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壳》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贝壳》是实验教材新增的一篇自读课文。

所以,我在设计本节教学设计时考虑本文是自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同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新课标强调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领悟作者是如何借一枚贝壳来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描写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领悟作者是借一枚贝壳来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1、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2、准确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如何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体会托物言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贝壳》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女性
(屏显。


席慕蓉: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代表作有诗集《无怨的青春》《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生命的滋味》。

师:人们常说读她的散文,品她的文字,会由衷地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沉淀,是一种经历了人生百态后自然散发的气质。

这到底是位怎样的女性会得到这样的评价,也许她笔下的文字会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吧!(生分享)
是啊,她总能从最最平凡的事情或事物中触发灵感,写下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文字。

而面对一枚小小的贝壳,著名诗人席慕容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贝壳》。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要认识一个作者就去读这个作者的作品,透过作品里的文字去感受这个人,在上课前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去读席慕蓉的作品去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比我直接告诉作者的简介更有体会。


二、慧口读美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用心感受。

(师配乐范读)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深深陶醉在这篇美文中了,一个有感情的朗读能赋予文字新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朗读打动别人?(生交流)、
是啊,同学们你们都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把金钥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出示金钥匙:眼中有文字,心中有图画)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字中,走进席慕容,走进那片海滩中吧!(生读)
(设计意图: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寄托在语言中的那份美,怎么教会孩子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自己心中的体会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受)
三、慧心领《贝壳》哲思
(1)作者从海边这一枚小小的贝壳中,有了怎样的思考?可以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句子作答。

(生分享)
(2)、是啊,你们都听到了作者的诉说,读出了《贝壳》的哲理。

老师想问问,作者这一人生思考是针对什么发出来的呢?
(生再次跳读课文研究。


生:是针对贝壳发出的。

(这是个怎样的贝壳,你从文中的那句发现的?)
生1:我从“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小巧玲珑
生2:我从“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精致
生3:我从“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珍贵
生4: 永恒
生5:呵护弱小的生命。

是啊,正是这样一枚精致、小巧、珍贵……的贝壳,让作者曾感觉到,引读——“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这里的躺是什么意思——放,能换成放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看吧!(区别读)一个“躺”字让那失去生命的贝壳又重新有了活力,有了生命,体现了贝壳即使柔软的身体死去,但仍然有它自己的生命所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是啊,一个“躺”字是充满温情的,是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齐读)
可是作者这一人生的思考紧紧是由这一枚精致、小巧、珍贵……的贝壳引发而出的吗?你还从哪里看出来的?
(贝壳里柔软生命的短暂而发出的。


同学们,你们彼此的补充分析太有价值了,老师没想到你们这么出色。

对,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曾经小小的柔软的生命,想到了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如此用心。

文章顺势从写贝壳转到写人的生命,从上苍制作贝壳这细小生命的用心写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转折自然,轻松入题。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感悟?(出示文中生命的感悟原句,读——)
“我们的生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定比贝壳要长很多,那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呢?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我们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那么,我们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孩子们说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现在的生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讨论。


(是的,我们以前对自己的标准太低,目标太低,有时在应付,有时在敷衍,有时得过且过,有时满不在乎,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活出个样儿来。

中间评价)
(3)是啊,席慕蓉的思考告诫着我们,警示着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要活出精神来,给后人留下令其惊叹和震撼的东西,也许”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们(特别强调读)留下的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的简单心啊!”(师范读)
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固执、简单)
指板书说,简单如贝壳……,简单如人生……固执如贝壳的……,固执如人生的……
只要我们能让我们那简单平凡的生命过得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我们也能让别人为我们的生命而感叹,就像:
A、刘盛兰——拾荒助学十八载资助学生上百个
(山东省烟台市一位普通孤寡农民,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18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由于最近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B、陈俊贵——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留给陈俊贵。

此后30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班长和战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C、彭文才——中国的蜘蛛侠
每月的工资仅有1200元的彭文才,12年来,他身系登山绳坚持在海拔3000多米、悬空700多米、壁立千仞的峨眉山舍身崖上,参与救援20余次,每年清理垃圾约万吨。

只为留下一片洁净。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交流)
是啊,每个人的生命,或多或少就是那么几十年,我们无法控制它的长度,我们所能做的是拓宽它的深度与广度,让生命之花更加艳丽,让生命之树永远长青。

只要我们有一颗固执而简单的心啊!
(配乐齐读最后两段)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透过贝壳的感悟思考作为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口,让学生能在交流谈论,自我表达中让学生去感受,去领会,去表达,一步一步的走进文中,从贝壳的生命到作者的生命再到我们的生命中,让学生能层层深入的去思考。


四、会用《贝壳》方法
作者正是从那小小贝壳的花纹,向我们诉说着她的那广博的人生思考,也让我们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力量,这正是“托物言志”。

现在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学习一下这四个字。

(屏显。


托物言志——是寄情于一物,以物性表现个人追求和操守的写作方法,是以物言情。

师:本文就是由具体的、细微的物(贝壳)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同样生活中还有许多具体、细小的事物能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考。

同学们,你能否也像作者一样根据身边的一个小事物写写你对生命的感悟呢?
(屏显。


1.小草、梅花、白杨、落叶、青松等;
2.从砖缝中冒出的小瓜苗;
3.瞬间绽放的昙花。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你的文采真好,听你的作品,我感到了幸福。

你的激情,你的思想,激荡在老师心中,你是怎样想到这里的?
你和席慕蓉一样——乐观地迎接生活的考验。

生: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嫩绿的小草就被春风吹醒了。

它顶破压在头顶的厚土,弯弯曲曲地将身子钻出来,它是不屈的象征。

你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好!你的词语运用十分准确,词汇丰富且富有表现力。

同学们也应该向他学习。

鼓掌!(试情况定)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于渔”,方法的作用很大,通过让学生去感受本文的写作特点,到自己试一试写一个小片段,让学生能从根本去体会什么是托物言志,并能使得孩子的体会得到升华。


五、总结《贝壳》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大家热情很高。

是啊,《贝壳》的确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
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我会用我的努力继续做好我所能做的一切事情。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请记住——
(屏显。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塞涅卡
六、板书设计
贝壳小小、短暂精致、珍贵
人人生命的平凡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简单固执
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