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等效和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矢量的运算法则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难点,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找寻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增强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的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
接着通过生活实例给学生渗透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与替代的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激发学生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兴趣,进行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得出规律,为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正确作出力的图示,并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课标的细化要求: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图示法,并能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2、能力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
(2)培养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
(2)实验方案的设计
(3)概念较抽象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力的特征,但对力的图示还未牢固掌握,特别是标度的选择,因此要在复习提问中加以强调。
而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都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高中刚刚接触到矢量概念,在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可能有困难,应适当降低探究的难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
教学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刻度尺、三角板、图钉(五个)
设计思想
教学主线设计
复习提问,引入课题→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新概念→讨论与交流,强化知识→规律的猜想和实验设计→实验与探究,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误差分析→小结
教学媒体设计
(1)教师的教具:台式电脑、投影屏幕、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刻度尺
(2)学生的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提问引入: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
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
老师活动
回答: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能更准确的表示出力;画力的图示前必须要选标度
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以提问方式为主线,层层深入
老师活动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学生活动
观察并回答: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都是提起一桶水,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次人对水桶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1) (2)
电脑展示图片:
老师活动
2、引入概念:
(1)合力与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学生活动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电脑展示图片:
3、对学生所举例子进行归纳和说明,并回忆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
讨论与交流:
生活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
4、猜想与假设:
既然合力与分力可以替代,那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说出你的猜想
(1)合力总大于分力
(2)合力就是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
(3)合力大小比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小些的某个值
5、设计实验,正式猜想
利用每张实验台上备有实验仪器,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利用备有的实验仪器进行设计,说明实验步骤
利用电脑展示,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归纳说明
6、实验与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实验与探究:
利用每张实验台都备有一套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刻度尺、三角板、图钉(五个),根据设计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力的方向,画力的图示,找寻规律。
7、得出结论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2-3组实验绘制出的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8,小结:
(1)合力与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对照自己的图形,加以修改,找出误差原因。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2-3组实验绘制出的图形
9.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力的图示、合力与分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堂表现看,学生对生活实例有较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猜想与假设;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同时,本节课设置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教学调查,能较好地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满意程度,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旧。
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能力欠缺,设计出的实验方案漏动较多。
2.学生的作图能力不够,或不敢大胆实践,有个别组未能完成实验。