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之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848ddc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0.png)
起源与创作背景
曲目内容
夕阳箫鼓的曲目内容主要表现了夕阳余晖中的江面景色,以及人们在黄昏时分的活动和情感。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平缓,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主题
夕阳箫鼓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起源
创作背景
起源与创作背景
曲目内容
阳春白雪是一首古琴曲,其曲调高雅、婉转,表现了春天雪景的美妙和诗情画意。
主题
阳春白雪的主题主要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通过音乐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目内容与主题
阳春白雪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之一。
历史地位
阳春白雪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目内容与主题
历史地位
夕阳箫鼓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这首曲子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演奏。
影响
夕阳箫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它还对中国的文学、绘画等领域产生了影响。这首曲子的优美旋律和主题激发了许多文学家和画家的创作灵感,成为了他们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同时,夕阳箫鼓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向世界传播的重要代表之一,被国际音乐界所认可和赞誉。
历史地位
影响
历史地位与影响
08
高山流水
起源
高山流水源于先秦时期,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
创作背景
传说先秦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高超,却鲜少有人能听懂其音乐之美。一日,伯牙在山间弹琴,偶遇知音钟子期,二人结为知己。伯牙为表达对知音的感激之情,创作了《高山流水》。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ccdc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5.png)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一首《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二首《出水莲》《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三首《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cc5f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f.png)
1.葛天氏之乐:共八首曲子,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 依地德》、《总禽兽之极》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
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2.韶: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
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后人称作“箫”的乐器。
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演出后,认为获得一次很高的艺术享受,以至“三月不知肉味”说“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
・3.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附近的贾湖出土的。
1986年5月第一次发现,至1987年6月又再次发现数批,前后共18支。
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八孔笛,七孔笛,六孔笛,五孔笛,其中七孔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有可能为七孔音阶。
时代距今约8000年。
这种骨笛是竖吹的乐器。
4.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乐舞。
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云门》);尧时代的《大咸》(《咸池》);舜时代的《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漫》以及周初创作的《大武》。
六代乐舞最受统治者重视,由最高乐官大司乐亲自掌教。
这种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
・5.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它是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即:〃金:钟、饶;石:磬、鸣球;土:陨,缶;革:鼓、建鼓;丝:琴、瑟、筑;木:桂、柷;匏:簧、笙、竽;竹:箫、遂管、鹿。
・6.碣石调•幽兰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
它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
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代表的内容。
并且,《》谱为文字谱现存唯一实例。
.7.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式的音乐理论著作,现存十一篇。
名词解释神奇秘谱
![名词解释神奇秘谱](https://img.taocdn.com/s3/m/a30847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3.png)
名词解释神奇秘谱
《神奇秘谱》是一本琴曲谱集,由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编纂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
《神奇秘谱》收录了64首琴曲,这些琴曲是从当时众多的琴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历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名作。
这些琴曲的曲谱是现存最早的琴曲曲谱,对于研究古琴艺术和传统音乐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神奇秘谱》中每首琴曲都配有题解,叙述了各首琴曲的演变过程和琴曲所表现的内容。
这些题解也是研究古琴艺术的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神奇秘谱》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琴曲谱集,对于研究古琴艺术和传统音乐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神奇秘谱》琴曲大小标题、解题与其表现内容之关系研究
![《神奇秘谱》琴曲大小标题、解题与其表现内容之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5a03efd5bbfd0a795673cc.png)
《神奇秘谱》琴曲大小标题、解题与其表现内容之关系研究作者:章岑易先玲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3期摘要:本文归纳整理了《神奇秘谱》琴曲的大小标题、解题的形式与内容特征,探讨了三者与琴曲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朱权生平分析了《神奇秘谱》的选曲,认为除朱权序中所述外,还有隐含身世、借古抒怀的因素。
关键词:《神奇秘谱》朱权解题标题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07-03明初朱权所编《神奇秘谱》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收录琴曲64首,编选严格,无论是曲目数量还是编校质量都为存世琴谱一流。
在琴史上,《神奇秘谱》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筛选收录了明以前历代琴曲的代表作,“标题+解题+琴曲”的体例又开创了后世琴谱先河。
本文拟从大小标题、解题与其表现内容之关系探讨《神奇秘谱》“标题+解题+琴曲”的内在逻辑及选曲。
一、《神奇秘谱》琴曲的大标题古琴音乐有着鲜明的标题音乐特点,音乐与音乐之外的因素结合紧密,音乐的标题是理解其内容的重要依据。
《神奇秘谱》收录琴曲64首,其中上卷《太古神品》16首,中卷和下卷均名为《霞外神品》中卷27首,下卷21首。
有标题的标题乐曲50首,纯以调意为标题的非标题乐曲14首。
(一)非标题乐曲的标题《神奇秘谱》中的调意类乐曲仅见于中下《霞外神品》两卷,在目录编排上有两重特点,第一是与乐曲等列,第二是置于同调乐曲之前。
如中卷宫调第一首为《神品宫意》,而后是《广寒游》《梅花三弄》。
中下两卷中调意标题后并无解题或后记,据其曲目大小、命名和编排特点推测,编者将其视为较简短的乐曲,但又有为后续乐曲定调定弦的作用①。
值得注意的是,调意被后代琴谱承袭收录时,也呈现出标题音乐的趋向,被附上歌词或解题。
(二)标题音乐的标题上卷《太古神品》所收琴曲16首皆有文学性标题,中下卷《霞外神品》共34首有文学性标题,二者共计50首,这些曲目的标题集中反映了古琴音乐的题材与审美趋向,在做综合考量之前,不妨先抛开小标题与解题,对标题进行纯粹的考量。
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有哪些
![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e4973b171fe910ef12df850.png)
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有哪些古典歌曲曲调优美悠扬,让人听起来心旷神怡,使人有种飘渺的感觉,那么好听的古风歌曲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推荐的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有哪些,欢迎参阅!1、《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
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
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2、《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
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3、《胡笳十八拍》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
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
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
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4、《汉宫秋月》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
题解在古琴音乐中的作用与意义
![题解在古琴音乐中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83470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题解在古琴音乐中的作用与意义题解在古琴音乐中的作用与意义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三千年来,出现过众多伟大的琴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琴谱和理论著述,是中国艺术的千年瑰宝。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题解在古琴音乐中的作用与意义,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关于题解:纵观古琴音乐发展的历史,题解在东汉蔡邕撰写的《琴操》一书中就已出现了【注1】。
它是每一首乐曲之前的一段说明性文字,既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乐曲内涵、音乐形象及形象之外的寓意,对于乐曲标题的产生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论及琴曲题解的产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琴曲内容的不断丰富。
先秦以后,特别在两汉的琴曲中,许多都取材于历史故事等,它们都有着一定的人物和情节,有些情节还比较复杂。
这样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单靠音乐是很难表现的。
有些带有歌辞的琴曲,歌辞也往往是限于抒情,并没有介绍有关故事情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便开始通过口头的解说(当时还不叫题解)来达到目的。
桓谭《琴道》中所讲雍门周为孟尝君弹琴的故事,就是采用了解说的方式。
他是先讲述一段与演奏有关的话,把听者引入特定的曲情,然后才慢慢弹奏起来【注2】。
笔者推测,这种口头解说的方式也许就是现今题解的前身。
其次,古琴音乐虽为标题音乐但很多时候琴曲的标题只是标意,即乐曲的意境。
标名性【注3】琴曲(无题解)如《宫意》、《商意》等曲子只是占极少数。
既然利用抽象的音乐来反映具体的内容,为了使听者(包括演奏者等)能更容易理解琴曲的内涵则必须借助题解具象性的文字说明。
题解二字最早见于东汉蔡邕撰的《琴操》一书,所收的四十七首琴曲,每首均附题解,主要说明乐曲的内容、背景等,至于音乐风格和结构的描述则着墨不多。
如《猗兰操》的题解:“孔子历游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薌兰独茂,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于兰云。
”至此,古琴“题解”完成了从附属走向独立,从随意走向规范的过程。
有关古琴的古籍
![有关古琴的古籍](https://img.taocdn.com/s3/m/4f32f39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1.png)
有关古琴的古籍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献资料也十分丰富。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琴的古籍:
1.《琴谱正传》:明代乐理学家陈君实所著,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琴谱。
该书收录了当时的古琴曲目及演奏技巧,对后世的古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神奇秘谱》:明代乐器制作家赵师秀所著,是一部介绍古琴制作技术和维护方法的著作。
该书详细介绍了古琴的结构、材料、加工工具和制作步骤等方面的知识,为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琴曲选》:清代古琴家吴景略所编,是一部集中了当时流行的古琴曲目的选集。
该书选曲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对古琴曲目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4.《琴学初编》:清代古琴家吴梅所著,是一部介绍古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的著作。
该书对古琴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古琴音乐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方法,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籍不仅记录了古琴的历史和发展,同时也为后世的古琴艺术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 1 -。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a3e8fd905087632311212a4.png)
音乐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名词解释: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名词解释: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现代十大名曲[最新]
![中国现代十大名曲[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a2879e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3.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十大古代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一、《高山流水》春秋战国,郑国人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意---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故仁者乐山,而智者乐水.情---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山流水遇知音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据说,这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曲段分别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其相合于与聂政刺杀韩相。
将为知己者用,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
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
“士之怒”,不弱于“天子之怒”。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三、《平沙落雁》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
“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7d78197cd184254b353584.png)
1.葛天氏之乐:①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②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③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3.弹歌:①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古歌谣。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②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③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产生时代的古老性是较为可信的。
4.《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6.河姆渡骨哨:①原始社会吹奏乐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遗址。
②用鸟禽中段的肢骨制成。
体开2—3孔,至今仍能吹出各种音调,形成简单的旋律。
③音调与鸟鸣极为相似,当为一种助猎工具。
《大夏》:夏代乐舞,禹叫人写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是一部多段体的乐舞,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
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在夏代以前的乐舞中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用。
《大濩》:①商代著名乐舞,六代之乐之一。
②它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目的同样在于歌颂统治者的功绩。
③是商代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4.编磬: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为编磬。
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
.大乐司:①周代的喜乐机构,和机构中最高官职称谓。
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
②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对教学深程的进度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③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2.八音分类法:①金类:钟,笙钟,颂钟②石类:离磬,玉磬③土类:埙,缶④革类:土鼓,足鼓,县鼓⑤丝类:琴,颂琴,瑟,筝,筑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的基础上再往下升至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
明代藩王琴谱谱系研究
![明代藩王琴谱谱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6f25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e.png)
明代藩王琴谱谱系研究许萍【摘要】明代藩王所辑琴谱为历来琴家与藏书家所珍重,每部琴谱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并在琴曲传谱、风格特点等方面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自成谱系.它们对后世琴曲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五本存见明代藩王所辑琴谱谱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旨在尽可能地探究明代藩王琴谱现存谱本的传谱面貌及相关信息.【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明代;藩王;谱系;琴曲;版本【作者】许萍【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明代古琴谱中有一部分琴谱是由那些对古琴音乐有所造诣的藩王所编撰的官刻谱,这些琴谱的所收琴曲及刊刻代表了明代宫廷琴乐特色,也是明代古琴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这些琴谱的琴曲传承与刊刻特点对了解明代琴谱乃至琴乐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与价值。
(一)明代四位藩王概况1.明宁献王朱权朱权(公元1378—1448年),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臞仙、大明奇士,人称“贤王奇士”。
祖籍在江苏淮安盱眙。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为躲避王室争斗,闭门读书、弹琴。
他编辑了《神奇秘谱》。
2.明徽恭王朱厚爝朱厚爝(公元1506年—1550年),是简王朱祐台庶第一子,明朝第三代徽王。
朱厚爝于不知何时受封安邑王,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改封徽世子,同年袭封徽王。
他在位二十四年,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过世,谥号恭,史称徽恭王。
他编辑了《风宣玄品》。
3.明保定王朱珵坦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沈简王朱模八世孙,沈宣王朱恬烄嫡二子,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封为保定王,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薨,谥为保定顺惠王。
他编辑了《五音琴谱》。
4.明潞王朱常淓朱常淓(公元1607年—1646年),字中和,号敬一主人,又号敬一道人。
祖籍是安徽凤阳,出生于卫辉。
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明朝第二代潞王,为第一代潞王朱翊镠三子,世称小潞王。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64c5b9d99b89680203d8259e.png)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53f4f8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b.png)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原⽂地址: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作者:陈昀的艺术世界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琴谱:《碣⽯调幽兰》:现存最早的琴曲谱。
原件在⽇本。
系唐代⼿抄的卷⼦,仍保持早期的⽂字谱记写⽅式,具有很⾼的史料价值。
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南朝梁代的丘明。
曲名前冠以调名,为琴曲之仅见。
据推断应该是⽤碣⽯调表现《幽兰》的内容。
《⽩⽯道⼈歌曲》:词曲专集。
宋代姜夔撰。
内有琴歌《古怨》⼀⾸,旁缀减字谱,为现存最早的减字谱琴谱。
《神奇秘谱》:琴谱。
编者朱权。
明洪熙⼄巳年(1425)成书。
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
全书共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收⼗六曲,如:《⼴陵散》、《流⽔》、《阳春》、《酒狂》等,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
中、下卷《霞外神品》收三⼗四曲,如:《梅花三弄》、《长清》、《⽩雪》、《⼤胡笳》、《离骚》等,均属历史悠久的古代作品。
还有南宋浙派名家的作品《潇湘⽔云》、《樵歌》等。
所有琴曲都有解题,提供了史料,为研究古代⾳乐作品的重要⽂献。
《浙⾳释字琴谱》:明代琴谱。
南昌龚经编释。
成书于1491年前。
原书残,现存三⼗九曲。
每曲逐⾳配有⽂字,⼤多难以演唱。
个别为传统琴歌,如⼋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风宣⽞品》:明代琴谱。
朱厚爝辑于嘉靖⼗⼋年。
共⼗卷。
⾸卷为指法、调式等⽂字六⼗⼆则,⼿势图⼀百五⼗四幅,⽂字多取⾃《太⾳⼤全集》。
收曲⼀百零⼀⾸,包括三⼗⼆⾸琴歌。
《西麓堂琴统》:明代琴谱。
编者汪芝。
成书于嘉靖⼄⾣年。
共⼆⼗五卷。
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的论⽂、杂说。
后⼆⼗卷收录⾃宋代的琴曲⼀百七⼗曲,其中有《⼴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
为明代收曲最多⽽且独具特点的谱集。
《三教同声琴谱》:明代琴谱。
编者张德新。
明万历壬⾠年成书。
收四曲,均有词。
其中《释谈章》为⾸次刊传之佛教曲;另两⾸《明德引》、《孔圣经》为儒教曲,还有⼀⾸《清净经》为道教曲。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d3a39f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44.png)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中国十大古筝曲
![中国十大古筝曲](https://img.taocdn.com/s3/m/f146b6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1.png)
中国十大古筝曲
中国十大古筝曲包括:
•《渔舟唱晚》:这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寒鸦戏水》: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
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
•《蕉窗夜雨》:这是一首筝曲,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
•《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也称汉乐筝曲,留了中原古曲的风貌。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
•《雪山春晓》:这是藏族风格的筝曲,充分表达了对雪山和春天美景的赞美。
•《林冲夜奔》: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气概的古筝曲,描绘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林冲在遭受不公后,夜晚奔向梁山的壮丽画面。
•《侗乡鼓楼》:此曲描绘了侗族鼓楼的音韵和节奏,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风情。
•《月儿高》:这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古筝独奏曲,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旋律优美动人。
这些古筝曲目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00953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流⽔纯⾳乐 - 中国国乐⼤全江南丝⽵《列⼦·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期善听琴。
⼀次,伯⽛弹了⼀⾸⾼⼭屹⽴、⽓势雄伟的乐曲,钟⼦期赞赏地说:志在⾼⼭。
”伯⽛⼜弹了⼀⾸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钟⼦期⼜说:“洋洋乎志在流⽔。
”钟⼦期能深刻地领会伯⽛所弹奏乐曲《⾼⼭流⽔》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结成了知⾳,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献记载,《⾼⼭流⽔》原为⼀曲,⾃唐代以后,《⾼⼭》与《流⽔》分为两⾸独⽴的琴曲。
其中《流⽔》⼀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演奏的《流⽔》曾被录⼊美国太空探测器的⾦唱⽚,于【典故提⽰:被善意夸⼤的友谊】⼴陵散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陵散》⼜名《⼴陵⽌息》,是我国古代的⼀⾸⼤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于⼴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陵散》,分开指、⼩序、⼤序、正声、乱声、后序共的⾳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古曲之⼀,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的专政⽽惨遭杀害,在临⾏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陵散》名声⼤振,⼈们在理解这⾸乐曲时⼜多了⼀层意义,它蕴涵了⼀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典故提⽰:刺客的⾼义,名⼠的绝响】三.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张维良 - 秋江夜泊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芳⾹、凌霜傲雪的⾼尚品性,是⼀⾸充满中国古代⼠⼤夫情趣的琴曲。
《枯⽊禅琴谱》说:从容联络,⽅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今。
梅花傲霜⾼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们⽤以隐喻具有⾼尚节操的⼈。
《神奇秘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神奇秘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23d75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5.png)
《神奇秘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神奇秘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古琴曲谱集。
《神奇秘谱》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神奇秘谱》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https://img.taocdn.com/s3/m/ca4c1f1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e.png)
作者: 晓龙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91-91页
主题词: 学术研讨会;线索;民族音乐;古琴艺术;古代音乐;东方文化;委员会;唐代;国音;明初
摘要: <正> 由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与中国古琴艺术联谊中心,北京古琴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神奇秘谱》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下旬在京举行。
《神奇秘谱》刊于明初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其中收有唐、宋传谱共64首,有一些是源于唐代以前的历史名曲,如《广陵散》、《高山》、《流水》等,通过古琴指法谱记载的古曲,为我们探索古代音乐提供了线索。
中国琴家查阜西、管平湖、吴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秘谱》之艺术价值
《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由明太祖之子朱权组织编纂,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
由于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于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
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
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
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神奇秘谱》作者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善古琴,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
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
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将朱权分封为河北会州(今热河平泉县南),称宁王,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进军南京,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前,曾胁迫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
经过四年战争,朱棣打败建文帝,夺取了政权,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即位后,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
朱权遭此巨创深痛,即求清静和韬晦,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寄情于音乐,著述,释道,除《神奇秘谱》外,还著有《太和正音谱》和《茶谱》等。
朱权虽然出身于皇室,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政治地位岌岌可危,日子很不好过。
他虽然身为藩王,却对当时的主要统治势力心怀不满。
为此他提出:“不同于彼类,不伍于流俗,不混于污浊。
洁身于天壤,旷志于物外”。
这种不满现实,洁身白好的思想倾向,反映在本书所收录的许多作品之中。
如:《遁世》、《招隐》、《获麟》,以及以山水花乌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等。
而直接为统治老歌功颂德之作却极少。
朱权在埋头琴学艺术,寻求思想寄托中,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提出不少真知灼见,反映了一定的艺术修养。
这些见解今天看来也是颇有道理的。
他通过演奏实践,深刻感受到“见于徽珍,发于遐趣”。
“以快己之志”的乐趣;强调自己弹过的这些曲谱“皆予之心声也”。
他认为每个人的演奏处理有差别是自然的,不立于强求一致。
指出:“其操间有不同者,益达人之志也,各出乎天性”。
主张“各有道焉,所以不同者多,使其同,则鄙也”。
他反对泥古不化,盲目模仿,所以他尖锐地指出:“岂肯蹈袭前人之败兴,而写己之志乎?”他对于不曾掌握的《太古神品》中诸曲,还是持慎重态度。
由于“恐有讹谬”宁可不妄加标点,只是在自己弹奏过的三十四曲中,纔是“惧有句点,其吟揉取声之法,徽轸之正,无有吝讳,刊之以传后学”。
说明他非常珍视自己的这些“心声”,希望把它们公之于众。
由于《神奇秘谱》的史料价值甚高,一些久已绝响的古代名曲陆续从中发掘出来,不少动听的旋律重又吸引着当代听众。
秘康临终前担心绝响的《广陵散》,如今又恢复了它那铿锵的音调。
琴坛流行的《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它们的祖先。
历代吟咏歌唱的著名题材如:《楚歌》、《昭君怨》、《乌夜啼》等,也都可以从本书找到其早期的音乐实例。
《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
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
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历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
如《广陵散》是“世有二谱”。
编者通过比较,“以是谱为正,故取之”。
又如宋代“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而编者则采用了“不分段数”的唐代传谱。
这些古谱当时已经无人传授,所以编者未能为之点出句读,其谱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征。
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
这些传谱是编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于汉代的《雉朝飞》、《楚歌》;有据晋代笛曲改编的《梅花三弄》,有传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乌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小《胡笳》,还有宋代浙派名师郭楚望的《潇湘水云》、毛敏仲的《樵歌》等。
这一部分作品曾经长期活跃于古代琴坛,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编者通过师承授受,具有实地演奏的体会,所以“俱有句点”,其谱式也与上卷多有不同。
这两卷命名为“霞外”,是因为宋代浙派有一部规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谱》,收四百余曲,在它的影响下,元代编有《霞外琴谱》一书。
标为“霞外”,表示它直接渊源于共宋、元浙派,继承丁历史上声望最高的传谱。
但是,由于朱权自己较特殊的社会地位,所以对普通平民百姓有一定偏见,如他在序言中强调“琴之为物”乃“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主张“琴必择人而传”。
对于一般劳动群众如“白丁之徒,负贩之辈……一概用之”非常反感,流露出“恻然兴慨。
每为痛惜”的阶级偏见。
这种偏见出于他那王亲贵族的社会地位,是容易理解的。
由此出发,他还把一些不适合自己口味的曲目名称加以更改,认为是“其名鄙俗者,悉更之以光琴道”。
其实,他所认为的“鄙俗”,也许正是民间创作中很可宝贵的;他所谓的“以光琴道”,则未必不是使其脱离群众。
象《昭君怨》这个名称,自唐代以来就一直通用,被他改为《龙朔操》,反而晦涩不明,在后世引起了不少混乱。
虽然如此,《神奇秘谱》的艺术价值还是无法被忽视的。
它所收录的琴曲涉及到多个派系,反应了更广泛的古琴艺术特点,同时琴曲取材广泛,反映了古人真实的生活情趣和音乐美学思想,而且为我们保存了许多险些失传的名曲,为我们研究古人的音乐成就提供了重要史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古琴音乐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