缓慢上升,在中间位置 为最大,为5N· M左右,然后逐渐减小; 4、到达极限位置时,重力矩+摩擦力矩≤气弹簧力矩,开启力矩为0~ 2N· M,此时依靠背门气弹簧限位。
从曲线中可知,简单的更换气弹簧或者调节气弹簧力无法满足 设计要求,故只有改变气弹簧安装点来调节气弹簧的力臂,从而改 变气弹簧的力矩,使其开启力矩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如图所示,分别为后背门初始位置、中间位置、极限位置。
后背门初始状态:重力矩32.25N· M 气弹簧力矩30.82N· M 摩擦力矩3.05N· M 开启力矩=重力矩+摩擦力矩-气弹簧力矩 =-4.48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