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10ee9c458f5f61fb73666e2.png)
中隧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一公司万开工区万开高速公路E2合同段铁峰山1号隧道出口端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一节量测的重要性1.1量测是对围岩动态监控的重要手段,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铁峰山1号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型式,包括锚喷支护和模筑混凝土两部分组成。
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动态或信息,以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与经济,并以量测来指导施工,有效控制支护变形,特制定本指导书。
1.2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1.2.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控制围岩变形。
1.2.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1.2.3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1.2.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第二节量测内容2.1监控量测的内容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
主要进行收敛量测,其次对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对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检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是量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3.1.1对于隧道洞口属浅埋,风化强烈、软弱地段。
量测间距控制在10m内,有效对围岩变形、下沉等进行量测,有效的指导施工。
量测间隙时间适当加密:1-15d:2-3次/d,16d-1个月:1次/d,1-3个月:1-2次/周3.1.2随着开挖工作面离洞口越来越远,埋深越来越深,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布置量测点,对围岩地质较差地段加密量测点布置,加密量测间隙时间。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4817d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a.png)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监测目的监测基坑结构应力和变形情况,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动态,验证基坑支护的设计效果,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并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车站主体结构的施作时间。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参数。
控制地表的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本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2、监控量测流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见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3、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及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4、监测点的选设监测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或测点)。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等。
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3 个,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设置在地表的工作基点: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法在地表设置的工作基点,其钢筋长度不应小于 3m,直径为 20mm,并作保护;②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应选择在地铁施工影响区以外、建成时间较长且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上设置。
工作基点直径不得小于20mm,并作保护。
观测点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够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便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它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定期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5、监测方法(1)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①基础沉降监测a 监测前在便于监测高度处布设监测点,每个基础角点均布设监测点,且满足 15~20m 的间距要求。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88f82a5901020207409c51.png)
天平铁路隧道工程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监控量测目的(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与仰拱的施作时间;(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2. 监控量测计划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本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③拱顶相对下沉量测;④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包括:①地表下沉量测;②锚杆轴力量测;③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④围岩、喷层、二衬应变量测;⑤围岩压力量测。
监控量测仪器:全站仪、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精密水准仪、收敛仪、隧道拱部位移计(挂钩式、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钢弦式压力计、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3. 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施工流程见下图⑴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
当围岩石质较好、地质监控量测流程图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
洞外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⑵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点和一条水平收敛量测侧线(全断面法)或二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测线(台阶法)。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5195a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b.png)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概述监控量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建筑物结构的监测、控制及相关数据的测量和分析。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质量,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量测。
本指导书是针对监控量测施工的,主要介绍监控量测施工的组织、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监控量测工作。
二、组织管理1.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包括建筑结构工程师、监测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等。
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监控量测工作。
2.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等。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3.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监测仪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全面、准确地监测。
同时,应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维护、校准和保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三、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掌握现代监测技术,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类监测仪器。
在盾构、地铁等特殊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等情况。
2.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位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间等。
在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分析处理。
3.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熟练使用各类测量工具和软件,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统计。
同时,应制定专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注意事项1.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依据建筑工程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监测的全面、准确和有效。
2.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监控量测施工小组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监控量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工程安全、稳定和质量等方面,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c96750702020740be1e9bbf.png)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K-I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总则第1条为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的要求,并结合本标段的特点和施工图纸,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第2条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关键工序管理。
二、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本标段施工图纸以及铁道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120号文件。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吉图珲客专JHSK-Ⅰ标段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四、作业准备监控量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组织,以及技术工作的准备。
1、人员配备工区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特点,成立专业监控量测小组,按照隧道划分,负责全工区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监测作业指导书工区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隧道施工图纸,针对不同隧道的地质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并上报监理。
五、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目的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积累量测数据,有助于修正工程设计,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隧道洞内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300ea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c.png)
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工作准备 (2)2.1仪器配置 (2)2.2人员配置 (2)三主要工作依据 (2)四监控量测的目的 (2)五监控量测主要工作内容 (3)5.1编制监控量测实方案 (3)5.2埋设观测设备: (3)5.3实施观测 (3)六监控量测工程 (4)6.1必测工程 (4)6.2选测工程 (4)七监控量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4)7.1隧道洞内、外观察 (4)7.2洞内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5)7.3地表下沉测量技术要求 (6)八量测结束标准 (8)九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应 (8)9.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 (8)9.2监控分析结果反应与应用 (12)9.3信息反应流程 (14)9.4工程对策 (16)十监控量测资料的验收 (17)十一考核 (17)十二附表 (17)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客运专线中铁二十一局指挥部所管区段〔D3K238+376~D3K270+004〕内隧道工程。
二工作准备2.1仪器配置全站仪要求: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
收敛仪要求:数显电子收敛仪。
水准仪要求:不低于DS1标称精度。
所有仪器设备按规定送到有鉴定资质的专业鉴定单位鉴定并出具鉴定证书,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
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2.2人员配置每个洞口配置量测人员2人。
三主要工作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2006〕;(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 10601-202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2007 );〔4〕有关沉降观测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四监控量测的目的确保施工平安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平安,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平安事故,尤其要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76dbf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e.png)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旨在对隧道监控量测作业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指导书适合于隧道监控量测作业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监测设备安装、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环节。
二、任务目的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和变化趋势,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本次监控量测作业的目的是对某隧道进行全面的监测,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前期准备1. 建立监测方案:根据隧道的特点和监测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监测点位、监测参数等内容。
2. 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计、裂缝计等。
3. 设计监测布点:根据监测方案和隧道结构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和监测布点,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测设备安装1. 安装位置选择:根据监测方案和监测布点,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监测设备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数据。
2. 安装方法:根据监测设备的特点和要求,采用适当的安装方法,包括固定、调整、连接等操作。
3. 安装质量控制: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4. 安装记录:对于每一个监测设备的安装,及时记录安装位置、方法、质量等信息,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1.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案和设备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采集时要注意环境条件的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筛选、数据平滑等步骤,得到可靠的监测结果。
3.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判断隧道的变形趋势和安全状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数据存储与备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作业安全1. 安全措施:在进行监测量测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99-208)概论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99-208)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50e1470722192e4536f6ad.png)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CFSG-1标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2 作业准备(1)确定监控量测的工作内容、方法;(2)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准备相关监控量测仪器设备;(3)做好监测元件的预埋和布设。
3 技术要求施工中满足以下规范标准及设计文件:(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7)《新建赤峰至京沈客专喀左站铁路工程隧道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4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4.1 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4.2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
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
根据本线隧道的特点,必测项目包括:5.3 量测方法和要求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禁爆破损坏。
基底处理完毕经检测符合各项指标后,在仰拱回填顶面横断面上设3个测点,纵向每10m设一排,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计划及观测方案应征得监理批准,观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报设计单位拿出处理意见,情况紧急时,应果断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741cb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围岩监控量测一、任务背景围岩监控量测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围岩监控量测作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二、作业目的1. 确保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警措施。
3. 提供监测数据支持,为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内容1. 围岩监控点的选择和布置。
-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点位。
- 合理布置监控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 严格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操作。
- 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数据采集和传输。
- 按照监测设备的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 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备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解读和评估。
5. 报告编制和汇报。
-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 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像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作业结果应准确可靠,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应符合科学规范。
五、作业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
2. 作业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密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4.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归档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六、作业风险评估1.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设备故障和数据采集错误的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数据验证。
2. 作业人员可能面临围岩坍塌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2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2](https://img.taocdn.com/s3/m/55cc5fdf240c844769eaeeb3.png)
贵州省余安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中国中铁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零一四年一月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范围我1分部项目部所属管段的六座双线隧道,为(平洞隧道左、右洞,坝康隧道左、右洞,里开隧道左、右洞,按高隧道左、右洞,平卜隧道左右、洞,油迈隧道左、右洞)。
监控量测的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衬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编制依据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②、望谟至安龙段第1、2、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纸第三分册。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指南。
④、现行公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⑤、承包合同、投标文件。
⑤、《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监控量测项目及相应设备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量测项目1必测项目(1)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表。
(2)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不受到爆破影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在每次开挖后12h 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 ,并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应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
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 ,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
监控量测工作程序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2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6bff0c0aa00b52acfc7ca7d.png)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程序。
二、监控量测的项目: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
它包括:(1)围岩压力量测(2)钢架内力量测(3)喷混凝土内力量测(4)二次衬砌内力量测(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6)锚杆轴力量侧(7)隧底隆起(8)围岩内部位移(9)爆破振动(10)孔隙水压力(11)水量(12)纵向位移三、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1、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必要时还要进行地质描述。
对初期支护应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描述。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并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2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1表(2)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3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应采取2~5米,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应取7~11个测点。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91204f910ef12d2af9e7c0.png)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应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作为隧道施工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特点及其复杂性,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调整施工方法、改变支护设计参数、调整预留变形量等修正设计提供原始依据,同时将量测等到的结果迅速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
一、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和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北衙隧道确定的量测内容见下表。
监测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1 地表下沉DS32型水准仪、塔尺掌握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的规律2 隧道拱顶下沉DS32型水准仪,钢挂尺、塔尺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变位规律3 隧道水平收敛数显式收敛仪(SGS-1收敛仪)4 支护状态观测每次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观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对已施工的区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发现结构开裂、突出等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地稳定情况2、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沿隧道纵向在拱顶及内轨顶布设测点,单线测点间距:V 级围岩5-10米,Ⅳ级围岩10-30米,Ⅲ级围岩30-50米;双线或三线大跨测点间距:按单线围岩级别降一级处理。
预埋环采用ф22钢筋(或购买膨胀螺栓),长30cm ,制环材料采用Ф6钢筋,将环焊接在ф22钢筋尾端。
按照围岩级别以相应的间距埋设预埋环,打30cm 深风钻孔,用水泥将直杆部分埋入孔中,环外露即可。
拱顶点应布置在隧道中线上。
拱顶点、水平收敛点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上。
①全断面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轨顶标高处。
示意图如下:预埋环埋设示意图Ф6,环内径≤15ф22螺纹钢轨顶标高隧道中线ф22螺纹钢预埋环制作示意图1 测点布置示意图②台阶法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上半断面拱脚标高上1m 处。
12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020版)
![12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09f481d5bbfd0a78567314.png)
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7)5.施工要求 (7)6.劳动组织 (11)7.设备机具配置 (11)8.质量控制及检验 (11)9.安全及环保要求 (15)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成昆铁路*标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对监控量测的相关要求。
(2)熟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文件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1)建立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2)建立测量控制网,布置监控量测点。
(3)配置监控量测使用的全站仪、反射片、手电、冲击钻、早强锚固剂等。
配置专用量测软件,APP终端采集设备等。
建立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现场网络条件。
3.技术要求监控量测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发布与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纳入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纳入作业循环,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3.1监控量测项目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具体见表1。
选测项目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埋1深及其它特殊要求,经参建各方研究确定。
具体见表2。
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2备注:F.S.为元件满量程; (应力应变的精度表述应为元器件满量程的比例)3.2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设计文件、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按表3规定实施。
表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注:1、II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6a2a93683d049649a665863.png)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1.监控量测目的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安全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实施动态设计、施工。
1.2.控项目及量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见表10-1和表10-2。
表10-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测备测试方法和仪监测项精度洞内、外现场观察、地质罗盘1观察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一般进行水平收2 拱顶下沉1 MM敛量测仪、钢尺序测试备注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精度号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全站仪采用非接隧道激光断0.1净空收敛(收敛计、3 MM触观测法面仪、全站仪)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浅埋隧道必测(H04 地表沉降 1 MM仪、塔尺≤2)B注:H0-隧道埋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B表10-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测试精备注测试方法和仪表监测项目度号水水准测量的方隧底隆1M仪、塔围岩内部20.多点位移M0.0013压力围岩压0.001二次衬砌4压力触压0.1M5钢筋钢架受1喷砼受砼应变6ΜΕ.序测试精备注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号度锚杆杆体应钢筋计 0.1MP7A力二次衬砌内8 砼应变计 0.1MP A应力临近建筑爆破振动观9 爆破振动记录仪测物围岩弹性波10 弹性波速度测试仪速度注:H0-隧道埋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B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10-3规定。
表10-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每断面测点数围岩断面间距净空变拱顶下1 ~310 点条基线1~2 Ⅴ~Ⅳ120 点Ⅳ 1条基线1 Ⅲ点30条基线1、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1 说明有代表性的1~2个;2、软岩隧道的观测断面适当加密。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9406411c281e53a5802ff1b.png)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对施工监控量测作业程序进行设计和实施,使施工监控量测的数据有效和可靠,以利指导后续工序的施工。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隧道的施工监控量测作业。
3、职责分工由工程部进行量测方法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量测方案进行改进。
4、编制依据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J159-20025、量测项目隧道施工的监测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增长状态,以及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本标段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围岩与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以及洞口浅埋段的地表下沉为必测项目(见表1)。
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结合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监控量测。
正洞测量选择洞内观察,水平净空变化值以及拱顶下沉量测、三个必测项目,为日常施工管理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必要时,在断层带增设隧道底上鼓量测项目,在进口洞口段选择地表下沉量测项目。
表1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6、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1)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653ca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b.png)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43042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1.png)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与意义监控量测作业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等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量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本次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监控量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监控量测技能,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作业要求1. 学生应深入学习监控量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
2. 学生应自行选取一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完成该物理量的探测电路设计和实验测量。
3. 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4. 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清晰陈述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说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三、作业流程1. 学生首先应了解监控量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技巧。
可以观看相关视频教程或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2. 学生选择一个物理量进行探测电路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稳定性、精度和适用范围等因素。
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设计,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和调试。
3. 完成探测电路设计后,学生应进行实验测量。
实验过程要仔细、严谨,尽可能减小误差。
实验数据要仔细记录,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
4. 完成实验后,学生应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5. 最后,学生应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要素清晰、严谨、完整,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格式规范。
四、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操作测量仪器,避免造成损失和人身伤害。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创新,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 编制目的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动态的监测,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据铁道部“铁建设【2010】120 号文件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
隧道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
监控量测必须设专人培训后上岗,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道路,应实施第三方检测。
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W级围岩不得大于10m V级
围岩不得大于5m。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到100mn S寸,应暂停
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2 编制依据
( 1 )施工设计图纸。
(2)测量设计及施工规范。
3)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5)铁建设【2010】120号
3适用范围
**隧道、**隧道、**隧道、**隧道、**隧道、**隧道、**隧道、**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4量测项目
结合本项目隧道工程特点,确定开展监控量测的项目见下表: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5量测方法及频率
5.1方法及要求
①、洞内、外观察:全长度开挖过程中及初期支护进行中。
A、洞内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制出地质素描图。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
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
b、开挖后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
c、渗水情况:有无渗水及涌水的位置等。
(2)、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
a、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
b、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
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
d、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B、洞外观察
对开挖前后地表面是否下沉及出现裂缝。
②、周边水平收敛位移量测:量测点沿隧道周边左右对称布置。
测断面根据围岩情况和规范要求布设,断面间距H级为50m,皿级为30m IV级为10m V级为5m 预埋采用巾22钢筋,将钢板焊接在巾22钢筋尾端,然后在钢板上贴反光片。
按照围岩级别以相应的间距埋设预埋环,打30cm深风钻孔,用水泥将直杆部分埋入围岩中。
拱顶点应布置在隧道中线上。
拱顶点、水平收敛点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上。
全断面开挖:
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轨顶标高处。
示意图如下:
图1测点布置示意图
台阶法开挖
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上半断面拱脚标高上1m处,下半段面设置内轨顶面标高处,示意图如下:
图2测点布置示意图量
三台阶法开挖时:
各项位移的测点在分部开挖后立即布置,分部开挖完后,按全断面布置测点:示意图如下:
T拱顶观测点
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图
图3测点布置示意图量
③、拱顶下沉:断面间距H级为50m,皿级为30n, W级为10m V级为5m,测点布置尽可能与地面观测点相一致。
点位布置见图1、图2、图3。
④、洞口和浅埋段洞顶地表沉陷测量: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为: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
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B 点位布置见图4: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 并在洞顶山体变形范围以外设二个水准点,方便洞顶地表测量下沉量使用。
图4: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5.2量测频率
1)、净空变化量测测点布置和初读数的读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量测频率
注:1、B —隧道开挖跨度。
2 )、当按照“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选择量测频率出 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实施。
6量测数据整理、分析
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量测数据与
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
施工图设计
工
程结束
修改设计
----- 监控量测结果十一1
6.1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反馈:
依据回归分析、预测位移、收敛、拱顶下沉的量测数值,以位移〜时间
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
见下
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当位移急骤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5mm时,重点加强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此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IV级到V级浅埋围岩的总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不能超过 1.5 —4cm,(计算方法为: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不能大于
0.1%—0.3%),否则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
当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收敛速率小于
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衬砌;
综合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
施。
6.2监测实施及管理
由项目部组成监测小组,由熟悉量测工作的技术人员3〜5人组成,小组
负责编制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实施及监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负责保护各阶段使用的监测标志及仪器。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量测、计算、绘图、分析量测结果。
监测工作本着准确、及时的原则实施。
将监测数据、时间变形曲线、对结果的评估,在24h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现场代表审阅。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监测小组配齐设备、工具及埋入件,以便独立完成有关工作。
监理工程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仪器单独读数时,施工单位、监测小组随时给予协助。
量测记录、计算结果、量测曲线图、效果分析、反馈记录、监理批示等均列入竣工文件。
变形量测管理等级见下表:变形管理等级。
变形管理等级
监测工作本着准确、及时的原则实施。
在24h内对监测数据、时间变形
曲线、对测降结果的进行评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7量测中的注意事项
⑴根据地质条件、量测目的、施工进程,由技术主管编制量测计划,组织专门检测队伍,由具体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⑵量测点埋设宜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要求不超过2米,并保证开挖24 小时内及下一次开挖之前测量初读数。
⑶准确及时做好各项测量原始记录、资料整理,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
⑷米取措施保护好在施工中的各项量测兀件、工具及仪器。
⑸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
⑹与监理人员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8 质量控制及检验
⑴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⑶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⑷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⑸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
量测设备、兀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
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⑹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9 安全要求(1)监控量测人员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2)监控量测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并将信息最快反馈到相关各方,出现危险
情况,及时同时施工方,撤出人员和设备,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