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探讨
摘要:物理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同步,在活动中让主体与个体能充分融合,保证所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佳发展。文章将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模式;合作意识;主体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40-0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仅改变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片面课程观,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一、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学科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上必须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演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先用动画或视频演示实验原理的方式,让学生
有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结果。这样既能克服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看不清楚设备构造和操作过程的缺点,又能让学生获得对真实物理实验的深刻感受。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制课件、实物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解决一些抽象、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时,学生对“声波”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课件,用动画展示敲响音叉后周围空气的震动情况,并利用实物投影放大敲响音叉激起的水波,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将声波与水波类比,形成鲜明印象,借助于水波来理解声波,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运用越来越普及,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声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播放一段钢琴弹奏的录像,画面中要能观看到琴弦的振动,这样,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有效保持时间长,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必须真正懂信息技术,多查找资料,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这样就会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的能力。
三、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学中确立的许多目标和任务完成,都需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参与才能得以实现。首先,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组织、合作者,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创造者,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既“敢放”,又“善收”,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第三,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开放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尽情展现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鼓励,尽可能地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允许教学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知识、发展技能。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积极组织物理的课外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保证自己学习进度的基础上,经过课外活动的互相探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课外活动的内容有观察实验、小制作、做物理小课件等。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自选题目,利用
已学的知识,做物理小制作或课件,服务于物理教学。在小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适时地给学生布置研究性问题,布置的问题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探讨解决问题方案的形成、实施,到最后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五、结束语
新课标改变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片面课程观,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物理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模式,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总结和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同步,在活动中让主体与个体充分融合,保证所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惟粤.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廖伯琴.初中物理实验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